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一等奖创新教案

更新时间:2025-02-25 05:29:45 阅读: 评论:0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一等奖创新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榆、畔、聒”,读准多音字“更”,会写“畔”。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长相思》。
    3.借助教材注释和插图,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教材注释和插图,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借助教材注释和插图,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让学生复习背诵《山居秋暝》和《枫桥夜泊》。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写法:这两首诗都是写景诗,两首诗都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样的描写能让我们想象到更具体生动的画面,领会诗歌的意境。
    3.教师引入本节内容,板书题目:长相思。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夯实基础
    1.情境听读
    播放《长相思》情境课文音频,学生先听读这首词,初步感知词的内容。
    点拨:
    (1)注意字的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2.诵读正音
    (1)出示课文中标注的汉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长相思》,随后正音、齐读。
    自读要求:
    ①自由朗读《长相思》,读准字音。
    ②把这首词读给周围的同学听一听。
    (3)随机点名朗读。
    朗读点拨:注意读准“榆(yú)”“畔(pàn)”“更(gēng)”“聒(guō)”。
    3.集中识字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教师相机点拨。
    点拨:
    (1)榆(yú):偏旁是木字旁,说明“榆”字的意思与树木有关。课文中的“榆关”,指的是山海关。
    (2)畔(pàn):可以组词“河畔、湖畔”。可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来理解“畔”的意思是“边”。
    (3)更(gēng):“更”是多音字,此处读一声。“更”是夜里的计时单位,整夜分为五更,每两小时为一更,如“三更半夜”。“更”读“gèng”时,可组词“更加”。
    (4)聒(guō):可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聒”由“耳”与“舌”组成,可以想象成有一根舌头在耳边不停地说话,耳边感觉嘈杂。“聒”就是“声音嘈杂”的意思。
    4.书写指导
    (1)出示要求会写的汉字:畔。
    (2)教师示范书写,指导书写。
    点拨:
    “畔”:左右结构,左低右高,“田”的末笔“横”应与“半”的第四笔“横”基本对齐。
    (3)学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
    5.文学常识
    (1)了解有关“词”的常识。
    引导学生说一说《长相思》和前两首古诗形式上的不同。
    预设:《长相思》跟四年级学习过的《清平乐·村居》一样,是一首词。“长相思”是词牌名,词分上阕和下阕两个部分,词的句子有长有短。
    (2)作者简介。
    先请学生介绍纳兰性德,老师再进行明确: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人。原名成德,字容若。他以词最为杰出,有着“清初第一大词人”之美誉。有词集《饮水词》。
    (3)写作背景。
    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纳兰性德作为康熙帝御前侍卫随驾出行,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性德对京师中家的思念,写下了《长相思》这首词。
    三、问题探究
    过渡:同学们,《长相思》这首词的大意是什么?让我们去探究一下吧!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本首词的大意。
    2.探究活动
    (1)学生自由诵读《长相思》,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本首词的大意。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相机点拨疑难问题。
    ①山一程,水一程:翻过一座座山,蹚过一道道河。这里指的是将士们跋山涉水。
    ②风一更,雪一更:又是刮风,又是下雪。这里形容风雪交加,天气恶劣。
    3.成果展示
    (1)字词梳理:
    ①山一程,水一程:翻过一座座山,蹚过一道道河。
    ②榆关:山海关。
    ③那畔:那边,这里指关外。
    ④风一更,雪一更:又是刮风,又是下雪。
    ⑤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2)词意梳理:
    将士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已深,营地里上千顶帐篷都亮着灯。风刮了一更又一更,雪下了一更又一更,词人被风雪交加的声音吵醒,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是那么温暖、宁静、祥和,哪有这样的寒风朔雪之声。
    4.情境诵读
    播放《长相思》情境视频(诵读版),在情境中,进一步理解词的大意。
    (二)合作探究
    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词的大意,作者用质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吧!
    1.探究任务
    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安排
    (1)学习上阕,体会行军的艰辛。
    (2)学习下阕,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
    (3)学生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引导、总结。
    3.探究活动
    (1)指导学生朗读上阕,体会行军的艰辛。
    ①边读边想象“山一程,水一程”的画面,小组讨论交流:词人“身”在何处?
    预设:词人和将士们身在征途之中。
    相机板书:身在征途。
    ②引导学生描绘画面,体会征途的艰辛:想象将士们“山一程,水一程”的画面。你想象到了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本文发布于:2023-06-10 11:24: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242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一等奖创新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一等奖创新教案.pdf

标签:学生   相思   体会   教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