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态变化
——划重点之精细讲义系列
1.温度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温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2)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5℃读做:零下5摄氏度或负5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1)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3)温度计的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②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注意:体温计使用前应该把玻璃管内的液体甩回玻璃泡内!
【典例1】如图甲是自制的温度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______的性质而制成的,它的测温效果与小玻璃瓶的容积和玻璃管的直径有关。图乙是气体温度计,当外界环境气温升高时,该温度计中的管内液面会______。图丙是实验室所用温度计的一部分,图中所示读数为______。
【典例2】疫情期间为了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某校要求体温小于37.3℃的学生正常进入校园,体温大于等于37.3℃的学生在隔离室进行体温监测。某学生的体温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他应该进入________
___(选填“教室”或“隔离室”),该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若用此体温计,仅用酒精消毒而未甩过就去测量温度为37.0℃和38.5℃的两个人的体温,则测量结果分别为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
1.熔化:
(1)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2)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熔点)的物体。比如: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
各种金属等。
(3)晶体熔化时特点:固液共存,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注意: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5)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熔点)的物体。比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
(6)非晶体熔化时特点:吸收热量,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熔化过程中温
度不断升高。
2.凝固:
(1)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2)晶体凝固时特点:固液共存,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3)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非晶体凝固时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注意:
①有没有熔点是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标准;
②熔化过程:晶体由固→固液共存→液;非晶体由固→软→稀→液;
③凝固过程:晶体由液→固液共存→固;非晶体由液→稀→软→固.
④熔化(凝固)图象:关键是是否存在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
⑤晶体在熔点时所处的状态有三种可能: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
⑥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不相同的。
重点:熔化和凝固图象
如图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和凝固图象,由图可知:
1)A点开始计时,B点表示t=5min时萘的温度为80℃,此时萘仍全部处于固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萘不断吸收热量,萘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萘的熔化,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萘的熔点是80℃。
2)BC段与时间轴平行,到C点全部熔化成液态。此后,萘继续吸热升温,如CD段所示。从图象看出,B点是80℃固态的萘,C点是80℃液态的萘,BC之间是80℃固液共存状态的萘。
3)若从D点起停止加热后,液态萘温度不断降低。当降到E点(80℃)时,开始凝固,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仍保持80℃不变,直到F点全部凝固。以后,固态萘放热,温度才开始下降,即图线中FG段。
4)如下图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凝固时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典例1】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熔化过程的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甲物质为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乙物质在BC段处于______状态,且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典例2】如图所示为一种夏季使用的汽车冰凉坐垫,它通过生物冰快速激发成型技术研制而成。坐垫内物质通常情况下为固态,人坐上去后,坐垫内的物质就会慢慢变为液态,但温度保持不变。此过程可持续数小时,人坐在上面会感觉凉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人坐上去后,坐垫内的物质温度不变时不需要吸热
B.坐垫内物质是晶体
C.坐垫内物质没有熔点
D.人坐上去后,坐垫内的物质发生了液化现象
【典例3】如图所示,甲是观察冰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
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C.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为0℃,熔化过程持续了5min
D.由图乙可知,冰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不断升高
知识点3:汽化和液化
1.汽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②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蒸发越快.③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液体蒸发越快.
(2)液体蒸发的特点:
①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即液体的蒸发不受温度限制.
②只发生在液体表面,即发生的部位在液体的表面,且过程较缓慢.
③蒸发过程中要吸热.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吸收热量,因此有致冷作用.
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也与自身的性质有关,有的液体容易蒸发,有的液体不容易蒸发.
3.沸腾
(1)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特点
①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在内部形成大量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大.②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液体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3)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
①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②液体能持续吸热.
(4)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说明:沸点与液体表面处的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高压锅就是利用增大气压的方式来增大液体的沸点的.
4.液化
(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时要放热.例如被水蒸气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还要放热.
(2)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
①降低温度.②压缩气体的体积.如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是气态,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使其在常温下液化为液体.
注意: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但有的气体仅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才能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
“白气”与“白雾”辨析
水蒸气和空气一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凡是看得见的“白气”、“白雾”都不再是水蒸气,而是由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小水珠)。
在一般情况下,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即形成“白气”,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水滴。夜间气温下降,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凝结在空中的尘埃上形成“雾”,凝结在地面物体上则形成“露”。
【典例1】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水()
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
【典例2】下列措施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A.把教室地面的积水用扫帚扫开
B.把湿衣服晒在阳光通风的地方
C.把新鲜的蔬菜放在冰箱冷藏室
D.把热水放在转动的电扇下面
【典例3】沏茶时,玻璃杯的杯壁上常会出现水雾,一段时间后,水雾又消失了,关于这种现象,下说法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