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发(作者:沟通表达能力)
[程颢程颐怎么读]程颢名言
篇一 : 程颢名言
克制自己可以止住生气的毛病,明白事理可以制住害怕的毛病。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世人之心,止于见闻之狭。
以量而容之,择合而受之,非圣人有感必通之道也。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学者为气所胜,习所夺,只可责志。
人苟以善自治,则无不可移者,虽昏愚之至,皆可渐磨面进。
静后见万物自然皆有春意。
诚之之道,在乎信道笃,信道笃则行之果,行之果则守之固。
明善为本,固执之乃立,扩充之则大,易视之则小,在人能弘之而已。
天下之理,终而复始,所以恒而不穷。恒非一定之谓也,一定则不能恒矣。
若不有诸己,自不与己相干。
万物之生意最可观,此元者善之长也,斯所谓仁也。
支持0| 复制
屈伸往来之义,只于鼻息之间见之。屈伸往来只是理,不必将既屈之气,复为方伸之气。
论学便要明理,论治便须识体。
内重则可以胜外之轻,得深则可以见诱之小。
弘而不毅,则难立;毅而不弘,则无以居之。
一阳复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 气之不可变者,独死生修夭而已。
率性则谓之道,修道则谓之教。
学者先务,固在心志。
学者识得仁体,实有诸己,只要义理栽培。如求经义,皆栽培之意。
性即气,气即性,生之谓也。
人之所以不能安其止者,动于欲也。
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
非明则动无所之,非动则明无所用。
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故可乐也。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人谓要力行,亦只是浅近语。人既能知,见一切事皆所当为,不必待著意,才著意,便是有个私心。
凡是人刚学习的时候要知道从哪里下手,已经学习很久了要知道从哪里收获。
惟圣人之道无所进退,以其所造者极也。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道的外面没有万物,万物的外面也没有道,所以天地间无处不充满了道。
言能修省言辞,便是要立诚。
天下之理,原其所自,未有不善。喜怒哀乐未发,何尝不善?
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德。
学者须是务实,不要近名方是。有意近名,则为伪也。
天地常久之道,天下常久之理,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爱自是情,仁自是性,岂可专以爱为仁?
义理之学,亦须深沉方有造,非浅易轻浮之可得也。
知及之,而不以礼性之,非己有也。
仁义忠信不离乎心,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出处语默必于是。
天地之间只有一个感和一个应罢了,除此以外还有什么?
冲漠无朕,万象森然已具,未应不是先,已应不是后。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
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人将已放之心,约之使反复入身来,自能寻向上去,下学而上达也。
弘而不毅则无规矩,毅而不弘则隘陋。
读书则此心常在,不读书则终看义理不见。 阳已复生,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此。有生便有死,有始便有终。
感之道无所不通,有所私系则害于感通,所谓悔也。
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气轻则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
凡物有本末,不可分本末为两段事。
德不胜气,性命于气;德胜其气,性命于德。
一个人如果不学习就会很快衰老。
性者,万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也。
故善学者求言必自近,易于近者,非知言者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也者,言寂然不动者也,故曰天下之大本。
朋友讲习,更莫如相观而善工夫多。
仁之道,要之只消道一公字。公只是仁之理,不可将公便唤做仁。公而以人体之,故为仁。只为公则物我兼照,故仁,所以能恕,所以能爱,恕则仁之施,爱则仁之用也。
心定者其言重以舒,不定者其言轻以疾。
后人不达,以谓圣本生知,非学可至,而为学之道遂失。
圣人感天下之心,如寒暑雨旸,无不通无不应者,亦贞[)而已矣。
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须是知所以为孝之道,所以侍奉当如何,温凊当如何,然后能尽孝道也。
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
因为富贵而傲慢自大,固然不好;因为有学问而傲慢自大,害处也是不小。
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
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如手足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
一个人如果学习不进步,只是不够勇敢而已。
中者,天下之大本,天地之间,亭亭当当、直上直下之正理。
然学之道,必先明诸心,知所往,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
语其性,则皆善也;语其才,则有下愚之不移。所谓下愚,有二焉:自暴也,自弃也。
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
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
内积忠信,所以进德也;择言笃志,所以居业也。
想要担当大任,必须是忠诚老实的人。
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二之则不是。
忠恕所以公平。造德则自忠恕,其致则公平。
凡有动皆为感,感则必有应,所应复为感,所感复有应,所以不已也。
君子主敬以直其内,守义以方其外。
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心虽绝于善道,其畏威而寡罪,则与人同也。惟其有与人同,所以知其非性之罪也。
学习本来是修习德业,有了德业之后才会立言。
凡人才学便须知著力处,既学便须知得力处。
懈怠心志一辈子,就是自暴自弃的表现。
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
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来书所谓欲使后人见其不忘乎善,此乃世人之私心也。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教育别人,修养他的善心就会使他的恶念自然消失;治理百姓,引导他们互敬谦让就会使纷争自然停止。
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以为穷乡晚进有志于学,而无明师良友以先后之者,诚得此而玩心焉,亦足以得其门而入矣。
性出于天,才出于气。气清则才清,气浊则才浊。才则有善有不善,性则无不善。
物之初生,气日至而滋息;物生既盈,气日反而游散。
根本须是先培壅,然后可立趋向也。趋向既正,所造浅深则由勉与不勉也。
戏谑不惟害事,志亦为气所流。不戏谑,亦是持气之一端。
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篇二 : 程颢程颐传:程颢程颐传-目录
这是第一部关于宋代理学家、教育家程颢、程颐的传记文学作品,全书共二十章,30万字,100余幅文物图片。湖北教育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后,先后在中华文化国际论坛、周易学会论坛上研讨,并赴台交流,受到关注。目前中国现代文学馆、台湾中央图书馆等两岸三地名馆收藏。
程颐_程颢程颐传 -目录
[)内容提要、作者简单介绍、目录、名家点评
内容提要
裴高才著《程颢程颐传》,湖北教育出版社2014年9月版
“如坐春风”“程门立雪”“鲁台望道”说的是程颢、程颐的故事,脍炙人口,雅俗共赏。
程颢、程颐的“天道天理”“天人一理”观,博大精深,千古流传,影响中外。
作者从探源中华文化的视角出发,以史实为依据,运用生动的语言,对二程从双凤投怀、习文练武,到从政、执教、治学、传道的人生,进行了形象性的艺术概括;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他们卷入政治漩涡的前前后后……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冯天瑜认为,该书文史兼具,是一部可信、可亲的哲人传记文学作品。
作者简单介绍
裴高才,笔名飞翼,又名斐祎。湖北黄陂人。中国作协、中国文著协会员,湖北省周易学会理事,黎黄
裴高才著《程颢程颐传》封面与勒口作者简单介绍陂研究会理事长。享有“世界杰出华人文艺家”和“具有突出贡献的作家”称号。传略入编《中国作家辞典》《世界名人录》等。文学业绩收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图书《100个人的“中国梦”》。 出版专著约千万言。其代表作《田长霖传奇》获国际华文传记文学金奖,传记小说《首义大都督黎元洪》获社科成果奖,《无陂不成镇》与《“铸剑”先驱·蔡以忱》在台北首发与研讨,《理学双凤》《首义精魂》获中华炎黄文化优秀成果奖。其辛亥首义“三部曲”华人翘首“三部曲”长江名流“三部曲”与《无陂不成镇》“三部曲”等,享誉两岸。
目录
序言:涂怀章/严昌洪/程一恒
前言:楚风豫韵育二程
引子:离乡途中话家世
少年二程常常穿行于草庙巷、鲁台山与滠水河畔,沐浴春风,踏青吟咏;情与景会,理与心契,虽在陋巷,而乐得其趣。一首千古绝唱的《春日偶成》于斯诞生。
第一章:程遹执掌黄陂印
程遹在船上举目四望,河东蜿蜒起伏的两座小山臂犹如两条巨龙,龙爪伸向河心,随着河水的流动若隐若现;而对岸一樽圆形巨石,宛如一颗明珠,居于二龙之间。他不禁脱口而出:“真乃二龙戏珠也!”
第二章:为民做主得民心
黄陂县爷为民做主的事迹不胫而走,毗邻的孝感县凤凰台的张员外,更是喜出望外。原来张家待字闺中的千金,得知程遹单身未娶,便向爸爸表示:非程遹不嫁!
第三章:草庙巷内育二程
为了让孩子生活在家庭和睦的氛围里,侯氏常常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与丈夫相濡以沫,常为丈夫化解烦恼。同时,程珦伉俪还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充当起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第四章:鲁台望道志凌云
程氏兄弟不是在望鲁台上朗朗成诵,就是遥望东鲁,收万物于眼底,察天地之行运;或俯首观聪明泉涌,冥思苦想,悟书中精义;或在观有所获,思有所得之后,展素挥毫……
第五章:慈母诗教动心弦
这时,天色已晚,二程兄弟突然听到了大雁的阵阵鸣叫声:时而吭奋高歌,时而低回婉转,犹如一支月光奏鸣曲……侯氏夫人禁触景生情,即兴赋诗《闻雁》一首,并抚桐吟唱。
第六章:“孔颜乐处”见精神 章水两岸的枫树、樟树随风摇曳,送来“哗哗”的树涛声;鸟儿不倦地欢歌,溪水不息地流淌,万物尽展无限妩媚。先生循循善诱地讲解,弟子在“吟风”“弄月”“观物”中“悟道”。
第七章:穷理识仁论“定性”
那天,张载备家宴欢迎二程兄弟北上,席间,他们就宇宙的根本问题进行热烈讨论。张载首先说:“载久闻二位贤侄文名,但一直缘悭一面,今天我们不妨煮酒论道,畅所欲言,如何?”
第八章:“以民为本”誉古今
在公堂上,老叟把契约递上去后,程颢看了看,上面赫然写着:庆历六年三月初一,抱儿与张三翁家……程颢一眼就看出了破绽,但却不动声色,而是与老叟来1个猫捉老鼠的游戏。
第九章:“视民如伤”施“仁政”
不法之徒将1种五彩的蝎子科动物称作“龙池”,以此蛊惑人心,愚弄百姓。程颢得知后,专门派人将“龙池”捕杀,都还在县衙前大摆“龙池”宴,并亲口尝“龙池”。
第十章:穷乡曲巷弦诵声
2个月后,焕然一新的古书院巍然而立:讲学堂、藏书阁、祠堂、花园等一应俱全,只是缺少1个名字。程颢铺开宣纸,从容濡墨,写下了“古书院”3个大字。
第十一章:纵论变法德为本
经程颢提醒,王安石这才意识到自己失态。王安石早就听说程颢的资质超过一般人,充实和修养内心又有正确的方法,弟子从未见到过他愤怒严厉的面容。今天可谓百闻不如一见。
第十二章:仗义执言守忠信
“以《青苗法》而论,其弊有目共睹,而其利,亦让人不能不心动……更何况荆公箭在弦上,若能以利克弊,岂不是皇上之幸,百姓之幸?”程颢讲完,司马光这才恍然大悟。
第十三章:传道授业桃李芳
二程兄弟为了广泛推介理学,他们在河洛广交游,兴书院,办学报,诠易经,批异端,理学终于在百家争鸣中异军突起,玉汝于成。顿时,名门相交游,桃李满天下。
第十四章:五星聚奎“安乐吟”
“只可惜,颢没有尧夫兄之‘风流人豪’气象。眼下亦无暇领教老兄之‘象数’之学!即使日后有工夫,我想,恐怕没有二十年时间,是难以达到我兄之境界矣!”
第十五章:临危受命身先去
“先生居洛十五载,上至太皇太后,下至百官群吏,或友或敌,或亲或仇者,无一日忘却您;现处斗转星移之时,黑云涌空,独乐园篱笆疏稀,远非绝尘之境,您于朝廷亲友之企盼,何以咽声作谢?”
第十六章:诤谏皇帝表精诚
课余时间,年幼的哲宗赵煦便站在栅槛上顺手折断了一根垂杨枝条。程颐认为,这与理学的要求相悖。于是,便严肃地批评赵煦:皇上的一言一行岂能违背理学规范,须给万民做表率! 第十七章:潜心治学示门人
程颐担心其《伊川易传》失传,乃扶病躯将此书传授于弟子尹焞、张绎。程颐曰:“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易》因象以明理,由象以知数,得其义则象数在其中矣。”
第十八章:薪火相传道南行
杨时、罗从彦将二程的道南传后,刘勉之与胡宪秘藏和传抄程氏之书,用心研读,后辞离太学拜杨时为师,讲学论道于武夷山中,各地学者接踵而至。罗氏弟子朱松又让子朱熹拜刘勉之为师。
尾声:双凤长归理趣林
古往今来,双凤亭吸引了各方名人、学士及游客争相登临,吟诗作赋,留下了许多千古遗踪。朱熹、王霁、杨廷蕴、屠达、闻政、瞿秋白等,都曾来此拜谒或吟咏题句。
简明年谱
跋
名家点评
裴高才著《程颢程颐传》以《千家诗》之《春日偶成》破题,演绎了主人公二程“鲁台望道”“如坐春风”
裴高才著《程颢程颐传》封底之“名家点评”“程门立雪”等传说典故,叙介了程颢创立“天人一理”学说、洛阳论道、践行“视民如伤”的“官箴”,程颐创办伊皋书院、涪州治易,穷仁识理的全过程。是书深入浅出地解读二程修齐治平理念,让读者与传主对话。诚为文史兼具、可信可亲的哲人传记作品。
——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冯天瑜
高才兄从探源中华传统文化的新视角出发,结合地域文化特点,以史家的求实精神与文学的表现手法,演绎了二程从双凤投怀、幼年启蒙、习文练武等轶闻趣事。详细叙介了他们从政、执教、治学、传道等方面的经典故事,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二人卷入惊心动魄的政治漩涡之前前后后,令人唏嘘。
——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涂怀章
在正史里,二程少年生活鲜有记载,《程颢程颐传》正好是有益的补充。书中介绍,二程少年读书时,为儒家学说折服,十分向往孔子,乃筑台山顶遥望东方鲁地,该山故名“鲁台山”。后来在此修建双凤亭、二程祠与二程书院等,“鲁台望道”的佳话因此千古流传。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严昌洪
通览全书,我被作者流畅的文笔所吸引。不论是与儒学一脉相承的二程理学、反反复复的新旧和洛蜀党争,甚至久已失传的伊川书院国学教育体系,都写的通俗易懂,尤其能将诗歌与哲理并列,意趣与史实齐张,特别引人入胜。掩卷沉思,自己好像回到了宋代的那个时段,痛快!
——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名誉会长、新加坡华侨程一恒 《程颢程颐传》书评样报影印件
理学堂奥层层宣
——读裴高才先生《程颢程颐传》
程流锁
时光隧道展眼前,缘读高才二程传。
瞬间我如宋时民,亲历先祖继圣贤。
民风吏治娓娓叙,理学堂奥层层宣。
经济尚德行大道,传统广大开新篇。
深入浅出理为宗,言简意赅四卷①通。
万事顺意和为贵,仁义礼智寓于公。
利不妨义大原则,适可而止尚中庸。
嗜欲摒除理规范,共识尊德有准绳。
注:
①指《二程集》四卷
2014·11·8于河南宜阳
打开裴高才新著《程颢程颐传》,“如坐春风”、“程门立雪”等1个个关于传主典故的生动铺陈,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细细品读,颇有韵味。
程颢、程颐是宋代著名思想家与教育家,他们对中国哲学的最大贡献,就是糅儒、佛、道于一体,创立了理学,复经其四传弟子朱熹集大成为“程朱理学”,成为统治了中国7个世纪的官方哲学。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百名文化名人传记》所列传主中,竟舍本求末,有朱熹而无二程。
好在裴高才一直锲而不舍地探究二程思想的当代价值,并借古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将情感的触动、思想的共鸣,涌向笔端,写成了颇有识见的哲人传记———《程颢程颐传》,让读者与二程跨越时空进行对话。
该书从探源中华文化的视角出发,对二程从习文练武,到从政、执教、治学、传道的人生,进行了形象地艺术概括,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他们卷入政治漩涡的前前后后。情理交融,文史兼备。
该书或用故事、或设对话、或引原文、或摘典籍,使读者对原本晦涩难懂的二程理学能够管窥一斑,让读者对向来敬而远之的二程夫子有了细腻入微的认识,从而获得了理论知晓与情感认同的双重阅读体验。同时让读者明了: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天理何在”、“人欲”、“良知”等俗语,皆源于二程理学。
钩沉先贤行状,弘扬人文精神,这是作者多年来创作的宗旨与使命,也是该书的特色之一。纵览全书,1个个趣味典故的生动铺陈,一处处人文景观的泼墨点染,一段段少年才子佳话的精彩演绎,无不包含了作者对二程求索精神的景仰思慕,效法传承。
——作家、优秀中学教师 周娟 篇三 : 程颢名言
程颢名言
1、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
2、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3、克制自己可以止住生气的毛病,明白事理可以制住害怕的毛病。
4、然学之道,必先明诸心,知所往,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
5、学者为气所胜,习所夺,只可责志。
6、爱自是情,仁自是性,岂可专以爱为仁?
7、以量而容之,择合而受之,非圣人有感必通之道也。
8、德不胜气,性命于气;德胜其气,性命于德。
9、率性则谓之道,修道则谓之教。
10、一个人如果不学习就会很快衰老。
11、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12、学者须是务实,不要近名方是。有意近名,则为伪也。
13、人之所以不能安其止者,动于欲也。
14、惟圣人之道无所进退,以其所造者极也。
15、人谓要力行,亦只是浅近语。人既能知,见一切事皆所当为,不必待着意,才着意,便是有个私心。
16、物之初生,气日至而滋息;物生既盈,气日反而游散。 17、气之不可变者,独死生修夭而已。
18、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
19、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0、凡是人刚学习的时候要知道从哪里下手,已经学习很久了要知道从哪里收获。
21、学者先务,固在心志。
22、弘而不毅,则难立;毅而不弘,则无以居之。
23、心定者其言重以舒,不定者其言轻以疾。
24、万物之生意最可观,此元者善之长也,斯所谓仁也。
25、朋友讲习,更莫如相观而善工夫多。
26、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27、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人将已放之心,约之使反复入身来,自能寻向上去,下学而上达也。
28、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29、论学便要明理,论治便须识体。
30、如手足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
31、屈伸往来之义,只于鼻息之间见之。屈伸往来只是理,不必将既屈之气,复为方伸之气。
32、圣人感天下之心,如寒暑雨旸,无不通无不应者,亦贞而已矣。
33、明善为本,固执之乃立,扩充之则大,易视之则小,在人能弘之而已。 34、性出于天,才出于气。气清则才清,气浊则才浊。才则有善有不善,性则无不善。
35、语其性,则皆善也;语其才,则有下愚之不移。所谓下愚,有二焉:自暴也,自弃也。
36、义理之学,亦须深沉方有造,非浅易轻浮之可得也。
37、仁义忠信不离乎心,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出处语默必于是。
38、天下之理,终而复始,所以恒而不穷。恒非一定之谓也,一定则不能恒矣。
39、专欲利己,其害大矣。贪之甚,则昏蔽而忘理义;求之极,则争夺而致怨。
40、教育别人,修养他的善心就会使他的恶念自然消失;治理百姓,引导他们互敬谦让就会使纷争自然停止。
41、君子主敬以直其内,守义以方其外。
42、性者,万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也。
43、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
44、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
45、以为穷乡晚进有志于学,而无明师良友以先后之者,诚得此而玩心焉,亦足以得其门而入矣。
46、后人不达,以谓圣本生知,非学可至,而为学之道遂失。
47、须是知所以为孝之道,所以侍奉当如何,温凊当如何,然后能尽孝道也。 48、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49、诚之之道,在乎信道笃,信道笃则行之果,行之果则守之固。
50、内积忠信,所以进德也;择言笃志,所以居业也。
51、来书所谓欲使后人见其不忘乎善,此乃世人之私心也。
52、世人之心,止于见闻之狭。
53、古者,自天子达于庶人,必须师友以成其德业。
54、天地常久之道,天下常久之理,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55、知及之,而不以礼性之,非己有也。
56、冲漠无朕,万象森然已具,未应不是先,已应不是后。
57、因为富贵而傲慢自大,固然不好;因为有学问而傲慢自大,害处也是不小。
58、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
59、仁之道,要之只消道一公字。公只是仁之理,不可将公便唤做仁。公而以人体之,故为仁。只为公则物我兼照,故仁,所以能恕,所以能爱,恕则仁之施,爱则仁之用也。
60、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61、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
62、中者,天下之大本,天地之间,亭亭当当、直上直下之正理。
63、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6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65、天地之间只有一个感和一个应罢了,除此以外还有什么?
66、弘而不毅则无规矩,毅而不弘则隘陋。
67、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68、人苟以善自治,则无不可移者,虽昏愚之至,皆可渐磨面进。
69、若不有诸己,自不与己相干。
70、戏谑不惟害事,志亦为气所流。不戏谑,亦是持气之一端。
71、天下之理,原其所自,未有不善。喜怒哀乐未发,何尝不善?
72、非明则动无所之,非动则明无所用。
73、凡有动皆为感,感则必有应,所应复为感,所感复有应,所以不已也。
74、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故可乐也。
75、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气轻则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
76、学习本来是修习德业,有了德业之后才会立言。
77、一阳复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
78、凡人才学便须知着力处,既学便须知得力处。
79、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80、大变则大益,小变则小益。 81、学者识得仁体,实有诸己,只要义理栽培。如求经义,皆栽培之意。
82、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
83、道的外面没有万物,万物的外面也没有道,所以天地间无处不充满了道。
84、感之道无所不通,有所私系则害于感通,所谓悔也。
85、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二之则不是。
86、读书则此心常在,不读书则终看义理不见。
87、想要担当大任,必须是忠诚老实的人。
88、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89、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德。
90、根本须是先培壅,然后可立趋向也。趋向既正,所造浅深则由勉与不勉也。
91、言能修省言辞,便是要立诚。
92、心虽绝于善道,其畏威而寡罪,则与人同也。惟其有与人同,所以知其非性之罪也。
93、故善学者求言必自近,易于近者,非知言者也。
94、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
95、性即气,气即性,生之谓也。
96、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
97、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 98、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也者,言寂然不动者也,故曰天下之大本。
99、天下之事,患常生于忽微,而志戒于渐习。
100、忠恕所以公平。造德则自忠恕,其致则公平。
101、阳已复生,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此。有生便有死,有始便有终。
102、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103、凡物有本末,不可分本末为两段事。
104、懈怠心志一辈子,就是自暴自弃的表现。
105、静后见万物自然皆有春意。
106、内重则可以胜外之轻,得深则可以见诱之小。
107、一个人如果学习不进步,只是不够勇敢而已。
本文发布于:2023-12-11 04:06: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408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程颢程颐怎么读]程颢名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程颢程颐怎么读]程颢名言.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