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白居易《长恨歌》的层次结构划分综论

更新时间:2024-11-18 23:38:40 阅读: 评论:0

火车退票规定-奸佞


2023年11月20日发(作者:十几减9)

白居易《长恨歌》的层次结构划分综论

白居易作为中唐时期重要的一位开宗立派的大诗人,其感伤诗的代表作《长恨歌》、

《琵琶引》等,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其中《长恨歌》是史实与民间传说兼有,

天上人间照应,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态度既有讽刺,又有叹惋同情。学界对《长恨歌》的主

题长期争论不休,有讽谕说、爱情说、风情说、又有爱情与讽谕双重主题说等。白居易曾

在《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中自赞其诗“一篇《长恨》有风情”,

据此,“风情”说应该是其主题不可或缺的内容。然而关于这首诗层次结构的划分,学界

也可谓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这也真正体现了“诗无达诂”的遗训。笔者就此做了专门整

理,现举其要者,列之于后,以求教于方家。

一、两部分()

抱持这种分割观点的学者相对较多,但并非千篇一律,在具体内容的初始句上也存有

很多分歧。较存有代表性的就是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1],大致以“不重生

男重生女”为减半,分成前后两部分:“诗的前半露骨地嘲讽了唐明皇的酒色误国,……

从全诗来看,前半就是长恨之因。诗的后半,作者用充满着同情的笔触写下唐明皇的入骨

相思,从而并使诗的主题思想由抨击变为对他们忠贞专一爱情的颂扬,就是长恨的正文。”

最近虽然出版发行了修订本二版,但是这种观点未曾发生改变。

霍松林是研究唐代文学的著名学者,他虽然主张将这首诗划分为两部分,但与游国恩

所言相比,认为分界句有所不同。如其《唐诗精选》[2]所云:

全诗以“惊破霓裳羽衣曲”为界,分成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写致“怨”之因,这

就是讽谕主题说道的根据;后一部分写下“长恨”本身,这就是爱情主题说道的根

据。……一结尾即为阐明唐玄宗的这样性格特征——“轻色”,然后从各侧面展开刻画,

情节也随之发展:“思倾国”,选妃子,华清赐浴,兄弟列土、骊宫歌舞、安史乱起至、

马嵬兵变,逃亡蜀中,这就是“轻色”的整体表现和后果;从入蜀至回京的思念妃子以及

命方士“并致魂魄”,则就是“轻色”性格在悲剧情境中的延伸和深化。

王汝弼《白居易选集》[4]23云:“此诗前半写实,后面则运用浪漫主义的幻想手法,

比较显著地受了变文的影响,写实与虚构,前后递转流畅,天衣无缝。”没有明确其界限

对李、杨两人的生活荒淫、招致祸乱做了明显的讽刺,另一方面对杨贵妃的死和两人诚笃

的相思赋予很大的同情。

依照王先生的阐释,我们可以确实他就是将这首诗分成两部分,虽没具体内容知会哪

句,必须在所含安史之乱的“渔阳鼙鼓动地去,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之后的内容必须为

第二部分。

陈玉刚《简明中国文学史》[6]划分的起始句又与前者有所不同:

全诗一百二十句,八百四十字,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写下起至,叙述了杨玉环如何

受唐明皇的疼爱以及李、杨宫廷生活的细节,至“宛转蛾眉马前死去”就用了三十八句,

没全诗的三分之一。全诗的三分之二篇幅,就是以一个“怨”字为中心,写下杨贵妃死后,

唐明皇对她的思念之情,最后安家落户至“此恨绵绵无尽期”,使用的就是前后对照、触

景生情的艺术手法,很能够敬佩人。

陈友琴《白居易》评[7]12认为:这首诗的前面一部分对唐玄宗的荒淫和杨贵妃的恃

宠而骄有些讽刺和批评,分界句为“魂魄不曾入梦来”之后;后面写方士受玄宗之托,访

问蓬莱,得到当时二人的密语,归报上皇,从其行文中能看出,这部分的起始是从“临邛

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编写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中册[8],与前者相同,将《长恨歌》划分为两部分: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到“魂魄不

曾来入梦”为第一部分;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末尾为第二部分。

有的学者虽然指出这首诗分割为两部分,观点或主张就是明确提出去了,但是前后两

部分的分界句不显著。例如詹锳先生《唐诗》[9]81对《长恨歌》分割两部分,也有点模

棱两可,并未表示分界句:

从全诗来看,感伤的情调重于讽刺。前半篇讽刺的地方,笔锋很不尖锐,对唐明皇和

杨贵妃的丑史没有进行揭露。后半篇又用虚构的情节来美化唐明皇、杨贵妃之间的爱情,

即把李、杨的悲剧分别看情悲剧、政治悲剧和时代悲剧,从而使爱情主题、政治讽刺

主题和时代感伤主题,各有所依存和附丽,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三重变奏的统一整体。

刘开扬《唐诗通论》[11]只对这首诗的诗意展开了阐述,但并未明晰分割诗的段落:

开始说“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写纳杨氏以后说:“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

王看不足”,安史之乱发生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

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这些全是讽刺。但是写

道玄宗入蜀和还都以后,却总去写两人昔日的恩爱和玄宗的悲伤了,“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

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

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即《李夫人》诗说的“此恨长在无销期”,“人非木石皆有情”。后

面方士寻求是是根据民间传说,玄宗为太上皇还京后,被肃宗宠信宦官李辅国逼迁,引起

民间同情。诗的后半这样写,也还是不悖于题旨的。

张浩逊《唐诗分类研究》[12]所言也没一个明晰的观点:

把杨玉环写成一个专情女子的形象。最典型的诗篇便是白居易的《长恨歌》。该诗绝

口不提杨玉环曾为寿王妃事,说她在入宫之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一入宫即深得玄宗

宠爱,两人如胶似漆,恩爱无比。后半部分写玄宗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同意杀死杨妃后,

内心不胜痛苦,对她的思念日甚一日。临邛道士为玄宗一片痴情所感动,遂教方士去寻觅

杨氏的魂魄,果然在虚无缥缈的海上仙山找到她。

李宗为《唐人传奇》[13]68则将《长恨歌》与《长恨歌传》相比较而阐释两者的层次

结构分割,也未明确提出明晰的分界句:

《长恨歌传》的结构与《长恨歌》基本相同,以杨妃赐死马嵬为分界,可以分为前后

两部分。前半部分所着力铺陈描写的是杨贵妃冶容取宠以至误国的故事,形同野史别传,

所宣扬的仍是以妇人为祸水的封建传统观念;后半部分则依照王质夫所述的民间传说叙写

了玄宗遣方士游神驭气在海外仙山找到已成了仙的杨妃的故事,通过玄宗沉痛悼念和杨妃

在仙宫中对方士追叙昔日情意等等描写,突出了玄宗与杨妃天上人间两不相忘的真挚感情。

实际上,有的学者将《长恨歌》分割为两部分说道的观点看做就是20世纪的一个主

流观点。例如杜晓勤《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隋唐五代文学研究》[14]在了解这一时期白

《长恨歌》叙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故事,全诗分为三段,“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以上为第一段。……自“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至“悠悠

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为第二段,这一段全部是在描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悼

念。……《长恨歌》第三段叙述方士觅魂,作为仙子的杨贵妃的心理状态是被描写得极其

隐约迷离的。

诗的开篇部分写下玄宗好色废政,杨妃恃宠而骄,终至引起安史之乱。……自“黄埃

懒散风萧索”、玄宗逃亡蜀、杨妃伤重始,诗情即为为沈重悲伤的悲剧气氛所弥漫,周详

的故事情节一变小而宛曲的抒情,极力砌写下玄宗在蜀中的孤独哀伤、还都路上的感怀忆

旧、回京以后的睹物思人的种种感慨,并筹钱四季景物的转换和孤独的环境衬托他壮阔伤

感的情怀。……诗的最后一段,笔锋再转回,写下临邛道士鸿都客为玄宗上天入地找寻杨

妃,而杨妃竟在飘渺朦胧的仙境发生。

这首诗仅用三分之一的篇幅叙述安史之乱前唐皇重色、杨妃专宠的极乐情景,而用三

分之二的篇幅渲染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思念,细腻地刻画他从奔蜀到还都一路上睹物伤情的

心理活动。黄尘栈道、蜀江碧水、行宫月色、夜雨铃声、太液芙蓉、未央垂柳、春风桃李、

秋雨梧桐、夕殿飞萤、耿耿星河,无论是乐景还是哀景,都一层一层将人带入伤心断肠的

境界,从而千回百转、淋漓尽致地抒写了主人公难以排遣的悔恨和痛苦。而这首诗最后三

分之一的篇幅所虚构的缥缈美丽的仙境,又进一步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到高潮。

三、四部分()说道

四部分说的观点既有从清代以来的高度一致,也有异彩纷呈新见,可以说是诸说中内

部在起始句的确定上分歧最多的一类,截至目前,竟然有八种之多。

清乾隆曹元忠《唐宋诗醇》[20]的看法较为精辟,为一些学者所宗:

通首分四段:“汉皇重色思倾国”至“惊破霓裳羽衣曲”,畅叙杨妃擅宠之事,却以

“渔阳鼙鼓动地来”二句安摄下意,一气直下灭去转落之痕。“九重城阙烟尘生”至“夜

程千帆先生《唐宋诗名篇》[22]与前者基本相同,只是没有提及每部分最后有统摄下

段之说,并且各部分的内容概括更为详细具体:第一部分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到“惊破

《霓裳羽衣曲》”,写唐玄宗重色,杨贵妃专宠,而安禄山的叛变,则使得他们的生活起

了一个突如其来的巨大变化;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夜雨闻铃断肠声”,写

杨贵妃的死和玄宗在流亡中对她的悼念;第三部分从“天旋日转回龙驭”到“魂魄不曾来

入梦”,写玄宗返回长安以后,仍然怀念杨贵妃;第四部分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此

恨绵绵无绝期”,写由于方士的道术,终于使得两人互通消息,并重申了彼此之间永远不

渝的爱情。

张步云与前面分割四部分完全相同,他在《唐代诗歌》[23]中表示:

《长恨歌》分为四段:一、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至“渔阳鼙鼓动

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写杨贵妃的美姿善舞,承恩擅宠。二、从“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到“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述贵妃马嵬之死与玄宗入蜀

事。三、从“天旋日转回龙驭”至“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叙玄宗自蜀还

京,南苑思归之情。四、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至“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写道士招魂,点题“长恨”,为一篇之结穴。

廖仲安、刘国盈《中国古典文学辞典》指出[25]

全诗百二十句,八百四十字。……诗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写杨妃专宠,又千方百计

取悦玄宗,只举出温泉赐浴、霓裳歌舞以概一般,写得比较简括。第二部分写安史乱起,

从而发生了马嵬兵变、杨妃赐死的悲剧。第三部分写玄宗朝夕思念杨妃,自蜀还都,感念

当初,触目伤怀。第四部分更幻想出临邛道士访寻仙山,得见杨妃玉容,用倒叙手法,写

杨妃回忆往日七夕与玄宗爱情密誓,感叹幽明永隔,结出长恨。

这里没明晰标示出各部分的有段。但我们可以根据其分析的意思作出推论,第一部分

需从已经开始至“尽日君王看看严重不足”;第二部分从“渔阳鼙鼓动地去”至“VM288

泪阴之木流”;第三部分从“黄埃懒散风萧索”至“魂魄不曾去睡去”;第四部分从“临邛

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麦熟期”。

林庚、冯沅君《中国历代诗歌选》上编[27]认为:从开头到“不重”句为第一大段,

写杨贵妃得宠的经过;从“骊宫”句到“回看”句为第二大段,写玄宗荒淫误国和杨贵妃

的死;从“黄埃”句到“魂魄”句为第三大段,写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和他晚年的凄凉生

;从“临邛”句起到篇末为第四大段,写玄宗命方士寻找杨贵妃,表现他们之间至死不

渝的爱情。

夏传才主编《中国古典文学别具一格选修》中册[28]则明确提出:长诗就是七言歌行

下区厄尚”至“魂魄不曾去睡去”为第三段,写下玄宗抵长安后对杨玉环的思念;从“临

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麦熟期”为第四段,写下方士招魂看见杨玉环的情景。

饶芃子[29]与前面略有不同,从其赏析行文中看出,亦将这首诗分为四部分:第一部

分从开始到“惊破霓裳羽衣曲”,并认为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

基础;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回看血泪相和流”,具体地描述了安史之乱发

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

第三部分从“黄埃散漫风萧索”到“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

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

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

;第四部分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

于非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册[30]将其分四部分:从“汉皇”句至“不轻”

句为第一部分;从“骊宫”句至“夜雨”句为第二部分;从“天旋”句至“魂魄”句为第三

部分;从“临邛”句至末尾为第四部分。

王镇远等《古诗海》[31]认为:

此诗写下的就是唐玄宗和杨妃的爱情悲剧,故以“长恨”为题。诗的前部所述大抵自

身利益真实的历史,后半部分写下玄宗遣方士至海外仙山寻得杨妃仙灵的故事则源自民

间。……《长恨歌》全诗凡八百四十字,一百二十行,大致可以分成四个段落。第一段二

十六行,写下杨妃chinabond美貌及其进宫后备受宠幸的盛况。第二段十六行,为由盛而

衰的转折点,写下忽然发动的安史之乱惊破了玄宗的骊宫春梦,并且引致了杨妃的丧生;

第三段三十二行,写下杨妃死后玄宗在蜀中及回到长安后对她的思念之忱;第四段四十六

行,写下玄宗遣方士于海外仙山找寻至死去后成仙的杨妃,由杨妃的赠物寄词叙述她对玄

宗的思念,并由末句之“此恨绵绵麦熟期”归结为题目“长恨”上去。

接着,作者又进一步指出来分界句:此诗第一段自开头至“汉皇重色思倾国”;自

“骊宫高处入青云”至“回看血泪相和流”为第二段;第三段自“黄埃散漫风萧索”至

“魂魄不曾来入梦”;第四段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末句。

四、五部分()说道

第一部分,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到“不重生男重生女”,写杨氏得宠,兄弟姊妹高

官厚禄,煊赫一时;第二部分,从“骊宫高处入青云”到“不见玉颜空死处”,写安禄山

起兵后唐朝君臣逃奔西蜀,杨贵妃被绞死的经过。第三部分,从“君臣相顾尽沾衣”到

“魂魄不曾来入梦”,写玄宗返京后对杨贵妃的思念;第四部分,从“临邛道士鸿都客”

到“梨花一枝春带雨”,写道士到仙山找到杨贵妃;第五部分,从“含情凝睇谢君王”到

“此恨绵绵无绝期”,记贵妃的话,点明“长恨”。

余恕诚《唐诗风貌》[35]在探讨《长恨歌》故事情节艺术时,还提及了《唐宋诗醇》

的层次分割观点,但却在谈到唐诗的`故事情节时,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只是没完备

地提及全文,必须精确地推论出来分界句,有的很似乎,有的尚有些困难:

《长恨歌》的故事由五个环节组成:结合、惊变、思念、寻觅、致词,一环环连续向

前发展,即经常出现出人意外的转折,又环环相扣,完全符合人物性格逻辑,而且每一大

环节中又有一些小的曲折波澜(如致词一节先寄旧物,后又提及密誓)

金性尧先生的《唐诗三百首新备注》[36]只在注解文字中对这首诗层次展开了分割,

与前面几种五部分说道稍存有相同:“汉皇重色思倾国——尽日君王看看严重不足”为第

一段,写下杨贵妃受宠经过;“渔阳鼙鼓动地去——VM288血泪阴之木流”为第二段,写下

玄宗等逃奔及杨贵妃之死去;“黄埃懒散风萧索——东望都门信马归”为第三段,写下玄

宗入蜀及回京;“启程池苑皆依旧——魂魄不曾去睡去”为第四段,写下玄宗回京后苦思

杨贵妃;“临邛道士鸿都客——此恨绵绵麦熟期”为第五段,写下方士会谈杨贵妃的经过。

五、两部分九段说

喻守真注解的《唐诗三百首详析》[37]71就是分割《长恨歌》最为详尽的一种主张,

共分成九段:

本篇可分为九段:“汉皇——颜色”为第一段,是叙贵妃的出身和姿色,暗埋长恨的

根。“春寒——生女”为第二段,是贵妃的承恩专宠,已伏长恨的机,并且连带述及后宫

亲戚百官的怀恨。“骊宫——衣曲”为第三段,是叙贵妃的能歌善舞,而以渔阳两句承上

起下,为全篇过脉之处。乐极悲来,已见长恨之端。“九重——和流”为第四段,是略述

明皇出奔,贵妃的惨死,写长恨之始。“黄埃——马归”为第五段,是叙明皇入蜀的艰苦,

和从蜀归长安的情形。随地所遇,无非长恨。“归来——入梦”为第六段,是叙明皇返京

以后,触景伤情,日夜怀恨的情形。“临邛——差是”为第七段,自此以下为后半篇,另

一格局,这段是叙临邛道士的寻觅太真,层次分明。“金阙——带雨”为第八段,是叙道

士寻到太真,从道士眼中描出另一太真来。“含情——绝期”为第九段,是叙太真托道士

致意于明皇的许多言语,写得情致缠绵悱恻,言外有无穷隐恨。结末两句,点出题目“长

恨”,又有悠然无尽之意。通篇纯系叙事,不着一句议论,而褒贬的意思,自在言外。

不过,我们从前面这些参考文献中所言“自此以后为下半篇,另一格局,这段就是叙

利亚临邛道士的找寻太真”所述,在注者心目中,这首诗就是可以分割为前半篇与后半篇,

即为第一段至第七段为前半篇,第八段至第九段为后半篇。

六、前后有变化的层次划分

第一段写下李、杨会师经过及李对杨的宠幸;第二段写下动乱发动,贵妃丧命,玄宗

痛苦不已;第三段写下李重回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第四段写下杨对李的忠贞不渝之情。

然而在前面几部《大学语文》问世期间,徐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一

[41]则与前面有所区分:

《长恨歌》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展现出了李、杨悲剧故事的全过程。按其情节进展,

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从结尾至“尽日君王看看严重不足”为第一部分,主要著成杨妃

的入宫和李隆基对她的专宠;从“渔阳鼙鼓动地去”至“魂魄不曾去睡去”为第二部分,

主要写下事变的出现,杨妃的丧命,以及李隆基对杨妃的不尽留恋之情;从“临邛道士鸿

都客”以下为第三部分,写下方士招魂看见杨妃的情景,最后以“天长地久有时天下,此

恨绵绵麦熟期”两句斥责“长恨”题旨。

根据以上的情况,我们很难对徐先生的层次划分作出一个明确的选择。同时也说明这

首诗的确让人很难划分。

七、没能分割层次结构

从文学史教材来看,除了前面提到的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传统的两段论观点外,现

在诸多的文学史教材如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谈到了全诗的线索,但并未明确

标示出各段落的起始;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仅言“《长恨歌》是很成功的一篇叙

事诗”而已,丝毫未及其它方面。

与文学史教材相配合的作品选,则在这一方面搞得更为严重不足。自年被列入高校文

科教材的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年与年修

改时,虽搞了一些文字容错与补足,但仍对作品的层次结构高度关注得较太少,这可以说

道就是一个关键的瑕疵。这部教材可以说道就是全国采用历史较长、范围最广泛的古代文

学作品选本,所以减少所选作品的层次结构分析必须沦为下一次修改工作的一项关键内容。

袁世硕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虽然就是年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教

材,稀释了近年来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但仍然与前者朱先生“作品选”并无甚两样,在

作品结构分析方面也就是避而不谈,这等同于说道对作品的整体把握住没自己的学术观点,

我真的这就是不最合适的。顾学颉、周汝昌林纾的《白居易诗选》[42]就是40多年来最

为通行的白居易作品读本,其对各种典故、历史事实的注解极为详细,然而对《长恨歌》

的结构层次没一个明晰的态度,这就是极不必须的。

目前学界较为通行的白居易别集有三种,一是顾学颉校《白居易集》[43],其主要目

构不置可否,则似有不妥。三是谢思炜所撰《白居易诗集校注》[45]虽然是在大量研究成

果的基础上,为白居易所作的较为全面的一部诗歌注本,但就《长恨歌》的层次划分,没

有什么明确的观点。

除了一些深入探讨或研究《长恨歌》作品的著作,缺少作品的层次结构分割。例如陈

寅恪《元白诗笺征集》花掉了许多文字对《长恨歌》的一些史实典故展开了考据,就是

“史诗展毛”的典范,然而无论是从他的引诗中还是分析文字中,很难窥见其对这首诗层

次的分割。又例如傅庚生《中国文学观赏举隅》[46]在分析诗歌中的“M18x与匹敌”时,

全文提及了《长恨歌》,其排序行次没间隔,无法推论出来傅先生所认知的结构层次,王

补阙《白居易》[47]虽然提及并提及了《长恨歌》的部分诗句段落,但没对其结构展开全

面深入探讨。

三年级加减法-天气与气候


本文发布于:2023-11-20 07:05: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330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白居易《长恨歌》的层次结构划分综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白居易《长恨歌》的层次结构划分综论.pdf

标签:此恨绵绵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