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二十讲 纪赠2 张爱华
第9讲 纪赠
2. 馈赠和酬赠
1) 馈赠
纪赠诗有馈赠和酬赠之别。馈赠赠诗,主要的功用是满足礼节和交流的需要。途径有两
1
种,第一种就是普通的见面赠言或临别赠言;而另一种是寄赠,以信的方式投递的赠诗。
2
赠言最初的目的即在于发动人意。所谓“云情者莫近于诗,二三子盖咏歌以为赠”,境
遇虽则不同,感动却是一样。如:
《席上贻歌者》
郑谷
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在宴席上诗人情不自禁,赠给演唱者诗歌自是文人雅事。诗人为什么未听《鹧鸪》情已
怯了呢?这颇耐人寻味。首先郑谷写过很多咏禽鸟的诗作,竟以《鹧鸪》诗得名,时号为“郑
鹧鸪”。其次鹧鸪与相思别恨有两点很相宜:一是其“飞必南翥”,二是其鸣若“行不得也哥
哥”。《鹧鸪曲》就是“效鹧鸪之声”的,曲调哀婉清怨。再者诗人自称“江南客”,就可以
见出诗人的思乡之心,早已被歌声撩动了。如果这位歌者再唱出他久已熟悉的那首“佳人才
唱翠眉低”的《鹧鸪曲》,那就难免“游子乍闻征袖湿”,终至不能自已了。因而诗人郑重其
事地向歌者请求“莫向春风唱鹧鸪”。最后诗人诗赠歌者,实际上是意味着听者(诗人)早
已为歌者歌声中那回肠荡气的魅力而倾倒,乃是歌者的知音;当然,他也希望歌者能成为这
“心声”的知音,抚慰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之情。这就使歌者──听者、听者──歌者在感
情上得到了交流和融合。诗意最特别的地方正在于斯。因为,唐诗虽经常写到女性,但女人
在诗人的心中多不过是男人满足欲望的合作者,娱乐遣兴的对象。如
《陌上赠美人》
李白
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
这首诗一作《小放歌行》,完全是一首得意的艳遇诗,交流的方式也完全两样。可以确
信,上首小诗取得了深沉感人的艺术效果。
唐末“丑才子”罗隐《赠妓云英》则有借题发挥之意:
锺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这首诗为云英的问题而发,是诗人的不平之鸣。罗隐“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
却屡次科场失意。此后转徙依托于节镇幕府,十分潦倒。罗隐当初以寒士身分赴举,路过锺
4
陵县,结识了当地乐营中一个颇有才思的歌妓云英。约莫十二年光景他再度落第路过锺陵,
1
赠别诗,另述。
2
独孤及《送开封李少府勉自江南还赴京序》
3
3
《唐才子传》
4
今江西进县
唐诗二十讲 纪赠2 张爱华
又与云英不期而遇。见她仍隶名乐籍,未脱风尘,罗隐不胜感慨。更不料云英一见面却惊诧
道:“怎么罗秀才还是布衣!”罗隐便写了这首诗赠她。深沉悲愤,一语百情。
寄赠这类作品,也多是情真意切,感人之至的。如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是既是一首赠诗又是一首调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
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处在东南形胜的扬州,当此深秋
之际,在何处教玉人吹箫取乐呢?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唐代寄赠七绝,有以否定、疑问等语势作波澜的风调。动辄休、莫、
谁、何,辞气特别恳切,例子触处皆是。李商隐的《寄令狐郎中》,是写给以前于己有帮助
却在不同党派的朋友的,亦用此法: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今人刘学锴评此诗:“有感念旧恩故交之意,却无卑屈趋奉之态;有感慨身世落寞之辞,
却无乞援望荐之意;情意虽谈不上深厚浓至,却比较直率诚恳。”这个论断颇为中肯。
寄赠作品中有一些长长短短的家书,有写给孩子的,如李白《寄东鲁二稚子》;有写给
兄弟的,如白居易的《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
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情韵最是波动人意的
是写给妻子的。
夫妻之情是人之大伦,唐人赠内作品最为丰富。李白赠内之作最多,他有《秋浦感主人
归燕寄内》、《秋浦寄内》、《在浔阳非所寄内》、《南游夜郎寄内》等一系列作品,抒写夫妻离
56
别后“宝刀截流水,无有断绝时”的相思;杜甫亦有“叹息为妻子,我何随汝曹”,“何日
78
兵戈尽,飘飘愧老妻”,“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体贴;而白居易新雨桑初、舟中灯
9
下,时时有“莫对月明思往事,损君颜色减君年”的关切。刘兼《江楼望乡寄内》浩叹“云
生陇首秋虽早,月在天心夜已长。魂梦只能随蛱蝶,烟波无计学鸳鸯”;崔融在边塞痛惜“旅
魂惊塞北,归望断河西”,寄望“春风若可寄,暂为绕兰闺”;元稹对与自己共同渡过“贫贱
夫妻百世哀”生活的亡妻韦蕙写下“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的痛念之句,度日
如年的心情,读来令人动容。下面以白居易的《赠内》为例,谈谈传统婚姻中的夫妻之情:
《赠内》
白居易
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
黔娄固穷士,妻贤忘其贫。冀缺一农夫,妻敬俨如宾。
陶潜不营生,翟氏自爨薪。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
5
李白《自代内赠》
6
《飞仙阁》
7
《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其二
8
《月夜》
9
《赠内》
唐诗二十讲 纪赠2 张爱华
君虽不读书,此事耳亦闻。至此千载后,传是何如人。
人生未死间,不能忘其身。所须者衣食,不过饱与温。
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
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
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
白居易满怀感激之情称赞乃妻之贤,表示“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这是有代表意
义的。
诗人因其自身的文学修养,对与“爱情”这一包含着爱慕、追求、欢会、伤别、遥思等
10
心绪意思的内在体验,有着表达上的优势。在众多的赠内诗中,唐人喜欢用“黔娄妻”事
11
称贤;用“太常妻”事致歉;用“孟光”事示爱。这三个相度之和是“德重于色”,或者
说唐代文人生死与共的妻子的形象,也就是自己的“齐家”伴侣。我们知道,在传统的婚姻
爱情中,婚姻是把爱情纳入血缘亲情的方式,这就是所谓“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它
使夫妻关系坚不可摧,不会随浪漫激情褪淡而消失,如同《一声叹息》里梁亚洲对妻子宋晓
英说的,你就像我自己的胳膊,摸起来没有感觉,砍掉又疼。也许一直存在“审美疲劳”,
但是主动的自发的天然的联系不可断绝。这也许是古典爱情最浪漫的内容。
有这样一个故事,薛媛是晚唐濠梁人南楚材妻。楚材离家远游。颍地长官爱楚材风采,
12
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梁取琴书等物。“善书画,妙属文”的薛媛,觉察丈夫
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下面这首诗以寄意:
《写真寄外》
薛媛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这诗表达了诗人对远离久别丈夫的真挚感情,隐约透露了她忧虑丈夫“别依丝萝”的苦
衷。刻画心理活动既细致入微,又具体形象,时而喃喃自语,时而如泣如诉,诗情画意,跃
然纸上。楚材展读,内心疚愧,终与妻团聚。
朱光潜先生说:“中国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媾之后。”这句话反方向来理解就是中国文人结
婚之后恋爱才开始。男女之爱本是精神和肉体融汇共振的复杂生命现象,千载而下,他们的
婚姻中究竟有几分爱情的成分,后人实难得知。但是,文学艺术最重要的性质是表现生命本
身,如果李白杜甫白居易没有受真情实感的驱动,恐怕不会有这么情词恳切的抒写。并且,
传统的婚姻并不是没有婚外的诱惑,关键是当事人面对诱惑的态度。“结发为夫妻,恩爱两
10
晋·皇甫谧撰《高士传》说黔娄是齐国一个不爱卿相之聘的高人,其妻施良娣功不可没。陶渊明《五柳
先生传》以“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引以为,西汉刘向《列女传·贤
明·鲁(此作‘鲁’,或误耳)黔娄妻》记载“黔娄既死,妻独主丧……犹谥曰康。”曾子曾热情赞叹:
“唯斯人也而有斯妇。”
11
《后汉书·儒林列传·周泽》有“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之谑
12
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上,濠梁,今安徽凤阳。颍,今河南许昌。
唐诗二十讲 纪赠2 张爱华
13
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触动楚材心灵的其实就是这个难于割舍的“恩爱”。并
且,如果“恩爱”只是男尊女卑的单方面的隐忍、感激,也就不会激得楚材回心转意,其中
肯定还有更深沉的内容。李白在《秋浦寄内》写道“结荷倦水宿,却寄大雷书。虽不同辛苦,
怆离各自居。”“江山虽道阻,意合不为殊。”这“意合”,因为朴实,所以沉静,这是一种“君
须怜我我怜君”的相互怜惜,在风浪中相持相守的难舍恩情。没有轰轰烈烈的情爱炸弹,只
有云淡意远的关切体贴,只有情到深处有还无的刻骨相思。
《秋思赠远二首》(其一)
王涯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这是一首爱情诗吗?岂止是而已,它简直是一首非常性感的古典爱情诗。诗人对月怀人,
浮想联翩,仿佛那弯弯新月就是娇妻的蛾眉,——一切尽在不言中,这就是中国式的蕴藉风
流。艾迪生《旁观者》说:“想象必须是热的”从另一个意义上讲,艺术想象一定是在含有
炽热的感情中诞生的。谢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要求读者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把诗中所
提供的东西“泡”出来。这种古典之爱,好比“用一根柴禾也炖得一整个猪头”,是一点一
滴细火慢煨起来的,看起来虽不过“瘾”,品起来却是“浓得化不开”。在朴实平静中自然有
14
“没命成灰土,终不罢相怜”的幽幽不绝。相传王涯对妻子情笃,虽做高官而“不蓄妓妾”
15
,用情很专一。如果我们先让想象“泡”一“泡”自己的神经,再读他的这两首诗,应该
可以理解什么叫“经典浪漫”了。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也是这样一篇非常有神韵的怀念亡妻的抒情诗: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短诗先是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然后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那时节,西窗闪着烛光,
他们一起回想如今这个令人情思绵绵的雨夜。实际是以往日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
情深,含蓄隽永,人以为“奇绝”。
2) 酬赠
酬,顾名思义,有以诗文应对之意。或赠或答,亦或有赠有答,是为酬赠。如果把这个
概念外延一下,所有的唱和诗篇都应属于酬赠的范畴。但在这里我们不做过多考虑。酬赠也
有很多种。在此我们根据用途简单分做两类:酬答和题赠。
酬答,就是回赠,回复友人赠言(诗)的诗。一般的来说,这类答诗总免不了或多或少
的有应付的痕迹,随声附和,吹捧奉承,就事论事占的比重较大。由于“情”的限制,精品
并不是非常多。但也有少数的精品值得回味,王维的《酬张少府》,全诗着意自述“好静”
之志趣。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13
苏武《留别妻》
14
《欢闻变》南朝民歌
15
《唐才子传》
唐诗二十讲 纪赠2 张爱华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前四句全是写情,由于到了晚年,只好“惟好静”了,隐含着伟大抱负不能实现之后的
矛盾苦闷心情,也有不满朝政的牢骚。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
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答作答。含蓄而富有韵味,洒脱超然。
16
酬答诗有一道靓丽的风景,那就是唐代女冠酬寄诗的酬唱情怀。唐代女冠诗人生逢大
唐,又凭藉女冠衣钵和妙兼色艺、慧擅声诗的一技之长加盟诗界,与士大夫文人和社会名
流风流兴会、诗酒往来,既备夫妻、情侣、朋友多维视角,又兼夫妻、情侣、朋友多种身
份,给人以多方位的暗示和启迪。构成唐代诗坛一道令人瞩目的景观。女诗人往往把人情
美与自然美、社会美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构成极有诗意的酬和寄赠。我们可以从中领略
到一种或真率、或婉媚、或清雅、或灵慧的风韵情怀。如鱼玄机《和友人次韵》:
何事能销旅馆愁,红笺开处见银钩。蓬山雨洒千峰小,嶰谷风吹万叶秋。
字字朝看轻碧玉,篇篇夜诵在衾裯。欲将香匣收藏却,且惜时吟在手头。
17
“一首诗来百度吟,新情字字又声金。西看已有登垣意,远望能无化石心?”鱼玄机
用情极苦,造意极媚,但始终有一种酸醋意。薛涛《寄张元夫》与之殊趣:
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诗中张元夫是薛涛结识的一位异性知交。读这首诗给人的感觉好像诗人在与张元夫平等
交流人生的苦闷与失意,于感慨怅叹中表露出作者深遥的幽恨寂愁。
唐代女冠诗人凭借其特殊的身份和超群的才情灵慧,闯入文人士大夫一直垄断的酬唱圈
内,开辟了女性酬寄诗的园地,创作出数量质量均十分可观的酬寄之作,使女性创作题材的
视野得以拓展,功莫大焉。
题赠也分为很多种。我们在此介绍两类,第一类,指士人写给官员求得赏识和推荐的诗
即投赠。另一类是听乐、题画诗,就是诗人听他人演奏或为他人题画而赠的诗。
士人为了寻求进一步的发展,常将自己的作品投赠给朝中的官员以求赏识,并加以保荐。
这种求职手段在当时来说是不可避免的。这类社交性的诗,带有明显的急功求利的企图。常
人写来,不是曲意讨好对方,就是有意贬低自己,容易露出阿谀奉承、俯首乞怜的寒酸相。
相较而言,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就显出特别来了。杜甫自二十四岁(735)在洛
阳应进士试落选,到写此诗的时候已有十三年,特别是到长安寻求功名也已三年。杜甫从天
宝五载至天宝十四载,在长安居住10年间他不断写诗投赠权贵,结果却是处处碰壁,素志
难伸。青年时期的豪情,早已化为一腔牢骚愤激。在杜甫困守长安十年时期所写下的求人援
引的诗篇中,要数这一首最好。投赠诗作却能做到不卑不亢,直抒胸臆,吐出长期郁积下来
的对封建统治者压制人材的悲愤不平,这就是他超出常人之处: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8
16
女道士
17
裯(chóu ,单被)
18
《次韵西邻新居兼乞酒》
唐诗二十讲 纪赠2 张爱华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天宝七载(748),韦济任尚书左丞前后,杜甫曾赠过他两首诗,希望得到他的提拔。韦
济虽然很赏识杜甫的诗才,却没能给以实际的帮助,因此杜甫又写了这首“二十二韵”,表
示如果实在找不到出路,就决心要离开长安,退隐江海。
此诗先以平叙的方法写了诗人自己的求学经历,自赞“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然
后,通过白描,类比叙述了自己的壮志未酬。最后,用韩信典故明确自己渴求被举荐的想法: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从结构安排上看,这个结尾是从
百转千回中逼出来的,宛若奇峰突起,末势愈壮。它将诗人高洁的情操、宽广的胸怀、刚强
的性格,表现得辞气喷薄,跃然纸上。正如董养性所说:“词气磊落,傲睨宇宙,可见公虽
19
困踬之中,英锋俊彩,未尝少挫也。”吟咏这样的曲终高奏,诗人青年时期的英气豪情,会
重新在我们心头激荡。我们的诗人经受着尘世的磨炼,并没有向社会严酷的不合理现实屈服,
反而显示出一种碧海展翅的冲击力,把全诗的思想性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听乐赠诗者往往别出机杼,例如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中“寄语”二字
含义特别丰富:
《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
20
李颀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古戍苍苍烽火
寒,大荒沉沉飞雪白。
19
转引自仇兆鳌《杜诗详注》
20
董大即董庭兰,是当时著名的琴师。所谓“胡笳声”,也就是《胡笳弄》,是按胡笳声调翻为琴曲的。所
以董大是弹琴而非吹奏胡笳。
唐诗二十讲 纪赠2 张爱华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言迟更速皆
21
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
母声。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幽音变调忽飘洒,长
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李颀此诗,约作于天宝六、七载(747—748)间。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这首诗关联着三方
面──董庭兰、蔡琰和房琯。写董庭兰的技艺,要通过他演奏《胡笳弄》来写。要写《胡笳
弄》,便自然和蔡琰联系起来,既联系她的创作,又联系她的身世、经历和她所处的特殊环
境。全诗的特色就在于巧妙地把演技、琴声、历史背景以及琴声所再现的历史人物的感情结
合起来,笔姿纵横飘逸,忽天上,忽地下,忽历史,忽目前。既周全细致又自然浑成。最后
对房给事含蓄的称扬,既为董庭兰祝贺,也多少寄托着作者的一点倾慕之情。李颀此时虽久
已去官,但并未忘情宦事,他是多么希望能得遇知音而一显身手啊!
题画诗也是不让峥嵘。最著名的题画诗属杜甫的《丹青引赠曹霸将军》,曹霸是盛唐著
名画马大师,安史之乱后,潦倒漂泊。为路人画像卖画为生,还遭到流俗的轻视。唐代宗广
德二年(764),杜甫和他在成都相识,十分同情他的遭遇,便写下这首《丹青引》为其歌哭: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熏殿。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犹酣战。
先帝玉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幹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幹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偶逢佳士亦写真。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缠其身!
壈
22
画家的辛酸境遇和杜甫的坎坷蹭蹬又何其相似!诗人内心不禁引起共鸣,感慨万分:自
21
摵(shè)
22
壈()
lǎn
唐诗二十讲 纪赠2 张爱华
古负有盛名、成就杰出的艺术家,往往时运不济,困顿缠身,郁郁不得志!诗的结句,推开
一层讲,以此宽解曹霸,同时也聊以自慰,饱含对封建社会世态炎凉的愤慨,抒发自身晚年
失意之怅惘。这一点有“借他人酒杯”的意思,若与白居易听乐赠诗《琵琶行》“同是天涯
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比,白氏自比“琵琶女”,实则是顾影自怜了。
杜甫以《丹青引》为题,热情地为画家立传,把深邃的现实主义画论和诗传体的特写融
为一炉,在中国唐代美术史和绘画批评史上也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题赠诗中还有一些非常特别的例子,它们是回复权要赠礼(诗)的诗歌。例如张籍的《节
妇吟》,表面是一首男女情事之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诗;题为《节妇吟》,却用以明志: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
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此诗一本题下注云:“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
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还,割据之藩镇,用各
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这首诗便是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写的。它通篇运用
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首二句说这位大人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
颇带微辞,含有谴责之意。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直接指出师道的
别有用心。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
把你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表面看,是感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看,话中有文章。继
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表明自己“既嫁从
夫”,也是唐王朝的人喔。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
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我与丈夫誓同生死”!最后以深情语作结,
一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你虽有一番‘好意’,但我不得不拒绝。”
这就是张籍所要表达的,可是它表达得这样委婉,李师道读了,也就无可奈何了。古典诗词,
有以夫妇比喻君臣的传统,而张籍似乎推广了这种比喻的意义,或者竟然是受了朱庆余创意
的启发也未可知。
本文发布于:2023-11-12 19:31: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306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唐诗20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唐诗20讲.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