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卷第3期
2010年9月
江 西 植 保
Vo1.33,No.3
Sep.,2010
JIANGXI PLANT PROTECT10N
吉安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为害与防控措施
肖筱成 ,徐海莲 ,阙勇 ,熊健生 ,邓小龙2,刘思正。,王陵明4
(1.江西省吉安市植保植检局,江西吉安343000:2.江西省安福县植保植检站,江西安福343200;
3.江西省井冈山市农技推广中心,井冈山343603:4.江西省吉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江西吉安343000)
摘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由白背飞虱传播,经久传毒,不能经卵传毒。2007年该病在江西省吉安市发生较
重,2008年发生较轻,2009年又发生较重,2010年是最重的一年。早稻发病少,中晚稻发病重。水稻秧苗期和
分蘖前期易感病,染病早,发病重,产量损失大。产量损失低则5%以上,高则60%以上,严重田块绝收。该病
最典型症状一是病株矮缩,二是拔节后茎杆上形成蜡白色串珠状突起,后变黑褐色。防控措施主要是治虱防矮,
尤其是水稻生长前期防治稻飞虱,预防该病,采取药剂拌种、秧苗期、封行前和穗期施防治稻飞虱的药剂。
关键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为害;防控
中图分类号:¥435.11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249(2010)03—0l30—04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是由我国科学工作者首次发现,并经华南农业大学
田零星发生,2003年遂川发生,2004年增加了吉水、
万安、井冈山,2005年增加了安福、永丰、新干、
black-streaked dwarfvirus,SRBSDV,Genus Fijivirus)
吉州区;2006年增加了永新、泰和、青原区。由于
当时诊断技术所限,我市植保部门误诊为除草剂药 周国辉教授等人鉴定和命名的为害农作物的病毒新
害,所以都指导农民采取除草剂药害补救措施。
1.2较重发生期 广泛发生的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为介体高效传毒而
2007年该病发生面积明显扩大,各县(市、区) 发生和流行。近几年,我市发生面积迅速扩大、为
均不同程度发生,发病田块多,病情趋重,损失增 害程度明显加重,已成为继纹枯病、稻瘟病之后第
大,开始成为我市第三大水稻病害,引起我局高度 三大病害,对水稻生产安全的潜在威胁巨大。
重视。我局及时组织力量开展大面积调查研究,通
种【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以我国水稻主产区
1 发生现状
1.1轻发生期 测,初步确定为水稻黑条矮缩病。经调查,当年,
过田间取样送省局和浙江大学植保系谢关林教授检
1997年该病发病症状在吉安县指阳乡制种田 我市二晚发生I.79万hm ,占二晚种植面积6.78%,
开始表现,发病面积约3.33 hm ,给这次制种造成 受灾面积2 040 hm ,成灾面积459.67 hm ,绝收面
很大损失,次年因此取消制种。1998.2002年二晚
积12.13 hm ,粮食减产约3200t,详见表1。
表1 2007年吉安市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危害情况
2008年发生较轻。2009年又发生重,相似于 植保局副局长钟玲研究员、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程
2007年。2009年8-9月江西省植保局组织全省各 兆榜研究员、江西省农科院植保所李湘民研究员亲
地植保部门采集样本96份送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
临我市发生较重的永丰等县调研,诊断为南方水稻
黑条矮缩病。
1.3迅速发展期
2010年,该病在我市中稻和二晚上严重发生, (RBSDV)检出率为9.4%(主要在南昌地区),其
专家检测鉴定,确定其中南方黑条矮缩病毒
(SRBSDV)检出率为7O.8%,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他矮缩稻株未检测出水稻致病病毒。2009年9月省 经全市植保部门系统全面普查统计,中稻发生1.12
收稿日期:2010.09.18
作者简介:肖筱成(1963. ),男,江西吉水人,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保护技术推广和植物检疫执法工作。
2010年第3期 江 西 植 保 ・131・
万hm2,占中稻面积27.94%;二晚发生面积2.95 万hm ,占二晚面积10.1 1%(见表2、表3)。
表2 2010年吉安市中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汇总表
2发病特点
连续多年多点田间调查表明,在2009年之前,
该病主要在中、晚稻上发生。2010年始,我市早稻
2.1发病症状
开始发生,但病株率一般低于1%,早稻病株症状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有五个基本症状:一是明
较轻,仅表现叶色浓绿、植株中、上部茎节节问表
显矮缩。中、晚稻大田分蘖盛期前感病稻株是正常
面有少量瘤突,而中、晚稻表现症状典型,且发生
株高1/2至1/3,重病株早枯死亡;二是发病稻株叶
面积逐渐扩大、病情趋重,已上升为我市常发主要
色浓绿,上部叶片基部有凹凸不平的皱缩;三是病
病害。
株地上数节有倒生气生根及高节位分枝;四是病株 2.3水稻各生育期均能感病并表现不同症状
茎杆有瘤状突起,手摸有明显粗糙感。典型症状是
感病时间越早,症状越严重。一般情况下,秧
拔节后茎杆上有蜡白色串珠状突起,后变黑褐色;
苗期感病,稻株明显不分蘖,严重矮缩不及正常株
五是病株根系少而短,呈黄褐色,易拔起【3J。 高1/3,重病株早枯死亡:大田分蘖前期感病,病
2.2中、晚稻重于早稻
株明显矮缩为正常株高1/2,后期不抽穗或仅抽包
・132・ 江 西 植 保 2010年第3期
颈穗;分蘖期发病分蘖增多,形成高节位分枝;拔
(除莎草外所有禾本科杂草皆可侵染),主要有水
节期感病,病株矮缩不明显,抽出穗小,实粒少, 稻、小麦、玉米 、稗草、狗尾草等20多种寄主。病
粒重轻;孕穗期至抽穗期发病,造成包穗、半包穗
或抽出的穗明显穗小粒少,结实率明显下降;后期 株上越冬,通过白背飞虱介体,田间病毒通过杂草
感病,仅表现为叶色偏绿。
毒主要在越南、海南稻区及我国南方禾本科杂草病
(或越南、海南稻区病稻株)——早稻——中、晚
2.4几乎所有品种都能感染罹病
从近十年来我市田间调查表明,我市栽培的水
稻——杂草(越冬稻区)的途径完成侵染循环。当
带毒的白背飞虱使健康水稻感染病毒后,病毒就会
稻品种几乎都能感染罹病,尚未发现抗病品种。田
间发病表现一般是杂交稻重于常规稻,常规稻中糯 生育期可被侵染,苗龄越小越易患病,潜伏期越短;
为害水稻生长点,使水稻立即停止生长。水稻整个
稻、软占等优质稻重于其它常规稻。
2.5为害特点及产量损失
由于该病主要由远距离迁飞性的白背飞虱高效
持久性传毒,且在水稻各生育期均能感染为害,因
此具有流行扩散快、监测防控难、为害损失大的显
著特点。据调查,从井冈山、安福2010年中稻田间
为害损失情况来看:秧田感病后再秧田改成本田,
本田基本绝收;水稻秧田苗期、本田分蘖前期发病 素和地理环境密切相关。降雨及下沉气流是降虫的
后一般减产60%以上:分蘖期至拔节期发病产量损 重要动因,而高山、丘陵、盆地及江河入口处有利
失30%以上;孕穗期发病产量损失10%以上;后期
感病产量损失在5%以上。 若华南及西南早稻上发病偏重,则迁入我市白背飞
2.6轻病田病株呈零星分布,重病田病株呈集团分
布
经几年田间调查,病株率在3%以下的轻病田, 每年3月份开始,白背飞虱在我国由南向北逐
矮缩病株呈零星分布;病株率10%以上重病田,矮
缩病株呈集团分布,且发病田周边稻株发病轻,重 早,迁入成虫可进入迟播秧田或本田初期传毒,如
病株在田内。同一稻区,田块间也存在类似情况,
即个别田块严重发病,而相邻田块发病很轻。这主
要是在水稻本田早期,轻病田初侵染源未发生扩散
再侵染,而重病田初侵染源发生了近距离高效率的
扩散再侵染。
3 发病规律
3.1 白背飞虱传毒特点 侵入早期秧田,并在获毒秧苗上产卵,由于白背飞
据华南农大周国辉教授等人研究测定,带毒白
背飞虱不能经卵传毒,后代必须通过在病株上取食
才能获毒。白背飞虱若虫最短获毒饲养时间为
5~10min,体内循徊期(从获毒至可传毒的间隔时
间)为3~5d,最短传毒取食时间为5~10min。若虫
获毒后可终生传毒,且若虫传毒效率高于成虫。白 式分布;如果带毒成虫直接侵入中、晚稻本田,由
背飞虱带毒率与虫源性质密切相关,采自病株的虫 于群体中带毒率比较低,只能引起少数植株染病,
源明显高于采于健株的虫源I4】。
3.2 SRBSD病毒主要寄主
据有关资料介绍,SRBSD病毒可侵染禾本科 不完全或其他轻微症状。
感病越早,发病越重,产量损失也越大。
3.3初侵染源
我国绝大部分稻区为白背飞虱迁入区,各地病
害初侵染源主要由迁入性白背飞虱带毒传入。各稻
区降虫量及虫源地不尽相同,初侵染量存在显著差
异。这是造成各地病害发生程度不同的主要因素之
2010年第3期 江 西 植 保 ・l33・
晚稻初期白背飞虱虫源包括异地长距离迁入虫
源在本地早稻上增殖的虫源,多以本地早稻田虫源
为主,因此,早稻感病率高,虫量大的地区,晚稻
发病就重;育秧地点离早稻田越近,秧苗期与早稻 稻药剂拌种、浸种,破胸露白后用10%吡虫啉
键时期施用持效期长的对路农药防治稻飞虱,以减
轻白背飞虱传毒侵染。化学防治要过好两关:一是
过好秧苗关。走好三步:第一步,全面推广中、晚
15~20g或25%n ̄L蚜酮8~lOg与1-2 kg种子(以干种
子计)拌匀,待药剂充分吸附后播种:第二步,秧 早期白背飞虱入侵量大,产卵早且多,移栽后无明
苗1叶1心至2叶1心时施1次防飞虱药剂:第三
步,超级送嫁药要加入防飞虱的药剂。二是过好大
收割期越吻合,发病越重。杂交稻秧苗粗壮、高大,
显的落黄期,有利于白背飞虱发育和繁殖【4 J,所以
发病重于常规稻。
4防控措施
4.1落实防控责任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已上升为我市主要病害,
建议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落实防控责任,及时清
除田边禾本科杂草,加强白背飞虱防控,减轻发病
程度。
4.2加强病虫监测预警
植保机构要加强纵向、横向联系,密切监测该 稻分蘖期矮缩病株率达3%~20%的田块,要及时拔
病害及其介体早期流行发生情况,提前做出病害的
发生趋势预报,制定配套技术方案,科学指导广大 并适当追施速效氮肥。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后,每667
农民有效开展防治,提高防治效果,抑制病害的扩 IIl2喷施2%宁南霉素(菌克毒克)150~200ml,并加
展蔓延。 强对稻飞虱的防治,对病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拔
4.3加强宣传培训和指导
由于该病是近几年新发生的病害,很多基层农
技人员对此还不完全了解,大部分农民对此更是不
知晓,该病发生后,造成减产,农民群众认为是种
子质量问题,易引起群众上访索赔群体事件,影响
社会安定。所以,一是要层层举办培训班,将该病
科普知识培训到基层农技人员:同时,加强对广大
农民的培训,通过阳光培训、高产创建培训、统防
统治培训、专题培训会等有效培训形式提高广大农
民的识别和防控技术能力;二是要加强防控技术宣
传,通过送科技下乡、发放防治技术资料、电视、
广播、报刊、病虫情报等媒介广泛宣传南方水稻黑
条矮缩病的发病特点和防控措施;三是要加强技术
指导。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农技人员要深入田间
地头对农民开展现场短训和防控技术指导。在该病
常发和重发区,要实行技术人员分片负责制,落实
防控责任。
4.4狠抓防控措施到位
白背飞虱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传毒媒介,
要紧紧抓住“治虱防矮”这一原则,在中、晚稻关
田关。抓住本田三个关键时期:中、晚稻大田抛(移)
栽5~7d后、封行(即分蘖盛期)前和穗期,分别
喷施持效期长的对路农药重点防治稻飞虱,预防南
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4.5强化中晚稻稻田管理
在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常发区和重发区,杂交
稻亩用种量提倡在常规用量的基础上增加
150~300g,抛栽时增加3%左右的基本苗,当中晚
除病株(或将病株踩入田泥中),从健株上掰蘖补苗,
除的病株要带出稻田销毁或埋入地下。
参考文献:
[11周国辉,许东林,李华平.广东发生水稻黑条矮缩病病 】
原分子鉴定【C】//中国植物病毒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
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l0.212.
[2】周国辉,温锦君,蔡德江,等.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
一
新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J].科学通报,2008,
53(20):2500-2508.
【3】刘万才,刘宇,郭荣.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现状及
防控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10,3O(3):17.18.
【4l郭荣,周国辉,张曙光.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发规律及
防控对策初探【J】.中国植保导刊,2010,3O(8):17.20.
【5巫国瑞,俞晓平,陶林勇.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灾害的长 5]
期预测【J】.中国农业科学,1997,30(4):25-29.
【6黄次伟,冯炳灿,王焕弟,等.白背飞虱产卵习性的初步 6]
研究【J].昆虫知识,1984(5):193.196.
【7】黄次伟,冯炳灿,陈建明.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种群增
长的影响【J】.昆虫知识,1994,3l(4):196—198.
本文发布于:2023-10-30 16:09: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262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吉安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为害与防控措施.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吉安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为害与防控措施.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