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教案设计最新3篇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2.了解全剧剧情,了解课文节选部分在全剧中的重要地位。
(二)能力训练点
1.分析剧作主人公窦娥的艺术形象。
2.以《滚绣球》《耍孩儿》等曲子的曲词为重点,赏析课文中的戏
剧语言。
3.鉴赏剧中“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了解超越现实的夸张和想
象对于刻画人物、揭示主题和体现剧作浪漫主义特色的重要作用。
(三)德育渗透点
是对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定,也是她的反抗精神的集中表现。诵读第
二部分中的[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几曲,了解窦娥性
格的另一面,善良。诵读第三部分的[耍孩儿]、[二煞]、[一煞],进一步
了解窦娥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怒和坚决反抗。
3.诵读典型片断,鉴赏语言特色,如婆媳诀别时的对话,凝练而又
不失准确。又如[快活三]、[鲍老儿]二曲,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
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
集,哀伤不尽。诵读三个场面的主要曲词,比较分析随着人物感情的变化,
语言色彩和节奏的不同:第一场,指天斥地,语言高亢激越、紧张急促;
第二场,与婆婆诀别,哀婉凄惨、徐缓低回;第三场,发下三桩誓愿,感
情如火、慷慨激昂。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鉴赏剧作的超现实
情节并进而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是教学的重点;后两方面,也是教
学的难点。
(二)解决办法
加强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全剧剧情,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把握主人
公的形象。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精读曲词,借助课堂讨论,使
学生认识剧中安排“三桩誓愿”超现实情节的作用,落实教学的重点和难
点。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要求学生认真进行课前预习。阅读读本《元曲和明清传奇》一文
的相关部分,了解杂剧的基本常识。以曲词为主,诵读课文;借助课文题
解,了解全剧剧情。有条件的,可进而引导学生阅读剧本全文及关于关汉
卿的戏剧评论。
2.第一课时,学生分角色朗读剧本,以便更好地投入情境,体味作
品。而后,要求学生独立分析课文节选部分的基本情节,列出简要提纲。
3.第二课时,要求学生反复吟诵关键曲词,体会剧作语言和艺术构
暗现实的触目惊心的图画。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剧作赋予主人公窦娥坚强
的意志和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个自幼被卖作童养媳,最后又被无辜推上断
头台的弱女子,不仅敢于指斥天地鬼神,还大声控诉“这都是官吏每无心
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剧作还为窦娥设计了临刑前的三桩誓愿,借助
超现实的夸张与想象,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增强了剧作的感染力,
使整个作品达到“寓褒贬,别善恶,分是非,明爱憎”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关汉卿(约1210—约1300)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元代都城,
故址在今北京城区北部及其附近)人;元代著名的戏剧家,与郑光祖、白
朴、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曾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
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经把自己比做“蒸不烂、煮不
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杂剧
《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2.指名提问,要求学生简要说明元杂剧的主要体式特点(参看《语
文读本》)。
3.指名提问,要求学生复述《窦娥冤》全剧剧情(参看课文题解)。
4.分配角色,由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只读曲词与念白,科介从
略)。
5.问题讨论:
(1)试分析剧情的发展过程,将课文划分为三个层次,并归纳各层
大意。
第一层:开头至[滚绣球]曲末“……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窦娥诉
说冤屈,指斥天地的不公。
第二层:“(刽子云)快行动些”至[鲍老儿]曲末“……不明不暗,
负屈衔冤”。窦娥请求绕道走后街,怕婆婆看见自己被押赴法场而伤心;
与婆婆见面后,诉说冤屈
教学分析
1、单元分析:
本单元为戏剧单元,《窦娥冤》为第一课,所以教师应在第一课时简
介戏剧常识:1戏剧的定义。2剧本构成。3戏剧冲突的重要性。
2、教材分析:《窦娥冤》属于元杂剧,有其不同于一般戏剧的特点,
3、文本分析:
⑴《窦娥冤》是中国古代戏剧中著名的悲剧,有着震撼人心的悲剧力
量,故教学重点之一应放在引导学生体会本剧的悲剧性及其悲剧效果的形
成,力求通过本剧的学习,使学生对悲剧作品有初步的鉴赏常识和能力。
⑵《窦娥冤》塑造了窦娥这一光彩的人物形象,作为剧本解读,分析
她的性格应为本文学习的又一重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1、由回顾初中所学戏剧导入。
2、简介戏剧、元杂剧常识,简介关汉卿及“元曲四大家”。
3、学生(教师)复述情节,概括大意。
例:反抗性、刚强、善良、孝顺等。重点引导体会其反抗性,师生可
共同划出本剧的矛盾冲突示意图,看清窦娥这一弱女子对抗的对象──地
痞流氓和昏官,体会窦娥在冲突中没有丝毫犹豫、退缩和畏惧。尤其是临
死前发下的三桩誓愿,更让我们类比想到了另一人物:桑迪亚歌。窦娥就
像这位老人一样,她可以被消灭,但恶势力却不能将她打败。(这一解读
较成功,学生对窦娥形象的光彩开始有所领悟)
⑵《窦娥冤》这出悲剧位列世界十大悲剧之中,你认为哪些因素造就
了本剧的悲剧效果?
问题分解为:
①什么是悲剧?
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反复诵读课文,欣赏作品的语言和浪漫主义的手法,赏析悲剧艺术的
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主人公窦娥勇于反抗不合理社会的精神和善良的性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品味作品的语言,把握窦娥的典型形象。
【难点】
明确:父将窦娥来抵债,蔡婆讨债赛卢医,恶人赖债害人命,张驴儿
父子救蔡婆,父子逼人成婚配(窦娥不从),张驴儿设计害蔡婆,张福食
毒归西天,张驴儿逼婚挟窦娥(窦娥不从),张驴儿诬陷告州官,昏官不
查定娥罪,窦娥刑场发誓愿,三桩誓愿皆应验。
(三)深入研读
学生四人为一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8分钟时间后,指名学
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
1、窦娥一生有哪些不幸遭遇?
2、戏剧一般是通过制造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的,而
戏剧冲突一般有三类:人物之间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那么本剧的主
要矛盾冲突属于什么类型?
3、窦娥之“冤”表现在哪个方面?(或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
冲突?)
4、从窦娥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元代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3、(1)流氓恶棍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
(2)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屈,却反被判以死罪。
(3)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又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
死罪。
(1)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
(2)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庸、贪赃枉法。
(3)被压迫的妇女们无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生命和财产安全
等也没有保障。
(四)小结作业
1、可见,社会环境的影响几乎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它犹如
一个巨大的“磁场”,个人一旦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无论如何也摆脱不
《窦娥冤》是人教版教材必修4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我在备课的时候
进行了充分的考虑,这篇课文是中国古代戏曲单元的第一课,学生对于怎
样鉴赏古代戏曲无所适从,所以,我在上第一堂课时,借助多媒体课件,
我帮助学生了解与戏曲有关的文学常识,引导学生学习鉴赏古代戏曲的要
点以及如何入手进行鉴赏古代戏曲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结合书
下注释了解剧情,理解字意,熟悉内容,所做这些为第二课时做好铺垫。
本文发布于:2023-10-29 22:09: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259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窦娥冤》教案设计最新3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窦娥冤》教案设计最新3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