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6.北京的春节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
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
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
特点。
教学重难点: 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资料、图片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一、出示北京春节童谣,导入课文(2分)
1.齐读童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
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
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
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2.导入课文。
师:这就是北京的春节的写照,很有特色。今天,我们就跟
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
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设疑自探(10分)
1.北京人怎样过春节?
2.北京有哪些风俗?
3.北京的春节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作上
记号。
2.交流对北京春节的感受。
3.浏览课文,理清顺序。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四、解疑合探(20分)
品读感悟,细赏风俗,体味特色文化
1.品读“腊八”
(1)学生汇报表格填写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句,感受风俗特色,领悟作者语言
的特点。
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A换词理解“农业展览会”。
B联系腊八粥的材料理解“农业展览会”,体会老舍语言的
朴素与幽默。
C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腊八粥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独具
北京传统的一种文化。
②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
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A引导抓住“翡翠”、“色味双美”,体会作者叙述的精妙。
B指导学生联系资料谈谈北京关于吃饺子的风俗。
2.品读“二十三”
五、质疑再探:你知道中国过春节的意义吗?(6分)
六、小结,布置作业(2分)
构思如何开展调查“民风民俗”的活动。
板书设计:
6、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
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资料链接:春节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
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实践反思:
本文发布于:2023-11-05 05:28: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281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三疑三探教案第六课北京的春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三疑三探教案第六课北京的春节.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