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
秋》,
姓名:__________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
译文:大学学习做人的道理和做学问的途径,在于
彰明崇高的道德,在于和民众亲善,在于达到最好的
境界。
2.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
译文:如果每天革新,就会天天革新,一天又一
天不间断地革新下去。
3.富润屋,德润身。——《大学》
译文: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润泽身心。
4.君子慎其独也。——《中庸》 译文:别人用一分力气做到的,我用百分的力气
译文:君子在独处时自己谨慎不苟。 去做;别人用百分力气做到的,我用千分的力气去做。
5.仁、智、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中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读yuè,通“悦”,
庸》 喜悦,高兴)乎?《论语·学而》——孔 子
译文:仁、智、勇三者,是通达天下的美德。 译文:学习“六艺”而且经常复习演习它,不也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dǔ,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吗?(“六艺”是孔子办学开设的
忠实)行之。——《中庸》 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译文:对于善端,要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
谨慎地思考,清楚地辨析,忠实地执行。 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读lè,快乐)乎? 《论
语·学而》——孔 子
7.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令人快
《中庸》 乐的事情吗?
译文:用道德教化治理国家,像北极星一样,居
10.孝弟(读tì,通“悌”,弟弟尊重兄长)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环绕着它。
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有 子
译文:孝敬父母、尊重兄长,这是仁爱的根本啊!1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孔 子
子 夏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便能获得新的知识、认识
译文:同朋友交往,说话有信用。 和体会,凭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12.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有 子15.学而不思则罔(通“惘”wǎng),思而不学
译文:礼的应用,以和为贵。 则殆(dài)。《论语·为政》——孔 子
译文: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惘然无所得,只思考
1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通而不学习就会偏邪无所益。
“拱”gǒng)之。《论语·为政》——孔 子
1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通译文:见到符合正义的事情不去做,就是没有勇
“智”zhì)也。《论语·为政》——孔 子 气。
译文: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才
是聪明呢。 19.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
孔 子
1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译文:如果立志实行仁德,就没有犯罪的事情了。
孔 子
译文:一个人没有信用,不知道他凭什么可以立2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足。 (通“秽”huì,丑恶的行为)。《论语·里仁》——
孔 子
18.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孔译文:品德高尚的人想的是崇尚道德,品行低劣
子 的人想的是侵占土地;品德高尚的人想的是遵守法
纪,品行低劣的人想的是放纵秽行。
2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24.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孔 子
——孔 子 译文: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思想一
译文:君子明白见利思义,小人明白见利忘义。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2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25.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孔
《论语·里仁》——孔 子 子
译文:看见有才德的人想着向他看齐,看见没有译文: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才德的人就在心里自我反省。
2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3.君子欲讷(nè)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孔 子
仁》——孔 子
译文: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译文:聪敏而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译文:你要做品德高尚的读书人,不要做品行低
耻。 劣的读书人。
27.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30.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译文:考虑多次而后行动。 孔 子
译文:只有文采和质朴和谐适度,这以后才能成
28.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为君子。
冶长》——孔 子 3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
译文:让年老的人得到安适,让朋友们得到信任,语·雍也》——孔 子
让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译文:对于礼,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
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29.女(通“汝”rǔ,代词“你”)为君子儒,
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孔 子
32.知(zhì)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译文:机智的人动而不括(约束)故乐,仁厚的
——孔 子 人静而有常故寿(立足长久)。
译文:机智的人喜欢像水一样周流不滞,仁厚的
人喜欢像山一样稳重不迁。 35.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
——孔 子
33.知(zhì)者动,仁者静。《论语·雍也》——译文:把无过无不及和谐适度的理想状态作为一
孔 子 种道德准则,大概是最高的了!
译文:机智的人像水一样动,仁厚的人像山一样
静。 3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
也》——孔 子
34.知(zhì)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译文:自己想安身立命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安身立
孔 子 命,自己想兴旺发达也要帮助他人一同兴旺发达。
3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译文:教育学生不到他苦思苦想而仍然领会不了
孔 子 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
译文:学习知识不满足,教诲别人不倦怠。 候,不去启发他。
38.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40.举一隅不以三隅(yú)反,则不复也。《论语·述
而》——孔 子 而》——孔 子
译文:以道为志向,以德为准则,以仁为凭借,译文:告诉他一个角是什么样儿,他不能推知其
以“六艺”为学习活动内容。 他三个角是什么样儿,就不重复教他了。
39.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论语·述
而》——孔 子
4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
而》——孔 子
译文:用不义手段富有并且尊贵,对于我来
说像天空漂浮的云彩一样。
4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45.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
云尔。《论语·述而》——孔 子而》——孔 子
译文:发愤得忘了吃饭,快乐得忘了忧愁,译文:仁远吗?我想仁,仁就到了。
连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43.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而》——孔 子
——孔 子译文: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译文: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悖乱、鬼神
这类事情。
4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译文: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奋斗到死才
——孔 子停下来。
译文:三个人一起走路,一定有我的老师。
4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
47.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论语·泰伯》
——曾 子
4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译文: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他主张思考不
伯》——孔 子要凭空臆测,说话不要妄下断语,为人不要固执
译文:用《诗》激发意志,用礼作为行为的己见,处事不要我行我素。
立脚点,用乐完成修养。5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
49.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泰伯》——
孔 子
译文:学习知识像害怕追赶不上那样,学到
以后还恐怕失去它。
50.子绝四。毋意(通“臆”),毋必,毋
固,毋我。《论语·子罕》
礼。《论语·子罕》——颜 渊
译文:孔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教导我,用各
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引导我
的行动。
5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孔 子
译文:消逝的一切像河水一样啊!昼夜不停
地流去。
53.譬如为山,未成一篑(kuì),止,吾止
也。《论语·子罕》——孔 子
译文:比如堆山,差一筐土未能完成,停止,5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
是自己停止的。语·子罕》——孔 子
54.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
语·子罕》——孔 子
译文:比如平地,即使倒上一筐土,前进,5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
是自己前进的。罕》——孔 子
5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
语·子罕》——孔 子
译文:青少年是值得佩服的,怎么知道他的
未来不如现在呢?
译文:三军的主帅是可以俘虏过来的,一个
人的意志是不可以强行改变的。
译文:岁月到了寒冷的季节,这以后才知道
松柏的叶子是最后凋零的。
58.仁者不忧,知(zhì)者不惑,勇者不惧。译文:马棚失火烧掉了。孔子从朝廷回来,
《论语·子罕》——孔 子问道:"伤着人了吗?"没有问马怎样。
译文: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61.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孔 子
勇敢的人不畏惧。译文:过头如同达不到都是不足取的。
59.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论语·乡62.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孔 子
党》译文: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回复到礼义上去
译文:孔子和乡人一同喝酒,喝完之后老年就是仁。
人先出去,自己才出去。
60.厩(jiù)焚。子退朝,曰:“伤人乎?”渊》——孔 子
不问马。《论语·乡党》译文:每人每天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回复
63.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
到礼义上去,天下的人就趋向仁德了。
6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67.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
勿动。《论语·颜渊》——孔 子渊》——孔 子
译文:不合乎礼义的东西不要看,不合乎礼译文:君尽君责,臣尽臣责,父尽父责,子
义的声音不要听,不合乎礼义的言论不要说,不尽子责。
合乎礼义的事情不要做。
6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孔 子
——孔 子译文:居官任职不懈怠,执行政令要忠实。
译文: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66.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渊》——孔 子
子 夏译文:君子成全别人做好事,不助长别人做
译文: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坏事。
68.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颜渊》
6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
70.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73.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子
渊》——孔 子路》——孔 子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译文:平时恭谨,办事敬业,为人忠诚。
71.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
渊》——曾 子
译文:君子以文化品德作为结交朋友的标准,
以相互帮助成为仁人作为结交朋友的目的。
7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
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孔 子
译文:不要求快,不要贪图小利。要是求快,
就达不到目的;要是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7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孔 子
译文:合于义时说话一定要讲信用,行动一定
要果断。
7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
路》——孔 子
译文:品德高尚的人和谐相处而不同流合污,
品行低劣的人同流合污而不和谐相处。
76.朋友切切偲偲(sī),兄弟怡怡(yí)。译文:合乎义礼该取时才取。
《论语·子路》——孔 子
译文:朋友之间相互勉励,兄弟之间和和气
气。
77.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róng)矣。利。
《论语·子路》——孔 子81.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译文:善于领导的人用道德教化民众七年,——孔 子
凭这一点也可以接近军队化了。译文:君子以自己说的空话多为耻辱,以自
78.见利思义。《论语·宪问》——孔 子
译文:见到名利要想到大义。82.骥(jì,千里马)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论
79.义然后取。《论语·宪问》——孔 子
80.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
——孔 子
译文: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私
己做的实事少为过错。
语·宪问》——孔 子
译文:对于千里马不是称赞它的力气,而是85.仁人志士,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
称赞它的品德。仁。《论语·卫灵公》——孔 子
83.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论语·宪
问》——孔 子
译文:不埋怨天,不责备人,下学礼乐而上8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
达天理。灵公》——孔 子
84.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论语·宪问》——孔 子
译文:用恭敬的心态修养自己,修养自己使8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他人安乐,修养自己使老百姓安乐。——孔 子
译文:志士仁人,没有为了保全生命而损害
仁德的,唯有献出生命而成就仁德的。
译文:做工的人想把活做好,必须先把工具
弄好。
译文: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91.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孔 子
忧患。译文: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没有类别。
88.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92.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
——孔 子氏》——孔 子
译文:人能弘扬道德,不是道德弘扬人。译文:看见善良的行为像害怕赶不上一样,
8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孔 子
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叫做过错了。93.道听而涂(通“途”)说,德之弃也。《论
90.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孔 子
译文:面对着仁德对老师也不要谦让。
看见不善良的行为像把手伸进沸水里一样赶紧避
开。
语·阳货》——孔 子
译文:在道上听见的传闻在路上随意散布出
去,这是背弃道德的行为。
94.往者不可谏(jiàn),来者犹可追。《论译文:各行各业的工匠在作坊完成自己的工
语·微子》作,君子则通过学习来通往自己的仁德之道。
译文:过去的事情不可以谏诤回来了,未来
的事情还可以追赶上去。
95.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译文:不懂得礼义,就没有什么办法能够立
其中矣。(《论语·子张》)——子 夏足
译文:广博地学习文德并且忠实于志向,恳
切地向他人询问并且贴近实际思考,仁就在那里
面了。
96.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关爱自己的幼童推及到关爱别人的幼童。
《论语·子张》——子 夏
97.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
孔 子
9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 子《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尊敬自己的老人推及到尊敬别人的老人,
99.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 子《孟102.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 子《孟
子·梁惠王下》子·公孙丑上》
译文: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译文:我善于培养我正大刚直的精神。
忧愁为忧愁。
100.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孟 子《孟子·滕文公下》
端也。——孟 子《孟子·公孙丑上》译文:富贵不能使思想迷乱,贫贱不能使节
译文:谦辞礼让的心,是礼的发端;辨别是操改变,武力不能使意志屈服。
非的心,是智的发端。
101.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 子《孟
子·公孙丑上》
译文:君子没有比与人为善更大的事情了。
10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0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 子《孟
子·离娄上》
译文:不借助圆规和角尺,无法精确地画成
方形和圆形。
105.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为川泽。——孟 正确的道路。
子《孟子·离娄上》
译文:登高一定要沿着丘陵而上,就低一定
要顺着河泽而下。
106.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长,天下就太平了。
身。——孟 子《孟子·离娄上》
译文: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
的基础是自身。
107.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人不会掠夺别人。
孟 子《孟子·离娄上》
译文:仁,是人类安适的住宅;义,是人类
108.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太平。——
孟 子《孟子·离娄上》
译文:人人孝敬自己的父母,尊重自己的兄
109.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孟 子
《孟子·离娄上》
译文:恭敬人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节俭物的
110.人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孟 子
《孟子·离娄下》
译文:人有些事情不去做,然后才能做好应做译文:穷困的时候就独自修养自身,显达的
的事情。时候就兼济天下人一并得到修养。
11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 子《孟子·离娄下》
译文:爱别人的人,人们常常爱他;敬别人
的人,人们常常敬他。
112.舍生而取义。——孟 子《孟子·告子
上》
译文:舍弃生命而伸张大义。
11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水了,对在圣人门下游学的人就不好跟他谈论名人
子《孟子·尽心上》名言了。
11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 子《孟子·尽心上》
译文:孔子登东山觉得鲁国好像变小了,登
泰山觉得天下似乎变小了。
115.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
言。——孟 子《孟子·尽心上》
译文:对见过大海的人就不好跟他谈论涓涓溪
116.君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 119.养心莫善于寡欲。——孟 子《孟子·尽
子《孟子·尽心上》心下》
译文:君子孝敬父母而又爱人民,爱人民而又译文:修养心志最好的方法是减少私欲。
爱万物。
117.仁人无敌于天下。——孟 子《孟子·尽(通“咏”),律和声。——舜《书经·虞书·尧
心下》典》
译文:仁德的人是天下无敌的。译文:诗所吟诵的是表达志向的语句,歌所
118.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孟 子《孟子·尽心下》
译文:有仁爱之心的人才是人,把仁爱之心
和人融为一体,就是做人之道。
120.诗言志,歌永(通“咏”)言,声依永
咏唱的是表达思想的语言,声调出自志向和思想,
音律与声调相和谐。
121.相鼠相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
何为?
——《诗经·国风·鄘风·相鼠》苦。
译文:老鼠尚且有张皮,哪像这人没容仪!
为人若是没容仪,死掉还有啥可惜?
122.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
遄(chuán)死?
——《诗经·国风·鄘风·相鼠》
译文:老鼠尚且有身体,哪像这人不知礼!
为人若是不知礼,何不快死化为泥?
123.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
——《诗经·小雅·蓼莪》
译文:可怜的父亲母亲啊!生我养我多么劳
124.满招损,谦受益。 ——
益《书经·周书·大禹谟》
译文:自满会招致损害,谦虚会带来益处。
125.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
——仲 虺《书经·周
书·仲虺之诰》
译文:德行日之更新,万国便会归附;心志
骄傲自满,亲族也会疏远。
126.欲败度,纵败礼。 ——太
甲《书经·周书·太甲中》
译文:私欲败坏法度,骄纵败坏礼仪。译文:忠厚诚信宏扬道义,尊崇有德者报答
127.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周
武王《书经·周书·秦誓下》130.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
译文:建树美德,务必辛勤培植;肃清邪恶,召 公《书经·周书·旅獒》
务必斩草除根。译文:以人作为玩弄的对象就会丧失美好品
128.建官惟贤,位事惟能。 ——
孔 子《书经·周书·武成》
译文:选用官员唯贤是举,安排职位唯能是
用。
129.惇(dūn)信明义,崇德报功。 ——
孔 子《书经·周书·武成》132.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
有功者。
德,过分迷恋赏玩的事物就会丧失人生志向。
131.为山九仞,功亏一篑(kuì)。 ——
召 公《书经·周书·旅獒》
译文:打算堆起九仞高的土山,只要还差一
筐土就不算成功。
于乱。不可自满,享乐不可无边。
——周
成王《书经·周书·蔡仲之命》
译文:做善事的方法不同,相同的是趋向于
治;做坏事的方法不同,相同的是趋向于乱。
133.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
周成王《书经·周书·周官》
译文:功高在于立志,业广在于勤勉。
134.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
可极。
——孔 子《礼记·曲礼上》
译文: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趣
135.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孔 子《礼记·曲礼上》
译文:内在的道德仁义,不经由外在的礼来
表达就无法完成。
136.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孔 子《礼记·曲礼上》
译文:人有礼就安定,无礼就危险。
137.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凉,昏定而晨
省。
译文:作为子女侍奉父母的礼节是:让父母140.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
冬季温暖而夏季清凉,晚上铺床安枕而早晨问候——《礼记·礼器》
请安。
138.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采。
——《礼记·曲礼上》14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译文:面临财物不要随意窃取,面对灾难不——《礼记·学记》
要苟且偷生。译文:玉不雕琢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人不
139.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孔子《礼记·礼运》142.教学相长。
译文: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的人都为公众——《礼记·学记》
着想。译文: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增长的。
译文:忠信,是礼的根本;义理,是礼的文
143.敬业乐群。 146.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礼记·学记》——《礼记·杂记下》
译文:敬重事业并乐于同大家和谐相处。译文:做事像使用弓箭那样,既要拉紧弓弦,
144.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礼记·学记》
译文:老师的责任,就是扬学生之长而救学147.居处有礼,进退有度。
生之失。——《礼记·经解》
145.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礼记·乐记》148.恭近礼,俭近仁,信近情。
译文:乐教达到的地方人们就没有怨恨,礼——孔子《礼记·表记》
教达到的地方人们就不会纷争。译文:恭敬接近礼,节俭接近仁,诚信接近
又要放松弓弦,宽严结合就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的
治国之道。
译文:起居有礼义,进退有分寸。
人情。152.敬慎者,仁之地也。
149.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
于人。 ——《礼记·表记》
译文:君子不做对人不好的事情,不使对人153.宽裕者,仁之作也。
不好的脸色,不说对人不好的话语。——《礼记·儒行》
150.情欲信,辞欲巧。
——《礼记·表记》154.孙(通“逊”xùn)接者,仁之能也。
译文:感情要真实,言辞要美好。——《礼记·儒行》
151.温良者,仁之本也。 译文:谦虚谨慎,是仁的作为。
——《礼记·儒行》
译文:温和善良,是仁的根本。
——《礼记·儒行》
译文:恭敬谨慎,是仁的实质。
译文:礼仪礼节,是仁的外表。令。 ——《礼记·冠义》
156.言谈者,仁之文也。
——《礼记·儒行》
译文:言谈举止,是仁的文采。160.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157.歌乐者,仁之和也。 ——《礼记·冠义》
——《礼记·儒行》译文: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有礼义。
译文:歌舞音乐,是仁的和鸣。161.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158.戴仁而行,抱义而处。
——《礼记·儒行》
译文:依仁行事,抱义处世。
159.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
译文:礼义的发端,在于举止得体,态度端
正,言谈恭顺。
——《易经·彖上传·坤》
——《易经·彖下传·家人》16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家道端正天下就会安定。
163.天地革而四时成。
——《易经·彖下传·革》
译文:天地变革而形成四季更迭。
164.说(通“悦”,喜欢)以先民,民忘其
劳;说(通“悦”,喜欢)以犯难,民忘其死。
——《易经·彖下传·兑》
译文:在上位的人喜欢身先士卒,百姓就会
任劳任怨;在上位的人喜欢趋赴危难,百姓就会
舍生忘死。
。(译文时应调
整语序,应把“君子”提到句首什么样的人是“君
。
子”?在“四书五经”中“君子”指的是品德高尚的
人;何谓“小人”在“四书五经”中“小人”指的
?
是品行低劣的人)
——《易经·象
上传·乾》
译文:品德高尚的人应像天体运行刚健不息
那样,以使自己努力向上永不懈怠。
166.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时应调
以使自己德智厚重起来承担大任。
167.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易经·象下传·恒》
——《易经·象下传·恒》译文:君子应树立恒久的美德始终不改变前
译文:不能恒久地保持美德,就没有容身的进的方向。
地方。171.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168.君子以遏恶扬善。
——《易经·象上传·大有》
译文:君子应遏止邪恶弘扬善行。
169.君子以非礼不履(lǔ)。
——《易经·象下传·大壮》
译文:君子对于不符合礼义的事不做。
170.君子以立不易方。
——《易经·象下传·家人》
译文:君子说话言之有物,行动持之以恒。
172.君子以同而异。
——《易经·象下传·益》——《易经·系辞上传》
译文:君子看见善良的行为就学习,有了过译文:天下万事万物都以类别相同而聚合,
错就改正。以群体相异而区分。
174.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易经·象下传·升》
译文:君子顺应道德之路,积小善以成大德。
175.君子以劳民劝相。
——《易经·象下传·井》
译文:君子应努力为百姓操劳并劝勉他们相互
帮助。
176.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译文:二人同心,好像利剑一样能切断金属;
177.日新之谓盛德。
——《易经·系辞上传》
译文:天天都有新的变化叫做盛德。
178.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
(读“秀”,气味,引申为香味、幽香,这里指
“散发幽香”)如兰。 ——《易经·系
辞上传》
同心的话,好像兰草一样会散发幽香。经·系辞下传》
179.德言盛,礼言恭。
——《易经·系辞上传》
译文:道德讲究兴盛,礼节讲究恭敬。
180.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系辞下传》
译文:到了尽头行不通就变,变就能行得通,
行得通就会长久。
181.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
忘乱。
——孔子《易184.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译文:君子在安全的时候不要忘记危险,在生
存的时候不要忘记灭亡,在治平的时候不要忘记
祸乱。
182.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易经·说卦传》
译文:人立足的道理,在于仁德和礼义。
183.修辞立其诚。
——《易经·乾文言》
译文:语言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易经·乾文言》——《春秋左传·隐公六年》
译文:终日健行不息,与时代同时行进。译文:亲近仁义善待邻邦,是国家太平的法
185.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宝。
殃。——《易经·坤文言》
译文:广积善行的人家一定会有很多吉庆,
广积恶行的人家一定会有很多祸殃。
186.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纠正邪恶的。
《春秋左传·隐公三年》
译文:疼爱子女,要从道义上教导他们,使
他们不要走上邪道。
187.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译文:俭朴,是善行之大德;奢侈,是恶行
188.政以治民,刑以正邪。 ——
《春秋左传·隐公十一年》
译文:德政是用来教化百姓的,威刑是用来
189.俭,德之共也;侈(chǐ),恶之大也。
——《春秋左传·庄公二
十四年》
之大恶。
190.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
《春秋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人民生活在于勤劳,勤劳物质就不会匮
乏。
19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春秋左传·宣公二年》)
译文:人谁没有过错?有过错能改正,没
有比这再大的善行了。
19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春秋左传·襄公十一年》)
译文:处于平安之境要思考危险的到来,
有思考就会有准备,有准备就不会有隐患。
19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译文:说话没有文采,就流传不远。
194.临患不忘国,忠也。
(《春秋左传·昭公元年》)
译文:面临祸患不忘祖国,这就是忠。
195.苟利社稷(jì),死生以之。
(《春秋左传·昭公四年》)
译文:如果有利于国家,个人生死由它
去吧。
196.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
后嗣(sì)者也。
(《春秋左传·隐公十一年》)
译文:礼,是治理国家,安定社稷,使
人民有秩序,有利于后代的。
197.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春秋左传·祁奚请免叔向》)
人民安定。
199.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春秋左传·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译文:有美德就会快乐,快乐就会长久。
200.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
地。
(《春秋左传·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本文发布于:2023-11-06 03:34: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284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四书五经(精髓).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四书五经(精髓).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