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对学生:小学四年级
2、学科:小学语文
3、课时:1课时
二、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在编写教案前,先阅读网上大量有关《长城》的优秀案例,
理解不同版本的教学设计,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教材重组,可参考下列网页。
【学生课前准备】利用互联网进行预习,查看有关“长城”的图片资料。
(让学生初步感受长城,了解长城的有关知识。)
三、教学课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长城》。
四、教材分析
教材简析:
《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第17课,
这篇课文的后两篇是《颐和园》和《秦兵马俑》,这三篇文章反映一个共同主题:
中国的“世界遗产”。 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
扇窗口,不但让学生了解长城,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而且赞美了我
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
情,还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长城,了解长城的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看图,,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表达能力;
1
2、通过感知长城的气魄雄伟、高大坚固,提高学生分析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
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方面取得的成就,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
度,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
想感情,并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
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用了“三四五”高效优质课堂教学模式展
开对《长城》的教学,这种教学法的具体优点和实施步骤如下: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据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
一座,那就是我国的万里长城。长城以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了中外游客,它是中
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文明的万里
长城。
板书课题:长城
2.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自由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出示生字词:老师检查。
2、那作者眼中的长城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有一句非常概括的话,你找到了没
有?
出示中心句: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刚才读这句子的时候比较关注哪个词语?
2
(2 )理解什么叫奇迹吗?
再读
过渡:同学们,那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三、细读品味,积累语言。
(1)品“长”,感悟气势。
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游览长城,去解开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奇迹吧!
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出示:长城远景图。板书:远看 谁来读这段话?(出
示第一段)
◆长(第二句话)
提问:长城起点和终点分别在哪儿?(山海关 嘉峪关)你想在地图上认
识山海关和嘉峪关吗?出示课件。(地图上指出长城经过哪些地方?)
在这里你体会到什么?(长城的长)板书:长 追问:(有多长?)一万三千
多里,同学们,你知道多长吗?举例理解一万三千里的长度。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带着这份理解,能不能读好(读)。真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齐读。
◆气势(第一句话)
课件出示长城远景图。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随着山势而变幻。遇到
陡峭的山岭,它就直冲云天,遇到低矮的峡谷,它就俯冲直下。它时而盘旋,时而
笔挺,这样的姿态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蜿蜒盘旋)一个蜿蜒盘旋就写出了长城
的形态。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有气势啊!谁愿意来读读第一
句?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齐读。
再齐读。(评价:不错,美中有气势。)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品“高大坚固”,感受巧妙。
(课件出示第二段)近看长城,你看到的又是怎样的长城?能用这个段落中
的一个词来说吗?自由读。高大坚固 板书
课件出示:(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
砖筑成的。)
那你们读读这一句话,哪里看出了它的高大坚固?(让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课件:(同桌合作) 看文中具体介绍了长城的哪些设置?你能在图中找到
3
方形城台
他们吗?并说说他们的作用。以此来感受长城设计之巧妙。
射
口
瞭
望
口
城
墙
顶
上
:
成排的垛子
的奇迹。”
四、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虽然我们没去过长城,但是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它的高大坚固,构思巧妙,不
由对他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
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
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
2.作者想到了什么?(劳动人民)
3.从哪里可以看出修建长城的不易?
4.小组讨论:为什么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小组交流。
5.小结: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
独一无二的长城,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呢?(自由发言)
6.让我们呐喊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齐读)
是啊!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总结并用伟人的赞叹升华感情.
六、知识拓展:
课件出示29处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激发探究兴趣。建议
4
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在课外搜集资料,建立资料袋,为后面的课文和语文园地做好
准备。
七.板书设计: 17 长城
远看 气魄雄伟
近看 高大坚固 构思巧妙
古代劳动人民
七、教学反思
整节课下来,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于课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调动。
远看长城引导学生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我是从长城的长和气势两个部分入手,运
用课件展示长城的图片,这个环节的教学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长城就像一条气魄雄
伟的长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到了近看长城一部分,我设计了从长城条石的大,
长城的宽,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雄伟壮观去感受长城高大坚固,在了解长
城的构造巧妙的同时让学生说出来,加深了印象,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
民的血汗和智慧。第三段的教学我主要想让学生通过体会修建长城浩大、艰巨的过
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以及作为中国人为有这样的长城而骄傲。我引导
学生从石头的重(每块有两三千斤),从工具的落后(只能靠肩膀和手),从山势
的陡峭中体会修建长城的艰难,学生的体会真实、深切。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
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借助互联网,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感受事物,使学生学得更轻松,能把互联
网教学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效地整合。课前指导学生在家利用互联网进行预习,既培
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又为以后自学新知识时打下基础;课内恰当地借助网
上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源,降低教学难度,扩阔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课堂教学
效率
不足之处:对引导学生理解长城的巧妙设计时处理得比较肤浅。在引导学生
了解了瞭望口、射口、城台的时候,应让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它们的作
用,这也是我这课教学中的一个疏忽之处。
5
6
17《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运用简笔画的形式,理解长城的构造。
2. 边朗读边想象,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
的民族自豪感。
3 .抓住“多少”“才”“ 凝结”等关键词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
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4图文结合,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边朗读边想象,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激发学
生的民族自豪感。
难点:抓住“多少”“才”“ 凝结”等关键词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教学准备:课件
一、猜谜引入,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1、师:同学们,想猜谜语吗?请猜猜我是谁吧! “我是世界遗
产,我属于中国,我像一条长龙横卧在祖国的北方。” 生猜。对了,
今天我们继续去登长城。板书课题:长城
2、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长城,今天这节课,
咱们再一次跟随作者,登上长城,去一睹它的风采。请同学们打
开书,听老师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长城
的?
生汇报:(板书)
7
3、那作者在游览长城后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指名读)
(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
奇迹。
二、整体感知长城
1、引导看图
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翻到82页。你从文中这两幅图发现作者的观察
点有什么不同?生答。顺势板书:远看、近看
2、小组合作
请同学们先结合插图找出文中对应的段落学习你们喜欢的部分,勾
画出介绍长城特点的词语或句子。
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你的体会。
三、品味长城
(一)精读课文第一段
1、作者在游览长城之后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下面
咱们就按文章的写作顺序一起去远看长城。(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远看长城,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长)你又是从哪
些词句当中体会到长城很长的呢?(长龙、蜿蜒盘旋、一万三千
多里)
1长龙:真是万里长城万里长!这段话把长城比作什么?(这
里作者把长城比作长龙,在修辞手法中叫比喻,在说明文中叫打
比方)
2蜿蜒盘旋:你怎么理解?
3一万三千多里:有多长?跨越( )个省。
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多美呀,多有气势呀!请同学们带着
8
这种感觉自由的读读这段话。(指名读、齐读)
(2)这样的长城世界上有几个?所以作者说(以的指示学生
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二)精读学习第二段
1、远看长城就这样的气魄雄伟了,近看长城又是什么样的
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近长城,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看看
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长城的高大坚固,画出相关的语句。
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出示图片,就是这样巨大的条石,让
我们感受到长城那种(高大)的感觉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
行:
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了什么。(长城的宽)有多宽?(五六匹马可
以并行)那你能读出长城宽的感觉来吧!你还知道了什么?(平
整)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城墙比作马路)出示图
片,我们感受到马路它是非常的(平的)所以才能让行人舒适地
行走,而城墙比作马路,我们能够感受到长城的平整与宽广。那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个句子。
这一段主要讲长城的高大坚固,现在写长城的宽与平整,这又有
什么联系呢?
(引导:我们知道,长城是建在(崇山峻岭之间),而它的城墙
又是那么的(平整和宽),从而知道了只有非常坚固的长城才能
挺立在崇山峻岭之间)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个句子。读出长城的高大坚固。
2.那么如此高大坚固的长城又有什么用处呢?它又有哪些
9
结构呢?请同学们并在课本上83页插图上标出它们的位置。
(生:介绍了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我们一起跟老师再去
认识这些结构。(课件演示)那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呢?(引导:
瞭望口是用来(瞭望的),射口是用来(射击的),城台是(屯兵
与传递信息的。))知道了长城这些功能,我们看指着(长城的图
片)
假如现在有敌人来了,我们可以从瞭望口(看见敌人),然后(在
城台之间可以互传信息,驻扎在城台里的士兵可以迅速跑到城
墙,从射口有力的射击敌人),你看有长城在,敌人能打得进来
吗?(不能)
3、师:是的,正是劳动人民充满智慧的巧妙设计,正是长城高
大坚固的身躯,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保障了
人民安定生活,这真是一个——(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
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那我们怀着对长城的赞叹之情读读这一段。(自由读)
(三)精读学习第三段
1、千百年过去了,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但青山依旧在,
长城依旧在。此时此刻你正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
墙上的条石,会想到什么呢?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这段,其他
同学仔细倾听并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生汇报)
2、那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呢?(引艰难)
从哪些词又能看出来呢?
两三千斤重:(a.这相当于全班所有同学的重量,一个人抬得起
10
来吗?) 你体会到什么?
(b.这样千斤重的条石只需要一块吗?)(指名读出艰难)
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生谈体会,条件艰苦,没有工
具)除了这些,劳动人民还会遇到哪些困难?(恶劣的天气,
陡峭的山岭)(指名读出艰难)
3、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下,靠的是什么把那千斤重的条石搬
上那陡峭的山岭的?(指名读出不容易)
师引读:数不清的巨大条石,就靠着——
生:无数……
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
生:无数……
过渡:是的,修筑长城是多么的不容易,但是它还是以它傲然的
身姿挺立在中华大地上。
4、师引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不是一个两个人完成,
而是
(出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
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齐读)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不是一段两段,而是绵延万里,这是:
(指)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
见尾的万里长城。(齐读)
5、让我们一起满怀赞美、满怀敬佩、深情地对古代劳动人
民说——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让我们一起激动地、自豪的对全世界说——
11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世界,让我们和作者,和世界
人们一起赞叹:(出示):这样气魄雄伟……奇迹。
四、拓展延伸
1、老师相信长城的故事一定会时代传唱;长城的情节一定
会千古流芳;长城的精神一定会永放光芒!
2、请你当小导游,把长城介绍给更多的人。
板书: 17、长城
远————一条长龙
气魄雄伟
近——-——高大坚固 奇迹
想———— 劳动人民 血汗智慧
12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长城》教学设计
一、课题:长城
二、课型:精读课
三、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
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
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
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
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设计巧妙,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通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留心文章表达
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
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
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
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
情。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
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1、请同学们看老师写两个字——长城。一起来读。
13
2、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
(二)自读感知,反馈交流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从哪些方面
介绍了长城?
(师生交流,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2、接下来老师请几位同学接读课文,其它同学注意倾听,想一
想,每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相机板书)
远看 长龙
近看 高大坚固
设计巧妙 奇迹
血汗智慧
3、作者为什么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上是一个伟大的
奇迹呢?让我们再来细细地品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有和作者相同的
感受。
(三)深入品读,感受长城的魅力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品读第一句“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
蜿蜒盘旋。”我们先来看“崇山峻岭”这四个字,你想到了怎样的画
面?
带着感受读读这个词语。
(2)长城就是在这样的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那是一种怎样
的形态?
所以作者把弯弯曲曲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的长城比作……(一
条长龙)
带着感受齐读这句话。
(3)想不想亲眼看看这条长龙?(播放录像)
能说说你现在的感受吗?
让我们齐读第一段,读出龙的气魄。
(4)欣赏了远处的长城,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样气
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奇迹。
过渡:刚来我们从远处欣赏了长城的壮美雄姿,现在让我们走近
长城,走近它的一砖一石,来触摸它,感受它。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对长城又有了怎样的印象?
14
(2)感受高大坚固的特点
①学生汇报划出的相关语句,交流体会。
②补充资料:八达岭长城建于海拔约六百米高度之处。城墙的
平均高度为约为八米,上宽约六米,下宽近七米,其墙基全由千余公
斤重的花岗条石砌成,上部采用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因
此墙身高大坚固。
③齐读描写高大坚固的语句。
(3)感受构思巧妙的特点
①刚才我们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你还有什么感受?
②学生汇报交流,随机学习理解“垛口、瞭望、屯兵、堡垒”
等词语。
③你能在图中找到长城的这些部位吗?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出
示长城近景图)
④想不想看看古人是怎样依靠长城来作战的?(播放城台场面
录像,进一步了解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目的。)
⑤面对这样的设计,你想说点什么?
⑥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
历史上是一个奇迹。
过渡: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欣赏了长城的雄伟壮丽,领略
了它的精心设计。此时此刻当作者站在长城之上,踏着平整的石砖,
摸着巨大的条石。他想到的又是什么?
3、品读第三自然段
(1)指明读第3段,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
(2)品读体验:
①“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
见尾的万里长城”。
凝结是什么意思?
凝结的是什么?(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②作者为什么说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这万里长城凝结了劳
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生汇报。
③(课件出示第2句)仔细地品读这句话,相信你能找到答案。
谁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感受?谈感受,体会重点词语。
A “没有……没有……”有的只是什么?(无数的肩膀、无数
15
的手)
一块巨石就有两三千斤重,这巨石压在了一双双肩膀上,这是
怎样的肩膀?怎样的手?
B “一步一步”“陡峭”
八达岭有多高?相当于300层楼高!
C.“数不清”“两三千金重”
(没有现代化的工具,人们怎样把巨石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谁来带着自己的感受读?
(3)补充文言文《孟姜女寻夫》及故事。
想一想,他们还会遇到什么样的艰难?
齐读第三自然段。
(4)历经风风雨雨,历经种种磨难,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
起了万里长城,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们
伟大的民族。它不仅震撼着我们,也同样震撼着全世界。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这样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
创造的伟大的奇迹。(课件出示)
长城不但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而且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对古代劳动人民说……
让我们一起自豪的对全世界……
(四)拓展延伸,赞美长城
1、同学们,长城带给我们的是骄傲和自豪。然而强大国力的本
身,就是一道令人望而生畏、难以逾越的万里长城。老师有这样一个
想法:希望长城永不再发挥它的战斗作用,希望和平之花永远盛开,
也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力量去筑起新时代的长城。
2、作业:面对长城你们一定有自己的思考,老师希望你们能把
它记录下来。
16
《长城》说课稿
一、 说教材
二、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7册第五组的
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国的世界遗产。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
了解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本篇
课文作为引领学生打开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
了长城的高大坚固和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
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编选本篇课文的意图有二,
其一是使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
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
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二、 说学情
我所教授的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方法,。学
生们可比比较准确的把握一段话的主要内容,但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
说,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渗透写作方法,体会它们在表达情意方面
的作用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应设计好理解句子的坡
度,是大多数学生可以准备把握句子的意思,积累写作方法并运用到
写作中去。
三、 说教学法
17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格
外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新课标也指出阅读应是学
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
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
的体验和思考。所以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创设情境、图
片欣赏、词句品读、以读代讲”,在与文本充分的对话中突破重难点,
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质疑问难等方式
充分感知文本,走进文本,学会学习,得到发展。
(一) 重点研读,感受长城的“长”
1. 刚刚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都知道了长城是高大坚固的,气魄
雄伟,非常的长,那么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看看文中哪几个地方在写长城的长,是怎么写的?从哪个角度写的?
2. 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一万三千多里”,感受长城的长:1984年,
秦皇岛有个青年人徒步在长城上留下了足迹,整整走了508天。
3. 学生理解体会“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① 现在伸出你们的手,想象一下,你的手就是长城,伴随我的朗读,
你做动作,从你刚刚做的动作中,你能说说现在对“蜿蜒盘旋”理解
了吗?
18
② 出示图片,结合动作,交流感受;同桌互读,指名读,男女轮读,
演示读
4. 抓住“长龙”,体会长城的长
文中说长城就像一条龙,结合图中的长城,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说
长城就像一条龙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从象征意义,长度相似,姿态等方面述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抓住重点词语“一万三千多里”
“长龙”“蜿蜒盘旋”“崇山峻岭”,利用图片、音乐、调动学生的多
种感官,感受长城的长而雄伟,欣赏长城的特点。并及时引导学生朗
读,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引领学生逐步释放情感,真正走进文本。
(二) 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① 通过拿学生的体重作比较,引导学生感受“两三千斤重”,体会古
代劳动人民的艰辛。
② 抓住“一步一步”,体会修筑长城的艰难。
19
本文发布于:2023-10-28 13:19: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255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17《长城》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 3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17《长城》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 3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