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铃儿响叮当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5-02-24 01:43:56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6日发(作者:诚信案例)

铃儿响叮当教学反思

铃儿响叮当教学反思篇二:《铃儿响叮当》教学反思,办家家课后反思:《你的家 我的家》教学反思

《铃儿响叮当》教学反思

《铃儿响叮当》是小班“好听的声音”主题背景下的一个儿歌学习活动,活动的一开始我就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对幼儿进行听觉的刺激,让孩子们闭上眼睛,仔细听听猜猜什么铃声响了,随着铃声的导入,孩子们愉快地投入了猜想的活动,“嘀铃铃”,是什么“嘀铃铃”,孩子们马上说:“闹钟嘀铃铃”我又问:“闹钟为什么嘀铃铃”?孩子们抢着说:“叫我起床了”。我马上肯定的说:“你们这么聪明的,那我们听一听,还有一种声音听上去也是嘀铃铃,可不是闹钟声音,这会是什么声音呢?孩子们又猜了起来,在猜猜听听中不知不觉把儿歌的内容都引了出来。接着我让幼儿完整欣赏儿歌,并逐一出示相应的教具,因为孩子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尽量多调动孩子们的各种感官进行学习,尤其是小班的孩子,更要给予多种刺激,才能对学习的内容记忆深刻。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要为孩子创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环境,让孩子之间进行互动,本活动中我创设了游戏的环节,让孩子们找一个朋友玩,一个朋友模仿某一物体动作,嘴里说嘀铃铃,另一个朋友听到嘀铃铃就赶快做听到铃声以后该做的事,如:一个孩子模仿打电话嘴里说嘀铃铃,另一个孩子模仿起床的动作。一个孩子做骑车的动作,嘴里嘀铃铃,另一个孩子就让路。孩子们之间的互动,给孩子增加学习的兴趣,但是我也发现有的孩子不会去找朋友玩,有的孩子人家请他玩,而他一动都

不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多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性。

办家家课后反思:

1、本课分几个层次,都渗透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玩玩乐乐中轻轻松松掌握了节奏型×× ×∣×× ×∣×× ××∣××

××∣;

2、师生关系融洽,共同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活动环境;

3、学唱结合体验幸福家庭的快乐与幸福,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4、后半部分是对教学内容的 迁移和发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并且对平时的音乐基本功也是一个很好的检验;

5、为学生多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环境,如多媒体课件等。

《你的家 我的家》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新教材第二册的内容,它涉及到“综合·探索”这一学习领域。教学目标是:

1、记忆创造,感受生活乐趣,培养初步的社区意识。

2、了解各种房屋的形状、结构,掌握基本画法。

3、增强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 教学重点是:掌握房屋基本特点,画自己的家。

教学难点:相互协作,辨别方向,画出家与学校的方位图。 看起来学习内容比较复杂,故我将学习重点分解,采用逐个击破

的方法。教学活动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解决房屋的基本画法问题;第二部分解决辨别方向合理布局的问题。学习方式第一部分采用个体独立完成作业;第二部分采用集体协作完成作业。整体上采用先分工后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既展示个体的魅力,又感受合作成功的乐趣。

一上课,我就利用课题吸引孩子们,(因为讲的是他们熟悉的、最感兴趣的内容),学习的时候,孩子们兴致勃勃,在快乐的合作中去体验,大胆创造。尤其是本课的重点,孩子们都掌握得很好!一幢幢楼房画得都各有特色,既美观又精致。有些小朋友还画得十分细致呢,就连房屋中的摆设也透过窗户画了出来,还画得有模有样咧。课堂上,孩子们遇到了一些难题,在我的启发下他们积极动脑思考,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例如:有两位小朋友住在一幢楼的不同楼层,他们会合作画出楼房,在各自住的楼层上署上自己的姓名,涂上自己喜爱的颜色和花纹,以便区别。有位小朋友家离学校较远,无法辨识出来,我就要求孩子在上学路上找一处大家熟悉的标志性建筑,以它为标准,孩子很快辨识出家的方位??

这节课中,孩子们通过体验、创造,不仅学会了画各式房屋,还学会了怎样辨识方向,也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结束了这一课的学习。

铃儿响叮当教学反思篇三:《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 《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

育英小学田厦

一、教材分析: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原野„„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歌曲为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以“3”、“4”的同音反复为主,加上 “ ×× ×

| ×× × |×× ×.× | × - |”节奏的运用,塑造了马儿奔跑、铃儿叮当的欢快的音乐形象。第二乐段从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小节后半拍开始,“ × | ×× ×× | × - |”的节奏从弱起进入,这一节奏的重复出现,加上曲调的逐步上移,给人以推动感,刻画了孩子们随着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的情景。歌曲的最后乐段的重复再现,并在结尾用一延长的、渐弱的高音“1”,结束了全曲,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而那充满欢笑的歌声仍在风雪中回荡。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3、通过不同版本(美国、(出自: 博 文学习 网:铃儿响叮当教学反思)韩国、中国)的《铃儿响叮当》的欣赏,把握不同的音乐要素所带来的音乐形象与情绪的不同。

4、用口风琴分别用C调和F调吹奏《铃儿响叮当》的副歌部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同的音乐

要素表现歌曲。

难点:学习F调音阶并吹奏歌曲

四、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口风琴

五、教学过程:

1、听音乐进教室(播放斯克斯版铃儿响叮当,让学生一进屋感受圣诞气氛)

2、师生问候

3、导入:同学们,每年的12月25日,我们的大街小巷跟平时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节日么?

有一位白胡子的慈祥老爷爷,他叫什么名字呀?

谁能描述一下圣诞老人的装扮?

同学们,这就是圣诞老人(出示图片)

那诞老人后边背的是什么呀?(礼物)

大家想不想要圣诞老人的礼物呀?

好,那我们的圣诞老人从美国出发了,来给我们中国的小朋友送礼物!

4、出示美国圣诞节图片,播放温馨的美国版《铃儿响叮当》

5、出示韩国圣诞节大街小巷的图片,播放时尚的韩国版《铃儿响叮当》

6、出示中国圣诞节图片,播放教学歌曲《铃儿响叮当》(边听边打拍) (用不同形式反复聆听歌曲,让学生在聆听中体会歌曲情绪)

7学习合唱,给每句话结尾加上“叮叮当”

8、曲谱,着重学习弱起小节与“ ×× × | ×× × |×× ×.× | × - |”部分

9、按节奏读歌词,注意弱起小节

10、试唱歌曲《铃儿响叮当》,注意弱起小节的演唱特点

11、熟练后,节奏变快,有情绪的演唱《铃儿响叮当》

12、用C调出奏歌曲“ ×× × | ×× × |×× ×.× | × -

|”部分

13、出示口风琴F调音阶图片,学习F调节音阶,并用F调吹奏歌曲

14、让一部分学生吹口风琴为另一部分学生演唱伴奏

15、比一比,哪一组完成的好

六、结束教学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今天的音乐课就上到这里,让我们再一次聆听欢快的《铃儿响叮当》走出教室吧!同学们再见! 教学反思

1、 合唱部分没有标明具体的音符,导致学生音准比较混乱,下次需注意

2、 F调吹奏不熟练,练习时间给的太少

3、 环节过多,导致重点含糊不清

4、 学生对三种语言的歌曲很喜欢,此环节安排比较成功,让学生在聆听中学

会音乐

5、 让学生边弹边唱的首次运用较为成功

本文发布于:2023-12-06 21:13: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391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铃儿响叮当教学反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铃儿响叮当教学反思.pdf

标签:孩子   学习   教学   学生   歌曲   部分   采用   图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