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道扬镳
拼
fēn dào yáng biāo简拼fdyb
⾳
近
义各奔前程、风流云散反义词志同道合、并驾齐驱
词
感
情
贬义词成语结构偏正式
⾊
彩
成
语
分路⽽⾏。⽐喻⽬标不同,各⾛各的路或各⼲各的事。
解
释
成
语
北齐·魏收《魏书·拓跋志传》:“洛阳我之丰沛,⾃应分路扬镳。⾃今以后,可分路⽽⾏。”
出
处
成
语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于书⾯语
⽤
法
例
我们彼此之间感情不和,早已分道扬镳了。分道扬镳了。
⼦
英
⽂
each going one's own way
翻
译
谜
分⼿
语
在南北朝的时候,北魏有⼀个名叫元齐的⼈,他很有才能, 屡建功勋。皇帝⾮常敬重他,封他为河间公。元齐有⼀个⼉⼦
叫元 志。他聪慧过⼈,饱读诗书,是⼀个有才华但⼜很骄傲的年轻⼈。孝 ⽂帝很赏识他,任命他为洛阳令。 不久以后,
孝⽂帝采取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从⼭西平城搬 迁到洛阳建都。这样⼀来,洛阳令成了“京兆尹”。 在洛阳,元志仗着⾃
⼰的才能,对朝廷中某些学问不⾼的达官 贵族,往往表⽰轻视。
有⼀次,元志出外游玩,正巧李彪的马车从对⾯飞快地驶来。照 理,元志官职⽐李彪⼩,应该给李彪让路,但他⼀向看不
起李彪,偏 不让路。李彪见他这样⽬中⽆⼈,当众责问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 职⽐你⼤多了,你为什么不给我让路?”
元志并不买李彪的帐,说:“我是洛阳的地⽅官,你在我眼中,不 过是洛阳的⼀个住户,哪⾥有地⽅官给住户让路的道理
成
呢?” 他们两个互不相让,争吵起来了。于是他们来到孝⽂帝那⾥评 理。李彪说,他是“御史中尉”,洛阳的⼀个地⽅官怎
语
敢同他对抗,居 然不肯让道。元志说,他是国都所在地的长官,住在洛阳的⼈都编 他主管的户籍⾥,他怎么同普通的地
故
⽅官⼀样向⼀个御史中尉让道? 孝⽂帝听他们的争论,觉得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训斥他们中的 任何⼀个,便笑着说: “洛
事
阳是我的京城。我听了,感到你们各有各的道理。我认为你 们可以分开⾛,各⾛各的,不就⾏吗?”
成语出处:《北史·魏诸宗室·河间公齐传》⾼祖⽈:“洛阳,我之丰、 沛,⾃应分道扬镳。⾃今以后,可分路⽽⾏。”
成语释义:“扬镳”,举鞭驱马前进。分路前进,⽐喻各奔前程,各⼲各 的事。
成
语
镳,不能读作“lù”。
正
⾳
成
语
辩
扬,不能写作“杨”;镳,不能写作“标”。
形
成
语分道扬镳和“各奔前程”都有“由于志向⽬标不同⽽各⾛各的路的意思”。不同在于分道扬镳偏重于“分⼿”;多⽤于⼈;“各奔前
辩程”仅⽤于⼈。
析
产
⽣
古代
年
代
常
⽤
常⽤
程
度
本文发布于:2023-11-01 01:44: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267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分道扬镳——精选推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分道扬镳——精选推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