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游赏大理

更新时间:2025-04-05 09:08:51 阅读: 评论:0

游赏大理
作者:***
来源:《大理文化》2021年第09期
        品读无为寺
        登大理苍山,无为寺是必须去的。女儿这样一说,更坚定了我的想法。来大理前,我查阅了一下大理历史,特别是那句“看尽了风花雪月,看不尽苍山无为”。有道是:“有为无为,有岸无岸,身居龙渊,心达彼岸。”单从字面上看,就会让我们对大理人的智慧心生敬
仰。作为打卡大理相对小众的景点,那宁静淡远的禅韵,像清风一样穿越迷茫的岁月,又像流水一样浸润着思想。
        听人们说,大理国时代,曾有10位皇帝在无为寺出家,成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佛门净地的“清静无为”,无为寺自有它独到的地方。到大理的第二天,我决定先去无为寺,去寻觅那些先人失落的遗梦,去触摸无为寺所蕴藏的风骨,去聆听无为寺的暮鼓晨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我相信,这方佛门净土,承载了无数香客的匆匆步履,人们带着天南地北的脚印与尘土,来到无为寺,留下不同的夙愿与祈祷,然后匆匆离去。
        我们从崇圣寺三塔打车前往,出去右转,沿蝴蝶泉方向过去约两公里,再转向苍山方向,路边左侧有标志。仅仅一会儿的工夫,一座富有文明之光的寺庙便呈现在我的眼前。循着空灵悠远的梵音,我们一路来到山门前,门前对视的两只狮子,已经被风雨侵蚀得斑驳淋漓。那一只只大香炉和青铜鼎,横在一条布满青苔的石板路上,向我传递着安静、悠远的禅意。
        无为寺始建于唐南诏时期,离大理古城北门十多公里,独自傲立于苍山,视野宽广,是大理历史上一座名声显赫、特色独具的佛教名寺。登高而望,洱海、大理古城尽收眼底。
在佛法兴盛的大理地区,无为寺在历史上是大理国的皇家寺院,与崇圣寺、荡山寺、罗荃寺并称南中四大名寺。这方佛门净土,不仅是皇族子弟听经闻法,剃度出家修行和王室子弟习文练舞的圣地,而且收存了无数得道高僧,他们打坐于幽静的禅堂,过着清闲似仙的修行岁月。
        穿行在苔迹斑驳的青石路上,又闻得悠扬缥缈的钟声在风中回荡。在无为寺前坪下方的山谷中,只见生长着一棵约1300年历史的香杉树,高约20多米,视觉上很有震撼力。香杉树前大石上的“唐杉”二字,由大画家徐悲鸿亲自题写。这棵树虽然年代久远,树心已空,但那一股股很強烈的仙气,顷刻间让人肃然起敬。听女儿说,它已被列入“中国稀有名贵古树”名录,是无为寺最有气场的镇寺“活宝”。
        佛是通灵性的,它会在有意与无意间悄然地暗合你的心境、你的感念。无为寺不仅禅宗武僧高手辈出,而且由于当时特殊的政治历史背景,许多名人贤达和大德高僧,常常汇集于此。据说因《天龙八部》故事而广为人知的段誉就是在无为寺出家的。凭借着皇帝们的光芒,无为寺钟鼓齐鸣,佛音阵阵,在大理国时代狠狠火了一把。
        走进香火氤氲的无为寺,让我在历史沧桑、逸世超然的空灵中,感受这座佛门古寺的
恢弘博大。无为寺是云南历史上与中原地区的政治文化的聚焦点,演绎出了很多历史故事和佳话。传说唐僧取经路过的“晒经坡”;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的“驻跸台”依然还在。我们来到“救疫泉”。每逢瘟疫横行时,僧人就会将香杉树叶用救疫泉水熬煮,救治了无数的大理人。“救疫泉”旁边建有救疫寺,又叫药师佛殿。据说每年大年初三,这里会举办“药师佛”庙会。大理国时期,无为寺曾是大理国的“太医院”,汇聚了大理的名医,浸染了佛的慈悲、禅机和菩提禅心。
        隐匿在苍山深处的无为寺,相比之下没有山下崇圣寺恢弘的气势,也没有众多游客香客的顶礼膜拜,实在是清净得很。整个寺院里都是静悄悄的,没有嘈杂声和喧闹声,连空气都是安安静静的,那份低调与隐秘,让喜欢热闹的妻子有些失望,却让我感到庆幸,在这每一个人都很急的年代,能秉承佛家之本性,保持如今之风骨,成为一片绿色、自然、安逸之所在,恰好体现了无为即有为的禅宗思想。
        无为寺,给人的感觉和那些恢弘气派的大寺不同。虽然寺院不大,没有世俗寺院的富丽堂皇与鼎盛的香火,但这里给人感觉肃穆高洁,茂林修竹,风蚀过的门楣尽显古朴。确实是少有的清修之地。在这里,浮生只是一梦,沧海不过桑田,功名利禄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在中国哲学中,无为就是有为,无为不是消极的遁世,而是一种洗去铅华的超脱,看破红尘的觉悟,对事物不刻意地去追求,反而能修成正果。无为寺,一如千年前,历史的尘烟被这方古刹吸收殆尽,已经掉漆的牌匾,让这寺院的外表显得格外沧桑。这里没有人声鼎沸,没有摩肩接踵,没有车水马龙,能感觉到的,是纯洁的静。
        这座被风雨时光冲洗了千年的滇西古刹。无为寺,虽然古旧沧桑,但风骨却不改当年。大彻大悟的禅韵中,古寺的香火在闪烁的光阴中明明灭灭,我在暮鼓晨钟里,感受着被安顿漂泊多年的梦想和鼎盛的香火,去幻想当年的繁华和璀璨的佛光。
        清碧溪语
        有一种风景,叫大理。在“苍山雪、洱海月”的大理,放下城市的压力和欲望,到清碧溪去聆听溪语,绝对有它处寻找不到的诗意。这次去大理,我决定去清碧溪感受一下流动的大理韵味,好好享受一次久违的旅行时光。
        大理苍山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的结合部,层峦叠嶂的苍山,在北起喜洲,南至下关之间,潺潺而来的苍山十八溪像水彩的写意,不仅滋养了大理这座古城,也孕育了大理
的文化。苍山的十九峰孕育着十八溪,清碧溪就是其中一条,丰润清碧的溪流,如融于天地与艺术之间,共同组成一幅壮美的自然画卷。
        清碧溪位于苍山圣应峰和马龙峰之间,是苍山十八溪中风光最美的溪流之一。去那里可以坐索道前往,这天天气格外的好,我站在清碧溪岸边,向四周一望,只见苍山中,山顶白雪皑皑,山腰花团锦簇,松涛万顷,更有清碧溪清脆悦耳的奔流声。风抚弄着野草,时而把它吹倒,时而让它抬头,大地在有节奏的呼吸。极目远眺,叠翠的山峰,云雾缭绕,为苍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纱衣,仿佛一伸手就能摘下一大把来。特别是清碧溪中奔流的溪水,那些飞溅的溪水顺势而来,或急或徐,在山林中勾勒出飞瀑流白,深潭冷冽,欢歌笑语,展示着一片别样的景观。为心灵寻找一份寄托。有的水流如写意的线条,细细分辨又有着繁复的纹理,精美中透着几分难以捉摸的水纹,就像一幅幅淡淡的白描镌刻在群峰之中。
        人们说起大理,会联想到洱海之“大”,而忽略了汇聚成海的那些涓涓细流,正是这流到洱海里的溪水,才赋予了大理不尽的文思。我沿着路行走在清碧溪,那缭绕而至的隐约水声,让眼前的时光变得柔软起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洱海,理解坐落在洱海边的大理,
我相信這是十八溪的恩赐。十八溪与十九峰意气相投、相得益彰,是风景,也维护着大理更广阔的风景。
        我蹲下近看它水面的波光和溪岸的曲线,随着溪流的韵味一路淙淙,流过苍山。峰与峰之间云起霞移,树木错落有致,郁郁葱葱。水面的涟漪映在溪面上,又如一朵朵白云,飘过苍山与洱海的怀抱,让我们看到,它所承载的并不仅仅是一溪碧水,更有着大理这座古城对未来的向往。
        静谧灵动的清碧溪两岸,高山的景色是唯美的,充实着我每一段珍贵的记忆。溪水晶莹剔透,延续着洱海的纯净与美丽。把灵魂交给时光,这时风吹着,鸟鸣着,深呼吸一口,这时我的心十分宁静。将一卷秀美山水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用心感受着这里的美景,据说清碧溪两岸一年四季鲜花盛开,花团锦簇。今天在碧蓝如洗的天空下,每一条从高处远处而来的溪水,仿佛沁着花瓣的香气,那种醉人的美感,于山花烂漫之中书写着难以复制的惊艳。
        溪边野花随风浮荡,如云霭流过。在苍山听溪语,我是沉默的。我沿着清碧溪边走了很久,很多想不明白的事,渐渐会变得明朗和清晰。清碧溪里的每一朵的浪花,不像鲜花
那样品种繁多、色彩缤纷、应时盛放,却散发着自己的芬芳,显着自己饱满的生命力。清碧溪最终流向洱海,这种一往无前的精神,又何尝不是一种令人向往的品格呢?
        赴约清碧溪,溪的灵性,涤荡着苍洱大地的秀美。静静享受苍山脚下美好禅意的时光,自有一番风情,自有它的道理。我一抬头又看见一道清澈的溪水自山石间飞落,潺潺流下,溅起纯白的水花,被溪水冲击而下白石,无论大的、小的,圆的、扁的,布满河底,如同在溪床上洒满了白玉,润泽闪耀,美轮美奂,那是任何鲜花都比不上的美丽绽放。
        每一次旅行都是心灵的一次洗礼,如何珍惜每一朵浪花,就像珍惜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静静地聆听林间的鸟语,安心享受花开的芬芳。清碧溪语,透明纯粹、不惹杂质,那种大大方方固有的通透,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书写和表达,更是一种深度的理解与融入。望着无处不入画境的十八溪,那份静美、安然,蓬勃,让我感到它如同一幅写满诗意的美丽画卷,于苍山的雄浑当中,流淌出柔美的味道。
        登鸡足山记
        因为徐霞客,我知道了鸡足山,然而人们给鸡足山的美誉实在太多,这还有点出乎我的意外。这些年走南闯北,见过的美景多了,但我一直没有放弃对鸡足山的关注,因为它不仅是佛教圣地,也是自然景观胜地,我很早就想去一趟鸡足山的。女儿也没有去过,加上我们到昆明的几天,她特别的忙。她害怕我们不知道怎么走,便安排了车子送我们夫妻俩去宾川。
        第二天早晨,天不见亮,司机已经在楼下等我们。我是特别害怕麻烦别人的,赶紧下楼,乘车去鸡足山。一路上,司机很热情,听他介绍:鸡足山雄踞于云贵高原滇西北宾川县境内西北隅,西与大理、洱源毗邻,北与鹤庆相连,因其山势顶耸西北,尾迤东南,前列三支,后伸一岭,形似鸡足而得名。它作为东南亚著名佛教圣地,中国汉传藏传佛教交汇地和世界佛教禅宗发源地,以“四观八景”的奇风异彩名冠于世。
        这次去大理,我决定去鸡足山寻找徐霞客的足迹,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来到鸡足山,只见全山由火熔岩地貌构成,自然景观和佛教特色融为一体。听司机说,登临鸡足山,可东观日出,南瞰浮云,西望苍山、洱海,北眺玉龙雪山,有着千百年历史积淀的无穷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六大佛教名山”之一,能与峨嵋、九华、天台、雁宕山相互媲美。
        我们在司机的引领下,穿过“灵山一会”牌坊,然后沿着潺潺流淌的小溪拾级而上,山道两边苍劲的树木越来越茂密。在众多的游人、碧绿高大的松树、调皮的猴子及一路的风景在我们身边一闪而过之后,我们进入鸡足山的第一站祝圣寺。
        外出旅游,我多了个留意地图的习惯,我查看了一下地图,鸡足山的天柱峰和我们乐山的峨眉山金顶的高度差不多,奇峰汇聚,石状鬼斧,危岩千仞,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尊。司机说:如果登临绝顶,放目纵览,东日、西海、南云、北雪四大极妙胜景,不仅可以让你领略千岩竞秀、古木参天、百涧争鸣的自然情韵,而且可以感悟“十里松风香雾迷”和“天开佛国云为护”的灵光神韵。

本文发布于:2023-06-09 23:13: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240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游赏大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游赏大理.pdf

标签:大理   苍山   洱海   没有   历史   溪水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