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3Mar.2005
年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期
2AcademicJournalofSuzhou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No.2
()
()
以人为本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理念
:
李 燕
()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
,215021
摘 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但目前我国的教育还没有真正做
:,
到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一是我国目前的教育还不能满足全体人民的教育需求二是目前的教育还不能促进人的
,:,
全面发展。我们应在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教育改革使我国的教育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科学教育发展观以人为本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222
:G40-012:A:10014403200502011704
()
年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同样坚持以人为本也就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和本
200310,
科学发展观其基本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质。教育是人的事业是人培育人在这社会实践活动教育
,,,,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
,,,,
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没有哪一个领域会像教育这样与人有如此紧密的直接关联
;
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了。如果说经济以人为本是一种要求一种条件还是间接
求”。其中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这的为了人那么教育就不同了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的直接
,,,
是由于人在发展中具有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实现人的全手段。因此用以人为本的要求指涉教育领域是再确切不过
面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离开人的了。
,
的发展来谈发展这样的发展毫无意义也根本无法实现。但对于教育而言如何才算做到“以人为本”了呢我国
,,?
“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在他所著的《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
,
为上都必须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育》一文中有一段话对其做了一个很好的注释“教育的理
,,:
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
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国家。否则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
,,,;,
高速稳定的经济发展和有效的管理都不会得以实现。即使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
,,,
经济已经开始起飞也不会长久。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感的。”这个注释可简要概括为为了一切的人和为了人的一
,:
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并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切。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教育目的上要把满足人的发
,
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展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
[1]
件。”英格尔斯的这句话就说明了人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脚点从教育对象来讲这里的“人”不仅包括学生还包括教
,,
,
,,
;,,
师不仅指青少年学生而且指向所有的人无论其年龄、学
,,,
历、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如何。
一、以人为本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
:
教育作为社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领域在树立和落实科
,
学发展观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既然人是发展的决
定性因素而要培养全面协调发展的人主要靠教育因此教综观目前我国的教育应该讲还远远没有做到以人
,,,,,
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成为促进全社会树立和落实科为本。
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首先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结构还不够完善不
,,,
现。从一定角度来说科学发展观的实现首先要依赖于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还无法实现“一切人
,,
教育。的教育”。
收稿日期
:2004-11-20
二、以人为本离我们的教育有多远
:
)(
,,:1973
女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作者简介李燕— 在读博士生。
・・
117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 All rights rerved.
尽管从年底恢复高考制度开始在小平的亲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久治不愈”而成为教育中的一大顽
1977,
自主持下我国逐渐恢复和加强了可以满足人们多种需求的疾和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并导致了一系列恶果。应试教育的
,,
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不断协调和完善教育结构。到目前为弊端主要表现在
,:
止我国的教育基本上已经形成了类别比较齐全的发展态第一在教育目标上重成才轻成人。应试教育鲜明地
,,,
势。如普通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体现了教育功能“工具论”的追求只关注学生成名成家、成
等都有数量不等的专门教育机构。但这一切离充分满足全为某领域的专门之才而忽视教学生如何做人只关注学生
,,;
体人民的学习需求的目标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例如虽然的考试分数而忽视其品德、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
2000
年我国政府宣布已经基本实现了“两基”目标。但是一
,
第二在教育的途径上课堂教学成为唯一的教育教学
,,
途径学生被严密的课堂时间隔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些专家对教育部公布的相关数据提出质疑指出不少地方上
,,
社会实践活动之外。而在教学活动中又表现为重结果轻过报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是失实的如果扣除其中的水
,,
程。以考试为中心以识记、复述为目标忽视学生在学习活分我国当前“普九”仍是低水平的和不巩固的。根据上海教
,,,
动过程中的体验、感受和智能的生成。孩子们活泼泼的生命育科学院沈百福、王红的计算年全国~周岁人
冲动被沉闷的课堂窒息以致于发出“活着真累”的呐喊。口的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只有其中个省区不足
,74.7%,8
第三在教育对象上应试教育是面向少数人的教育有
,,,
望升学的“好学生”倍受关注考试分数平平的成为“陪读且目前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已经明显地呈现出
,,
生”分数差的遭受歧视。也就是说应试教育的问题在于逐步扩大的趋势。到年我国还有多个县和县级行
,,,2000,520
只是着眼于选拔能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的学生而忽视政区划单位未“普九”其中民族县多个未“普小”的县
,,200,
对大多数学生的教育。
第四在教育管理上无论是教师管理还是学生管理都的义务教育尚且如此其他如民办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
,,,,
缺乏民主的气氛。在“一切为了升学”的旗帜下教师的奖惩等由于各种原因其发展就更不如人意了。还有两个数据
,,,
荣辱都与学生的考试成绩挂钩因此我们的老师也不得不放可以说明我国教育无法满足人民需要的事实。据全国第五
,
弃素质教育的梦想从早到晚盯着学生学习学习再学习考
,,
试考试再考试。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发展中遇到的和小学受教育水平的人员为主体占左右其中仅接受
,,75%,
生活、心理问题却无人问津成了被教师遗忘的角落。过小学教育的占。而接受过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33%
第五教师。应试教育在压抑学生的发展需求的同时者占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占。文盲率仍然较高
,,12.7%,4.7%,
也扭曲了教师的人格和追求。原本的“教书育人”的目标只
剩下了光秃秃的“教书”一项而这一项是否能圆满完成也要
,
打个问号。目前我国还有一批教师没有达到《教师法》规定达国家超过。另外年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为年
的学历标准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分别还有、和左右年是年左右而世界一些国家人均受教育年限
,3.2%11.3%19906,
29.3%
的人员未能达到合格学历。职业中学教师学历不合
,2000,1517
60%;2001200275%76.6%
、年的完成率也分别只有和。而
100,
个大部分集中在贫困的西部农村地区
[2]
。“重中之重”
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年我国从业人员中仍以具有初中
,2000
达其中为女性约有一半在西部地区。而
11%,70%,
[3]P56
()
同期发达国家大学学历从业人员比例接近一些欧美发
20%,
30%,20018
()
则约为美国年、爱尔兰年、韩国年、菲律宾
:13.411.712.3
9.4
年。这样的受教育水平显然无法满足目前我国经济增长
格的比例更高。即使达到学历标准的在实际能力和水平上
,
也不完全等于合格教师。各地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大量对人才的渴求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矛盾还十分
聘用代课教师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再加上受社会大明显。
[4]P27
()
环境的影响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其次以“考”为本而非以人为本的教育现实仍然令人担
,,
制一些教师思想境界不高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导致行业忧教育还不能促进入的全面协调发展。
,,,,
不正之风甚至在个别教师身上出现恶性案件严重损害了尽管为了扭转“目中无人”的应试教育思想自世纪
,,,20
教师形象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
教师是与学生密切接触者其言行对学生有着直接而深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
,
远的影响。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所言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
:
“在经历了若干年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政策的出台我国开始大力提倡实
,,
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的因素身为老师我具施以培养人、塑造人、完善人为目标的素质教育。但目前看
:,,
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来在原有的教育评价体制下素质教育还只是一句美丽的
,,,
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口号和软弱的说教在现实的物质利益和名誉竞争面前很
,;,,,
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多地方依然是应试教育以分数论英雄。如年全国
;,,,199931
机之恶化或解除儿童之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他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统计共清理中小学各种
,,,
的话虽然有忽视学生主体性之嫌但讲出了教师对于学生的违规“补习班”个清理强制学生购买各种复习资料
,3101,564
巨大影响力。因此可以想见如此恶劣的教师会对学生的万册。事实一再证明以“考”为本的应试教育极大地诱发
,,,,
,
90,21
年代以来随着《面向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国
・・
118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 All rights rerved.
身心发展造成怎样的伤害。旧———基本上是灌输式教学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不少学生的发展呈现出种种的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有人对中美两国的教师进行《影
,,
病态子》一课的教学作了比较中国教师的严谨和古板使学生失
:,
()
1,
蔑视生命症 在“应试教育”下不少学生的心理发
,
去了学习的兴趣而美国教师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了
,
学生的好奇心而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开发。第三“应试教
,
育”观念的影响下整个生存环境在客观上也扼杀了中国儿查显示的人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还有一项调查显
,,20.23%;
童的创造性。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观察过一个六七岁示目前中小学中的学生有心理障碍心理缺陷
的孩子发现这个孩子的短短的个月中竟然提出了
,101250
个为什么然而中国的学龄前儿童没有被真正的重视抑或
,,,
成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儿童进行强迫式的训练导致相反的
后果。上海一个岁半的小男孩因同时接受中文、日语、英位室友
3;
语三种语言而出现失语症即是一例。“应试教育”使许多学
,
生得了创造力贫乏症。“教育原本是培育一个人心灵绽放
,
的过程而知识只是用来辅助一个人在心灵绽放过程中花开
,
花落的灿烂程度。但我们却用知识并且用时常是腐朽的知
识来塞满并扼杀一个人全部的心灵空间……”难道这不值
,
得悲哀吗
?
()
4
精神发育不良症 “应试教育”是一种背离时代发展
育极不健全。根据一项以全国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
12.6
,34%,12.5%,
28.1%,
心理异常。这些心理异常的学生对生命的漠视让人
感到震惊。下面一组案例触目惊心
:
2004
年初云南大学学生马家爵因泄愤杀死了自己的四
200379,
年月日武汉某名牌大学学生刘启业因失恋报
复女友的家人造成两死两伤
,;
20013,
年月上海女孩张某团嫌其母亲唠叨就伙同女伴
将她的母亲杀死
;
20017
年月安顺一对孪生姐妹吕某因没考上重点学校
被父母责骂就用“毒鼠强”将父母毒死
,;
20007,
年月北京高丰台区一初三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
想从层楼上跳下
,21;
20003,
年月云南省昆明市一初二男生因上学期成绩未
和人的发展需求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核心的陈旧教育模
,
式。这种教育过分地强调了教育的工具性而忽略了人的精
,
神养育使许多青年学生患上了精神发育不良症。一方面
,,
物质主义、享受主义正在侵蚀着学生毫无抵抗能力的心灵
;
另一方面学生为了应试而专注于几本教材阅读面十分有
,,
限精神食粮严重不足有人作了这样一段描述康德和黑格
,,:
尔正面临下岗尼采和叔本华已接到辞退的书面通知萨特
;;
和马尔库塞己经回家待业而马克思列宁等人虽然还在看门
;
但就业前景已经岌岌可危……这段话发人深省。以“考”为
本的基础教育严重窒息了学生的智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
,,
精神。它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充满创新精神和生命活力
的全面发展之人而往往是一个个只会考试的单面人、一张
,
张教育目标的碎片或实现某个特殊目的的工具。这对我国
培养创新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提高全体人民的素质和国
,
家的创新能力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和抢占制高
,
点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都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
进入前三名服农药自杀
;
[5]
……
一个个年轻的生命殒落了。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教育漠
,
视生命我们的教育缺乏生命教育。这一点我们从学生沉重
,
的课业负担和分数下的歧视中、从教师超出伦理底线的体罚
或可怕的精神虐待中可以感觉得到。
()
2
道德缺失症 “应试教育”偏重智育和分数、技术和
技巧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养成和道德发展。在这种“非人化”
,
的功利教育模式下个体的整体性被肢解个人生命中人文
,,
价值追求的理想性因素被彻底抹平原本绚丽多彩的人生悄
,
然隐退代之而起的是“物欲”笼罩下的灰色人生。加上社会
,
转型带来的多元道德价值观影响校园内出现了道德危机
,,
一个个学生患有道德缺失症。
不是吗在今天的校园常常可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室
?,:
里堆满了垃圾、墙壁上布满脚印、同学斗殴、文具失窃甚至
,
还有性侵害与非正常性关系等等不道德现象过去所倡导的
;
集体主义、为他人服务等观念由于受到社会的现实的道德价
值观念的影响正在随着学生年龄增长而逐渐淡化代之而起要使教育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首先未来教育改革应
,,,
的是“做一个现实的人”在耀眼的物质光环下曾经激励人当按照科学教育发展观的要求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统筹兼
;,,
们奋斗的道德精神被一些人视为虚无飘渺的东西青少年中
,
缺乏理想。由于道德观念的模糊导致他们行为上的偏差甚可持续发展提倡终身教育和建立学习型社会使教育面向
,;,
至演变为青少年的犯罪。所有的人满足所有人不同的学习需要。“以人为本”意味着
()
3
创造力贫乏症 “应试教育”是一种扼杀人的创造力
三、人的回归当代教育的呼唤
:
教育是人的事业时代呼唤教育本真的实现。
,
顾各级、各类、各层级教育的发展实现教育的全面、协调和
,
,
教育资源的平等分配意味着让越来越多的人得到更加理想
,
的教育机会。这就为人之发展争取到了一个极为关键的前的教育这种扼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试教
()
康德语。提因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育”大搞题海战术进行超常强度的机械式的训练和答案的
,,
,:,
标准化使学生很少有发挥自己想像力的余地也很少有反其次应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的
,,,,,
思和批判的能力。第二“应试教育”下教师教学方式的陈理性与非理性、科学与人文、知识和品德、智力与人格、个性
,,
・・
119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 All rights rerved.
和潜能、精神与文化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我们认为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教育主要应重反思中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并付诸实践中国的教育改
,,,
视以下几个方面革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
第一在教育目标上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全新课程改革是教育部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其最基本
,,,
面发展意味着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是学生身体、智慧、情的教育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它通过课程改革让学
,,
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性的全面提高与发展。当然全生从“考试文化”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发展的选
,,
面发展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人按照一个标准无所区别地达到择和空间实现每一个有个性的学生充分发展的理想同时
“全面”发展的目标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现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改革不仅使学生
,,,
开发潜能培养特长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设所需要的学获得发展而且使教师和学校也获得发展。
,,,
习条件和学习环境使不同地区的人、不同个性、兴趣和资新基础教育改革是叶澜主持的一项教育改革实验其核
,,
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素质教育心的教育理念是生命教育。《让课堂焕发着生命的活力》是
同时也是个性教育。她的经典代表作其中四句代表性的话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二在教学活动上应如叶澜教授所呼吁的让课堂充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
,,:,
满生命的活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
!,,,
体参与。通过主体参与学生将会对教学内容有选择的机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因此新基础教育改
,,
会、对教学进度提出建议、与教师一道设计教学方法、对教学革的重点仍在课堂它重视师生双方生命价值的体现。
过程适当调控以及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等。主体参与可以新教育实验是朱永新主持的一项教育改革实验。核心
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同时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教学人理念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目标追求是追寻理
,,
际关系。“以人为本”意味着师生关系民主化意味着与传统想超越自我。主要观点是无限相信学生与老师的潜力交
,,:,
的“命令———服从”型师生关系揖别。这就摧毁了传统的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
学理论以及方法的大厦为人们重新构造新教育奠定了基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学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价值
,,
石。同时师生关系民主化还直接决定着学生民主意识、民主取向是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并提出六大行动和十个领域。
精神的养成和民主行动能力的培养这就为未来的民主社会这个教育实验目前正在全国许多学校迅速开展起来。
,
创造了一个根本性的前提———具有民主思想和民主行为能
力的人。模式。此外还有王坤庆先生针对当今青少年学生的精神危
第三在教育对象上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教育面前机提出精神教育旨在促进人的精神发展。内容主要指向人
,,,,
无差生”“人人有才人无全才”的观念关心每一个学生开的心理健康的健全、人的道德水准的提升、确定并坚守人的
,,,
发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精神信念等等不乏真知灼见。
第四在教育途径上树立开放的理念除了课堂教学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相信在科学教育发展观的引
,,,,
外利用好家庭、社区、社会、网络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打通领下我国的教育改革必将最终实现人的解放、社会进步的
,,,
教学与科研、社会与校园、课堂与实践的传统阻断并充分利伟大目标。教育不仅是为了让受教育者过上一种完满的富
,
用国际教育市场加强国际教育的交流合作。有人性的生活使人能够“诗意地生长在大地上”还要为未
,,,
第五教师。要关心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来的社会改造做准备促进社会的科学发展。正如《教育
,,
有学生的发展只有教师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才会有学———财富蕴藏其中》所言“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教育看来
,,:,
生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教师要在知识和师德方面是使人类朝着和平、自由和社会正义迈进的一张必不可少的
努力完善自己真正实践“教书育人”的崇高目标。而教育管王牌。……它的确是一种促进更和谐、更可靠的人类发展的
,
理人员也要树立起“管理即服务”的理念以教师的发展为一种主要手段人类可借其减少贫困、排斥、不理解、压迫、战
,,
本使学校成为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绿洲。争等现象。”
,
2080,
世纪年代以来中国的教育界从对“应试教育”的
,,,
,:
,
,,
,
21,
世纪初中国的教育已开始出现上述三种探索改革的
,
,
[6]
参考文献
:
[1].[M].:,1985.[2],.[J].
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沈百福王红我国义务教育完成率和经费问题分析教
育发展研究 连玉明中国国情报告———体验“两会”问题中国新语态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311.[3].[M].:,2003.
()
[4].2002[M].:,2002.[5].
转引自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年中国教育绿皮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阿春从“马家爵”看教育的缺
憾苏州日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N].,2004-03-29.[6].[M].:,1996.
()
责任编辑文 牛
:
・・
120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 All rights rerved.
本文发布于:2023-11-06 19:20: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286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以人为本_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理念.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以人为本_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理念.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