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李商隐的诗歌为什么有朦胧和深邃的诗境呢?

更新时间:2025-02-24 00:16:43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日发(作者:五一劳动节)

李商隐的诗歌为什么有朦胧和深邃的诗境呢?

李商隐的许多富于艺术独创性的诗歌既有幻象营造出的幻境,又有象征手法和象征意蕴,是幻象与象征的完美结合用幻象来象征,无疑更有利于营造朦胧、深邃的诗境。例如《乱石》:“虎踞龙蹲纵复横,星光渐减雨痕生。不须并碍东西路,哭杀厨头阮步兵。”奇形怪状的乱石纵横塞路,在暗夜朦胧中,诗人幻觉它们好像“虎踞龙蹲”,这四字展现出乱石狰狞可怖的情状诗人进而又幻想它们是陨石,并设想它们坠地后光芒渐灭,雨蚀之痕渐生读者由此可见夜空阴霾密布,昏惨欲雨。可谓幻中有幻,外有象。联系诗的后二句抒写阮籍穷途痛哭、悲愤难已的情景,这一乱石幻象,既影射那些抑塞贤路的顽固政治势力,更象征了晚唐整个黑暗的政治环境。诗境可谓新奇、朦胧、深邃。

幻境

在那些以取自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的实象构成通篇象征的诗中,李商隐也时常巧妙地插入幻象诗的象征意蕴更曲折、深厚、隽永。例如七律《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借牡丹在风雨中零落的不幸遭遇,寓托诗人应博学宏词试被权势贬斥,又隐喻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 对美好事物的摧残。诗中颔联:“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用玉盘进泪的幻象,形容牡丹花冠上雨珠飞溅,好像牡丹因风雨摧残而伤心进泪;又借锦瑟急奏,弦多柱促,其声令人心惊梦破,比喻狂风骤雨打击牡丹,象征诗人的希望成空。浪漫的幻想夸张与现实的精细刻画相结合,创造出这两个新奇生动的幻象,使象征意蕴更强烈也更沉郁。可见,以幻象作为象征性意象,可以避免象征性意象的陈熟老化,在缥缈朦胧中给读者留下较广阔的想象空间,唤起“一座灵魂的海市蜃楼”。

牡丹

已故的诗论家梁宗岱先生在比较屈原的《山鬼》和《橘颂》时,说《橘颂》寓言,《山鬼》是象征正是因为《橘颂》以作为象征性意象,它的自然特性与它所暗示的人的品格,二者的相似性太直接太明

显太固定,从而限制了人们的想象;而《山鬼》诗中那种凄艳迷离的幻象和幻境,更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李商隐的象征诗多以幻象幻境,造成诗意隐秀曲折、迷离恍惚,给读者带来顿悟和美感的魅力。李商隐以幻象为象征的诗境,确实多数如刘学锴、余恕诚先生所说像“雾里繁花的朦胧凄艳”,但也有宛若盛唐诗那样热烈向往与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华明朗,并洋溢着青春的乐观的气息;更有一些出神入化地描绘了美好理想化身的仙姝形象,从而呈现出冰清玉洁、纤尘不染、空明澄澈之境。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领悟这些把幻象美与象征美融成一片的艺术创造。

山林幻象

先看《细雨》:

帷飘白玉堂,策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诗中前二句都是亦比亦赋:首句形容细雨像帘帷飘拂在天宫的白玉堂前,又突出细雨灵风中堂前帷飘的景象次句既比喻细雨像一张张

簟席,卷动在人间的碧牙床,又暗示雨洒天凉、竹已从碧牙床上卷起。十个字,刻画细雨的形姿动态,表现出从天上到人间、自堂上而室内、由炎夏至凉秋的时空转换变化,笔墨简洁精美后二句奇想天开,突现瑰艳迷人的幻象与幻境:因细雨如丝,诗人联想到巫山神女新沐后纷披的发丝,说眼前这丝丝细雨,恍若神女沐浴于天池时娇美的意态她那纷披疏散的长发丝,光彩润泽,还散发着凉意。诗人另有一首《微雨》:“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巫山神女人物剧照

写夜间微雨,不直接刻画只从周围环境和有关事物着笔来烘染,表现出细致锐敏的触觉和听觉感受,显示了诗人体物工细又传神的高超艺术,但全篇都是白描写实,也没有象征意味本篇侧重于抒写细雨所引起的美好联想与记忆,连用三个比喻,最后一个比喻乃是绝美的

神女幻象。而“白玉堂”、“碧牙床”“楚女”等幻象都具有象征暗示色彩,令人顿悟诗人是借咏细雨,追忆昔日与“楚女”的一段情缘,从而营造出这个幻美的具有象征意蕴的诗境。再如《圣女祠》:“松篁台殿蕙香帏,龙护瑶窗凤掩扉。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铢衣。人间定有崔罗什,天上应无刘武威。寄问钗头双白燕,每朝珠馆几时归?”风流才俊的诗人走进荒野中的圣女祠,但见青松翠竹围绕着台殿,门窗上雕刻着龙凤图案,从帷帐中散发出蕙草的芬芳,那圣女神披裹着轻纱雾穀般极薄而半透明的衣裳,看上去好像是迷茫的三里雾霭笼罩着宛若无质的形体。 巫山神女影视剧照

诗人想象她一定是不畏寒冷,所以常年穿着轻薄的五铢仙衣。这两笔并未描画眉目,只形容其衣裳,但圣女洁丽曼妙柔婉动人的风姿意态,已栩栩如生又灵幻缥缈,跃然纸上。后四句借用人神恋爱的神

话传说,表达对圣女的倾慕和企盼。这首诗寄托了诗人热烈追求青春、爱情与理想的感情,其中包蕴着渴望与憧憬低徊与幽思、迷茫与惆怅,也使人从圣女虽有绝世丽质却孤居荒野古寺的处境,联想到诗人空怀理想与才华,却辛苦奔波、天涯漂泊的身世遭际梦幻与象征结合,意境多么含蓄、丰厚、深邃!再看一首《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

此诗分明借对嫦娥的处境和心理描写,象征那些慕仙入道却不堪孤寂的女冠,表达诗人对她们的同情和体贴诗人生动真切地描绘了高远澄澈神奇莫测的月宫景象,传达出月里嫦娥复杂微妙的感情,蕴含着可供多种解读的象征意蕴。它所展现的高远清寂的诗境和永恒的人生孤寂感,令人产生幻美的深深的悲哀在李商隐诗中,还有更美妙迷人的幻想与象征意境。请看《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南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嫦娥

首句实写初闻征雁,已无蝉声,时令已到深秋。次句写秋夜登楼

遥望。“百尺楼”写高,“水接天”虚写霜月之光,显出高处不胜寒。三四句将霜月交辉景象幻想为月宫仙姝嫦娥与霜雪之神青女不畏寒冷,在月中霜里争妍斗美。她们是那样冰清玉洁、超尘绝俗、坚强开朗、朝气蓬勃,真是青春美的精灵,是乐于搏斗恶劣环境追求理想境界的精神的象征。此诗意境,高远澄洁,清冷中显热烈,情趣盎然,内涵深广。梁宗岱先生在《象征主义》一文中指出,象征有两个特性:“一是融洽或无间;二是含蓄或无限。所谓融洽是指一首诗的情与景、意与象的惝恍迷离,融成一片;含蓄是指它暗示给我们的意义和兴味的丰富和隽永。” 诗歌唯美意境

朔迷离,我们的理解力虽不能清清楚楚地划下它含义和表象底范围,

又说,在最上乘的象征诗中,有“一种灵幻飘缈的氛围”,“扑我们的想象和感觉已经给它的色彩和音乐的美妙浸润和渗透了”。李商隐的名作《锦瑟》,便是梁宗岱所说的最上乘的象征诗:

《锦瑟》

对此诗的解释分歧最多,人们争论至今。刘学锴、余恕诚认为是

诗人晚年回顾平生遭际,抒写身世之感的篇章。笔者赞同此说。“锦瑟”是诗的核心意象。它有生命,有性灵,一弦一柱都能追忆诗人的华年往事。颔、颈二联,是诗人以幻觉和幻想从典故与神话中创造性地研炼出的四幅朦胧奇丽的幻景,既摹状瑟声,又象征诗人的遭际与情思。颈联十四字中,从海天写到蓝田从日月写到珠玉,从泪写到烟,境象寥阔又幽深,壮丽又玲珑,明亮又朦胧,神秘又亲切。诗人将视觉触觉与听觉,真与幻,感性与知性,惝恍迷离,融为一体。

朦胧意象

这些幻象奇妙的跳跃的连缀,交织和凝聚着强烈、丰富、复杂、

微妙的情思,真令人叹为观止!梁宗岱在《谈诗》中说:“有些字是诗人们最隐秘深沉的心声,代表他们精神的本质或灵魂的帐望的,往往在他们凝神握管的刹那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这些简直就是他们诗境的定义或评语。”《锦瑟》中的“无端”、“梦”、“迷”、“春心”、“托”、“泪”、“烟”、“惘然”等字,都是深蕴情思灵光四射的字眼,也可作为李商隐大多数象征的幻境的定义或评语。以象征意绪营造幻象与幻境,在幻象与幻境中象征寄托,使诗歌既有表层意蕴又有深层意蕴,将诗人自我的心灵世界揭示得极其幽微层深,这是李商隐对唐诗艺术的一大开拓。

本文发布于:2023-12-02 19:34: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376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李商隐的诗歌为什么有朦胧和深邃的诗境呢?.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李商隐的诗歌为什么有朦胧和深邃的诗境呢?.pdf

标签:象征   诗人   幻象   细雨   幻境   意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