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 康震 苏轼- 05 【东山再起】
====================百家讲坛 康震 苏轼- 05 【东山再起】
===================
百家讲坛 康震 苏轼- 05 【东山再起】
上一集讲到神宗皇帝觉得新、旧两派人物应该同时启用,而且苏轼人才难得,
不忍埋没,亲自下令把他从安徽的黄州调到京城开封附近的汝州任团练副使,这似
乎意味着苏轼的仕途有所抬头。此时,苏轼决意要见昔日的政敌、已经不是宰相了
的王安石,苏王二人在政见上水火难容,苏轼到底是怎么想的,王安石执政期间曾
让苏轼屡遭排挤、仕途坎坷,两个人见面后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随后,苏轼应
召回京做官,从宦海飘摇到东山再起,那么,苏轼的升迁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政
治背景,
苏轼反对王安石强力革新变法,主张循序渐进,因此遭到王安石势力集团排挤
和打击,苏轼也因此在官场上风雨飘摇、历尽磨难。此时,王安石已风光不再,引
退于民间,而苏轼在官运上似乎略有抬头,那么,苏轼为什么要见这个已没有了权
力的王安石呢,
苏轼最初见王安石还是出于自我政治前途的考虑,虽然王安石已不是宰相了,
但他在朝中仍旧有很强的势力,而且很有可能再度复职担任宰相。但苏轼此行可以
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他们能摒弃政见的不同,谈笑风生、其乐融融。让他失望的
是,现在的老宰相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骨和棱角,已不再热衷于国事和政治。王安
石此时的超脱境界也让苏轼有所感悟,所以,他决定在常州与世无争、怡养天年。
可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这个当口,朝廷里又发生了大事,这个举国举国震惊的
大事,又打乱了苏轼平静的生活。朝野巨变到底给苏轼的命运带来什么样的转机,
中国古代文人们的理想就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当年王安石为推行变法排除
异己,苏轼和他的的政治盟友们或隐或退或被贬罚,一个一个都离开了官场。此时
的苏轼在当朝宰相司马光的提拔之下,官位显赫已经今非昔比,他已经贴近到皇帝
身边,那么,这种急速的提升会不会产生失重的效果,苏轼的脑子会产生忘乎所以
的念头吗,
苏轼二十一岁就考中进士,如果能够谨小慎微,前途将不可估量。但苏轼不屑
于官场的中庸之道,在一次次被贬的坎坷仕途上,苏轼遭受的悲苦是难以言传的,
但他表现出来的却是潇洒、从容、寡淡和旷达。那么,苏轼从小就怀抱着以身许国
的梦想,他也深知只有置身更大的政治舞台才能实现夙愿,可他为什么此时此刻又
要抗上于宰相司马光,他们争论的焦点到底是什么,苏轼的举动对于他的仕途又会产
生怎样的影响呢,轼又与新任宰相司马光在政见上产生了分歧,那么,苏轼和司马
光之争的焦点到底是什么呢,
林语堂对苏轼的研究:
皇帝染病,从三月一日起,太后摄政。三月五日,皇帝驾崩;次日颁下圣旨,
允许苏东坡在太湖边居住。这对苏东坡十分重要,因为他己如愿已偿,他的计划实
现了。一家开始迁回宜兴,在四月初三离开南都,到达湖边新居,是神宗元丰八年
五月二十二日。
苏东坡心乱如麻,心里很恨这种变化。几天之后,正式任命到达。家里人大
喜,孩子们喊叫觉得喜出望外。苏东坡在一首诗里,自比为可怜的良马,盛年已
逝,再不贪天山的牧野。在另一首诗里说:“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
岂意残年踏朝市,有如疲马畏陵坡。”在给佛印的信里他说:“如入蓬蒿翠蕾之
径。”给米芾的信里说:“某别登卦都,已达青社。衰病之余,乃始入闺,忧畏而
已。”
令,但仍不到他母亲老太后今日这般清静无为的地步。皇帝一去世,太后即召司马
光当政,立刻将政令改弦更张。王安石的一切政令全予中止,或径于废除。元佑年
间这一段开始了。
苏东坡现在急剧得势,在他到达京都八个月之内,朝廷将他擢升三次。依据古
制,官位分为九级。在此短短一段期间,他由第七级上
- 1 -
====================百家讲坛 康震 苏轼- 05 【东山再起】
=================== 升,经过第六级,跳到第四级,最后止于第三级翰林,为皇
帝草拟诏书,那时他正是四十九岁。
在苏东坡升任翰林之前,在哲宗元佑元年(一0 八六),他官居四品中书舍人,
实为一重要职位,因他参与朝廷各部官员的挑选与任用。担任此一职务时,他草拟
了几次圣旨,颇为有趣,内容与他颇有关系。一道圣旨是被夺李定的官职,命他将
过去隐瞒未报的母丧三年重新依礼居丧。第二道圣旨是贬谪吕惠卿。内容的决定者
不是苏东坡,但圣旨的措词结构则是他的手笔。在贬滴吕惠卿这个奸佞小人时,苏
东坡说:“始于知己,共为欺君,喜则摩足以相欢,怒则反目以相噬。”与“党与
交攻,几半天下。”不过最有趣的事,是四月王安石死后苏东坡必须草拟一道圣旨
连赠荣衔。这道圣旨的措词必须十分巧妙,寓贬于褒。依照法制,当以皇帝名义发
布,赞美其生活与品格,并颁赠“太傅”荣衔。苏东坡只是赞美王安石富有巧思,
同时使人知道正是指他的妄自尊大欺人欺己。苏东坡说他“网罗六艺之遗文,断以
己意,糠批百家之陈述,作新欺人。”这篇圣旨很巧妙的发展下去,后来苏东坡
二品,在宋朝一品几乎没有颁赠过。再者,为皇帝草拟圣旨,就使苏东坡得以亲密
接近儿童皇帝和太后。这项任命是由宫廷亲自派人送到苏东坡家中的,同时颁赠官
衣一件、金带一条、白马一匹,附有一套镀金的绶绳鞍路上的零配搭。宰相办公的
中书省与皇宫西面相连,翰林院则在靠近皇宫北门,算是皇宫中的一部分。翰林的
工作通常都是在晚上。翰林在院中办事时,也是称之为“锁禁深夜”。习惯上是,
翰林单日夜里在宫院值班,草拟圣旨,在双日发布。在黄昏时,翰林顺宫中东墙进
去,直到内东门,那儿为他留有一间屋子,接连皇帝的住处。有时长夜漫漫,他无
所事事,只有凝望红烛,静听宫漏,以遣永夜。有时夜间寒冷,皇太后会差人送来
热酒。关于要发布的诏令,都是由皇太后口述,他再用极为典雅庄严文体写出来,
以备第二天颁布之用。
“这与老身无关。”
苏东坡只好瞎猜:“一定是皇上的恩典。”
“与皇上也无关。”
苏东坡又猜道:“也许是有老臣推荐。”
苏东坡立着呆了片刻。然后说:“臣虽不肖,但从不运用关系求取官职。”
太后最后说:“这是我老早就想对你说的。这是神宗皇帝的遗诏。先王在世之
时,每当用膳时举著不下,臣仆们便知道是看你写的文字。他常说起你的天才,常
想用你,但不幸未及如愿便速尔崩逝。”
提到先王,三个人不觉一齐落泪。太后于是赐东坡座,赐茶叶一包,又对他
说:“你要尽忠辅保幼主,以报先王之恩遇。”苏东坡要鞠躬退出时,太后从桌于
上拿起一个刻有莲花的金烛台当礼品赏与东坡。
在苏东坡升任翰林学士不久,司马光在哲宗元佑元年(一0 八六)九月逝世。那
天正好是神宗灵位送入太庙的斋戒之日,灵柩停在灵堂,司马光的朋友本当前去拜
祭,并且吊丧者应当哭几声。但是偏巧全体官员都要遵礼去斋戒,反倒没有时间去
向去世的宰相吊祭。九月初六,依照古礼在盛大肃穆乐声悠扬的典礼中,将神宗的
中的话:“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因为那天早晨大家曾在太庙唱过歌,至少听过
奏乐,怎么同一天还能去吊丧
- 2 -
====================百家讲坛 康震 苏轼- 05 【东山再起】
=================== 哭泣呢,大家到了司马府门前,小程想拦阻大家,于是大家
争得面红耳赤。
程颐说:“你们没念过论语吗,‘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苏东坡立刻回答道:“论语上并没说子于是日歌,则不哭。”
苏东坡十分气恼,不顾程颐的反对,率领大家进了门。每个人都站在灵柜前面
行礼,在离去之前都依照习俗以袖拭目。苏东坡一看司马光的儿子没出来接待客
人,问过别人, 才知道程颐禁止, 说是于古无征。于是苏东坡在全体官员之前说
道:“伊川可谓糟糠鄙俚叔孙通。”大家哄堂大笑,程颐满面通红。这句评语极为
洽当,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不论程颐或苏东坡自己,对这句挖苦话,都是毕
生难忘,谁也不愿一生背着这个标签。在苏东坡和二程这一派之间,这粒仇恨的种
籽算播下了。
不久,他们看见皇帝和太后的龙车凤辇来了,都是朱红的轮子。他们是来吊唁
故相国的,并在灵前哭泣,以尽君臣之礼。司马光之丧是国家赋与大臣当得的最高
荣耀。他在棺木中的遗体上都盖以水银龙脑,是皇家的赏赐。皇家又踢白银三千
两,绸缎四千匹,又派宫廷官员二人护卫灵柩还乡,家中十人赐予官职。
次年,苏东坡除去翰林学士之外,皇帝又于七月界以侍读之职。皇帝如今只是
一个孩子,不过即便皇帝是中年人,为了对皇帝有益处,仍然是在每单日子要给皇
帝讲课。计分两学期,春季期自二月到五月节;冬季期从中秋节到冬至。大臣中以
代,讲学的人站立,其他旁听的官员则可坐着听。王安石充任讲席时,他想让讲师
坐下而旁听的官员站立,但因有一个官员反对,此议做罢。在这期间,浮夸傲慢的
理学家程颐,因精研经典也参与讲学,但是他所列之等级为低级之侍讲。但是他也
请求坐着讲学,如此合乎儒家尊师的道理。他向年轻皇帝哲宗谆谆告诫,要提防恶
魁的力量与女人的诱惑力。当时皇帝尚未成年,还感觉不到女人的吸引力,但是他
果、卤肉、腌菜等物。在饭馆,据说有四五十种菜,由跑堂的带着在各屋里串,由
顾客选合口味的买。那菜单子上的菜若是有的短缺,饭馆就会丧失顾客。
苏东坡喜欢在家里宴客,饭馆都争着做外会生意。这些做外会生意的馆子,都
用银制的餐具。即便穷馆子也派得出一个厨子和全套的银酒壶、酒杯、碟子、汤
匙,以及银头儿的象牙筷子。当时的风俗是,一家叫了几次外会之后,那些饭馆子
事实上,在奢侈豪华的生活和简单朴质的生活之间,论幸福,并没有多大不
同。高职显位的荣耀,只有在没有那种能力资格的人眼里,才值得羡慕。一般的道
理是,在人不需要一个职位时,人家才找他去担任,人要求取某职位时,那个职位
往往不需要他。一旦官瘾过足之
- 3 -
====================百家讲坛 康震 苏轼- 05 【东山再起】
=================== 后,做高官的快乐不见得比做个成功的铁匠的快乐大。苏东
坡在论“乐与苦”的一篇短文里,即表示此种看法:
“乐事可慕,苦事可畏,皆是未至时心尔。及苦乐既至,以身履之,求畏慕者
初不可得,况既过之后复有何物,比之寻声捕影系风速梦尔。此四者犹有仿佛也。
如此推究,不免是病,且以此病对治彼病,彼此相磨安得乐处。当以至理语君,今
则不可。
元裕三年八月五日书”
还有人把京都的生活持一种很世俗的看法。他的朋友蒲宗孟就极尽奢侈享乐的
能事。蒲家的儿媳终日不做别的,只教丫环做各式图样的“酥花”,加糖凝结,以
备做饭后小吃之用。他一个儿媳妇,不许以同样的“酥花”教客人第二次再吃到,
而丫环们昼夜忙着做那些“酥花”。蒲宗孟有些特别的习惯,其中包括“大洗
面”、“小洗面”、“大洗足”、“小洗足”、“大洗浴”、“小洗浴”。他每天
洗脸两次,洗脚两次,每隔一天正式洗澡一次。在“小洗面”时,他只洗脸,脸盆
中换水一次,由两个仆人侍奉;“大洗面”时,要换水三次,由五个仆人侍奉,要
洗到脖子和肩膊。 在“小洗足” 时,换水一次,由两个仆人侍奉,只洗到足踝为
稀奇的香料点燃慢熏。他写信给苏东坡说,此种洗澡法对他益处甚大。苏东坡回答
说:“闻所得甚高,固以为慰,然复有二,尚欲奉劝,一曰俭,二曰慈。”
做高官在社交和物质上,还有两种绝无可疑的好处。在那种年月,读书人只有
两条路可选择,一是做官,一是隐姓埋名,也就是甘于贫贱。人做学间可以得千秋
万岁名;但对很多人而言,不朽的盛名,即便可以得到,也无以搪饥寒。在苏东坡
时,有个笑话挖苦科考得意做了官,却自称是为国牺牲的人:
从前有一个读书人,穷得没钱买馒头。因为饥得慌,想出一个办法吃馒头。他
走到一个馒头店外头,突然大惊而逃,但是没人理会。他到另一家馒头店,门口有
一大群人。他看见馒头,大喊一声,做大惊状,拔腿就跑,跑不远,跌倒地上。一
大群人围过来,问他怕什么。读书人说:“怕那些馒头~”人都大笑,从来没听说
此等事。馒头店老板不相信,想试试他。他把读书人引进放有好多馒头的一间屋
子。暗中从门上的锁眼里往内看。读书人一看妙计成功,大喜,两手抱着馒头狼吞
“大人今日乃与世诀乎,愿留一言为教”。老人日“本欲无言,今为汝恳,只且第
一五更起。”诸子未谕日“何也,”老人日“惟五更可以勾当自家事,日出之后,
欲勾当则不可矣。”诸子曰“家中幸丰,何用早起。举家诸事,皆是自家事,岂有
分别,”老人日“不然,所谓自家事者,是死时将得去者。吾平日治生,今日就
化,可将何者去,”诸子颇悟。
苏东坡接着说:“令岳丈以为余年无多,所以想尽量享乐。你们俩给我带个话
儿去好不好,说我要他只注意他自己的事,不要把日渐消弱的精力费在醇酒妇人
上。他最好思想,到了人生旅程的末端他能带什么走。”
苏东坡之深军众望,却破坏了一门婚事。原来学者章元弼对苏东坡素极崇拜。
他本人长得并无足观,却娶妻甚美。婚后,妻子发现丈夫整夜读苏东坡的诗,对妻
子不甚理睬。后来妻子终于不能忍受,对丈夫说:“那么你爱苏东坡胜过了我~好
吧,把我休了。”丈夫便把她休了。这位丈夫章元弼告诉友人说他妻子遗弃他,全
是为了苏东坡。
这时苏东坡之受人欢迎,竟致好多文人模仿苏东坡的帽子。苏东坡戴一个特别
高的帽子,顶上窄而微向前倾,这样帽子后来叫“子瞻
- 4 -
====================百家讲坛 康震 苏轼- 05 【东山再起】
=================== 帽”。一天,他陪圣驾到难泉游玩, 当地正由宫中的怜工
演戏。 一个丑角头戴“于瞻帽”在戏台上自夸道:“我这个作家诸位比不了~”别
的怜工说:“怎见得,”丑角儿说:“难道你们看不见我戴的帽子,”这时皇上微微一
笑,向苏东坡看了一眼。
在这种情形之下,苏东坡和朋友们则恣情笑滤。在他官居礼部尚书又兼主考官
时,他和几个朋友和几个考官入闺几十天。在办公时间都忙着阅卷,苏东坡则不停
的在各屋里转,闲谈笑滤,简直教人无法专心做事。到了夜晚,他才自己做事,看
试卷,评等级,迅速之至。
有好多轶闻,说他如何当场捏造笑话。那些笑话里包括双关语,尤其是他和另
一个富有机智的才子刘那说话的机锋相对。有些笑话是可以译成英文的。
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宰相吕大防,吕极胖,苏东坡到时,他正在午睡。苏东
吕大防眼睛瞪得圆圆的说:“是吗,会有六个眼睛的乌龟,”吕大防心想不对,
自己一定被捉弄了;但是苏东坡学问如此渊博,定在什么书上读到过。
苏东坡回答说:“当然,在唐中宗时,有一个大臣向皇帝进献一个乌龟。皇帝
问他六个眼睛的乌龟有什么好处。大臣说六个眼睛的乌龟有三对眼,普通乌龟只有
一对。所以,你看,六眼乌龟午睡时,他要睡三个普通乌龟的觉呢。”
苏东坡常向朋友钱辩得意扬扬的夸大,说他多么喜爱他在乡间过的那种简朴生
活。他说吃饭时只有米饭、萝卜、一个清淡的汤,可是他十分快乐满足。一天,钱
辩送给他一个请帖,请他吃饭。请帖上说:“将以三白待客。”苏东坡从来没听过
那种东西,不知三白为何物。那天他一到,只见钱辩为他准备的只是很简单的一
餐,只有三件自东西摆在桌子上:一碗白米饭,一盘白萝卜,还有一碗无色的汤。
苏东坡忽然想起自己的夸大,知道是受人愚弄了。苏东坡等过了一些日子,他送给
钱辩一张请帖,请吃“三毛餐”。钱辩去赴席,发现桌子上一无所有。苏东坡请他
坐下,两人都坐下。过了好久,还没有菜上来,钱辩抱怨说饿了。苏东坡大言不惭
的说:“咱们开始吃吧,不用等了,快吃‘三毛餐’吧。‘三毛餐’就是毛米饭,
论语里有个司马牛,是孔子的弟子,与司马光同姓。一天,苏东坡为国事和司
马光争吵得很厉害,而司马光仍是坚持己见。苏东坡回到家,把长袍扔在躺椅上,
向朝云叹了口气说:“司马牛~司马牛~”
这几年,苏东坡在他的政论文字里,时常申论“慎思”与“公正”二义为贤臣
之所必备。但是慎思与公正实为党人之所憎恶。一天,一顿丰盛的晚餐之后,苏东
坡在屋里欣然扪腹而行。他问家中女人他那便便大腹之中何所有,在中文里是惯于
说“一肚子学问”。一个女人说是“一肚子墨水”;一个女人说:“你是一肚子漂亮
诗文。”苏东坡都摇头说“不是。”最后,聪明的侍妾朝云说:“你是一肚子不合
时宜。”东坡大呼曰:“对~”遂大笑。
一次,一个素不相识的文人去拜访苏东坡,携带他写的诗一卷,请苏东坡指
教。那个可怜的文人自己高声朗诵, 抑扬顿挫, 铿锵有声,显然是颇为自得。他
问:“大人,不知尊见以拙作为如何,”
本文发布于:2023-11-21 14:35: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335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百家讲坛康震苏轼.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百家讲坛康震苏轼.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