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赏析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注释】:
井冈山、黄洋界:见《西江月·井冈山》的注释。
三十八年:这是从一九二七年九月毛泽东上井冈山算起。二九年初毛泽东带兵下山,
至此时已离开井冈山三十六年。
可上九天揽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
明月”。
【题解】
一九六五年五月二十二日,毛泽东乘车重上井冈山,并在山上住了八天。五月二十九
日,他在井冈山前的小坪场上接见了当地干部群众一千七百余人。
【赏析】
自从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开创了中国革命
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至今,屈指算来已有38年了。
上阕,诗人一来就凌空抛出掷地有声的五个大字:“久有凌云志”,五个字包含了多
么丰富的感情。有怀念往昔从小到大的远大革命抱负, 也有展望今天及未来的更壮阔的革
命理想。接着立马让这“凌云志”落到了实处,这“凌云志”并非书生谈兵,随空远飘,而
是脚踏实地,从千里之行始于脚下,合抱之木生于毫米的最基本入手,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第二句接应前句,点出是诗人因久有壮怀之志所以才重上井冈山,不仅在此承接了年轻
时的“凌云志”, 而且铺展表达了诗人今天及明天的“凌云志”。诗人告诉我们他就是这
样怀着“凌云志”再上井冈山的,当年井冈山之豪气充沛诗人的胸怀,为继续革命要在苍茫
青山之间重贯一股英雄真气于磅礴的心田。
诗人放眼远望,看到了面貌一新的井冈山。到处是黄莺婉转高唱,燕子轻盈飞舞,流
水潺潺如音乐,宽阔的盘山公路直入云端,这一切是诗人为我们艺术地呈现了社会主义建设
取得成果的新山水画图。诗人这时又油然产生了“今日得宽余”的闲庭信步之感叹。
下阕,诗人叙当年情怀。笔锋又一转展当年豪情:“过了黄洋界,险外不须看。 ”那
意思是当年的黄洋界血与火的战斗险关都已闯过,今后还有什么险关可畏惧的呢?诗人借这
二句表达了他敢于向任何艰险、任何敌人挑战的豪迈之气。的确如此,据当时陪诗人上井冈
山的随行人员回忆:“他老人家不顾一路乘车的疲劳, 风尘仆仆,登上黄洋界。黄洋界上,
阳光灿烂,显得格外壮丽。毛主席他老人家站在最高处,极目远眺,久久不离。 ”这是多
么美丽、高尚、伟大而又浪漫的情怀,这是所有凡夫俗子所不能想象也无法理解的。三句艺
术的展现了井冈山以及整个革命斗争时期的红旗漫卷,风雷激荡的壮阔场面,而这就是人间,
这就是革命的必然!接着诗人抚今追昔,发出雪泥鸿爪、白驹过隙之慨叹。38年了呵, 这
是多么漫长的时间,这中间又历经了多少牺牲,多少磨难……但对于时间长河来说又是如此
短暂;它是一刹那,是“弹指一挥间”,转瞬即逝。
接下来,诗人对即将到来的斗争以及将来的斗争再抒大无畏的壮怀之志:可以飞升到
长空去摘月亮,也可以扎入大海洋里去捉拿鱼鳖,然后谈笑风生、高奏凯歌,得胜之师欢天
喜地班师回朝。 诗人在这里将内心的潇洒与雄奇抒发得酣畅淋漓。最后二行诗人向自己,
也向全人类表明一个朴素平常的道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掷地有声的豪言
壮语,给我们道出来朴素的哲理:世上的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会成功。我们看出诗人的
潇洒、雄奇更看出诗人凌云壮志并非是空想,而是很实在的,因为他比一般人更有一颗平常
的心,更懂得去实行那些看上去为一般人不屑的极其朴素简单的道理。
诗中的这一以口语入诗的特点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也丰富了中国现代诗
歌的艺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至今毛泽东的豪言壮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还不
是回荡在我们的耳边。
本文发布于:2023-10-30 15:26: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262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赏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