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余音绕梁,语传千里

更新时间:2025-02-25 21:05:00 阅读: 评论:0

爱丽丝漫游奇境读后感-学校食堂工作计划


2023年12月1日发(作者:篮球教案)

余音绕梁,语传千里

(文学与新闻学院 08外汉二班

郭玉梅 韩晓云 陈琳 徐盼 陈玉 李盼玉)

摘要:本文通过对结束语在实现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途径,论证

结束语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极其相关的技巧性,以达到在教学工程中能正确

运用结束语,并能组织精彩的结束语,能在此基础上顺利完成教学活动。

关键词:结束语;延伸;启发;情感

课堂教学,上好一堂课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便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

但结课时的三言两语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优秀的课堂结束语,会使整堂课锦上添花,可以巩固记忆,加深感受;可以启发

学生思维,开拓他们的视野;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升华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

的行为,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一种艺术享受,如听美妙的音乐,余音绕梁,三日不

绝。

一、课堂结束语在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试讲,我们发现结束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拖泥带水

结束语应语言简洁、明了、清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有的同学已经把

应讲的东西全讲完了,可是又讲了一些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话,这无异于节

外生枝,是最令学生反感的。它不但搞乱了听众的思路,破坏了学生的情绪,而

且也易冲淡前面所讲的内容。

2、收场草率

由于准备不充分或是紧张的缘故,很多同学结尾仓促,或是不停的重复已经

过的内容,草率收场,影响教学效果。

3、平淡无味

试讲过程中,大多数同学结束语的设计只是将讲授的内容大致归纳了一下,

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记忆,但是语言却平淡,深度欠缺,对学生的影响不大。

4、逻辑混乱

由于我们现在缺乏教学经验,忘记内容时不知该如何处理,于是有的人就干

脆不讲,或是又倒回去讲,顺序颠三倒四,没有逻辑性,也没有发挥结束语的作

用。

二、解决措施

为了避免以上的错误,我们主要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教师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量,提高自己的教师素养,同时在讲课时还要做

好充足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在讲课时做到临危不乱。所以总结时不管是漏掉了

内容还是忘记了如何表达,都要沉着应对。

2、讲课时要为整篇文章设立一条主线,按照主线来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让学

生更好地接受所讲的内容,同时也可以使老师的讲解更加有条理,逻辑更加清晰。

3、结束语是课堂教学中所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的设计要与课堂内容相关联,同

时还要有一定的升华,能够给学生以理性的启发和生活的感悟。

4、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欣赏口味相契合,切忌太过平淡,要能够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式,力求使学生能从课堂教学中学到知识,

到感发,得到美的体验。

5 结束语设计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教师还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所教课文的

特点以及自身的性格特点,教学风格的不同,来进行不同的结束语安排。比如:

喜欢幽默的老师可以采取幽默诙谐的方式结束,这样会使学生感到整节课的学习

都是在轻松愉快中度过的。而擅长抒情的老师则可以以一段情感的抒发来收束课

堂,让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极大地满足并回味无穷,从而期待下一节课的到来。

果是欣于哲理思辨的老师,则可以以哲学的思考留给同学们课后想象深思的空

间。

三、精彩的课堂结束语

好的结束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针对我们存在的问题,我们从拓展延

伸、设置悬念、启发思维、以情动人、寄予希望五个方面设计了结束语。

1、拓展延伸、丰富知识

语文教学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 还应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引向课

外, 使学生自觉地去课外寻求知识,拓展和丰富他们的知识。

如朱自清《春》的结束语:“同学们,老舍的《大明湖之春》语言诙谐,独

具魅力;沈从文把春的可人韵味写绝了,把花草、白云、春风写得有情有意;林

斤澜之所以把北方春风描写得那么粗犷壮美,是因为他对北方春风有独到的发现

和感受。让我们拥抱春天,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写好生活吧!

让学生拓展阅读老舍的《大明湖之春》沈从文的《春》林斤澜的《春风》

学生不仅仅品味了三位作家笔下的春天的特质,更受到了优美作品的熏陶,丰富

了知识。

2、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利用悬念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如章回体小

说一样,看完了这一回,总想急于了解下一回的内容。

《祝福》第二课时的结束语: “祥林嫂是自杀还是他杀?”“比弄清她究

竟具体是怎么死的更重要的是——究竟哪些人把她逼死了?谁是元凶?我们下

堂课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针对不能一课时完成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抓住本节

课与下节课内容的有机联系, 于紧要处留下悬念。

这种做法首先可以引出问题,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次可以制造气氛, 由教师讲授转化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局面; 再次可

以巩固当堂所学知识, 并为下一课时做好铺垫,做到了使课堂悬念迭出、回味

无穷, 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受。

3、启迪思维,提升情感

课堂结束语更要激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就是那一只蟋蟀》一课,其课堂结

束语就十分精彩,生活的巧合延伸了课堂内容,启迪了思维,提升了情感。请看:

师: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在课后再作交流了。你看,每个人写上两韵,我们合起

来就是一百多韵。是的,乡愁是写不尽的。我们期盼着祖国的统一,我们期盼着

民族的团圆,我们期盼着亲情早日把乡愁替代!

师:我现在把《乡愁四韵》从头到尾放一遍,前两韵我们跟着罗大佑唱余光中词,

后两韵,各人唱各人写的,好吗?

这样结束,看似平常,却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由亲情乡愁小事,想到祖国统

一大事,学生自然联想到民族团圆、社会和谐,这样的结束语使学生思维得到有

效的训练,思想感情也得到提升。这样的结束语符合时代精神,也符合新时期语

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4、真情告白,以情动人

如《给女儿的信》结束语: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的信,说实话,我在上

课时忘了我是在给你们上课。这堂课勾起了我的回忆,我过去教过的一个学生,

她的孩子要读小学,来找我想读一所非常好的小学。当我接到她的电话时,我感

慨万千!当年我给他们那批学生讲苏霍姆林斯基的时候,他们和你们一般大,

晃十几年过去了,他们成了爸爸妈妈,有了孩子,孩子都读小学了!我想,你们

正在一天天长大,再过若干年,你们也会迎来自己的爱情,迎来自己的家庭,并

有自己的孩子,说不定李老师还会教你们的孩子;到了那一天,李老师会从你们

孩子身上看到你们的影子!大家想一想,这是不是最浪漫的事?这样的人生多么

富有诗意!但是,只有真正懂爱情的人,才会拥有这样诗意的人生!

老师的真情告白,让学生在感悟课文的同时,也走进了老师坦诚的内心世界,

与老师在思想感情上产生了共鸣。这种真情话语,更能将知识转化成学生的智慧,

将文明积淀成人格,使课堂勃发出生命的活力。

5、发出号召,提升希望

用具有号召力的语言向学生提出希望,先“晓之以理”后“动之以情”,使

学生情感与心灵得到巨大冲击,从而把课堂的情感气氛引向高潮,真正落实情感、

态度、价值观目标。

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史铁生是个残疾人,他与命运进行了顽强的抗争,

最终战胜了消极颓废的思想,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

肩负着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我们更应该有着坚强的毅力,战胜一切困难,勇往

直前,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生命不仅仅属于你自己,还属于那些深爱你的人,

史铁生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当他想去报答母亲时,母亲已经不在了,时间不等

人,但时间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因此,当你想去做时,就抓住时机,不

要停留。

四、结语

明代文学家谢榛谈及文章结尾时说:“结句当为撞钟,清音有余。”讲课也

如写文章一样,要注意章法,一堂课的结尾,应如深山古刹的钟声,余音绕梁,

不绝于耳,留给学生悠悠的回味,应力求言简意赅,做到“片言可明百意 ‘言

有意而意无穷”。力求做到言之有昧、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此外,在结束语设

置上还能够体现教师个人的素养和功底—— 如在教议论文时,教师像雄辩的政

治家,所设置的结束语犀利、敏锐、深刻,让学生在一言一字中体会到议论和雄

辩的魅力:教记叙文时,教师像语言艺术家,所设置的结束语形象、幽默、风趣,

让学生在一颦一笑中体会到娓娓道来的魅力:教说明文时,教师像科学家,所设

置的结束语精确、严谨、简洁,使学生们得到严谨和踏实的启示。

参考资料:

程培元 《教师口语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黄金兰 《开场赛“炮仗”、结尾似“撞钟”——浅谈语文课导语和结束语的妙

用》 教海泛舟(中学教学)

吕莹莹、吴萍 《让课堂结束语绽放光彩》 高教前沿

中国知网

维普期刊网

科罗拉多大峡谷-关于智慧的故事


本文发布于:2023-12-01 00:41: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369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余音绕梁,语传千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余音绕梁,语传千里.pdf

标签:给女儿的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