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古诗词的鉴赏
摘要:古典诗词是盛开在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丽之
花,具有很高的人文性、文学性及审美性。从古至今,古典诗词都是
各学年段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统编版教材更是把它作为重
中之重,而且我们亳州的地方教材——国学经典,更是彰显出对古典
诗词教学的极其重视,也展现出这座千年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与文化
传承。“诗歌是凝练的语言”,但它具有言简义丰、韵律优美、意境深
远、情感丰富的特点。学习古典诗词能够培养学生的健全的人格文学
及文学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文学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
由于古诗词是古文,语言表达和今天大为不同,大部分诗词的学习具
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即粗浅地谈谈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古典诗
词的鉴赏。
关键词:信息技术 古诗词学习 激发兴趣 诵读诗歌 抓意象
悟情感
最近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夺冠的16岁才女武亦姝凭借
在“飞花令”环节淡定从容的表现刷爆了朋友圈,一炮而红。网友纷
纷为她的才情所折服,感叹她满足了大家“对古代才女的所有想象。”
由此我想到了陆机在《文赋》中的一句话.:“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
而川媚”。书籍,本就取之山水,寄情人间。特别是经典文学作品更
具有具鲜明而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色彩,“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人类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而这种生活方式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与诗歌为伴,我认为我们众多炎黄
子孙是幸运的,我们一直都是这样诗意栖居的一群人,因为我们中国
自古以来是一个诗的国度,尤其是唐宋时期。在数千年地文化传承中,
在中华民族历史的天空,诗人诗篇多若群星,灿若星汉。早在先秦,
大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并开启了以“兴观群怨”
为价值取向的诗教源头,目的是通过《诗经》来激发意志、陶冶情操、
内修德性,全面而完整地提高弟子的人格品味。诗教是我国传统语文
教育的核心与精髓,体现了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鲜明个性与德育特
点。此后,这种诗教传统历经数代而不衰,源远流长,滋润着一代代
人的民族气质,涵养着一代代人的人生品位,且承载着东方文化精华
的世代传扬。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岂能闲置这一语文教育的资
源?我们要以古典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来优化他们的语言,提高
审美品格,以古典诗词中所表现的人格尊严、忧患意识、爱国情感、
悲悯意识来滋养他们的人生,以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人生品位。那
么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古典诗词的鉴赏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鉴赏古诗词的兴趣
“腹有诗书气自华”,很多家长“遵循”着这一原则,要求孩子
在会说话之时就开始与诗词打交道,大多在孩子上幼儿园之时就要求
背诵,殊不知很多学生直至初中阶段,仅仅是对背诵简短的古诗词这
一行为感兴趣,而非古诗词本身,他们大多体会不到古诗词的美感,
自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对古诗词失去兴趣。我认为教师在古诗词教
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诗词欣赏氛围。在
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音频、视频、图片,多媒体
课件把声像结合,在古诗词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
学生的积极性。
音乐创设情境。我们在学习苏轼的《蒹葭》的时候,播放邓丽君
演唱的歌曲《在水一方》。学生自然很感兴趣,也会跟着哼起来。优
美的音乐能够唤起人的情感,带给人以美的感受,当学生沉浸在优美
的旋律中,及时询问学生他们的头脑中首先浮现一种什么样的场景
呢?学生顺势回答:朦胧、若有若无。紧接着问学生怎么表现出这种
朦胧与若有若无呢。学生一定很感兴趣。最终提出课上所要学习的正
是歌曲里面的词《蒹葭》。学生便会带着好奇、崇敬的心理去学习与
鉴赏这首诗了。
故事创设情境。相对于文章内容的讲解于分析,学生尤其喜欢听
故事,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可以用故事带入。教师在备课时调动各种
信息资源寻找与该诗词有关的故事内容,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恰当地呈
现在课件里,在上课时通过课件来展示故事。如学习《行路难》(其
一)时,先通过课件给他们说一个故事,有一位唐朝的青年,渴望通
过自己的学识报效祖国,曾意气风华地远离家乡——“出门大笑仰天
衢,我辈岂是蓬蒿人”,一边前行一边写诗,在那个诗歌最兴盛的朝
代,他凭着自己的才学,终于在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奉诏入京,
担任翰林供奉。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
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
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他被逼出京,
了此篇《行路难》(其一)。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后会对于这样的人充满
着好奇,到底有着怎样的学识才能被皇上召见,被流放后他又有着怎
样的心绪?带着这样的疑问,自然引出引出要学的这首诗《行路难》
(其一)。
图像创设情境。相对于文字,学生对于图片的敏感度较高。“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可以恰当而适时地给学
生播放相应的图片,或调动学生的兴趣或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如学习
《钱塘湖春行》时,先播放钱塘湖初春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宁静优美
的意境,让学生自己先描绘一下这些美景。再引出要学的古诗《钱塘
湖春行》,看看古人是如何描绘这样的美景。
二、诵读诗歌,体会诗词的语言美
古诗词语言凝练,讲究平仄、韵律,具有悦耳的音乐美,比较适
合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诵是体味情感的基础,诗歌是富
于情感的,诗词的语言须反复诵读、推敲、体味才能领略得到。读诗
又可以分为通读、细读。
通读诗歌的时候,要指导学生对照字典和注释读懂诗句,读通读
顺诗词。诵读的方式不拘一格。可以教师有感情地范读,也可以学生
自由朗读、分组读,齐读。可以互读互评,也可以用配乐配图营造气
氛。通过反复诵读,学生熟悉了作品。通过语音、语调、语气的朗读
指导使学生能够读出诗词的情感和韵味。朗读的时候便能够在大脑中
想象出诗词所描绘的画面。如《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读到这两句时,我们脑海中自然会想
象出一幅画面: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竹林
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
而下的渔舟。这种优美的意境,学生在吟诵诗歌的时候,闭目想象,
就仿佛进入诗人所描绘的画面一般,如此以来自然能够让学生初步走
入诗歌的意境。
精读诗歌,学生了解诗歌的大意,初步走入诗歌的意境后,可以
抓住一些历来为人称快的诗句,找到里面生动传神的字词赏析。如《早
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里面的
“润如酥”准确地写出了春雨细滑润泽的特点。“绝胜烟柳满皇都”
中“绝、胜”即突出了初春之景美得让人流连忘返。作者对初春的喜
爱之情于字里行间油然而生。
三、抓住意象,揣摩诗歌意境美
意象是诗歌中寄寓了作者情感的客观物象,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
形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以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
俗成,使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比如“东篱”这
一艺术形象,最初出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陶诗中的“东篱”,纯系实写,别无他意,但后来诗人反复使
用,并渐渐赋予其特定意义,以至于一提到“东篱”,便产生超尘脱
俗之感。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之说。“清秋”,是一个关乎“感伤”、“悲秋”的意象。“大雁”
“明月”,是关乎思乡、怀人的意象,古人有鸿雁传书之说。“杜鹃”,
因其叫声凄厉,又其声如言“不如归去”,最终成为一个关乎思归的
意象。
意象,对于诗人抒发感情,有着独特的作用。懂得意象的知识,
当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人的感情,欣赏其意境美。如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整首元曲就是由意象构成。让学生找到整
首曲子用的九个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断肠人、天涯。给我们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氛围。从枯、老、昏、古、
西风、瘦、夕阳、断肠、天涯能够感受到诗人描绘的是一幅弥漫着阴
冷氛围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傍晚图”,就知道诗人在这首曲子里面所
要表达的情感应该是悲伤的。每一个意象都蕴含着浪迹天涯的游子对
家乡的无比思念,以及羁旅之愁苦。仅仅九个意象,即组合构成强烈
震撼人心的意境美。在鉴赏古诗词的时候,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出现
的意象,分析其渲染的氛围,就能够引导学生感受到由意象构成的意
境美。
四、知人论世,情景结合、体会诗歌情感美
古诗词即“缘情而作”,诗人总是在一定的情境、背景之下,写
出自己所见、所听、所思、所感。而景和情,总是相得益彰、和谐默
契,有的诗缘景而发,触景生情,有的诗融情于景。如《过零丁洋》,
是文天祥被元军逮捕成为俘虏时,回忆一生,感慨万千而写下的名作.
从熟读经书考中状元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他一生的际遇,“辛苦遭
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起兵抗元已经四年,环顾四周向应他的义军却是寥寥可数。大宋江山
已如风中柳絮,败亡在即,而自己的命运有如暴雨袭击下的水上浮萍,
孤苦无依;“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曾经在惶恐滩头
退兵,为国家命运而深戚忧虑;如今身在零丁洋中,叹息著自己的孤苦
的处境;自古以来,人都免不了一死,只要自己的这一片忠心能永留
史册,就心满意足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这首
诗的社会背景,以及其个人经历,能够看到一个“国破家碎,忧国忧
民”的爱国之士的形象,文天祥一直为文人志士所仰慕自然就顺理成
章了。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诗歌教学的结合,使得学生对诗歌有了更多
的学习兴趣,对诗歌内涵的理解也更深刻。让中学生与古诗词为伴,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拥有一个诗意的人生,提
升他们的文学素养,体现了中华古典文化尤其是古诗词在学生人文素
养提升方面的重要性,也体现我们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为我们实现“中
国梦”,践行“十九大”培养高品位且更合格的公民。
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一、班主任的语言要充满爱
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教师的语言要充满真情实感,这样才容
易与学生进行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从而使教师的劝说更有效果。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要用真情去温暖学生,让学生在
教师的语言中得到振奋,从而使学生健康、茁壮的成长。作为班
主任在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不要直接的对学生的成绩或错误
做出判断,而要给与学生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分辨
好坏真伪,对学生优秀的地方予以表扬,指出学生错误的地方,
给学生行之有效的建议,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改正自己的缺
点,从而更好的进步。班主任除了要关注学生的成绩、学生的课
堂表现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例如,刚开学的时
候,很多学生由于到了新的班级,且学习任务加重,导致学生的
心理压力增大,学生产生了厌学的心理。这时就需要班主任对这
些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用激励的语言来帮助学生尽快的融入到新
的班集体之中,在班级黑板展览写上班训“自强不息,努力拼搏”
等警醒语。班主任要对上述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转变学生的态
度,减少学生对新班级、新同学的陌生感,并向学生传授良好的
学习方法,使学生跟上教学的节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
二、班主任语言要恰当
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恰当性。学生较
敏感,即使班主任语言是无意的,可能会伤害到学生的心灵,从
而对学生造成不可磨灭的创伤,让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学生
考虑比较片面,同时具有一定的叛逆心理,难免会犯错。班主任
学生的错误时,要注意批评的语言额方式,注意不要伤害到学生
敏感脆弱的心灵,最好不要当众对学生进行批评,这回严重伤害
到学生的自尊心,不然会使学生对教师教授的课程失去兴趣,产
生厌学心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要就事论事,
不能因一次错误就上升到学生的品德问题,这对学生也是非常不
公平的。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尽
量的去理解、尊重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使批评教育的目
的和效果达到最大化。例如,有一个学生没有做语文作业,作为
班主任不应在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认为学生是班级
里的害群之马,而是应该课下找学生了解原因。通过了解之后发
现,学生并不是故意的不愿意去做语文作业,而是真的事出有因,
教师只要对学生进行善意的提醒,希望学生以后不要在犯类似的
错误就可以了。相反的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了非常严厉
的批评,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就对学生横加指责,会让学生受
到伤害,反而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三、班主任需要真诚的赞扬学生
在传统的初中教学中,部分班主任对学生的成绩过于看重,
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对与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屑一顾,认为这些学
生脱了班级的后腿,对班级产生了不亮的影响。教师的上述做法
都是不正确的,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要能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
点,并对此进行真诚的表扬和鼓励。教师的赞扬可以使学生重新
燃起对学习、对生活的希望,从而让这些学生取得一定的进步。
例如,班级里有一位同学的语文、英语成绩都非常的好,而数学
成绩较差,有严重的偏科现象。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不可以一
味的批评学生的弱势,而忽略了学生的优势,教师要对这样的学
生进行合理的引导。首先教师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并对学生进行
一定的赞扬,对学生进行鼓励,提出只要学生继续努力就一定可
以提高自身的数学成绩,因为学生能学好语文和英语就可以证明
学生是比较聪明的。通过教师的鼓励与赞扬,学生对数学的恐惧
心理降低,不再惧怕学习数学,渐渐的数学成绩也会取得一定的
进步。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行为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所以教师在管理学生时要尽量的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增强学生
的信心,从而使得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取得一定的进步。
【结语】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教导学生时,即使是不经意间的行为、
粗暴的语言、不屑的眼神,都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造
刻注意自己的语言,用真诚的话语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并
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此进行赞扬和鼓励,从而激发起学生学
习的,让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使初中教学达到应有
的效果。
建立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机制在对学校生源组成情况进行
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领导示范和
教师们群策群力,落实师资、制度、资源等。使全体学生提
高对礼仪规范的认识,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养成良好的礼貌
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其从关心自己的人品、
学业、健康、前途到自爱、自尊、自立、自强。二、构建文
明礼仪养成教育大课堂1、为人师表作示范。教师作为学生成
长道路上的指路人,其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素质,对学生
养成文明礼貌习惯,起着关键作用。学校应注重榜样的示范
作用。正面诱导,使典型示范和整体提高相结合,在平时的
况,同时也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学校家庭互相配合、共同
努力。3、文明礼仪教育融入社会。学校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
“文明礼仪活动”,定期到周边社区搞宣传。出板报,向居民
宣讲、宣传礼仪规范;邀请社区有影响力的人士到学校给学生
讲礼仪的现实意义及对于个人交际的影响,通过这种互动。
促进学校和社区的良好关系。三、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1、校
园宣传要突出主题,讲究格调,营造处处育人的氛围。学校
橱窗依据学校教育主题每月更换;学校走廊悬挂名人名句;学
校墙壁张贴文明语告示。无声的语言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
班级的黑板报既有规定主题。又有自由发挥。教室布置要简
洁明快,具有特色,追求个性。2、校园广播,栏目设计精巧,
内容丰富多彩。让学生知晓校事、国事、天下事;丰富知识,
开阔视野。3、开放图书室,鼓励学生增加阅读量,加强教师
的阅读指导,以提高阅读质量,从而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4、举办校园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形式
多样,内容丰富,既活跃学生身心,又给学生展示自我、施
展才华的舞台。吸引师生热情主动参与。寓教于乐,寓教于
活动。5、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系列活动。
本文发布于:2023-10-28 07:21: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254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古诗词的鉴赏教育论文—【课题研究】_百度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古诗词的鉴赏教育论文—【课题研究】_百度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