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和教学案设计要求
一、导学案各板块的内容要求
【学习目标】表述要明确、具体、可测。行为主体是学生。
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及表现程度不能缺。学习目标依据本学科《课
程标准》和学情制定。
【学习重难点】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具体学情等因素
统筹兼顾,分别确定重点和难点。
【学法指导】呈现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层次性及指
导性。
【知识链接】提供给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铺垫知识,相当于“引
桥”、“拐杖”的功能。如本节课内容简单,学生理解本节课内
容无障碍,此板块可省略。
【自主学习】本板块主要解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
法等内容设,计要控制难度,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合作探究】本板块内容一般应是2人以上合作才能完成的
问题。要求问题情境化、问题探究化。通过本板块设计,达到突
出重点、突破难点之目的。本板块内容是集体备课讨论的重点,
要求教师务必依据学习目标、吃透教材。探究的问题要控制数量。
(注: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建议教师将问题
通过具体活动的方式呈现)。
【整理学案】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
框架,培养能力,升华情感。
【达标测评】要依据学习目标设计,精选精编练习,难度适
中,数量适当,体现梯度,照顾不同学习水平层次的学生,要求
当堂完成。
二、教学案各板块的内容要求
【教学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情制定。从知识和
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设计,行为
主体是学生,表述应具体,可操作,结果性目标具有可测性。
【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学情分别确定重点和
难点。
【教学方法】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情,合理选择和
使用阅读、对话、讨论、辩论、展示、实验、演示、观察、模仿、
讲授、游戏等方法,根据简约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灵活运用。
【问题导入】要从教及学统一性出发,从教材内容及学习目
情况进行预期,设计好应对措施,以便有效地利用生成性教学资
源,达到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构建知识结
构,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活动方法、活动体验等
进行全面的总结及反馈,让学生通过展示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深
化活动体验、增强合作能力。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过程中应发挥
主导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生成和发展。
【巩固拓展】巩固重在对新知识、新能力的提升,拓展则是
新知识、新能力的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布置作业】要依据教学目标设计,设计活动类或纸笔类的
作业,数量适当,体现梯度,照顾不同学习水平层次的学生。
【板书设计】教师板书应依据简洁清晰、美观实用的原则,
展示课堂教学中的精髓内容,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板书不能
简单地列举知识标题,也不能用多媒体演示简单代替。学生板演
是板书设计的重要内容,以充分展现学情,反馈教学效果。
三、共案研讨过程要求
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研讨活动中,每次都应做好说“个案”
的准备。说“个案”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说:
(一)说教材。主要包括课程标准对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
教学内容在节、单元乃至学期(年)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意义,
教材的前后联系及其编排意图;本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特点及其确定的依据等。
3 / 17
(二)说学情。主要包括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起点及能力分
析;说明通过什么方式,培养学生哪些学习习惯、方法、能力以
及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和激发学习兴趣。
(三)说问题或活动设计。主要包括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所
设计的问题和具体活动,以及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使用的教具所
起的作用以及如何加强双基、培养能力。
(四)说程序。主要包括每个教学环节的时序安排、教及学
的双边活动安排,板书设计及其依据,学生展示交流、达标检测,
预计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等。
四、备课组对不同课型的研讨要求
综合课(新授课):重点研究学习目标、教材分析、学法指
导、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重点
研讨如何将问题转化成具体的学习任务及活动。
复习课(包括练习课):重点研究学习目标、典型问题设计、
重点和过程、知识梳理,学法点拨。
讲评课(包括试卷、作业):重点研究考情,错题归类剖析,
变式拓展训练,易错点、疑惑点,突破点。
实验课:研究如何准备实验器材、重点研究实验目的要求、
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要安排一定的时间交流各自的教学反思,
进一步发挥群体智慧,以便进一步提升今后同教学内容的备课质
量。
中学语文“问题导学 互动探究”课堂教学基本操作模式
一、 基本要求
1、 课堂导入 2、课堂目标 3、课堂问题
4、课堂学法 5、课堂主体 6、课堂活动
二、 基本结构
1、 现代文阅读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合作研讨品读赏析拓展延伸
2、 古诗文阅读课教学模式
正读感知品读赏析背读积累拓展延伸
3、 写作课教学模式
拟定话题写前指导自主写作合作交流佳作品析
反思提升
4、 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创建活动主题编制活动方案展示活动过程评价活动成果
5、 复习课教学模式
5 / 17
自觉定标讨论交流展示建构巩固提升
6、 试卷讲评课模式
明确讲点讨论分析点拨突破拓展升华
中学数学“问题导学 互动探究”课堂教学基本操作模式
一、
基本要素
1、亲身体验 发现问题2、创设情境 突出问题
3、方法多样 确定方案4、发散思维 提出问题
5、点拨迷津 启发问题6、解惑答疑 发展思维
7、反思余味 留下问题
二、基本结构
1、新授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寻疑示疑 探疑 质疑 点疑 析疑
留疑
2、复习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变式训
学生整理知识系统问题引领方法点拨精讲释疑反馈评价
变式训练 拓展提高发展思维整体建构留下问题
3、讲评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目标导入出示错误——问题引领探究——点拨释疑——变式
训练反馈评价——反馈巩固——整体建构反思余味留下问题
4、实践、操作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6 / 17
引发问题——提出假说——实验探究——总结规律——迁移
创新
中学英语“问题导学 互动探究”课堂教学基本操作模式
一、
基本要素
1、学案导学 2、合作探究
3、突破疑难 4、科学训练
5、总结反馈
二、基本结构
1、听说课基本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突破疑难精讲点
拨——科学训练迁移应用——总结反馈布置作业
中学物理“问题导学 互动探究”课堂教学基本操作模式
一、 基本要素
1、 自主学习,多角度解读教材 2、创设情境,
多方位凸显问题
3、开放时空,多形式合作探究 4、师生互动,
多层次释疑提高
5、放弃标准,多元化评价反馈
二、基本结构
1、 新授课
教材自读——设趣激疑——交流表达——启发释疑——评价反
馈
2、 实验课
课前导读 明确目标——课题假设 方案设计——合作分工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分析论证——结论交流 巩固拓展
8 / 17
3、 复习课
课前导读 明确目标——课题假设 方案设计——合作分工 进
行实验——收集证据 分析论证——结论交流 巩固拓展
4、 讲评课
自我评价 问题梳理——个例自纠 小组互助——互议共评 错
因诊断——典例透析 变式训练——检测交流 整体构建
中学化学“问题导学 互动探究”课堂教学基本操作模式
一、 基本要素
1、创设情景,问题导入 2、铺垫搭台,激活主体
3、释疑点拨,分层指导 4、归纳联系,总结提高
5、强化训练,拓展思维
二、 基本结构
1、 新授课(元素化合物知识)
设趣激疑——自主探究——互动合作——解疑释疑——巩固迁
移
2、 新授课(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学计算)
问题导入——阅读思考——对话交流——方法点拨——变式训
练——建构拓展
3、 实验探究课
引发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分析解
释——交流评价
9 / 17
4、 复习课
目标导入——知识梳理——讲练相交——查漏解惑——整体构
建
5、 讲评课
典型分析——错因诊断——变式训练——方法点拨——拓展提
高
初中思想品德“问题导学 互动探究”课堂教学基本操作模式
一、创新教学模式,调整课堂结构,提高有效教学的可操作性
1、理论知识课型基本教学模式
目标导航——问题驱动——学教合一——达标测评
2、行为习惯课型基本教学模式
明理——对话——导行
初中历史“问题导学 互动探究”课堂教学基本操作模式
一、 基本要素
1、目标明确,问题引领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3、学法指导 4、因材施教
5、归纳及小结 6、当堂训练
二、 基本结构
1、 新授课
确定目标——问题引领——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总结归
纳——作业、预习
2、 活动课
确立活动主题——提出活动方案——整理资料——交流展示—
—讲评总结
3、 复习课
确定目标——方法点拨——知识梳理——矫正拓展延伸——整
体建构
4、 讲评课
展示问题——原因分析——解答问题方法指导——拓展提高
11 / 17
中学地理“问题导学 互动探究”课堂教学基本操作模式
一、 基本要素
1、 创设情境导入
2、 优化教学内容
3、 注重点拨释疑
4、 关注全体学生
5、 当堂练习巩固
6、 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
二、 基本结构
1、 新授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情境导入——问题引领——点拨导学——当堂训练
2、 复习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整体建构——考点解读——方法点拨——考试链接
3、 讲评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1、优化教学设计 2、创设问题情境,
激活学生思维
3、教师讲解重在点拨 4、关注学生探究能
力的培养
5、练习巩固突出教学重、难点 6、知识的整合及归
纳
二、基本结构
1、新授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情境导入——探讨交流教师点拨——得出结论——拓展提高
2、复习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概括导入,确认目标——梳理知识,构建网络——典题引导 点
拨探化——巩固练习,提升能力——反思总结,拓展运用
3、 讲评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错题统计,自主纠正——错因分析,反思内——学生质疑 教师
释疑——变式训练,升华提高——归纳总结,巩固记忆
4、 实验探究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出示目标——操作要求——分组探究——展示交流——得出结
论
13 / 17
中小学音乐“问题导学 互动探究”课堂教学基本操作模式
一、 基本要素
1、激趣导入 2、听赏感受
3、自主探究 4、表现体验
5、创作交流
二、 基本结构
1、 欣赏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初步体验——问题引领——自主探究——提炼双
基——欣赏表现
2、 歌唱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激趣导入——听赏感受——学唱歌曲(含识读乐谱)——歌曲处
理——表现歌曲
中小学体育“问题导学 互动探究”课堂教学基本操作模式
1、目标导入 2、情境创设
3、合作探究 4、点拨导学
5、拓展创新 6、评价反馈
二、基本结构
1、室外新授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宣布内容及目标——针对性组织活动——模仿学习及感悟——
点拨导学—— 分组巩固练习——放松恢复
2、室外复习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问题及目标引领——辅助活动练习——问题释疑及点拨——合
作学习及探究 ——分组巩固练习——放松恢复及小结
3、
室外活动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目标及任务导入——辅助性 游戏——自主学习感悟——情境创
设练习—— 拓展巩固提高——放松及小结
4、
室内理论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2、
观察入手,启发思维
3、
示范点拨,探究实践
4、
赏评交流,拓展延伸
二、
基本结构
1、
欣赏及评述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激趣导入——背景介绍——学生欣赏——引发问题——设疑交
流——巩固内化
2、
造型及表现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兴趣导入——启发联想——找出特征——创作步骤——作业要
求——点拨指导——评赏交流
3、
设计及应用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欣赏激趣——启发联想——探索尝试——示范点拨——动手实
践——评价展示
4、
综合及探究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趣味导入——明确目标——活动安排——学生活动——师生互
整节课40——45分钟左右。
17 / 17
本文发布于:2023-10-30 12:23: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261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导学案和教学案设计要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导学案和教学案设计要求.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