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部编版人教版最新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5-01-08 20:01:31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5日发(作者:蔡文姬话剧)

6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强、划”等3个多音字,会写“召、臣”等13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6个词语。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4.能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教学重难点】

1.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3.能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削”的读音,会写“召、臣”等13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6个词语。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教学过程】

板块一 速读了解背景,聚焦指导方法

1.比赛激趣。比一比谁一眼看到的内容多。

(1)课件出示作者简介,闪现5秒钟。 课件出示: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出生,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

称号: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代表作:《史记》,是中国最早的通史。

(2)引导交流:你看到了多少内容?比较《搭石》中学习的速读方法,这次你是怎么做到看这么多内容的?

预设:我看到了司马迁写的代表作《史记》等信息。我的方法是一眼看到更多内容,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看。

(3)课件出示故事背景,闪现10秒钟。

课件出示: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当时,秦、楚、齐、赵、燕、魏、韩七个国家比较强,称为“战国七雄”。其中,秦国很强大,常常进攻别的国家。“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的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

(4)学生交流。

预设:我看到了“秦国不能集中更多的兵力对付赵国”。

2.提炼方法。

(1)你是怎样做到一眼看到更多的内容的?

(2)学生交流。

预设:一眼扫过去就要尽可能多地看到词语或句子,连着看,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3)小结方法: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把词语连起来,一下子看一句话,这就是连词成句地读。一眼扫过去就要尽可能多地看到词语或句子,这个方法叫扩大视域,这是能帮我们提高阅读速度的好方法。

语文要素

(4)教师总结:连词成句,扩大视域。(同时课件播放动画演示:课件文字设计成遮挡滑块的形状,字连词成句地出现)

课件出示: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人,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设计意图】阅读课文之前,先做速读游戏,运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体验扩大视域,连词成句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运用扩大视域,连词成句提高阅读速度的兴趣,同时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

板块二 速读实践,检测效果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我们今天要学习课文《将相和》,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西汉司马迁在他的著作《史记》中记载了这个历史故事。课文是根据《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关内容改写的。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①指导读音:将相信xiānɡ

..jiànɡ xiànɡ 丞相.xiànɡ 相.②质疑:“将”指谁?“相”又指什么人?“和”是什么意思?

2.阅读实践,初读检测。

(1)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本文共1600余字,我读完课文花了( )分钟。

(2)计时器启动。学生默读。

(3)全班交流。

①请阅读时长不同的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情况,汇报记录的阅读时长,分享自己速读的诀窍。

②出示检测题,反馈阅读情况。

课件出示:

1.选择题。

(1)课文题目“将相和”中“将”指的是(B),“相”指的是(A)。

A.蔺相如 B.廉颇

(2)课文分别是由(B)、(C)、(A)三个小故事组成的。

A.负荆请罪 B.完璧归赵 C.渑池会面

2.判断题。

(1)“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蔺相如通过自己的智慧将和氏璧完整地送回了赵国。(√)

(2)“渑池会面”之后,蔺相如立了大功,赵王封他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 (√)

(3)“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中,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没有原谅他。 (×)

(4)讨论:阅读时,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提高阅读速度的?

学生交流预设:

①遇到不懂的词语时,暂时忽略,不要回读。例如“渑池”“鼓瑟”“击缶”等词语,我不懂具体是什么意思,但能猜到它们是地名、演奏乐器的意思,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就不用管它们,继续往下读,就能提高阅读速度。

相机指导认读和理解词语。课件出示:

召集 大臣 商议 解决 称赞 商量 允诺 典礼 得罪

胆怯 示弱 拒绝 职位 抵御 划归 侮辱 战袍 强逼

和氏璧 无价之宝 同心协力

渑(miǎn)池:地名,渑池县隶属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

鼓瑟(sè):即弹奏瑟这种乐器。瑟,古代拨弦乐器的一种,形似古琴。鼓,弹奏、敲击的意思。

击缶(fǒu):缶,瓦盆。是古代的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古人以缶为乐器,用以打拍子。

②连词成句,尽量扩大视域地读,眼睛直接扫过一整句话。例如读“蔺相如反复思量,觉得秦王还是不会信守承诺的,一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一句时,如果按照逗号的间隔拆开来读,就比较慢,如果眼睛直接扫过一整句话,就快多了。

③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阅读与理解同步。我读完课文就理解了课文大概的意思。例如读完第6自然段,我就觉得蔺相如对完璧归赵已经胸有成竹了,可见他很机智勇敢。

④我读得比较慢,用了6分钟,因为我心急,想一眼看懂一句话,有时看快了,觉得没看清内容,又回读了。我现在知道,连词成句地读能稍微加快速度,但要看清内容,免得读得快,却没读懂,再回读,反而使阅读速度更慢。 3.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除了用到了《搭石》中学到的“集中注意力,不回读”的速读方法,还发现“连词成句地读”能扩大视域,提高阅读速度。接下来的学习,我们要运用这些速读的方法,更好更快地读懂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实践与检测,学生直接感受到运用连词成句地读,不回读,能提高阅读的速度;认识到提高阅读速度,不是指减少目光扫视全文文字的时间,而是理解与阅读快速同步。

板块三 再读课文,把握脉络

1.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语文要素

将相之间是怎样由“不和”到“和”的?请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集中注意力,尽量缩短阅读时间,扩大视域,连词成句地读,不回读。(课件出示默读要求)

课件出示:

边读边画出课文三个故事中小结性的句子,并试着找出关键词,列小标题概括内容。记下你所用的时间。

2.学生默读课文,计时器启动。提示:完成阅读任务后,及时记下自己的默读时间。

3.指名阅读速度不同的学生交流阅读体会。

(1)交流反馈。课件出示每个故事中小结性的句子。

课件出示: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

·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列小标题,这三个故事分别概括为: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教师板书这三个词语)

(2)阅读体会:带着问题阅读,边读边想,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也能提高阅读的速度。

(3)相机指导学习生字、词语。

①学习“璧”。指名说“完璧归赵”的意思。课件出示:

“璧”指玉器,所以是玉字底。文中指和氏璧,是一块价值十五座城的美玉,无价之宝。“完璧归赵”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整无缺地送回赵国。后借指将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和氏璧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着一段不平凡的来历。

②了解“上大夫”“上卿”。指名交流。

预设: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上卿:古代高级官名,分上、中、下三级。上卿是卿中最高的一级。

③理解“负荆请罪”。指导看课件中的插图理解。指名交流。

课件出示:

负荆请罪

预设:负,背着。荆,荆条。“负荆请罪”指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指导书写“荆”字,注意“荆”是左右结构。

4.《将相和》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组成的,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1)说一说:将相之间为什么不和?又为什么和好了?

(2)指名学生交流。

预设:因为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会面中立了功,被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所以将相不和;蔺相如为了赵国的利益,处处避让廉颇,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向蔺相如负荆请罪,所以将相和好。

(3)小结: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完璧归赵、渑池会面是事情的起因与发展,负荆请罪是故事的结局。

(4)指名学生根据小标题的提示,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教师提问:你是用几分钟读完课文的?读完的同学请算出自己平均每分钟能读多少字,请大家跟自己上次的默读速度对比一下,有进步的同学请举手!(表扬有进步的同学)

6.小组合作,讲述故事。

(1)组内成员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练习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2)听的同学要关注别人在讲述时有没有抓住主要情节,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可以提问,根据同学的发言,可以在书上作批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再次尝试运用扩大视域,连词成句地读,复习集中注意力,不回读的速读方法,交流体验速读的感受,进一步懂得如何带着问题读,抓住关键词句能提高阅读速度。在读中梳理故事的内容脉络。合作学习,分角色朗读,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讲述。在讲与听的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感知,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能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教学过程】

板块一 速读故事,体会人物形象

1.速读故事,品人物特点。

上节课,我们读出了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也就理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是,这样一篇由名著改编成的课文,如果仅仅读个大意,这叫囫囵吞枣。《史记》最成功、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它通过人物传记的形式刻画了许许多多鲜活的人物。我们这节课就来读一读课文中的人物。

读懂一个故事也就认识了一个人。上节课初读了课文,有的同学觉得蔺相如特别勇敢,有的同学却觉得蔺相如很胆小,接下来我们一起快速阅读“完璧归赵”和“渑池会面”两个小故事,边读边想: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1)快速默读第2~4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这两个故事中,蔺相如是怎么出场的?从中你体会到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①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②指名学生交流。

预设:蔺相如两次接受任务,都是在赵王和大臣面对秦国的挑战左右为难时出场的,表现出了他的机智勇敢。

课件出示: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人,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赵王胆怯,不敢去。但蔺相如和大将军廉颇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

③教师小结:临危受命,机智过人。

(2)快速默读第6~8自然段和第12~13自然段,画出描写蔺相如的句子,体会并作批注。

①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②指名学生交流。

预设:蔺相如面对强大的秦王,以死相拼,有勇有谋,维护了国家的利益与尊严。

③朗读并引导交流蔺相如与他人的几次对话。

a.指名读第6自然段中蔺相如与赵王的对话:从“想了一会儿”读出蔺相如的谨慎思考,从四个“如果”读出蔺相如考虑问题的周全。

b.指名读第7自然段中蔺相如与秦王的对话:从“看这情形”“知道”“就上前一步”“往后退了几步”读出蔺相如善于观察、判断,读出他的机智。从“怒发冲冠”“一起撞碎”读出他的勇敢。(相机指导学习生字词语:允诺归huà 划水huá 强逼.nuò 划...qiǎnɡ 坚强.qiánɡ)

c.指名读第8自然段中蔺相如与秦王的对话:从这四句话中可以读出蔺相如的足智多谋与勇敢。

d.分角色朗读第12~13自然段,从“希望您能击缶助兴”“同归于尽”“毫不示弱”中体会到蔺相如的勇敢与机智。

④相机指导理解:比较两次事件中,蔺相如的表现有什么相同之处。

预设:提前谋划,以死相拼。

追问:在这两次事件中,蔺相如为什么要以死相拼呢?(学生交流:为了赵国的利益与尊严)

教师相机板书:机智勇敢 以国家利益为重

(3)快速默读“完璧归赵”和“渑池会面”两个故事的结尾,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预设:相同的是秦王无奈,蔺相如以弱胜强,立功受封,不同的是蔺相如第二次受封后职位比廉颇高。

(4)我们是怎么读出蔺相如这个人物的特点的?这两个故事又是怎样表达出他的特点的呢?

学生交流后小结:抓住主要事例中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特点。作者也正是通过细致描写具体事例中人物的言行等表现来突出人物特点的。

2.按照刚才品读蔺相如的方法,速读课文,体会廉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学生默读课文。

(2)学生交流。

预设:从“廉颇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读出廉颇战功赫赫,秦王也会畏惧三分。从“负荆请罪”读出廉颇知错就改,把国家利益看得高于个人利益。

(3)将这三个故事联系起来,你读出了怎样的蔺相如和廉颇?

①同桌两人之间再次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中的三个故事,听的同学评价对方讲得怎么样。

②学生交流。

蔺相如:机智勇敢 顾全大局

廉颇:知错就改 顾全大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快速默读的方法抓住关键句段,在读中体会人物的特点,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运用比较阅读,前后关联的方法,能较快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特点。

板块二 拓展阅读,总结延伸

1.拓展升华。

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评价蔺相如的——(出示课件)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

课件出示:

太史公曰:……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课文中的另外一个重要人物——赵国大将军廉颇,因改编时受篇幅限制,课文删除了一些关于他的描写。在原文中,关于廉颇的故事除了渑池会面、负荆请罪,还有长平之战、廉颇失势……晚年的廉颇最后死在了楚国,直到死时,他都对身边的人说:“我只想指挥我们赵国的军队呀!”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大家快速默读《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廉颇。 课间出示: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学生默读后交流。

3.总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交流预设:连词成句地读,扩大视域,提高阅读速度。阅读时既要有一定的速度,还要能抓住关键句段理解,结合具体事例品味人物的特点。

4.拓展:同学们,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熠熠生辉的人物,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希望大家课外有时间翻开《史记》等名著,通过故事去认识他们。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主要是体现由“教学生读”到“带学生读”再到“学生自读”这样一个过程,学生逐渐学会了并尝试运用连词成句地读,抓关键句段理解这一阅读策略,并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最后再领着学生一起读一读原著中司马迁对蔺相如的评价,升华对人物的认识和情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板书设计】

6 将相和

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蔺相如(机智勇敢)

廉颇(知错就改) 以国家利益为重

【作业设计】

见《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将相和》是根据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关内容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顾全大局的精神。文章语言简练,人物形象鲜明。 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理解怎样扩大视域,连词成句地读;然后进行速读实践,运用测试题检测学生快速阅读感知课文的效果,落实阅读策略单元教学的重点;接着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三个故事之间的发展脉络及内在联系,学生能依据小标题复述故事;最后带着问题,抓关键句段快速读每个故事,结合课外拓展阅读,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事例中人物的语言等描写,品味人物的特点,感知表达方法。

成功名言警句:

2、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罗蒙诺索夫

3、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

4、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布鲁姆

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6、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普希金

7、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本文发布于:2023-12-05 08:39: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385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部编版人教版最新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教学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部编版人教版最新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教学设计.pdf

标签:阅读   学生   故事   课文   人物   课件   速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