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要求
1.知道摄氏温度。记住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和沸水的温度。了解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
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会使用体温计。了解人的正常体温。了解一些生活环境中的温度值。
2.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物态。知道物态变化。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
3.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和条件。记住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了解晶体和非晶体,了
解它们的熔化和凝固图像。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解释熔化和凝固的有关现象。
4.知道汽化和液化现象。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探究水沸腾的
条件及温度变化的特点。记住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了解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了解汽化和液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解释汽化和液化的有关现象。
5.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了解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解释升华和凝华的有关现象。
6.了解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有节水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知识点拨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一、物态变化
物质有三种状态,分别为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二、温度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单位:摄氏度,国际单位:开尔文,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是T=273.15+t。
(2)人的正常体温是37℃;水在0℃时可能会结冰。
◎常见的一些温度值——冰的熔点00C,对人体舒适的环境温度250C,人体正常体温370C,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定为1000C,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0C。
三、温度计
(1)作用:测量物体的温度。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3)常见的液体温度计有温度计、寒暑表和体温计。
(4)液体温度计的使用:做到四“会”。
①会“选”:使用前首先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
②会“放”: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被包围在被测物体内;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但不能接触容器的壁和容器的底部。
③会“读”:待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
线要与液面相平。(读数时注意:一切从“0”开始,即液柱液面在零刻度线以上时,读数从零刻度线往上读,液柱液面在零刻度线以下时,读数从零刻度线往下读。)
④会“记”:记录温度时,要在测量值后写单位“摄氏度”。
四、体温计
体温计玻璃泡前面的细弯管,它的作用
..是让玻璃泡内的汞在温度升高时能自动进入刻度直管内,但在温度降低时却不能自动回到玻璃管的玻璃泡内。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0C,分度值是0.10C。(注意:使用体温计前要用力地“甩动”几下,使管内的液体回到350C以下。)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一、熔化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2)将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3)熔化图象
晶体熔化图象:非晶体熔化图象:
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由硬变软,
最后变为液态,温度持续上升。
晶体的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二、凝固
(1)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2)凝固点
①晶体形成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②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③晶体凝固图象:非晶体凝固图象:
晶体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
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晶体凝固的条件: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3)凝固是熔化的相反过程。
(4)凝固过程会放热。
◎①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凝固点)是0℃。
②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③不同晶体的熔点(凝固点)不同。(灯丝选钨丝是因为它的熔点高。)
④晶体在熔点(凝固点)温度下的状态可能有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
⑤晶体的熔点会由于外界压强的变化或杂质的存在等原因而变化。
三、“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满分归纳
1.主要实验器材及作用
(1)石棉网(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2)搅拌器(使物体受热均匀)
(3)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4)停表(测量加热时间)
(5)酒精灯(用外焰加热,外焰温度高,节能)
(6)用小颗粒固体的原因(①小颗粒固体受热均匀;②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固体充分接触。)
2.水浴法加热的优点(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
3.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从下到上):目的是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加热。
4.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记录温度时的时间间隔不能太久,否则会错过到达熔点的温度或错过熔化过程。5.烧杯中水要适量(原因:①水太多会延长实验时间;②水太少不能使固体浸没,会造成固体受热不均匀)。
6.试管插入烧杯中的位置要适当,“适量”的含义(①试管中所装物质要完全浸没在水中;②试管不接触烧杯的壁或底)。
7.根据表格数据绘制温度-时间图象。
8.判断物质是否为晶体、确定晶体的熔点、判断各时间段物质的状态。
9.判断实验表格中错误的数据。
10.根据表格数据或图象,总结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1.实验数据的分析:若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此温度为熔点,此时物质处于固
液共存态;若实验过程中该物质的温度不断升高,则该物质为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12.实验结论:晶体有固定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非晶体
熔化时要吸热,温度持续上升。
13.烧杯口处的“白气”,试管、烧杯壁出现水珠的成因(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4.熔化前后图线倾斜程度不同的原因(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不同)。
15.探究冰的熔化规律时,烧杯中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而试管中水不会沸腾的原因(烧杯中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试管中的水不会继续吸热。)
16.热量的计算:Q=cm(t2-t1)
17.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的方法:
(1)用温水;(2)增大酒精灯的火苗;(3)适当减少水的质量。
第三节汽化与液化
一、汽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2)物质的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比较沸腾蒸发
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能使液体变为气体,都要吸热。
不同点发生位置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汽化条件温度达到沸点才能发生且需继续吸热。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剧烈程度剧烈比较缓慢
特征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吸热,周围物体温度降低,有降温作用。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液体蒸发就越快。☆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①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②将衣服挂在通风处。
③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较高处。④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蒸发具有致冷作用。
(4)液体沸腾时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沸点。
(不同液体沸点不同。在1atm下水的沸点是100℃。
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
(5)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6)液体沸腾的特征: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7)液体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右图)。
二、液化
(1)液化的概念: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3)气体液化的方法:一是让气体降低温度;二是用压缩体积。(如液化石油气,打火机内的可燃气体等。)
(4)气体液化时需要放热。
(5)常见的液化现象:所有(冰棍周围、湖面上、水壶口、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白雾)”现象、(冰饮料、夏天水管)上的水珠、春天地板“反潮”等自然现象、自然界中雾、露、云的形成。(凡是具有如下字样的相关物态变化都是液化现象:雾、露、“白气”、“白雾”、“出汗”等,这些通常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产生的。)
(6)对于液化,看得到的“白气(白雾)”是小液滴(水蒸气遇冷变成的)而非水蒸气
..................。
①含义:“白气”不是水蒸气,因为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是看不见的。当水蒸气遇到外界温度较低的空气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例如:冬天,从口中中
呼出的“白气”;烧开水时从壶嘴喷出的“白气”;夏天,我们看到冰棒冒的“白气”;冰箱门打开时冒出的“白气”;飞机的白色尾气。
②分类:“白气”现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冷物体冒“白气”;另一类是热物体冒“白气”。尽管它们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但水蒸气的来源却不同。例如:冰棒冒“白气”是冰棒周围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来源于冰棒之外)遇冷液化而成;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是从壶中产生的水蒸气(来源于壶内)遇到壶嘴外附近的冷空气液化而成的。切记:共同的特点都是水蒸气要遇冷。
三、“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实验满分归纳
1.主要实验器材及其原理、作用
(1)温度计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石棉网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3)硬纸板作用(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
2.仪器使用及注意事项
(1)装置按“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组装。
(2)酒精灯用外焰加热(酒精度外焰温度较高)
(3)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
3.根据表格数据绘制温度-时间图象
4.水沸腾前后气泡的特点(沸腾前,水中有少量气泡,上表面水温较低,气泡(里面是空气)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时所受压力变小,体积逐渐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把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如图所示。)
◎水沸腾前后现象比较
(1)沸腾前后的声音大小不同
①沸腾前响度较大,沸腾时响度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