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名称:地方大学生对征兵政策的了解情况和态度
调 查 人:李国卿
单 位:学员一旅三队
调查内容
一, 地方大学生对参军的认识加强
近年来国家加重了兵员的素质和知识水平的要求,这也是挂架军队发展的趋势。通过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当兵入伍的态度发生的重大变化,从对军队毫无认识到颇有认识再到对军队产生好感和向往。对此有诸多原因。
1, 大学生自身方面
当今中国人口众多,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参军入伍成为一种和好且和有前途的选择。在这段时间内,一方面可以获得丰富的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巨大的实践经验,为以后工作奠基。另一方面,军旅生活无论是对个人的知识培养还是身心培养都
十分有益,它提供了一种严肃紧张的环境,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每个当过兵的人回忆时,都会感激这一段时间,有一句话这样说“当兵也许会让你后悔三年,但不当兵会让你后悔一辈子”。
2, 国家政策方面
国家为了促进军队发展加强入伍教育,各种鼓励政策和广泛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使大众对部队认识加强。近年来部队越来越多的参加到非军事的救灾活动中,的形象在人民心中大大加强,民众参军情绪高涨,适龄公民积极,父母支持,朋友鼓励。今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毕业生入伍的优惠政策。 一是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相当于免费上大学。 国家为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补偿相应学费,代偿助学贷款。此次的代偿对象范围广泛,包括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中央部门和地方所属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和独立学院的应届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毕业生、毕业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入伍之初就可一次性获得每人最多2.4万元的学费补偿或助学贷款代偿,全部由中央财政拨付。
二是高校毕业生参加预征不影响其就业。国家制定的预征政策充分尊重和保护毕业生自主择业的权利,即参加预征的毕业生经过体检、政审被确定为预征对象后,仍然可以选择就业;对于离校时户籍已迁回原籍、但未能入伍的高校毕业生预征对象,如落实了新的就业单位,可根据有关规定,向原就读学校申请办理就业改派手续,毕业生就业地公安部门凭毕业生所持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为其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直辖市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三是高校毕业生服役期满择业可参照应届高校毕业生办理就业和户档迁转手续。入伍高校毕业生退出现役后,可参照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凭用人单位录(聘)用手续,向原就读高校再次申请办理就业报到证并办理户档迁转手续。申请办理就业报到证的期限从退出现役当年的12月1日起至次年12月31日止。
四是高校毕业生服役期满享受更多升学优惠。日前,教育部已经制定了服义务兵役的普通高职(高专)毕业生退役后升入本科学习的实施方案。服义务兵役的普通高职(高专)毕业生退役后,可持相关证件,按户口或工作所在地省级成人高校招生办公室的规定申请免试进入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高校专科起点升本科学习,或者按户口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
或相应机构的规定报考普通高校专科起点升本科,并享受招生计划单列、单独划线、按计划数录取的优惠政策。
二,国家政策的改变
为了适应国际发展变化,今年国家提高待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兵员的来源。征兵范围变宽。
大学生入伍条件放得比较宽了,年龄18-21岁,大专放宽到22岁,本科23也行,视力可以放宽到4.5,还有其他条件,网上一搜一堆,但大部分都是扯淡,其实只要是身体健康,没有严重疾病史或者传染病,没有纹身,政审通过,当兵条件并不难。
(1)冬季普通招兵,每年10月末11月初,到当地武装部、街道、学校、人才交流市场等地都会有招兵信息和报名点。到了部队都是义务兵,大家一视同仁,不会因为你是大专生给你什么优厚待遇,不训练,多给钱之类的,那是不可能的,普通招兵招的就是普通兵,但是在招兵的时候是有很多优惠政策的,比方说适当放宽身体条件等,至于退伍后,国家对义务兵和低级士官没有安置工作政策,是各地方政府具体负责这些人的安置,所以根据
地方不同会有不同,主要是地方民政局负责,有的地方给与优待金政策,有的是给与安置工作,有的给与考取事业单位和地方公务员优先政策等等。
(2)特招技术士官,一般每年6、7月份部队回到一些地方高校招收自己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到部队就是技术士官,一般是面向应届毕业生的,每年政策会不同,具体看当时的新闻和报纸。一般要求机械专业、修理、电子专业之类的居多,专科到部队是1期士官待遇,每月1300左右工资,一般合同签3年,本科2期士官待遇,工资1900左右,一般合同是5年,在部队当然是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不过是情况而定,如果没有此专业,那么就会给调配。之后选择退伍还是套改2、3期士官,退伍的时候1期退伍费2万左右,2期4万左右,回到地方的政策就和上段我说的一样,需要具体询问本地政策。3级士官以上才是中级士官,才有转业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