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枫桥夜泊》的教学难点及破解对策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这首诗在中国古诗词教学中一直都是重点篇目,但是有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点,下面就对这些难点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理解古词的用法和意义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是《枫桥夜泊》中最能代表张继的写作风格的句子。然而,对于不少学生来说,这句话中的“鹰眼疾”、“马蹄轻”等词语意义模糊,无法理解。这主要是因为这些词语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出现,需要更多的阅读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老师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口头解释、教学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古词的含义,例如通过展示一段视频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鹰之视野的远大、皮肤的细腻以及夜晚的寂静与祥和,从而更好地理解“草枯鹰眼疾”的含义。
二、处理语言的主观感受
古诗中常常运用古人对环境、景物的主观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但这种语言表达对于现代人来说很难理解,也比较抽象。在《枫桥夜泊》中,诸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需要学生具备阅读古诗的能力。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古诗阅读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一些带有主观描述的现代诗歌,通过学习现代诗歌来感受现代人对于环境和景物的主观体验,进而更好的理解唐代人的主观感受。
三、对古代诗文的历史脉络和背景了解不足
古代文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学生对历史上的诗文理解越深入,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更快地适应古代文化氛围。然而,由于学生在学校中的文化课程只强调基础知识的灌输,对于历史文化的了解比较少,从而也导致了学生阅读和理解古代诗文时的困难。
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每年开展一些文化交流和活动以外,教师也可以透过图书馆里的文學经典、历史典籍等阅读推荐来提高学生的对于古代文化的了解,不但加强学生阅读能力,更可以扩展学生对文化领域的兴趣。
综上所述,针对《枫桥夜泊》的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充实素材、使用多种阅读形式、加强学生文化底蕴积累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古诗,提高学生的课文阅读水平,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平台和多种智慧启发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