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县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考试
初 中 综 合 实 践 试 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2.本试卷包括课程标准、课改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三部分内容,请把学科专业知识部分的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栏内。
得 分 栏
题 号 | 课程标准部分 | 课改理论部分 | 学科专业知识部分 | 总 分 |
选择题 | 综合题 |
得 分 | | | | | |
| | | | | |
课程标准部分(5分)
填空题(5分,每空1分)
1、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独特的 、 、 、 的功能和价值。 新课改理论部分(10分)
填空题(每题1分,共4分)
1、新课改倡导的自主、 、探究三种学习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新课程“新”在观念创新、 和评价创新。
3、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4、新课程要求我们要树立 、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分)
5.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应尽可能尊重( )
A.教学内容 B.教师 C.每个学生 D.每个人
6.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 )
A.创新态度 B.创新方法 C.创新思维 D.创新精神
7.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是( )
A.发展性评价观 B.过程性评价观
C.结果性评价观 D.激励性评价观
学科专业知识部分(85分)
选择题 共30题,每题1分,计30分。把选出的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面的选择题答题栏内,不用直接答在试题上。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 | | | | | | | |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 | | | | | | | |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1.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 )、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参与活动 D.教师介绍
2.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A.参与实践 B.学习知识 C.获取知识 D.社会实践
3.7-9年级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内容和目标:服务社区、走进社会、珍惜环境、关爱他人、( )。
A.关心自己 B.善待自己 C.关心同学 D.展望未来
4.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后增设的一门课程,它是国家规定的( )。
A.选修课 B.必修课 C.地方课 D.校本课
5.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提出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良好的个性品质及( )。
A.创新精神 B.认知能力 C.情感体验 D.探究能力
6.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要紧紧围绕以下三个维度进行,即: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以及( )。
A.关心与爱护家庭 B.认识与完善自我
C.关注兴趣与爱好 D.爱护与塑造环境
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模式是 ( )。
A.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学校开发与实施
B.地方设置、地方管理、学校开发与实施
C.学校设置、学校管理、学校开发与实施
D.地方设置、学校管理、学校开发与实施
8.以下不属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方式的是( )。
A.参观、访问 B.网络探究
C.采访、宣传 D.义务劳动、公益服务
9.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丰富和深化,新的活动目标和主题不断产生,这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 )。
A.生成性 B.实践性 C.开放性 D.自主性
10.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和实施者是 ( )。
A.教师 B.学生 C.教师与学生 D.学校
11.学校运动会、班团队活动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的 ( )。
A.非指定领域 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C.研究性学习 D.指定领域
12.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及( )。
A.班团队活动 B.艺术节活动
C.校内外活动 D.信息技术教育
13.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改后设置的,它继承、发展与规范了以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