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钦,邵先舫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摘 要 近年来骨科植入物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骨科植入物超敏反应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骨科植入物超敏反应的危害较大,严重时可导致手术失败。本文对骨科植入物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假体和植入物;超敏反应;综述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骨科植入物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由于自体组织移植创伤相对较大、操作相对复杂,且移植物来源有限,临床常用外源性物质作为植入物。骨科植入物大致分为可吸收和不可吸收2种,前者主要包括聚羟基乙酸、聚乳酸、聚对二氧环已酮、壳聚糖、β-磷酸三钙及羟基磷灰石,后者主要包括不锈钢、钛、钛合金、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3]。近年来,新型骨科植入物在机械性能等方面较以往明显改进,但是仍然存在生物相容性问题。金属过敏临床较为常见,其中较为多见的过敏元素包括镍、钴、铬、钛、钒、钽[4-6]。与单纯皮肤超敏反应相比,骨科植入物
超敏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但由于骨科植入物超敏反应的发生具有隐蔽性和迟发性的特点,其危害更大,严重时可导致手术失败[7]。目前,骨科植入物的用量在逐渐增加,安全、有效的植入物尚在研发过程中。本文对骨科植入物超敏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骨科植入物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多数骨科植入物超敏反应属于Ⅳ型超敏反应,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是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与抗体无关[8-9]。Ⅳ型超敏反应通常在接触变应原12h后发生,约72h达到高峰[10]。骨科植入物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骨科植入物受到腐蚀、磨损或溶解后,可释放出金属或非金属颗粒,这些颗粒可与蛋白相结合形成复合物,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提呈给T细胞识别,并使之活化和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及肿瘤坏死因子-α等)[11-12],其中促炎症细胞因子可抑制成骨细胞的活
通讯作者:邵先舫 E mail:826389265@qq.com性、促进破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导致植入物周围骨质溶解加速,出现骨量减少,最终引起植入物松动[13]。部分骨科植入物超敏反应属于Ⅰ型超敏反应,有文献报道镍金属复合物引起Ⅰ型超敏反应[14]。Ⅰ型超敏反应多在接触变应原后几分钟内发生,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E,IgE)介导;变应原进入机体后,诱导特异性B细胞产生IgE类抗体应答,IgE受体交联引发细胞活化,
释放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生物活性物质(组胺和肌肽原酶),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的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导致过敏性休克[15]。
2 骨科植入物超敏反应的诊断
骨科植入物超敏反应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因其临床表现与术后感染、植入物松动等类似,临床多结合过敏史调查、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10]。
2.1 过敏史调查 了解患者的过敏史,有利于术前选择合适的植入物、术后出现超敏反应症状时早期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Furrer等[16]研究发现,术前调查患者的金属过敏史有利于降低术后植入物超敏反应的风险。由于过敏史不具备特异性,临床仅用于辅助诊断。
2.2 临床表现 骨科植入物超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覆盖植入物的皮肤可出现局限性湿疹等皮肤炎症或肿胀、疼痛,植入物周围可出现炎性假瘤,植入的关节假体可出现活动异常[7,17-19]。骨科植入物过敏与术后切口感染均有局部皮肤瘙痒、红肿等临床表现,但前者多局限于植入物上方、后者多局限于切口周围,临床应注意鉴别[20-21]。
2.3 影像学检查 骨科植入物超敏反应的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因此其影像学检查仅用于辅助诊断。骨科植入物超敏反应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较多,X线检查
·
7
2
·
中医正骨2020年7月第32卷第7期 JTradChinOrthopTrauma,2020,Vol.32,No.7 (总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