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关于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来历及意义

更新时间:2025-02-25 23:56:39 阅读: 评论:0

见怪-形容心情的句子


2023年10月28日发(作者:劳组词)

关于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来历及意义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

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以下是我为大家

整理的2022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来历及意义,欢迎阅读与收藏。

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众多

文化内涵。农历九月九日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地势越高

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俗事象。金秋九月,

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其民俗活动甚多,

文化内涵丰富。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

花、遍插茱萸、摆宴敬老、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吃什么食物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俗不同,但很多地区都会选择吃重阳糕。菊花,

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后来会选择使用一些菊花糕寓意长寿。

有的人会在重阳节时饮菊花酒。

重阳节不管是来历也好还是寓意也罢,都是在寓意长寿美好久久。

而且菊花在早些年间就成为众多诗人诗中的一景。

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汉

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晋代

- 1 -

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

而延年益寿的事。

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

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

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看来菊花在中国的古代就很盛行,有一句陶渊明的一首诗采菊东

篱下,悠然见南山写的甚是悠然自得,也代表着人民的美好祝愿。

重阳节的习俗

农历九月,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

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热闹非凡。

登高

在古代,民间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

此风俗始于东汉。所谓登高,也没有统一的规定,不过是登高山,登

高塔,举目远望,欣赏风景。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

意。

九月九日早晨,用片糕搭儿女的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

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之本意。重阳糕的制作古人比较讲究,要作

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有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之意。有的

还在重阳糕上插小红纸旗,点蜡烛灯。意欲用点灯吃糕来代替

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点都称

- 2 -

之为重阳糕。

赏菊及饮菊花酒

重阳节恰逢金秋时节,菊花盛开,相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

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以爱菊

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

宴饮结合,以求貌似陶渊明。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

时菊花品种繁多,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

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

重阳赏菊之习尤为盛行,但已不限于九月九。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已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

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所以不少妇女、儿童将茱萸佩带于臂,或插

在头上。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

佩带茱萸,还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已经如此,历代盛行。在清代,北

京人在重阳节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重阳节为什么是老人节

重阳节之所以是老人节,是因为在19 89年,重阳节被正式定为了

老人节。其实重阳节在古代的时候就有了,当时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

天,人们会和亲朋好友一起登高躲避灾祸,希望老人们可以健康长寿。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一直以来九是信仰中最崇拜的

神秘数字,再加上九是阳数,所以这天就被称之为重九,也叫做重阳。

在古代的时候,重阳节到来的时候正是秋天风景最美丽的时刻,

- 3 -

是当时不管是文人墨客还是普通百姓,都是会和亲朋好友一起出门登

高望远,赏阅菊花,有消灾减祸的寓意。

九月九日还被称为老人节,因为九九与久久谐音,九在数字中又

是最大数,所以自然容易被赋予长久长寿的含义,将这天称之为老人

节,就是希望老人们可以长命百岁,将最好的祝福送给老人家。

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来历及意义

- 4 -

一日常规-行书字帖


本文发布于:2023-10-28 18:11: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255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关于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来历及意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关于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来历及意义.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