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是中国传统古老的吹奏乐器,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
器,并且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小编为大家
介绍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笙吧!
笙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
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中国民间
色彩。
结构组成:主要由笙簧、笙苗(即笙体上的许多长短不一的竹管)
和笙斗(即连接吹口的笙底座)三部分构成。
一般宫音管(也称“上筩”或“修挝”)居于中央最高一根管。笙管的
长短排列外观如凤翼,其腰部箍一“竹箍”(也称“孤筿”),每根笙管上端
的一定部位都有一长方形音窗(也称“内开穴”)从簧片至音窗的实际距离
为耦合振动的有效管长。簧片的音高依据簧舌尖上点粘蜡珠的大小来调
节。先秦以来,笙的形制变化很大,汉代以前的笙管多以芦竹或紫竹制
作,簧片用竹制作,笙斗用瓠制作,汉以后,簧片渐改用铜制。隋唐时
期的笙斗改用木制,笙斗周围髹漆绘花纹。近现代产于苏州的苏笙和河
南的方笙用木斗,产于山东的笙开始用金属笙斗。先秦时期的笙管数为
12~18 根,至唐宋时期,笙管增加到 17~19 根。
发音原理:
笙的基本结构是把簧片用蜡封粘于笙管(也称“苗管”或“笙苗”)下
端笙脚上,并插于笙斗中。
《尔雅·释天》:“大笙谓之巢。”晋·郭璞注:“列管瓠中,施簧管
端。”
每根笙管下端近斗处都有一个指孔。吹奏时,根据取音需要,按
住这根管下端的指孔,并通过吹嘴(也称“咮”)吹气或吸气来策动簧片与
笙管内空气柱产生耦合振动而发音。
笙管上镶嵌银丝来标识音高。
《新唐书·礼乐志二十二》:“银字制笙,以银作字,饰其音
节。”
使用材质:笙簧:古代用竹制,现代多用响铜;笙苗:多用紫竹
制作,每一竹管的下端嵌接有木制笙脚以装簧片;
乐器特色:古老的中国乐器,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
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