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6日发(作者:读桥有感)
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诊断
1.概念与发病机制
(1)概念:是由多种原因致造血干细胞减少和(或)功能异常,从而引起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的一种获得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
(2)发病机制:与造血干细胞受损、造血微环境损伤及免疫介导因素有关。
2.血象与骨髓象特点:
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可有小细胞增多。网织红细胞极低,血小板计数早期减少。
骨髓各穿刺部位大多增生不良,但也有个别部位呈暂时增生,正常造血成分被脂肪组织取代。三个细胞系减少,白细胞常低于2×10/L,粒细胞显著减少,多为淋巴细胞,骨髓巨核细胞减少,全片不见或仅有数个。
骨髓病理组织学检验:
骨髓增生减退,造血组织与脂肪组织容积比降低(小于0.34)。造血细胞减少(特别是巨核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加,并可见间质水肿、出血甚至液性脂肪坏死。
骨髓活检对再障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如下:
①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②一般无肝脾肿大。
③骨髓至少1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须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有条件者应做骨髓活检等检查)。
④能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难治性贫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⑤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急性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发病
病程
全血细胞
绝对值
粒细胞绝对值
血小板
骨髄象
急性
急
<6个月,6~12个月为亚急
↓↓↓
<15×109/L
<0.5×109/L
<20×109/L
多部位增生减低三系造血细胞减少
↑↑
↑
受损重
不显著
慢性
慢
>1年
↓↓
>1%
>0.5×109/L
>0.5×109/L
>20×109/L
三系或二系减少,至少一个部位增生不良或向心性萎缩,脂肪、晚幼红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70%
↑↑
↑↑↑
受损轻
显著
9网织红细胞 <1%
非造血细胞 ↑↑>70%
脂肪细胞
HbF
免疫功能
EPO 二、急性造血功能停滞(AAH)的实验诊断
1.概念
又称急性再生障碍危象,即在原有慢性贫血病或其他疾病的基础上,在某些诱因作用下,促使造血功能紊乱和代偿失调,血细胞暂时性减少或缺如,一旦诱因除去危象随之消失。
2.血象与骨髓象特点
(1)血象
贫血比原有疾病严重,Hb常低至15~20g/L,网织红细胞减低,淋巴细胞占绝对多数,中性粒细胞有中毒颗粒。除去诱因后,血象可逐渐恢复,先是网织红细胞和粒细胞上升,Hb则恢复较慢。
(2)骨髓象:
多数增生活跃,但有的减低,尤其红细胞系受到抑制,粒红比例增大。在涂片周边部位出现巨大原始红细胞是本病的突出特点,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20~50μm,有少量发蓝色胞浆内含天青胺蓝色颗粒,出现空泡及中毒颗粒,胞核圆形或多核分裂型,核仁1~2个,核染色质呈疏网状。部分患者有粒系和巨核细胞系成熟障碍。
三、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实验诊断
1.概念:是由于单一红细胞系生成障碍所引起的贫血。
2.血象与骨髓象特点
(1)血象: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Hb小于100~120g/L,网织红细胞小于0.1%,绝对值减少,Hct下降。MCV、MCH、MCHC多在正常范围内。白细胞和血小板形态正常。
(2)骨髓象:
增生活跃,少数低下,红细胞系成熟停滞在早幼红细胞前阶段,幼红细胞极少或缺如,粒红比例明显增加,少数巨核细胞增加。
练习题
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全血细胞减少
B.骨髓在某些部位可见增生灶
C.骨髓非造血细胞增多
D.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增加
E.巨核细胞增多
正确答案:E
本文发布于:2023-12-06 13:01: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390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