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6日发(作者:教师的专业知识)
一、天线辐射原理
(1)天线系统简介
基站天线在整个网络建设中占经费比例不到3%,但它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却超过60%。
在实际网优工作中,通过天线的选择与调整是简单但收效最大的方法。强化天线的性能和品质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天线的定义
能够有效地向空间某特定方向辐射电磁波或能够有效地
接收空间某特定方向来的电磁波的装置。
(3)天线的辐射原理
(4)天线的半波振子
半波振子是天线的基本辐射单元,波长越长,天线半波振子越大。
)天线的辐射方向图 (5
(6)天线的组成部分
二、天线选型原则
(1)天线选型考虑的要素
(2)天线选型方法
根据支持频段、网络制式、极化方式、波束宽度、增益、下倾方式、安装方式及其它指标等确定天线类型。
驻波、隔离度、互调、交叉极化比等指标与选型关系不大。
(3)天线选型流程
(4)天线选型:波束宽度的选择
(5)天线选型:增益的选择
三、天线目录与类型
900 四通道天线(16.5dBi)900 四通道电调天线(16.5dBi)900 四通道天线(15dBi)900 四通道电调天线(15dBi)1800 四通道天线(17.5dBi)1800 四通道电调天线(17.5dBi)四端口天线排气管型四通道900 电调美化天线(15dBi)排气管型四通道900 电调美化天线(16.5dBi)方柱型四通道900 电调美化天线(15dBi)方柱型四通道900 电调美化天线(16.5dBi)双通道900/1800-D 双频电调天线隧道900-D全频2口天线排气管型“4+4+8+8”独立电调智能美化天线“4+4+8+8”独立电调智能天线4+4+4+8天线(2米)4+4+4+8天线(1.6米)宏站场景天线4+4+4天线(15dBi)FDD+TDD天线4+4+4天线(17dBi)FA 窄带内置滤波器智能天线FA 窄带内置滤波器智能天线TDD智能天线大下倾FA/D双频智能天线常规FA/D双频电调智能天线常规FA/D双频智能天线“4+4” 900/1800双频电调天线(16.5/17.5)八端口天线“4+4”900/1800 双频电调天线(15/17.5)方柱型“4+4”900/1800双频电调美化天线(16.5/17.5)排气管型“4+4”900/1800双频电调美化天线(16.5/17.5)排气管型“4+4”900/1800双频电调美化天线(15/17.5)方柱型“4+4”900/1800 双频电调美化天线(15/17.5)高铁全频段“2+2+2+2”900/1800/FA/D四频电调天线(33度)高铁全频段“2+2+2+2”900/1800/FA/D四频电调天线(33度)高铁900/1800-D 电调天线高铁海域等狭长环境场景天线2+8高铁天线单波束龙伯透镜天线高楼1800-D宽频水平面大张角天线高铁1800-FA/D 双频电调天线高楼900-D全频二口垂直面大张角天线高楼900-D全频二口水平面大张角天线高楼1800-D宽频垂直面大张角天线高楼900/1800-D双频四口垂直面大张角天线楼宇场景天线高楼1800-D宽频水平面大张角天线高楼900/1800-D双频四口水平面大张角天线新型楼宇天线(全频)新型楼宇天线(NR2.6四口)立体方波天线定向赋形天线立体方波天线热点区域、街道补盲场景天线多波束龙伯透镜天线隧道天线(NR2.6四口)隧道场景天线隧道天线(2+2)电梯场景天线陈仲村场景天线电梯900-D全频2口天线室外全向天线天线场馆、交通枢纽场景天线
(1)天线目录
应用序场景 号
产品描述 产品类别 频段范围(MHz)
2*(880-960/1710-1880)
2*(880-960/1710-1880)
极化方式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水平面波宽(°)
65
增益
(dBi)
17/17/18/18
15/15/18/18
17/17
17/17
15/15
15/15
电调方式
嵌入式电调
嵌入式电调
非电调
嵌入式电调
非电调
嵌入式电调
非电调
嵌入式电调
嵌入式电调
嵌入式电调
电调范围(°)
2-12/2-12/2-12/2-12
0-14/0-14/2-12/2-12
/
2-12/2-12
/
0-14/0-14
/
2-12/2-12
接头类型与数量
8×7/16
DIN-F
8×7/16
DIN-F
4×7/16
DIN-F
4×7/16
DIN-F
4×7/16
DIN-F
4×7/16
DIN-F
4×7/16
DIN-F
4×7/16
DIN-F
4×集束接头
2×集束接头
产品尺寸(mm)
≤2×0.45
产品重量(kg)
≤40
宏站 1
“ 4+4” 900/1800双频电调天线(16.5/17.5)
“4+4”900/1800 双频电调天线(15/17.5)
900 四通道天线
(16.5dBi)
900 四通道电调 天线(16.5dBi)
900 四通道天线
(15dBi)
900 四通道电调 天线(15dBi)
1800 四通道天线
(17.5dBi)
1800 四通道电调 天线(17.5dBi)
常规八端口
宏站 2
常规八端口 65
≤1.5×0.45
≤2×0.45
≤2×0.45
≤1.5×0.45
≤1.5×0.45
≤1.5×0.35
≤1.5×0.35
迎风面积≤0.8m²
迎风面积≤0.8m²
≤35
宏站 3
宏站 4
宏站 5
宏站 6
宏站 7
宏站 8
常规四端口 2*880-960
常规四端口 2*880-960
常规四端口 2*880-960
常规四端口 2*880-960
常规四端口 2*1710-1880
常规四端口 2*1710-1880
1885-TDD智能 1915&2010-2025/2515-2675
TDD智能
1885-1915&2010-2025
65
65
65
65
65
65
≤32
≤32
≤24
≤24
≤25
≤25
18/18
18/18
FA/D 内置滤波器智能天宏站 9
线
宏站 10
90 15/15 2-12/2-12 ≤25
FA 窄带内置滤波器智能天线
90 15 2-12 ≤25 宏站 11
宏站 12
宏站 13
宏站 14
宏站 15
宏站 16
宏站 17
宏站 18
方柱型“4+4”900/1800双频电调美化天线(16.5/17.5)
排气管型“4+4”900/1800双频电调美化天线(16.5/17.5)
排气管型“4+4”900/1800双频电调美化天线(15/17.5)
排气管型四通道 900 电调 美化天线(15dBi)
排气管型四通道 900 电调 美化天线(16.5dBi)
方柱型四通道 900 电调
美化天线(15dBi)
方柱型四通道 900 电调
美化天线(16.5dBi)
方柱型“4+4”900/1800
双频电调美化天线
(15/17.5)
方柱型
2*(880-960/1710-1830)
2*(880-960/1710-1830)
2*(880-960/1710-1830)
2*880-960
±45°
±45°
±45°
±45°
±45°
±45°
±45°
±45°
65
17/17/18/18
17/17/18/18
15/15/18/18
15/15
嵌入式电调
嵌入式电调
嵌入式电调
嵌入式电调
嵌入式电调
嵌入式电调
嵌入式电调
嵌入式电调
2-12/2-12/2-12/2-12
2-12/2-12/2-12/2-12
2-16/2-16/2-12/2-12
2-16
8×7/16
DIN-F
8×7/16
DIN-F
8×7/16
DIN-F
4×7/16
DIN-F
4×7/16
DIN-F
4×7/16
DIN-F
4×7/16
DIN-F
8×7/16
DIN-F
≤Ф0.5×1.7
≤Ф0.45×2
≤Ф0.45×1.7
≤Ф0.45×1.7
≤Ф0.45×2
≤Ф0.5×2
≤Ф0.5×1.7
≤Ф0.5×2
≤42
排气管型 65 ≤43
排气管型 65 ≤38
排气管型 65 ≤27
排气管型 2*880-960 65 17/17 2-12 ≤35
方柱型
方柱型
2*880-960
2*880-960
2*(880-960/1710-1830)
880-960/880-960/1710-65
65
15/15
17/17
15/15/18/18
2-16
2-12
2-12/2-12/2-12/2-12
≤32
≤40
方柱型 65 ≤48
排气管型“4+4+8+8”独宏站 19
立电调智能美化天线
排气管型
1880/1710-1880/1885-1920&2010-2025/2515-2675
1885-±45°
14/14/165 7/17/15/15
嵌入式电调
2-16/2-12/2-12/2-12
8×7/16
DIN-F+4×集束接头
≤Ф0.5×2.1
≤60
常规FA/D双频电调智能宏站 20
天线
TDD智能 1915&2010-2025/2575-2675
±45°
90 15/15
嵌入式电调
2-12/2-12
4×集束接头
≤1.6*0.45 ≤30
常规 FA/D双频智能天宏站 21
线
大下倾FA/D双频智能天宏站 22
线
双通道 900/1800-D 双宏站 23
频电调天线
高铁海域等狭长环境
高铁海域等狭长环境
高铁海域等狭长环境
高铁海域等狭长环境
高铁海域
1885-TDD智能 1915&2010-2025/2575-2675
1885-TDD智能 1915&2010-2025/2575-2675
880-960/1885-常规四端口 1915&2010-2025&2575-2675
880-960/1710-常规八端口 1830/1885-2025/2515-2675
±45°
±45°
±45°
90 15/15 非电调 /
4×集束接头
4×集束接头
4×7/16
DIN-F
≤1.5*0.35 ≤17
90 15/15 非电调 / ≤1.5*0.35 ≤17
65 15/17.5
嵌入式电调
0-14/2-12 ≤1.5*0.4 ≤25
高铁全频段“2+2+2+2”24 900/1800/FA/D四频电调天线(33度)
±45°
32
18/21/21/21
嵌入式电调
0-14/2-12/2-12/2-12
8×7/16
DIN-F
≤1.5*0.5 ≤30
高铁全频段“2+2+2+2”25 900/1800/FA/D四频电调天线(65度)
880-960/1710-常规八端口 1830/1885-2025/2515-2675
±45°
65
15/18/18/18
嵌入式电调
0-14/0-12/0-12/0-12
8×7/16
DIN-F
≤1.5*0.4 ≤25
26
高铁 1800-FA/D 双频
电调天线
常规四端口
1710-2170/2575-2675
±45°
32 19.5/20
嵌入式电调
2-12/2-12
4×7/16
DIN-F
≤1.4*0.35 ≤22
27
高铁 1800-D 宽频 电调天线
常规两端口 1710-2675
±45°
32 20
嵌入式电调
2-12
2×7/16
DIN-F
≤1.4*0.35 ≤20
28
高铁 900/1800-D 电调天线
常规四端口
880-960/1710-2675
±45°
32 17/20.5
嵌入式电调
0-14/0-12
4×7/16
DIN-F
≤1.5*0.5 ≤25 等狭长环境
楼宇 29
楼宇 30
楼宇 31
楼宇 32
楼宇 33
楼宇 34
高铁海域等狭长环境
高楼900-D全频二口垂直面大张角天线
高楼900-D全频二口水平面大张角天线
高楼1800-D宽频垂直面大张角天线
高楼1800-D宽频水平面大张角天线
高楼900/1800-D双频四口垂直面大张角天线
高楼900/1800-D双频四口水平面大张角天线
射灯天线
射灯天线
射灯天线
射灯天线
射灯天线
射灯天线
880-960&1710-2690
880-960&1710-2690
1710-2690
1710-2690
880-960/1710-2690
880-960/1710-2690
±45°
±45°
±45°
±45°
±45°
±45°
±35
65
35
60
35
65
10/12.5
7.5/12.5
12
12
10/13
8/13
非电调
非电调
非电调
非电调
非电调
非电调
/
/
/
/
/
/
2×N-K
2×N-K
2×N-K
2×N-K
4×N-K
4×N-K
≤0.55*0.55
≤0.55*0.55
≤0.43*0.43
≤0.43*0.43
≤0.55*0.55
≤0.55*0.55
≤7.5
≤7.5
≤6
≤6
≤7.5
≤7.5
35
隧道900-D全频2口天线
室外板状天线
880-960&1710-2690
45°或V/H
±35 13/16.5 非电调 /
2×7/16
DIN-F
≤0.5*0.5 ≤12
电梯900-D全频2口天电梯 36
线
电梯天线
880-960&1710-2690
2*(885-45°或V/H
35 13/16.5 非电调 / 2×N-K ≤0.5*0.5 ≤12
0-14/0-±45°
14/14/165 7/17/15/15
嵌入式电调
14/2-12/2-12/2-12/2-12
±45°
50 11/11 非电调 /
4×7/16
DIN-F
798×436×110
14.5
8×7/16
DIN-F+4×集束接头
迎风面积≤0.8m²
≤45
“4+4+8+8”独立电调智宏站 37
能天线
960/1710-FDD+TDD 1830)/1885-1915&2010-2025/2515-2675
场馆、
38 定向赋形天线
场馆天线 2*1710-2690 交通枢纽
场馆、交通枢39 立体方波天线
纽、街道补盲场景
场馆天线 2*1710-2690
±45°
32 12/12 非电调 / 4×N-K
280×280×85
3.3
2*(703-798/885-0-14/0-±45°
14/14/165 4/14/17/17/15
14/0-嵌入式电调
14/0-14/2-12/2-12/2-12
0-14/0-13/13/1±45°
65
3/13/16/16/14/14
嵌入式电调
14/0-14/0-14/2-12/2-12/2-12
0-14/0-13/13/1±45°
65
3/13/16/16/14/14
嵌入式电调
14/0-14/0-14/2-12/2-12/2-12/2-12
12×7/16
DIN-F+4×集束接头
1595×398×195
33
12×7/16
DIN-F+2×集束接头
1595×398×195
12×7/16
DIN-F+2×集束接头
1995×398×195
宏站 40 4+4+4+8天线(2米)
FDD+TDD 960/1710-1830)/1885-1915&2010-2025
2*(703-798/885-41
宏站 41 4+4+4+8天线(1.6米)
FDD+TDD 960/1710-1830)/1885-1915&2010-2025
2*(703-798/885-40
宏站 42
4+4+4+8+8天线(1.6米)
FDD+TDD
960/1710-1830)/1885-1915&2010-2025/2515-2675
0-14/0-宏站 43 4+4+4天线(15dBi)
常规十二端口
2*(703-798/885-960/1710-1830)
±45°
15/15/165 5/15/18/18
嵌入式电调
14/0-14/0-14/2-12/2-12
0-12/0-12×7/16
DIN-F
1450×448×200
30
宏站 44 4+4+4天线(17dBi)
常规十二端口
2*(703-798/885-960/1710-1830)
2*(1710-±45°
17/17/165 7/17/18/18
嵌入式电调
12/0-12/0-12/2-12/2-12
12×7/16
DIN-F
1770×448×200
38
宏站 45 2+8高铁天线
新型楼宇天线(全频2+2)
新型楼宇天线(NR2.6四口)
隧道天线(NR2.6四口)
FDD+TDD
新型楼宇天线
新型楼宇天线
隧道天线
隧道天线
室外全向
1830)/2515-2675
820-960/1710-2690
2*1710-2690
2*2515-2675
1710-2170/2515-2675
880-960/1710-2690
±45°
±45°
±45°
±45°
±45°
垂直
65 16/16.5
嵌入式电调
非电调
非电调
非电调
非电调
非电调
2×7/16
2-12/2-12 DIN-F+2×集束接头
/
/
/
/
/
2×N-K
4×N-K
4×N-K
4×N-K
1×N-K
1580×498×200
700×300×240
700×300×240
598×298×98
598×298×98
Φ29×202
35
楼宇 46
楼宇 47
隧道 48
32/16
16
32
32
360
12/15
15/15
14/14
13/14
3
7.2
6.8
3.6
3.6
0.07
隧道 49 隧道天线(2+2)
城中村
高铁海域等狭长环境
50 室外全向天线
51 单波束龙伯透镜天线
龙伯透镜天线
1710-2690
±45°
23 17 非电调 /
2×7/16
DIN-F
474×448×448
5.2
热点52 四波束龙伯透镜天线
区域
龙伯透镜天线
1710-2690
±45°
16 19 非电调 /
8×7/16
DIN-F
670×645×645
14.2
(2)宏站场景天线
1.“4+4” 900/1800双频电调天线(16.5/17.5)
通用参数
参数(单位)
工作频段(MHz)
极化方式(°)
垂直面电调角范围(°)
电下倾角精度(°)
各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
三阶互调(dBm,@2×43dBm)
电路二阶反射互调(dBm,@2×43dBm)
参数
平均功率容限(W)
隔离度(dB)
端口间隔离度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增益(dBi)
交叉极化比(dB,轴向)
交叉极化比(dB,±60°范围内)
辐射参数
前后比(dB)
上旁瓣抑制(dB)
第一零点填充(dB)
波束±60°边缘功率下降(dB)
a指标
885-960
45
0-14
±1
≤1.5
-107
-107
≥80
≥25
≥25
65±6
≥12
≥14.5
≥15
≥8
≥25
≤-15
≥-22
12±3
指标
1710-1830
45
2-12
±1
≤1.5
-107
/
≥80
≥25
≥25
65±6
≥7
≥17
≥15
≥8
≥25
≤-15
≥-22
12±3
分类
/
/
/
C
B
A
A
/
B
B
B
C
A
C
C
A
A
/
允许范围
/
/
/
1
0
12
7
/
0
0
3
2(12度)
1(7度)
1
2
2
3
2
/
3 /
注1:增益随电调角变大允许下降(0.07×Φ+0.3)dB,其中Φ为电下倾角
2.端口间隔离度包含900与1800端口之间的隔离度,具体见术语
3. 表中上旁瓣抑制指中心角度的上旁瓣抑制
最小角度
≤-14
中心角度
≤-15
最大角度
≤-14
2.“4+4”900/1800 双频电调天线(15/17.5)
通用参数
参数(单位)
工作频段(MHz)
极化方式(°)
垂直面电调角范围(°)
电下倾角精度(°)
各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
三阶互调(dBm,@2×43dBm)
电路参数
二阶互调(dBm,@2×43dBm)
平均功率容限(W)
隔离度(dB)
端口间隔离度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增益(dBi)
交叉极化比(dB,轴向)
交叉极化比(dB,±60°范围内)
辐射参数
前后比(dB)
上旁瓣抑制(dB)
第一零点填充(dB)
波束±60°边缘功率下降(dB)
a指标
885-960
45
2-12
±1
≤1.5
-107
-107
≥80
≥25
≥25
65±5
≥8
≥16
≥15
≥8
≥25
≤-15
≥-22
12±3
指标
1710-1830
45
2-12
±1
≤1.5
-107
/
≥80
≥25
≥25
65±5
≥7
≥17
≥15
≥8
≥25
≤-15
≥-22
12±3
分类
/
/
/
C
B
A
A
/
B
B
B
C
A
C
C
A
A
/
/
允许范围
/
/
/
1
0
12
7
/
0
0
5
1(8度)
1(7度)
1
2
2
3
2
/
3
注1:增益随电调角变大允许下降(0.07×Φ+0.3)dB,其中Φ为电下倾角
2. 2.端口间隔离度包含900与1800端口之间的隔离度,具体见术语
3. 3. 表中上旁瓣抑制指中心角度的上旁瓣抑制
最小角度
≤-14
中心角度
≤-15
最大角度
≤-14
3.900 四通道天线 (16.5dBi)
参数(单位) 指标
65度波束16.5dBi增益天线预置下倾
885-960
45
2-8度
±1
≤1.5
-107
-107
≥80
≥25
≥25
65±6
≥8
≥16
≥15
≥8
≥25
≤-15
≥-22
12±3
指标
65度波束15dBi增益天线预置下倾
885-960
45
2-8度
±1
≤1.5
-107
-107
≥80
≥25
≥25
65±6
≥12
≥14.5
≥15
≥8
≥25
≤-15
≥-22
12±3
分类
允许范围
/
/
/
C
B
A
A
/
B
B
B
C
A
C
C
A
A
/
/
/
/
/
1
0
7
7
/
0
0
2
1/2
1
2
2
3
2
/
3
类型
通用工作频段(MHz)
参极化方式(°)
数
预设电下倾角(°)
电下倾角精度(°)
各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
电路参数
三阶互调(dBm,@2×43dBm)
二阶互调(dBm,@2×43dBm)
平均功率容限(W)
隔离度(dB)
端口间隔离度(dB)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辐射参数
增益(dBi)
交叉极化比(dB,轴向)
交叉极化比(dB,±60°范围内)
前后比(dB)
上旁瓣抑制(dB)
第一零点填充(dB)
波束±60°边缘功率下降(dB)
a
4.900 四通道电调 天线(16.5dBi)
通用参数
电路参数
参数(单位)
天线类型
工作频段(MHz)
极化方式(°)
垂直面电调角范围(°)
电下倾角精度(°)
各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
三阶互调(dBm,@2×43dBm)
二阶反射互调(dBm,@2×43dBm)
平均功率容限(W)
隔离度(dB)
端口间隔离度(dB)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增益(dBi)
辐射参数
交叉极化比(dB,轴向)
交叉极化比(dB,±60°范围内)
前后比(dB)
上旁瓣抑制(dB)
第一零点填充(dB)
波束±60°边缘功率下降(dB)
a指标
65度波束16.5dBi增益电调天线
885-960
45
2-12
±1
≤1.5
-107
-107
≥80
≥25
≥25
65±6
≥8
≥16
≥15
≥8
≥25
≤-15
≥-22
12±3
指标
65度波束15dBi增益电调天线
885-960
45
0-14
±1
≤1.5
-107
-107
≥80
≥25
≥25
65±6
≥12
≥14.5
≥15
≥8
≥25
≤-15
≥-22
12±3
分类
/
/
/
C
B
A
A
/
B
B
B
C
A
C
C
A
A
/
允许范围
/
/
/
1
0
7
7
/
0
0
2
1/2
1
2
2
3
2
/
3 /
注1:15dBi的天线增益随电调角变大,允许下降(0.07×Φ)dB,其中Φ为电下倾角;
16.5dBi的天线增益随电调角变大,允许下降(0.07×Φ+0.3)dB,其中Φ为电下倾角
5.900 四通道天线 (15dBi)
参数(单位) 指标
65度波束16.5dBi增益天线预置下倾
885-960
45
2-8度
±1
≤1.5
-107
-107
≥80
≥25
≥25
65±6
≥8
≥16
≥15
≥8
≥25
≤-15
≥-22
12±3
指标
65度波束15dBi增益天线预置下倾
885-960
45
2-8度
±1
≤1.5
-107
-107
≥80
≥25
≥25
65±6
≥12
≥14.5
≥15
≥8
≥25
≤-15
≥-22
12±3
分类
允许范围
/
/
/
C
B
A
A
/
B
B
B
C
A
C
C
A
A
/
/
/
/
/
1
0
7
7
/
0
0
2
1/2
1
2
2
3
2
/
3
类型
通用工作频段(MHz)
参极化方式(°)
数
预设电下倾角(°)
电下倾角精度(°)
各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
电路参数
三阶互调(dBm,@2×43dBm)
二阶互调(dBm,@2×43dBm)
平均功率容限(W)
隔离度(dB)
端口间隔离度(dB)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辐射参数
增益(dBi)
交叉极化比(dB,轴向)
交叉极化比(dB,±60°范围内)
前后比(dB)
上旁瓣抑制(dB)
第一零点填充(dB)
波束±60°边缘功率下降(dB)
a
6.900 四通道电调 天线(15dBi)
通用参数
电路参数
参数(单位)
天线类型
工作频段(MHz)
极化方式(°)
垂直面电调角范围(°)
电下倾角精度(°)
各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
三阶互调(dBm,@2×43dBm)
二阶反射互调(dBm,@2×43dBm)
平均功率容限(W)
隔离度(dB)
端口间隔离度(dB)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增益(dBi)
辐射参数
交叉极化比(dB,轴向)
交叉极化比(dB,±60°范围内)
前后比(dB)
上旁瓣抑制(dB)
第一零点填充(dB)
波束±60°边缘功率下降(dB)
a指标
65度波束16.5dBi增益电调天线
885-960
45
2-12
±1
≤1.5
-107
-107
≥80
≥25
≥25
65±6
≥8
≥16
≥15
≥8
≥25
≤-15
≥-22
12±3
指标
65度波束15dBi增益电调天线
885-960
45
0-14
±1
≤1.5
-107
-107
≥80
≥25
≥25
65±6
≥12
≥14.5
≥15
≥8
≥25
≤-15
≥-22
12±3
分类
/
/
/
C
B
A
A
/
B
B
B
C
A
C
C
A
A
/
允许范围
/
/
/
1
0
7
7
/
0
0
2
1/2
1
2
2
3
2
/
3 /
注1:15dBi的天线增益随电调角变大,允许下降(0.07×Φ)dB,其中Φ为电下倾角;
16.5dBi的天线增益随电调角变大,允许下降(0.07×Φ+0.3)dB,其中Φ为电下倾角
7.1800 四通道天线 (17.5dBi)
通用参数
参数(单位)
工作频段(MHz)
极化方式(°)
预设电下倾角(°)
电下倾角精度(°)
各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
指标
1710-1830
45
0/3/6/9
±1
≤1.5
-107
≥80
≥25
≥25
65±6
≥7
≥17
≥15
≥8
≥25
≤-16
≥-22
12±3
分类
/
/
/
C
B
A
/
B
B
B
C
A
C
C
A
A
/
/
允许范围
/
/
/
1
0
7
/
0
0
2
1
1
2
2
3
2
/
3
电三阶互调*(dBm,@2×43dBm)
路平均功率容限(W)
参隔离度(dB)
数
端口间隔离度(dB)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增益(dBi)
辐交叉极化比(dB,轴向)
射交叉极化比(dB,±60°范围内)
参前后比(dB)
数
上旁瓣抑制(dB)
第一零点填充(dB)
波束±60°边缘功率下降(dB)
a 8.1800 四通道电调 天线(17.5dBi)
通用参数
电路参数
参数(单位)
工作频段(MHz)
极化方式(°)
垂直面电调角范围(°)
电下倾角精度(°)
各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
三阶互调(dBm,@2×43dBm)
平均功率容限(W)
隔离度(dB)
端口间隔离度(dB)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增益(dBi)
交叉极化比(dB,轴向)
交叉极化比*(dB,±60°范围内)
辐射参数
前后比*(dB)
上旁瓣抑制*(dB)
第一零点填充(dB)
波束±60°边缘功率下降(dB)
a指标
1710-1830
45
2-12
±1
≤1.5
-107
≥80
≥25
≥25
65±6
≥7
≥17
≥15
≥8
≥25
≤-16
≥-22
12±3
分类
/
/
/
C
B
A
/
B
B
B
C
A
C
C
A
A
/
/
允许范围
/
/
/
1
0
7
/
0
0
2
1
1
2
2
3
2
/
3
注1:增益随电调角变大,允许下降(0.07×Φ+0.3)dB,其中Φ为电下倾角
3. 表中上旁瓣抑制指中心角度的上旁瓣抑制
最小角度
≤-15
中心角度
≤-16
最大角度
≤-15
/D 内置滤波器智能天线
表0-2 FA/D内置滤波器智能天线FA频段电气指标要求
参数(单位)
通工作频段(MHz)
用o参预设电下倾角()
数
o电下倾角精度()
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耦合度(dB)
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幅度最大偏差(dB)
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相位最大校偏差
校准端口及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
平均功率容限(W)
同极化辐射端口之间的异极化辐射端口之间的0度下倾
3度下倾
0度下倾
3度下倾
指标
1885-1920
(F)
0/3/6/9/12/15/18/21/24
±1.0
-26±2
≤0.7
≤5
≤1.50
≥25
≥25
≥25
≥25
≥25
≥25
≥25
≥35
100±15
≥13.5
≥13.5
≥15
≥10
≥23
oo o指标
2010-2025
(A)
0/3/6/9/12/15/18/21/24
±1.0
-26±2
≤0.7
≤5
≤1.50
≥25
≥25
≥25
≥25
≥25
≥25
≥25
≥35
90±15
≥14.5
≥14.5
≥15
≥10
≥23
65±5
≥14.5
≥14.5
/
/
12±3
≥6.5
o分允许类 范围
/
/
C
C
C
C
C
/
C
C
C
C
C
C
A
C
B
B
C
C
A
B
B
B
B
B
C
C
/
/
0.5
0
0.2
2
0
/
5
0
0
0
0
0
1
5
1.5
2.0
2
2
2
5
1.5
2.0
5
3
3
1.0
准与电气参数
隔离(dB)
6度以上
隔离(dB)
6度以上
1830-1880MHz带外抑制指标(dB)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0/3/6/9预置下倾角下的单元波束增益(dBi)
12/15/18/21/24预置下倾角下的单元波束增益(dBi)
交叉极化比(dB,轴向)
交叉极化比(dB,±60°内)
辐射参数
广
播
波
束
前后比(dB)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0/3/6/9预置下倾角下的广播波束增益(dBi)
12/15/18/21/24预置下倾角下的广播波束增益(dBi)
±32.5°扇区功率占比(%)
±60°扇区功率占比(%)
波束±60°边缘功率下降(dB)
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o单
元
波
束
/
≥15.5
≥15.5
72±7
≥95
12±3
≥7.0 参数(单位)
交叉极化比(dB,轴向)
交叉极化比(dB,±20°)
交叉极化比(dB,±60°范围内)
前后比(dB)
上旁瓣抑制(dB)
下部第一零点填充(dB)
0/3/6/9预置下倾角下的水平0°指向波束增益(dBi)
12/15/18/21/24预置下倾角下的水平0°指向波束增益(dBi)
0°指向波束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0°指向波束水平面副瓣电平(dB)
0/3/6/9预置下倾角下的水平±60°指向波束增益(dBi)
12/15/18/21/24预置下倾角下的水平±60°指向波束增益(dBi)
±60°指向波束水平面半功率o波束宽度()
±60°指向波束水平面副瓣电平(dB)
0°交叉极化比(dB,轴向)
0°前后比(dB)
指标
≥18
≥20
≥10
≥25
≤-15
≥-18
≥19.5
指标
≥18
/
≥10
≥25
≤-15
≥-18
≥20.5
分允许类 范围
C
/
C
A
A
/
B
3
/
2
2
1
/
1.5
≥19.5 ≥20.5
B 2.0
≤ 29°
≤-12.0
≤26°
≤-12.0
C
A
5
1.5
业
务
波
束
≥17.0 ≥17.0
C 1.5
≥17.0 ≥17.0
C 2.0
≤32
≤-5.0
≥18
≥28
≤32
≤-5.0
≥18
≥28
C
A
C
B
2
1.5
3
3
表 0-3 FA/D内置滤波器智能天线D频段电气指标要求
参数(单位)
通用参数
校准与电气参
指标
2575-2675
(D)
0/3/6/9/12/15/18/21/24
±1.0
-26±2
≤0.7
≤5
≤1.50
≥50
0度下倾 ≥25
o分类
/
/
C
C
C
C
C
/
C
允许范围
/
/
0.5
0
0.2
2
0
/
5
工作频段(MHz)
预设电下倾角()
电下倾角精度()
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耦合度(dB)
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幅度最大偏差(dB)
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相位最大偏差()
校准端口及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
平均功率容限(W)
oo参数(单位)
数
同极化辐射端口之间的隔离(dB)
异极化辐射端口之间的隔离度(dB)
FA/D频段之间的隔离度(dB)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单元波束增益(dBi)
0/3/6/9预置下倾角下的波束±60°边缘功率下降(dB)
12/15/18/21/24预置下倾角下的波束±60°边缘功率下降(dB)
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交叉极化比(dB,轴向)
交叉极化比(dB,±60°范围内)
前后比(dB)
上旁瓣抑制*(dB)
广播波束增益(dBi)
±32.5°扇区功率占比(%)
广
播
波
束
±60°扇区功率占比(%)
波束±60°边缘功率下降(dB)
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功率前后比(dB)
上旁瓣抑制*(dB)
下部第一零点填充(dB)
0°指向波束增益(dBi)
0°指向波束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业
务
波
束
0°指向波束水平面副瓣电平(dB)
±60°指向波束增益(dBi)
±60°指向波束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60°指向波束水平面副瓣电平(dB)
0°交叉极化比(dB,轴向)
0°前后比(dB)
ooooo指标
3度下倾
6度以上
0度下倾
3度下倾
6度以上
≥25
≥25
≥25
≥25
≥25
≥30
65±15
≥16.0
12±3
12±3
≥5.0
≥15
≥10
≥25
≤-16
≥15.5
72±7
≥90
12±3
≥5.0
≥25
≤-15
≥-18
≥21.5
≤25
≤-12.0
≥17.0
≤23
≤0.0
≥18
≥28
分类
C
C
C
C
C
B
B
B
C
C
C
C
C
A
A
B
B
B
C
C
A
A
/
B
C
A
C
C
A
C
C
允许范围
0
0
0
0
0
1
5
1.5*
3
3
0.5
2
2
2
2
1.5*
5
3
3
0.5
2
1
/
1.5*
5
1.5
1.5
2
1.5
3
3
单
元
波
束
辐射参数
注:天线可支持无权值损失的静态赋型方案时,实际增益按照单元波束增益取值。
*:增益允许范围为1.5是对0/3/6/9角度档定。对于12/15/18/21/24角度允许范围为2。
*:单元的上副瓣抑制的允许范围为2是对0/3/6/9角度档定的;对于12/15/18/21/24角度允许范围为3。
*:广播的上副瓣抑制的允许范围为1是对0/3/6/9角度档定的;对于12/15/18/21/24角度允许范围为2。
窄带内置滤波器智能天线
参数(单位)
工作频段(MHz)
通用o参数
预设电下倾角()
电下倾角精度()
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耦合度(dB)
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幅度最大偏差(dB)
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相位最大偏o差()
校准与电气参数
校准端口及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
平均功率容限(W)
同极化辐射端口之间的隔离(dB)
异极化辐射端口之间的隔离(dB)
0度下倾
3度下倾
6度以上
0度下倾
3度下倾
6度以上
oo指标
1885-1920
(F)
0/3/6/9/12/15/18/21/24
±1.0
-26±2
≤0.7
≤5
≤1.50
≥25
≥25
≥25
≥25
≥25
≥25
≥25
≥35
100±15
≥14.0
≥14.0
≥15
≥10
≥23
o指标
2010-2025
(A)
0/3/6/9/12/15/18/21/24
±1.0
-26±2
≤0.7
≤5
≤1.50
≥25
≥25
≥25
≥25
≥25
≥25
≥25
≥35
90±15
≥15.0
≥15.0
≥15
≥10
≥23
65±5
≥15.0
≥15.0
/
/
12±3
≥6.5
≥18
≥10
≥25
≤-15
≥-18
≥21.0
分类
/
/
C
C
C
C
C
/
C
C
C
C
C
C
A
C
B
B
C
C
A
B
B
B
B
B
C
C
C
C
A
A
/
B
允许范围
/
/
0.5
0
0.2
2
0
/
5
0
0
0
0
0
1
5
1.5
2.0
2
2
2
5
1.5
2.0
5
3
3
1.0
3
2
2
1
/
1.5
1830-1880MHz带外抑制指标(dB)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0/3/6/9预置下倾角下的单元波单
束增益(dBi)
元
12/15/18/21/24预置下倾角下波
的单元波束增益(dBi)
束
交叉极化比(轴向)(dB)
交叉极化比(dB,±60°内)
前后比(dB)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0/3/6/9预置下倾角下的广播波束增益(dBi)
辐射参数
广
播
波
束
12/15/18/21/24预置下倾角下的广播波束增益(dBi)
±32.5°扇区功率占比(%)
±60°扇区功率占比(%)
波束±60°边缘功率下降(dB)
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交叉极化比(dB,轴向)
交叉极化比(dB,±60°范围内)
前后比(dB)
上旁瓣抑制(dB)
下部第一零点填充(dB)
业
0/3/6/9预置下倾角下的水平0°务
指向波束增益(dBi)
o/
≥16.0
≥16.0
72±7
≥95
12±3
≥7.0
≥18
≥10
≥25
≤-15
≥-18
≥20.0 参数(单位)
波
12/15/18/21/24预置下倾角下束
的水平0°指向波束增益(dBi)
0°指向波束水平面半功率波束o宽度()
0°指向波束水平面副瓣电平(dB)
0/3/6/9预置下倾角下的水平±60°指向波束增益(dBi)
12/15/18/21/24预置下倾角下的水平±60°指向波束增益(dBi)
±60°指向波束水平面半功率波o束宽度()
±60°指向波束水平面副瓣电平(dB)
0°交叉极化比(dB,轴向)
0°前后比(dB)
指标
≥20.0
≤ 29
≤-12.0
≥17.5
≥17.5
≤32
≤-5.0
≥22
指标
≥21.0
≤26
≤-12.0
≥17.5
≥17.5
≤32
≤-5.0
≥22
分类
B
C
A
C
C
C
A
C
允许范围
2.0
5
1.5
1.5
2.0
2
1.5
1
≥28 ≥28 B 3
注:天线可支持无权值损失的静态赋型方案时,实际增益按照单元波束增益取值。
11.方柱型“4+4”900/1800双频电调美化天线(16.5/17.5)
通用参数
参数(单位)
工作频段(MHz)
极化方式(°)
垂直面电调角范围(°)
电下倾角精度(°)
各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
三阶互调(dBm,@2×43dBm)
电路参数
二阶互调(dBm,@2×43dBm)
平均功率容限(W)
隔离度(dB)
端口间隔离度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增益(dBi)
交叉极化比(dB,轴向)
交叉极化比(dB,±60°范围内)
辐射参数
前后比(dB)
上旁瓣抑制(dB)
第一零点填充(dB)
波束±60°边缘功率下降(dB)
a指标
885-960
45
2-12
±1.0
≤1.50
-107
-107
≥80
≥25
≥25
65±10
≥8.0
≥16.0
≥15
≥8
≥25
≤-15
≥-22
12±3
指标
1710-1830
45
2-12
±1.0
≤1.50
-107
/
≥80
≥25
≥25
65±8
≥7.0
≥17.0
≥15
≥8
≥25
≤-15
≥-22
12±3
分类
/
/
/
C
B
A
A
/
B
B
B
B
C
A
C
C
A
A
/
/
允许范围
/
/
/
1.0
0
12
7
/
0
0
5
3
1.0(8度)
1.0(7度)
1.0
2
4
5
2
/
3
注1:增益随电调角变大允许下降(0.07×Φ+0.3)dB,其中Φ为电下倾角
2. 2.端口间隔离度包含900与1800端口之间的隔离度,具体见术语
3. 3. 表中上旁瓣抑制指中心角度的上旁瓣抑制
最小角度
≤-14
中心角度
≤-15
最大角度
≤-14
12.排气管型“4+4”900/1800双频电调美化天线(16.5/17.5)
通用参数
参数(单位)
工作频段(MHz)
极化方式(°)
垂直面电调角范围(°)
电下倾角精度(°)
各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
三阶互调(dBm,@2×43dBm)
电路参数
二阶互调(dBm,@2×43dBm)
平均功率容限(W)
隔离度(dB)
端口间隔离度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增益(dBi)
交叉极化比(dB,轴向)
交叉极化比(dB,±60°范围内)
辐射参数
前后比(dB)
上旁瓣抑制(dB)
第一零点填充(dB)
波束±60°边缘功率下降(dB)
a指标
885-960
45
2-12
±1.0
≤1.50
-107
-107
≥80
≥25
≥25
65±10
≥8.0
≥16.0
≥15
≥8
≥25
≤-15
≥-22
12±3
指标
1710-1830
45
2-12
±1.0
≤1.50
-107
/
≥80
≥25
≥25
65±8
≥7.0
≥17.0
≥15
≥8
≥25
≤-15
≥-22
12±3
分类
/
/
/
C
B
A
A
/
B
B
B
B
C
A
C
C
A
A
A
/
/
允许范围
/
/
/
1.0
0
12
7
/
0
0
5
3
1.0(8度)
1.0(7度)
1.0
2
4
5
4
2
/
3
注1:增益随电调角变大允许下降(0.07×Φ+0.3)dB,其中Φ为电下倾角
2. 2.端口间隔离度包含900与1800端口之间的隔离度,具体见术语
3. 3. 表中上旁瓣抑制指中心角度的上旁瓣抑制
最小角度
≤-14
中心角度
≤-15
最大角度
≤-14
13.排气管型“4+4”900/1800双频电调美化天线(15/17.5)
通用参数
参数(单位)
工作频段(MHz)
极化方式(°)
垂直面电调角范围(°)
电下倾角精度(°)
各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
三阶互调(dBm,@2×43dBm)
电路二阶反射互调(dBm,@2×43dBm)
参数
平均功率容限(W)
隔离度(dB)
端口间隔离度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增益(dBi)
交叉极化比(dB,轴向)
交叉极化比(dB,±60°范围内)
辐射参数
前后比(dB)
上旁瓣抑制(dB)
第一零点填充(dB)
波束±60°边缘功率下降(dB)
a指标
885-960
45
2-16
±1.0
≤1.50
-107
-107
≥80
≥25
≥25
65±10
≥12.0
≥14.5
≥15.0
≥8
≥25
≤-15
≥-22
12±3
指标
1710-1830
45
2-12
±1.0
≤1.50
-107
/
≥80
≥25
≥25
65±8
≥7.0
≥17.0
≥15.0
≥8
≥25
≤-15
≥-22
12±3
分类
/
/
/
C
B
A
A
/
B
B
B
B
C
A
C
C
A
A
A
/
允许范围
/
/
/
1.0
0
12
7
/
0
0
5
3
2.0(12度)
1.0(7度)
1.0
2.0
4
5
4
2
/
3 /
注1:增益随电调角变大允许下降(0.07×Φ+0.3)dB,其中Φ为电下倾角
2.端口间隔离度包含900与1800端口之间的隔离度,具体见术语
3. 表中上旁瓣抑制指中心角度的上旁瓣抑制
最小角度
≤-14
中心角度
≤-15
最大角度
≤-14
14.排气管型四通道 900 电调 美化天线(15dBi)
通用参数
电路参数
参数(单位)
天线类型
工作频段(MHz)
极化方式(°)
垂直面电调角范围(°)
电下倾角精度(°)
各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
三阶互调(dBm,@2×43dBm)
二阶反射互调(dBm,@2×43dBm)
平均功率容限(W)
隔离度(dB)
端口间隔离度(dB)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增益(dBi)
辐射参数
交叉极化比(dB,轴向)
交叉极化比(dB,±60°范围内)
前后比(dB)
上旁瓣抑制(dB)
第一零点填充(dB)
波束±60°边缘功率下降(dB)
a指标
65度波束16.5dBi增益电调天线
885-960
45
2-12
±1.0
≤1.50
-107
-107
≥80
≥25
≥25
65±8
≥8.0
≥16.0
≥15
≥8
≥25
≤-15
≥-22
12±3
指标
65度波束15dBi增益电调天线
885-960
45
2-16
±1.0
≤1.50
-107
-107
≥80
≥25
≥25
65±8
≥12.0
≥14.5
≥15
≥8
≥25
≤-15
≥-22
12±3
分类
/
/
/
C
B
A
A
/
B
B
B
C
A
C
C
A
A
/
允许范围
/
/
/
1.0
0
7
7
/
0
0
2
1.0/2.0
1.0
2
4
4
2
/
3 /
注1:15dBi的天线增益随电调角变大,允许下降(0.07×Φ)dB,其中Φ为电下倾角;
16.5dBi的天线增益随电调角变大,允许下降(0.07×Φ+0.3)dB,其中Φ为电下倾角
15.排气管型四通道 900 电调 美化天线(16.5dBi)
通用参数
电路参数
参数(单位)
天线类型
工作频段(MHz)
极化方式(°)
垂直面电调角范围(°)
电下倾角精度(°)
各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
三阶互调(dBm,@2×43dBm)
二阶反射互调(dBm,@2×43dBm)
平均功率容限(W)
隔离度(dB)
端口间隔离度(dB)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增益(dBi)
辐射参数
交叉极化比(dB,轴向)
交叉极化比(dB,±60°范围内)
前后比(dB)
上旁瓣抑制(dB)
第一零点填充(dB)
波束±60°边缘功率下降(dB)
a指标
65度波束16.5dBi增益电调天线
885-960
45
2-12
±1.0
≤1.50
-107
-107
≥80
≥25
≥25
65±8
≥8.0
≥16.0
≥15
≥8
≥25
≤-15
≥-22
12±3
指标
65度波束15dBi增益电调天线
885-960
45
2-16
±1.0
≤1.50
-107
-107
≥80
≥25
≥25
65±8
≥12.0
≥14.5
≥15
≥8
≥25
≤-15
≥-22
12±3
分类
/
/
/
C
B
A
A
/
B
B
B
C
A
C
C
A
A
/
允许范围
/
/
/
1.0
0
7
7
/
0
0
2
1.0/2.0
1.0
2
4
4
2
/
3 /
注1:15dBi的天线增益随电调角变大,允许下降(0.07×Φ)dB,其中Φ为电下倾角;
16.5dBi的天线增益随电调角变大,允许下降(0.07×Φ+0.3)dB,其中Φ为电下倾角
16.方柱型四通道 900 电调 美化天线(15dBi)
通用参数
电路参数
参数(单位)
天线类型
工作频段(MHz)
极化方式(°)
垂直面电调角范围(°)
电下倾角精度(°)
各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
三阶互调(dBm,@2×43dBm)
二阶反射互调(dBm,@2×43dBm)
平均功率容限(W)
隔离度(dB)
端口间隔离度(dB)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增益(dBi)
辐射参数
交叉极化比(dB,轴向)
交叉极化比(dB,±60°范围内)
前后比(dB)
上旁瓣抑制(dB)
第一零点填充(dB)
波束±60°边缘功率下降(dB)
a指标
65度波束16.5dBi增益电调天线
885-960
45
2-12
±1.0
≤1.50
-107
-107
≥80
≥25
≥25
65±8
≥8.0
≥16.0
≥15
≥8
≥25
≤-15
≥-22
12±3
指标
65度波束15dBi增益电调天线
885-960
45
2-16
±1.0
≤1.50
-107
-107
≥80
≥25
≥25
65±8
≥12.0
≥14.5
≥15
≥8
≥25
≤-15
≥-22
12±3
分类
/
/
/
C
B
A
A
/
B
B
B
C
A
C
C
A
A
/
允许范围
/
/
/
1
0
7
7
/
0
0
2
1.0/2.0
1.0
2
4
5
2
/
3 /
注1:15dBi的天线增益随电调角变大,允许下降(0.07×Φ)dB,其中Φ为电下倾角;
16.5dBi的天线增益随电调角变大,允许下降(0.07×Φ+0.3)dB,其中Φ为电下倾角
17.方柱型四通道 900 电调 美化天线(16.5dBi)
通用参数
电路参数
参数(单位)
天线类型
工作频段(MHz)
极化方式(°)
垂直面电调角范围(°)
电下倾角精度(°)
各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
三阶互调(dBm,@2×43dBm)
二阶反射互调(dBm,@2×43dBm)
平均功率容限(W)
隔离度(dB)
端口间隔离度(dB)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增益(dBi)
辐射参数
交叉极化比(dB,轴向)
交叉极化比(dB,±60°范围内)
前后比(dB)
上旁瓣抑制(dB)
第一零点填充(dB)
波束±60°边缘功率下降(dB)
a指标
65度波束16.5dBi增益电调天线
885-960
45
2-12
±1.0
≤1.50
-107
-107
≥80
≥25
≥25
65±8
≥8.0
≥16.0
≥15
≥8
≥25
≤-15
≥-22
12±3
指标
65度波束15dBi增益电调天线
885-960
45
2-16
±1.0
≤1.50
-107
-107
≥80
≥25
≥25
65±8
≥12.0
≥14.5
≥15
≥8
≥25
≤-15
≥-22
12±3
分类
/
/
/
C
B
A
A
/
B
B
B
C
A
C
C
A
A
/
允许范围
/
/
/
1
0
7
7
/
0
0
2
1.0/2.0
1.0
2
4
5
2
/
3 /
注1:15dBi的天线增益随电调角变大,允许下降(0.07×Φ)dB,其中Φ为电下倾角;
16.5dBi的天线增益随电调角变大,允许下降(0.07×Φ+0.3)dB,其中Φ为电下倾角
18.方柱型“4+4”900/1800 双频电调美化天线 (15/17.5)
通用参数
参数(单位)
工作频段(MHz)
极化方式(°)
垂直面电调角范围(°)
电下倾角精度(°)
各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
三阶互调(dBm,@2×43dBm)
电路二阶反射互调(dBm,@2×43dBm)
参数
平均功率容限(W)
隔离度(dB)
端口间隔离度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增益(dBi)
交叉极化比(dB,轴向)
交叉极化比(dB,±60°范围内)
辐射参数
前后比(dB)
上旁瓣抑制(dB)
第一零点填充(dB)
波束±60°边缘功率下降(dB)
a指标
885-960
45
2-16
±1.0
≤1.50
-107
-107
≥80
≥25
≥25
65±10
≥12.0
≥14.5
≥15
≥8
≥25
≤-15
≥-22
12±3
指标
1710-1830
45
2-12
±1.0
≤1.50
-107
/
≥80
≥25
≥25
65±8
≥7.0
≥17.0
≥15
≥8
≥25
≤-15
≥-22
12±3
分类
/
/
/
C
B
A
A
/
B
B
B
B
C
A
C
C
A
A
/
允许范围
/
/
/
1.0
0
12
7
/
0
0
5
3
2.0(12度)
1.0(7度)
1.0
2
4
5
2
/
3 /
注1:增益随电调角变大允许下降(0.07×Φ+0.3)dB,其中Φ为电下倾角
2.端口间隔离度包含900与1800端口之间的隔离度,具体见术语
3. 表中上旁瓣抑制指中心角度的上旁瓣抑制
最小角度
≤-14
中心角度
≤-15
最大角度
≤-14
19.排气管型“4+4+8+8”独立电调智能美化天线
排气管型“4+4+8+8”900/1800/FA/D独立电调智能美化天线FA频段电气指标要求
参数(单位)
通用参数
工作频段(MHz)
垂直面电调角范围()
电下倾角精度()
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耦合度(dB)
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幅度最大偏差(dB)
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相位最大偏差o()
校准与电气参数
校准端口及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
900对F频段的二阶传输互调(dBm)
平均功率容限(W)
同极化辐射端口之间的隔离(dB)
异极化辐射端口之间的隔离(dB)
2度下倾
3-6度下倾
7-12度下倾
2度下倾
3-6度下倾
7-12度下倾
ooo指标
1885-1915
(F)
2-12
±1.0
-26±2
≤0.7
≤5
≤1.50
-120
≥25
≥25
≥25
≥25
≥25
≥25
≥25
≥30
100±15
≥13.5
≥15
≥8
≥23
/
≥15.0
72±7
≥95
12±3
≥7.0
≥18
≥20
≥8
≥25
≤-14
≥-18
≥19.5
≤ 29
指标
2010-2025
(A)
2-12
±1.0
-26±2
≤0.7
≤5
≤1.50
/
≥25
≥25
≥25
≥25
≥25
≥25
≥25
≥30
90±15
≥14.5
≥15
≥8
≥23
65±5
≥14.5
/
/
12±3
≥6.5
≥18
/
≥8
≥25
≤-14
≥-18
≥20.5
≤26
分类
/
/
C
C
C
C
C
A
/
C
C
C
C
C
C
/
C
A
C
C
A
B
A
B
B
C
C
C
/
C
A
A
/
C
C
允许范围
/
/
0.5
0
0.2
2
0
7
/
5
0
0
0
0
0
1
5
1.5
2
3
4
5
1.5
5
5
4
1.0
4
/
3
5
2
/
1.5
5
1800/FA频段之间的隔离度(dB)
单
单元波束增益(dBi)
元
交叉极化比(dB,轴向)
波
交叉极化比(dB,±60°内)
束
前后比(dB)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广播波束增益(dBi)
±32.5°扇区功率占比(%)
±60°扇区功率占比(%)
辐射广
参数
播
波
束
波束±60°边缘功率下降(dB)
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交叉极化比(轴向)(dB)
交叉极化比(dB,±20°)
交叉极化比(dB,±60°范围内)
前后比(dB)
上旁瓣抑制(dB)
下部第一零点填充(dB)
业
0°指向波束增益(dBi)
务
0°指向波束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波
度(o)
oo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束
0°指向波束水平面副瓣电平(dB)
±60°指向波束增益(dBi)
±60°指向波束水平面半功率波束o宽度()
±60°指向波束水平面副瓣电平(dB)
0°交叉极化比(dB,轴向)
0°前后比(dB)
≤-12
≥17.0
≤32
≤-5.0
≥18
≤-12
≥17.0
≤32
≤-5.0
≥18
C
C
C
C
C
3
1.5
2
1.5
3
≥28 ≥28 C 3
注:1. 1800/FA频段之间的隔离度指的是1800的端口输入F频段的信号,并在F频段看隔离度。
2.增益随电调角变大,允许下降(0.07×Φ+0.3)dB,其中Φ为电下倾角
3. 交叉极化比指中心角度即7度的交叉极化比,即
2度
8dB
F
A
2度
≤-13dB
≤-13dB
7度
8dB
7度
≤-14dB
≤-14dB
12度
8dB
12度
≤-13dB
≤-13dB
4. 旁瓣抑制指中心角度即7度的上旁瓣抑制
排气管型“4+4+8+8”900/1800/FA/D独立电调智能美化天线D频段电气指标要求
参数(单位)
通用工作频段(MHz)
o参数
垂直面电调角范围()
电下倾角精度()
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耦合度(dB)
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幅度最大偏差(dB)
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相位最大偏差()
校准与电气参数
校准端口及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
平均功率容限(W)
同极化辐射端口之间的隔离(dB)
异极化辐射端口之间的隔离度(dB)
2度下倾
3-6度下倾
7-12度下倾
2度下倾
3-6度下倾
7-12度下倾
ooo指标
2575-2675 (D)
2-12
±1.0
-26±2
≤0.7
≤5
≤1.50
≥50
≥25
≥25
≥25
≥25
≥25
≥25
≥30
65±15
≥15.5
12±3
≥5.0
≥15
≥8
≥25
≤-14
≥15.0
72±7
≥90
12±3
≥5.0
≥25
≤-14
≥-18
≥21.0
≤25
≤-12
≥17.0
≤23
≤0.0
≥18
≥28
分类
/
/
C
C
C
C
C
/
C
C
C
C
C
C
B
B
A
C
C
C
C
A
A
A
B
B
C
C
A
A
/
C
C
C
C
C
C
C
C
允许范围
/
/
0.5
0
0.2
2
0
/
5
0
0
0
0
0
1
5
1.5
4
0.5
2
3
5
3
1.5
5
5
4
0.5
5
2
/
1.5
5
3
1.5
2
1.5
3
3
FA/D频段之间的隔离度(dB)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单元波束增益(dBi)
单
元
波
束
波束±60°边缘功率下降(dB)
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交叉极化比(轴向)(dB)
交叉极化比(dB,±60°范围内)
前后比(dB)
上旁瓣抑制(dB)
广播波束增益(dBi)
±32.5°扇区功率占比(%)
广
播
波
束
±60°扇区功率占比(%)
波束±60°边缘功率下降(dB)
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功率前后比(dB)
上旁瓣抑制(dB)
下部第一零点填充(dB)
0°指向波束增益(dBi)
0°指向波束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o()
业
务
波
束
0°指向波束水平面副瓣电平(dB)
±60°指向波束增益(dBi)
±60°指向波束水平面半功率波束o宽度()
±60°指向波束水平面副瓣电平(dB)
0°交叉极化比(dB,轴向)
0°前后比(dB)
oo辐射参数
注:1.增益随电调角变大,允许下降(0.07×Φ+0.3)dB,其中Φ为电下倾角
2. 交叉极化比指中心角度即7度的交叉极化比,即
2度
8dB
7度
8dB
12度
8dB
3. 旁瓣抑制指中心角度即7度的上旁瓣抑制
2度
≤-13dB
7度
≤-14dB
12度
≤-13dB
排气管型“4+4+8+8”900/1800/FA/D独立电调智能美化天线900/1800频段电气指标要求
通用参数
电路参数
参数(单位)
工作频段(MHz)
极化方式
垂直面电调角范围()
电下倾角精度()
平均功率容限(W)
三阶互调(dBm,@43dBm)
各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
隔离度(dB)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aooo指标
900
45
2-16
±1.0
≥120
≤-107
≤1.50
≥25dB
65±10
≥12
≥14.0
≥15
≥8
≥25
≤-14
≥-22
指标
1800
45
2-12
±1.0
≥120
≤-107
≤1.50
≥25dB
65+6,65-9
≥6.5
≥16.5
≥15
≥8
≥25
≤-14
≥-22
分类
/
/
/
C
/
A
B
B
B
B
C
C
A
C
C
B
A
允许范围
/
/
/
1.0
/
12
0
0
5
5
2
0.5
1.0
2
4
5
2
/
辐射增益(dBi)
参交叉极化比(dB,轴向)
数
交叉极化比(dB,±60°范围内)
前后比(dB)
上旁瓣抑制(dB)
下零点填充(dB)(参考)
/
注:1.增益随电调角变大,允许下降(0.07×Φ+0.3)dB,其中Φ为电下倾角
2. 旁瓣抑制指中心角度的上旁瓣抑制
最小角度 中心角度 最大角度
≤-13dB ≤-14dB ≤-13dB
20.常规FA/D双频电调智能天线
常规FA/D双频电调智能天线FA频段电气指标要求
参数(单位)
工作频段(MHz)
指标
1885-1915
(F)
2-12
±1.0
-26±2
≤0.7
≤5
≤1.50
≥25
≥25
≥25
≥25
≥25
≥25
≥25
100±15
≥13.5
≥15
≥9
≥23
o
o指标
2010-2025
(A)
2-12
±1.0
-26±2
≤0.7
≤5
≤1.50
≥25
≥25
≥25
≥25
≥25
≥25
≥25
90±15
≥14.5
≥15
≥9
≥23
65±5
≥14.5
/
/
12±3
≥6.5
≥18
/
≥9
≥25
≤-14
≥-18
≥20.5
≤26
≤-12
≥17.0
≤32
≤-5.0
分类
/
/
C
C
C
C
C
/
C
C
C
C
C
C
C
B
C
C
A
B
B
B
B
C
C
C
/
C
A
A
/
C
C
C
C
C
C
允许范围
/
/
0.5
0
0.2
2
0
/
5
0
0
0
0
0
5
1.0
2
2
2
5
1.0
5
3
3
1.0
3
/
2
2
2
/
1.0
5
2
1.0
2
1.5
通用o参数
垂直面电调角范围()
电下倾角精度()
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耦合度(dB)
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幅度最大偏差(dB)
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相位最大偏差()
校准端口及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
平均功率容限(W)
2度下倾
同极化辐射端口3-6度下倾
之间的隔离(dB)
7-12度下倾
2度下倾
异极化辐射端口3-6度下倾
之间的隔离(dB)
7-12度下倾
单
元
波
束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单元波束增益(dBi)
交叉极化比(dB,轴向)
交叉极化比(dB,±60°内)
前后比(dB)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广播波束增益(dBi)
±32.5°扇区功率占比(%)
±60°扇区功率占比(%)
广
播
波
束
波束±60°边缘功率下降(dB)
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交叉极化比(轴向)(dB)
交叉极化比(dB,±20°)
交叉极化比(dB,±60°范围内)
前后比(dB)
上旁瓣抑制(dB)
下部第一零点填充(dB)
0°指向波束增益(dBi)
业
务
波
束
0°指向波束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o()
0°指向波束水平面副瓣电平(dB)
±60°指向波束增益(dBi)
±60°指向波束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o度()
±60°指向波束水平面副瓣电平(dB)
ooo校准与电气参数
/
≥15.0
72±7
≥95
12±3
≥7.0
≥18
≥20
≥9
≥25
≤-14
≥-18
≥19.5
≤ 29
≤-12
≥17.0
≤32
≤-5.0
辐射参数
本文发布于:2023-12-06 21:33: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391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5G无线网络天线优化使用手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5G无线网络天线优化使用手册.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