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上好小学地方课传承地方民俗文化

更新时间:2025-02-24 02:54:29 阅读: 评论:0

上好小学地方课 传承地方民俗文化
【摘要】地方民俗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地方民俗文化的资源优势,将其引入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试以一堂地方课为例,通过情境教学和实践体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进而培养学生传承家乡民俗文化的责任和使命感。
【关键词】地方;民俗文化;课堂
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1] 绚丽多彩的地方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地方的传统民俗文化正在慢慢流失。虽然,国家制定了传统节日放假的制度,对于恢复传统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淡漠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
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 [2]因此上好这类地方课对培育民俗文化精神,传承民族优良传统有着深远得意义和作用。
随着当前课程教学的深入发展,教师在小学地方优质课比赛中上了一堂课——《别有情趣的民风民俗——朱山车灯》。本课教学有着丰富民俗文化特色,课堂民俗文化氛围相当浓厚,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到达了教学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引”——利用情境式教学,培养发掘民俗文化的意识
“民俗文化”这个词,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很陌生。尽管他们在家乡的这块热土上已经生活了一段时间,或多或少受到了本地风俗的一些影响,但是,他们从未意识到这些独特的民风民俗给老百姓带来生活中的意义,更没有想去发现和体验的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教师利用情境式教学,创设教学情境,以导游带领大家参观游览一个古村落的形式进入课堂,以传统节日——元宵节赏灯的话题入手,进而引出“车灯”。
【片段】
师:元宵节你是怎么过的?
生:吃汤圆、赏花灯……
师:你们见过元宵节的灯吗?
生:板凳龙灯、亭阁花灯……
师:(出示图片)你们猜猜这是什么灯?
……
师“车灯” 你见过吗?你想了解吗?
师:老师带你们到美丽的小山村——朱山村。看一看,了解一下“车灯”。
……
师:朱山村坐落在好溪河畔,群山怀抱,环境优美。老房子保留得很完整,古色古香,具有“江南小丽江”之称。就因为有这美丽的朱山村才会孕育出独特的“朱山车灯”。
……
为了让学生得到更为丰富、感性的认识,教师设置了以下几个方面环节:1.教师用一段导游词介绍了朱山村的位置和环境。2.播放一则有关介绍朱山车灯的新闻视频。3.让学生浏览一张有关“朱山车灯”的介绍单,进一步了解“朱山车灯”的历史悠久及制作精美绝伦等特点。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的情境设置激发小学生探索民俗文化根源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
二、“赏”——利用直观性教学,感知民俗文化的内涵
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这个富有情趣的民俗文化及象征意义,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珍贵,感知民俗文化的内涵。教师利用直观性教学法,把实物车灯搬到课堂上来,让同学近距离接触。
1.摸一摸 了解车灯的材质,它们以天然材料为主,就地取材,以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2.看一看 选用了明亮的颜色,而且颜色的对比非常强烈。在上面这些雕凿
过的纸上彩绘出各种山水、花鸟、云马等图案。五彩缤纷,争奇斗艳,为佳节增光添彩。
3.想一想 每节车灯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真正的民间艺术品。
4.聊一聊 车灯中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都是一节我们熟悉的戏剧和民间故事,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有些车灯上还刻画着村里的祖先和宗祠,都是非常神圣的。
教师把学生分两个小组,分别为“白象队”和“狮子队”。白象、狮子是吉祥动物,也是朱山村祖先崇拜的守门神,寓意吉祥安康。这样取名含义更深刻,营造出了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探讨,大胆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到地方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交流中,民俗文化的内涵更加具体、深刻;在交流中,民俗文化流传的意义也更加深远。
三、“演”——利用实践性教学,体验民俗文化魅力
在新课程的改革下,课程的内容和形式,需要增强生动性、活泼性、趣味性,寓教于乐。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教师尽可能地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时间体验,身体力行地去感受民俗文化的真正魅力。
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教师设置了以下步骤:1.让一位学生上台教大家熟悉的秧歌舞步,告诉学生这也是民俗文化的体现。2.师生同台一起为村民的迎车灯助兴,穿好服饰,带上道具,跳着舞步,跟着音乐,一起走“团圆阵”。
这些有趣的民俗活动丰富着老百姓的娱乐生活,给老百姓的闲暇生活增加了许多的欢声笑语,也给节日增添了许多喜庆的气氛。在这个过程的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车灯表演的热闹欢乐,感受民俗文化真正的魅力。此时,把整堂课推向了高潮。
四、“留”——利用课后延伸,激发传承民俗文化的使命感
在学生的兴趣被激发,热情最高昂的时候,教师及时地进行总结、拓展及延伸。教师向学生讲述传统的民俗活动和民间艺术逐渐被现代的快节奏生活所淹没,讲述了“民间艺人”逐
渐老去的现实,让学生产生了民族危机感,产生了将这些有趣的民俗文化传承下去的意识。
鲁迅先生说:“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同学们的家乡,位于浙江中部,连绵的大山中散落着近千个古老的自然村落,民风淳朴,民俗古老而奇特。“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独特、多样化的民间艺术在家乡生存、发展、变迁,家乡列入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就有59项,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浙江省民间艺术之乡”。[3]家乡的民俗文化独树一帜,异彩纷呈,如:神奇的家乡炼火、龙虎大旗、蔚为壮观的大纸马、精美绝伦的大凉伞、幽默诙谐的乌龟端茶,绚丽绝伦的亭阁花灯、惊心动魄的叠罗汉……家乡有如此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加以合理地开发利用,并将其引入到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中,是对学生最直接有效的素质教育。
作为农村学校,远离城市化建设,因此民俗文化保留更加完好,民俗资源更加丰富。家乡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和资源优势,更应该成为传承和发扬地方民俗文化的主阵地,把不被重视甚至忘却的民俗文化引入课堂,努力营造课堂的民俗文化氛围,使课堂更富有地方特色。作为学校,需要通过这样的课堂来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运用体验式教学和实
践性学习,培养学生传承家乡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感,肩负起传承民俗文化的历史重任,让民俗文化之花在课堂上绽放并结出生命之果。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2]《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 2014年3月26日
[3]《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陈新森,《新农村》,2009年第12期
3

本文发布于:2023-06-08 11:13: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235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上好小学地方课传承地方民俗文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上好小学地方课传承地方民俗文化.pdf

标签:民俗文化   学生   传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