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使人流汇聚,购物中心才有可能成功。交通的易达性和外部人流的充分合理导入是项目成功的基本必要条件。
根据本人的学习和归纳,香港购物中心外部人流导入方面主要有几个特点:
1、地铁出入口直接进入购物中心;
2、紧邻巴士总站或有多条巴士线经过;
3、通过天桥而且多为封闭天桥与街对面或住宅区、写字楼相连;
4、同时对多个楼层直接导入外部人流,使较多楼层感觉像地面层;
5、配备有必要的停车位,方便驾车人士光临;
6、设计醒目的主入口,在主入口处配备露台广场和大型电视屏幕吸引人流;
7、内部设露天广场聚集人气;
8、购物中心四周设置的士站,便于消费者的来往;
9、有的购物中心将写字楼或酒店大堂包含在内,或设电梯直通写字楼或酒店。
二、内部人流动线规划:
内部人流动线规划是购物中心规划的灵魂,内部人流动线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尽量引导人流经过每一个店铺,动线设计是要注重趣味性、随机性、流线型(弧线型)。一般来说,承租户销售额与铺前的人流量成相关关系,所有优化人流走向,最大限度的让顾客经过尽可能多的店铺,是人流动线规划的灵魂。而人流规划又分为平面人流规划和垂直人流规划。
1、平面人流规划:
(1)购物中心平面的形式、市内步行街的规划布局、核心店的规模、数量及摆放位置。
(常见的四种购物中心平面布局:风车型、哑铃型、L型和十字型)
核心店是购物中心的灵魂店,其本身的知名度和特点是购物中心主要的魅力之一。对客户有着很强的招纳力。
大型购物中心一般把百货和超市类的核心店布置在购物中心的两端,中间沿步行街布置各类专卖店或商店。如果步行街过长,需要每过一段距离设置一个知名的有相当集客能力和吸引力的连锁,使人们愿意继续逛下去。
圆弧人流规划设计也是购物中心的一大特色,通过圆弧动线可以让消费者的视野性更强,增加单店的能见度,同时增强消费者的空间位置感。
(2)中庭的规划:
中庭对平面人流、垂直人流、空间和环境设计有重要的影响。
中庭策略地位上是用来提高平面的人潮,以多彩与动态的设计创造出强烈的指示性与商品陈列区域的关联关系。
有些长线型的购物街,会间断的设置一些中庭广场来解决空间之中心性与线性连续性之间的矛盾。
2、垂直人流动线设计:
(1)垂直的交通工具一般有自动扶梯、电梯和不行楼体。自动扶梯担任了现代购物中心主要的交通使命,其次是电梯,而步行楼体一般是作为辅助的安全通道而很少被客户使用。很多自动扶梯采用剪刀型上下设计,以增加顾客对途中商铺的光顾。
(2)中庭是垂直交通组织的关键点,最有可能刺激客户进行层间运动。所以中庭也是垂直交通设置的重点。
(3)垂直商品组合对垂直人流的营销明显。不同的主力店分布在不同的楼层,不同风格的商店分布在不同楼层,都可以很好的引导人流垂直流动。
(4)在较高楼层设置一些有吸引力的景点和休闲座椅,也是吸引人流向上的一个很好的手段。(深圳的万象城把溜冰场设置在四楼也应该是基于这种吸引人流向上的考虑)
(5)在较低楼层的扶梯处设置较高楼层主力店的公告,也是吸引人流向上的好方法。
(6)将首层的特色商店的出口设置在高层,也是迫使人流向上的一种手段。
三、其他人流引导方式:
如:商户安排的随机性,增加顾客逛街的趣味性;主力店指引招牌;以空间设计和地景设施配置的方式,塑造清新的购物线路,在潜意识中引导消费者。
商业建筑对吸引及聚集人流的意义
商业建筑的外部环境一般不参与直接经营,也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其对吸引人流及聚集人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1.便利的交通
交通的易达性和外部人流的结合是商业项目成功的关键。位于公交换乘站点或地铁出入口附近的商业项目,通常能获得大量、持续人流;而道路或其它障碍物阻隔的街道两边,通过设置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进行连接,将能有效地把街道另一边的人流导入商场;另外,可在商场各楼层分别设置人流导入口,直接将地面或地下人流导入各个楼层,从而实现商场各楼层人流的均衡性及避免单一楼层导入人流的拥挤性。
2.停车体系
对于大型商场而言,停车场地的设计及合理安排关系到消费者的易达性,并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消费者的购物决定。从方便大多数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宜在商场周边布置大量的地面停车场位,但在实际操作中,地面停车通常需要占用大量空间,而被地下室停车位所取代;另外,还需协调好商场的货物运输及的士停靠点的停车用地,并进行有效的人车分流体系,以免对消费者产生负面影响。
3.广场
许多大型的商业项目都有设置广场,广场可作为停车场或顾客暂时休息的场所,也可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游玩及观赏夜景的平台,能够起到良好的聚客作用;另外,它也可以是室内商业空间的有益延伸,如可在广场周边布置餐饮、休闲项目或室外运动娱乐设施,也可将其作为户外展示及大型营销活动的空间。
4.形象设计
形象鲜明、设计突出的商业项目通常能够给人以深刻印象,满足顾客的视觉享受,吸引它们前往,同时也是本项目区别于其它项目的显著标致之一。
一、商业建筑的外部人流系统规划
商业建筑的外部环境一般不参与直接经营,也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其对吸引人流及聚集人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1、便利的交通
交通的易达性和外部人流的结合是商业项目成功的关键。位于公交换乘站点或地铁出入口附近的商业项目,通常能获得大量、持续人流;而道路或其它障碍物阻隔的街道两边,通过设置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进行连接,将能有效地把街道另一边的人流导入商场;另外,可在商场各楼层分别设置人流导入口,直接将地面或地下人流导入各个楼层,从而实现商场各楼层人流的均衡性及避免单一楼层导入人流的拥挤性。
2、停车体系
对于大型商场而言,停车场地的设计及合理安排关系到消费者的易达性,并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消费者的购物决定。从方便大多数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宜在商场周边布置大量的地面停车场位,但在实际操作中,地面停车通常需要占用大量空间,而被地下室停车位所取代;另外,还需协调好商场的货物运输及的士停靠点的停车用地,并进行有效的人车分流体系,以免对消费者产生负面影响。
3、广场
许多大型的商业项目都有设置广场,广场可作为停车场或顾客暂时休息的场所,也可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游玩及观赏夜景的平台,能够起到良好的聚客作用;另外,它也可以是室内商业空间的有益延伸,如可在广场周边布置餐饮、休闲项目或室外运动娱乐设施,也可将其作为户外展示及大型营销活动的空间。
4、形象设计
形象鲜明、设计突出的商业项目通常能够给人以深刻印象,满足顾客的视觉享受,吸引它们前往,同时也是本项目区别于其它项目的显着标致之一。
二、商业建筑的内部人流系统规划
室内的人流系统的规划必须要满足以下几方面因素:物理因素、建筑设计因素、业态分布规律及顾客
生理、心理因素。
(一)物理因素
即人流系统要符合商业建筑本身结构,如满足商业项目楼层垂直系统设计、立柱间距、中庭、大堂设计、应急出口设计等基础上规划设计。此类要求最好能够在前期设计阶段就明确下来,特别是大型商业项目,其主力店的建筑规划要求应当尽早明确,以免在后期建设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建筑设计因素
1、人流动线设计以直线为主,根据经验,在人流视野范围内的商铺,具有高租金的价值。但在直线的人流动线中,可以规划几个类似于小中庭的前凸或后凹形式,以提升局部商铺的租金。
2、为了有效拉动次级通道商铺的人流量,可将收银台、卫生间、楼层休息区等部分功能分布在次级通道上,以拉升次级通道的人流量,同时也可降低将其设立在主要通道旁占用黄金铺面的损失。
3、如果商场面积过大,必须存在若干主次通道,那么除了保证若干通道间的畅通及联系外,还应该在商铺前后都设立出入口,既方便顾客快捷的往返前后通道,又能缓解人流的拥堵,提升人流平均到达率。
4、人流通道尽量采用围绕中厅的双环回型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增加商场的通透感,最大化的增加顾客视线内的商铺数量,提高顾客的商铺到达率。
5、在楼层之间设立的台阶式手扶电梯上下部分应分开设计或设计成剪刀式,以增加人流上下楼时光顾店铺的数量。
(三)业态分布规律
1、合理分布主力店位置,如果将其设在入口附近,将损失后边的人流到达率,但如果将主力店放置在商场的中后端,在人流的影响下会极大的拉动前边商铺的价值。在多层建筑结构的商场,最理想的人流拉动策略是,将主力店设在高层。
2、按照消费者的购物目的进行业态分布,对于经营诱导性商品、季节性商品、时尚类商品的业态类型,适宜分布在较低的楼层,通过商品的展示达到吸引消费者购买的目的,而对于经营目的性较强的业态类型适宜分布在较高楼层,一般而言,办公用品、家用电器、娱乐等适宜分布在较高楼层上。
3、按照商品属性进行业态分布,一般而言购买频率、占用空间较小的日常生活用品一般分布在较低楼层处,而不常购买、占用空间较大的耐用商品适宜分布在较高楼层,如家居用品等就是典型。
4、进行业态分区设置,把经营相同类型商品的商家统一设置,既能发挥业态的聚集效应,又能方便消
费者选购不同档次、不同式样的产品,从而达到“1+1>2”的效果。
(四)顾客生理、心理因素(缓解顾客购物疲乏感和不适感)
1、每层楼的人流过道数量,一般1主2辅便可。简单易梳理的人流动线,可以使消费者更加轻松的行进,而不会产生晕头转向,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丧失了再次光顾的情绪。
2、商铺采用玻璃墙体,以增加商场的通透感,使顾客不产生压抑感和不适,可以在一
定程度上增加人流光顾店铺的数量。
3、在中庭小广场设立休息区域,对不同的顾客进行分流,同样,顾客短暂的休息可以提升人流的店铺光顾数量。
4、应该在人流通道头尾端等地方给予显着的区域和功能标识,方便顾客辨认,避免了消费者认为商场象迷宫难逛,而产生下次不会再来的想法。
总之,通过对商业建筑室内、室外人流系统的规划,能够较好的避免商铺人流死角,并且最大限度地吸引人流,使商铺价值达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