2023年12月11日发(作者:静谧读音)
.
实习报告 姓 名:梦龙
班 级:环艺101
学 号:0
实习时间:2012年3月20日——2012年3月30日
实习地点:西递、宏村等
实习形式:采风、写生实习
实习目的:通过采风与写生,提高同学们对建筑的直观感受能力,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从自然风土人情中悟建筑文化。
一、皖南印象
皖南山区徽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村落。
皖南古村落位于古徽州〔今省市,绩溪,婺源〕境,西递和宏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处古民居,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载体,集中表达了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村落形态保存完好、风光秀美。村中自古尊儒术、重教化,文风兴盛,集中表达了明清时期到达鼎盛的徽州文化现象,如程朱理学的封建伦理文化、聚族而居的宗法文化、村落建立中的风水文化、贾而好儒的徽商文化,因此历史文化涵深厚。
二、徽派建筑根本概况
1、徽派建筑概况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是我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省市、市绩溪县、省婺源县〕以及泛徽州地区〔淳安、浮梁〕。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和社会经济的开展,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同步开展起来并跨出徽州外乡,在大江南北各大城镇扎根落户。徽州古民居受徽州文化传统和优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风格。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古建三绝〞——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更是徽州建筑艺术的典。与现在的建筑分类相对应分属居住建筑、公共建筑、标志性或纪念性建筑。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表达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在徽州地区现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遗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着海外无数的游客纷至沓来。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构造严谨,雕镂精湛,不管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表达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构造
.
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华美堂皇。
2、西递宏村概况
西递、宏村古民居位于中国东部省黟县境的风景区,是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涵而闻名天下。
西递距黟县县城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祏年间(公元1049-1054年)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它四面环山,两条溪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会聚,整个村庄呈“船形〞。村落以一条纵向的道路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构造,砖墙维护,木雕、石雕和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122幢,现有居民1300余户,人口1000余人,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宏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10公里处,始建于南宋元年(公元313年),它是一座“牛形村〞,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宛如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村中半月形的池塘(月沼)称为牛胃,一条400余米长的溪水盘绕在“牛腹〞,被称作“牛肠〞。村西溪水土架起四座森桥,称为“牛脚〞,这种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提供了方便,而且调节了气温、改善了环境。现存明清时期建筑137幢,由于这里地势较高,因此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三、徽派建筑的主要特点
〔一〕、古民居建筑的主要特点
1、徽派建筑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构造和利用 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精致古朴,典雅自然。徽派建筑有着高超的建造技艺和浓厚的文化涵以及独有的地方特色,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鲜明的区域特性,从布局到色彩都给人一种较为统一的风格和风貌。
2、青砖黛瓦、高墙小窗、流檐翘角、雕梁花窗、飞檐出甍、回廊挂落。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徽派古民居规模宏伟、构造合理、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典雅。
3、徽州民居的外观明朗,其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整个宅居以天井为中心,三间两过厢组成长方形平面双楼层的向小型三(或四)合院,一般坐北朝南,倚山傍水,讲究风水价值。其四周青砖高墙围护,鱼鳞青瓦覆盖。房屋除大门外,只在二楼向外的墙壁上开少数小窗,采光主要靠天井。
徽州民居部是以柱、枋、梁、檩、椽等构件组成的木构造建筑,梁托、瓜柱、叉手、雀替、斗栱等大都进展镂雕加工,装饰以漂亮的花纹、线脚。
.
4、徽州民居的外观造型颇具特色,除一般中国古代建筑的低层、坡顶形式外,着重采用了马头山墙的建筑造型,将房屋两端的山墙升高超过屋面及屋脊,并以水平线条状的山墙檐收顶。为了防止山墙檐距屋面的高差过大,采取了向屋檐方向逐渐跌落的形式,既节约了材料,又使山墙上下错落,富于变化。
〔二〕、古祠堂建筑的主要特点
祠堂是祭祀祖宗先贤、新年谒祖、举行庆典、执行族规、嘉奖子,宴请功名成就者等诸事举行的庙堂。
古徽州盛行敦本敬祖之风,各村均建祠堂,且有宗祠、支祠、家祠之分。徽州名门望族修祠扩宇、营建支祠,以显示家族兴盛,人丁兴旺。祠堂外观,正面较豪华,门厅多为五凤楼建筑,两侧八字墙上饰以细腻的砖雕,其余三面较简洁。门槛外,大门两侧各有一面雕刻精巧的石鼓或石镜,一般宗祠门外立石鼓,支祠门外立石镜,显示等级区别和宗法森严。其构造与民居一样:部穿斗式木构架,围以高墙;一般外檐柱多用木石混合;中进享堂的月梁、金柱粗硕。有些祠堂寝殿虽为双层,但底层梁架仍齐整,一如单层,并绘有精致的彩画
〔三〕、古牌坊建筑的主要特点
古徽州文风兴盛、教育兴旺,“以才入仕〞者代不乏人,为宣扬封建的伦理道德,表彰宦绩政声、孝子义士、节妇烈女,徽州人多采用“立牌坊〞的方法以传显荣光。朝中官僚显贵,浪迹天涯而发迹的徽商,为了光宗耀祖,奏请皇上恩准,荣归故里,兴建牌坊,旌表功名、义寿、贞节,树碑立传,以求流芳百世。
古牌坊构造严谨、布局合理、规模宏大,每一块梁枋,每一件镶嵌都符合力度,在建造上讲究选址、造型、雕刻、用料等。牌坊型制不一,有“楼脊式“,“冲天柱〞式;有方形四柱、八柱,也有“一字型〞单门和三门的;有遍饰雕刻、工致华美,也有平琢浑磨、不事雕饰的,其排列有纵列七道、四道,也有三座横列一排。
结语
徽派建筑的艺术风格:自然古朴,隐僻典雅。它不矫饰造作,师法自然,顺乎形势,不趋时势,不务时兴,笃守古制,信守传统,推崇儒教,兼蓄道、释,坚持宗族法规,崇奉风水,追求淳朴古素,所谓自然古朴;含隐蓄秀,凝重孤峭,典正雅致,庄重高洁,不染尘俗,所谓隐僻典雅。
依山傍水、背山面水是徽派建筑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客观反映,也是其之所以获得自然禀赋的根本条件。徽州山高路险,溪水回环,故虽曲径通幽,富柳暗花明之趣,但却寂寥清僻、闭塞偏远。这是造成徽派建筑具有隐僻特色的重要原因。
在我看来,这样的采风与写生对我们的人生真算得上是一次很珍贵的经历。通过实习,加强我们对事物的直观感受能力,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从自然风土人情中悟建筑文化,从民俗民风中感知“场所精神〞与历史文脉的延续性的重要,从地域特色感知自然色彩,从大自然中领悟色彩的光与色的变化与魅力,
同时写生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永远珍藏于心……
本文发布于:2023-12-11 17:48: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411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安徽宏村西递写生实习报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安徽宏村西递写生实习报告.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