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6日发(作者:明智的选择)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的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急性尿路感染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0例。治疗组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 对照组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停药后第1、7天的临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在用药第4天、停药后第1、7天的细菌学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 治疗组下降更明显,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急性尿路感染效果好、安全性高, 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关键词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尿路感染;疗效;安全性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一种新型的复合抗菌药物, 目前在国内外已成为临床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常用药物[1], 但应用该药治疗泌尿系统感染, 相关报道较少。作者将60例急性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应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 观察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肾内科2012年6月~2014年12月
60例尿路感染患者, 其中男10例, 女50例, 年龄18~65岁,
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符合急性尿路感染诊断标准(《内科学》第8版)。本试验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且患者签署了用药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老年和(或 )高危患者;②严重尿路梗阻;③相关药物过敏或不良反应史;④妊娠;⑤入院前使用过其他抗菌药物;⑥心电图检查有明显异常。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0例。
1. 2 方法 治疗组应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规格:头孢哌酮1.0 g+舒巴坦0.5 g)治疗, 6.0 g/d,
分2次静脉滴注, 共14 d。对照组应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规格:0.2 g/
100 ml)治疗, 0.4 g/d, 分2次静脉滴注, 共14 d。体温>38.5℃
时, 采用布洛芬混悬液(2 g /100 ml)15~20 ml口服, 或应用吲哚美辛栓50~100 mg纳肛。经治疗48~72 h后, 若无明显临床效果或病情有恶化趋势, 则改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
1. 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的变化;②血、尿常规检查:分别在用药前、用药第4天和停药后第1、7天各进行1次;③肝、肾功能检查:分别在用药前及停药后第1天各进行1次;④血浆炎症因子检查: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分别在用药前及停药后第1天各进行
1次;⑤细菌病原学检查:分别在用药前、用药第4天和停药后第1、7天取清洁中段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 对培养阳性的致病菌, 采用K-B法分别测定对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哌拉西林、阿米卡星、头孢西丁等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1. 4 临床疗效及细菌学疗效评价标准[2] 临床疗效: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评定。治疗效果分为4个等级:痊愈、显效、进步、无效。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细菌学疗效:按照致病菌的清除、替换、未清除和再感染4级评定。有效率=清除率+替换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停药后第1、7天临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
2. 2 细菌学疗效比较 治疗组分离培养出致病病原菌29株, 对照组28株。治疗组在用药第4天、停药后第1、7天细菌学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2. 3 血浆炎症因子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浆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 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
2. 4 中段尿培养药敏结果 分离出致病菌57株, 其中大肠埃希菌49株, 变形杆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 革兰阳性球菌2株。药敏试验显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敏
感率为96.5%, 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哌拉西林、阿米卡星、头孢西丁敏感率分别为73.7%、71.9%、89.5%、87.7%。
2. 5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1例出现轻度腹泻。对照组有1例出现注射部位皮肤瘙痒。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好转, 不影响治疗。对照组3例治疗无效患者应用二线治疗方案后病情改善。
3 讨论
尿路感染是肾内科常见多发病,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其中95%以上是革兰阴性杆菌所致, 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 其次为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 约5%的尿路感染是由革兰阳性菌引发[3]。近年来, 随着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激素及介入诊断和治疗措施的增多, 尿路感染发生率显著升高, 且耐药病原菌也逐年增多[4], 给临床诊治带来了困难。
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多数菌株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发生耐药性的生化基础。选择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 可以防止β-内酰胺酶水解抗生素中β-内酰胺环的酰胺键, 从而稳定其抗菌效能。王宏儒等[4]报道对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比其他β-内酰胺类(碳青酶烯类除外)有较高的体外抗菌活性;王澍等[5]报道对于革兰阴性菌,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比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有较低的耐药率。对多数革兰阳性菌, 除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MRSE),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亦有良好的抗菌活性[6]。同时,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组织细胞内药物浓度高, 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疗效显著。近年的研究表明, 在快速判断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指标中, 降钙素原是最具价值的监测指标之一[7]。降钙素原作为一种新型炎症因子,
在正常情况下, 体内分泌量极少, 当机体被细菌感染后, 体内降钙素原会明显升高。对于急性尿路感染患者, 血浆降钙素原可以作为抗菌治疗后临床疗效判断的指标[8]。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正时相反应蛋白, 也是判断机体是否存在感染的传统实验室指标之一, 炎症、创伤均可引起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 病理状态恢复期则迅速下降。本组资料显示,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均明显升高, 经治疗后两者均有所下降, 而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 提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菌活性强, 对炎症因子有强大的抑制作用, 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轻微, 安全性好, 可以作为急性尿路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 Xin X, Jian L, Xia X, et al. A multicentre clinical study on the injection
of ceftriaxone/sulbactam compared with cefoperazone/sulbactam in the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Ann Clin Microbiol Antimicrob, 2013, 12(1):1-8.
[2] 王汉民, 刘晓渭, 谭华, 等. 甲磺酸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的疗效评价.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7, 28(3):274.
[3] 王海燕. 肾脏病学.第3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246-1247.
[4] 王宏儒, 鲍晓荣, 袁轶群. 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8):1859-1861.
[5] 王澍, 施永康, 黄晓波, 等.上尿路结石合并感染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6(5):798-801.
[6] 李家泰, 齐慧敏, 李耘. 2002-2003年中国医院和社区获得性感染革兰阳性细菌耐药监测研究.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5, 28(3):254-265.
[7] Scire CA, Cavagna L, Perotti C, et al. Diagnostic value of procalcitonin
measurement in febrile patients with systemic autoimmune dias. Clin Exp
Rheumatol, 2006, 24(2):123-128.
[8] 仝义锐, 李延江, 荆涛, 等. 血浆降钙素原对于复杂性上尿路感染导致尿脓毒血症的预警作用研究.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4, 29(7):601-604.
本文发布于:2023-12-06 18:35: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391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的疗效分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的疗效分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