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事物的普遍联系的含义
联系作为哲学范凑,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的关系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
联系的特点
1.联系的客观性
客观性:是事物固有的,⽽不是⼈们主观臆造的
事物的联系,观念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客观性的要求:必须从客观事物固有的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坚持联系观点的辩证唯物论,反对唯⼼主义和诡辩论
诡辩论:指明显的谬误或者与公认的合理理念相对⽴的谬见提供论据的是是⽽⾮的推理和判断,也就是有意的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说成是真理的狡辩,有意的颠倒是⾮,混淆⿊⽩
承认联系客观性的意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如实地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反对⽤主观臆测的联系代替客观真实的联系,只承认主观联系⽽否认客观联系的唯⼼主义
2.联系的普遍性
三层含义:
内部相联系
外部相联系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构成的统⼀整体
时时处处有联系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的⽅法论意义
坚持联系的普遍性,就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仅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认识世界,获得真理的科学⽅法
3.联系的多样性
从性质上看:直接与间接,内部与外部,本质与⾮本质,必然与偶然
从作⽤上看:有的是决定作⽤,有的是反作⽤
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是指同某事物相联系的,对其存在和发展发⽣作⽤的诸要素的总和
4.联系的观点与系统的观点
系统: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重要表现,相互依存,相互作⽤的若⼲要素按⼀定⽅式组织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系统的特征: 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
事物的永恒发展
1.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个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
⼴义的发展:泛指运动,转化,联系,变化的⼀切过程,包括上升运动和下降运动
狭义的发展:指事物由低级像⾼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序到有序的运动
2.新事物与旧事物
哲学上的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前进趋势,具有强⼤⽣命⼒和远⼤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是指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灭亡的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旧事物的灭亡
3.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必然性
第⼀:新事物有新的要素,新的结构和新的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
第⼆: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孕育成熟的,它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却吸取了继承了旧事物中仍然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的东西
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阶级,⼈民群众创造性活动的产物,符合⼤多数⼈的根本利益,反映着社会⽣活进步的要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三⼤规律
1.规律及其特点
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特点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联系
b.规律是事物必然的联系
c.规律是事物稳定的联系
2.对⽴统⼀规律(⽭盾规律)
⽭盾:就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既相对⽴⼜相统⼀关系的哲学范畴,简单的说,⽭盾就是对⽴统⼀的关系
对⽴统⼀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
* ⽭盾的同⼀性与⽃争性
⽭盾的基本属性是同⼀性与⽃争性
⽭盾的同⼀性:是⽭盾双⽅在⼀定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盾的⽃争性:是⽭盾双⽅相互排斥,相互对⽴,相互否定的性质和趋势
⽭盾是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对⽴统⼀的意义)
1.⽭盾的同⼀性和⽃争性相互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
2.内因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内因与外因
含义,关系;联系,区别
⽭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特征)
⽭盾的普遍性:事事有⽭盾,时时有⽭盾
⽭盾的特殊性: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盾及每⼀⽭盾的各个⽅⾯都有各⾃的特点
正确认识⽭盾的特殊性:
1.各个不同事物的⽭盾各有其特点
2.同⼀事物的⽭盾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的⽭盾,也各有其特殊性
基本⽭盾 与 ⾮基本⽭盾
⽭盾和⽭盾不同⽅⾯具有不平衡性和特殊性
主要⽭盾和次要⽭盾
如:⼈民⽇益增长的物质⽂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产的⽭盾(社会之⼀初级阶段的主要⽭盾)
⽭盾主要⽅⾯与次要⽅⾯
同⼀⽭盾中
⽅法论要求:两点论 与 重点论 的统⼀
解决⽭盾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具有特殊
⽭盾普遍性与⽭盾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的意义:
第⼀,⽭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盾问题的精髓
第⼆,⽭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统⼀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原则的哲学基础第三,他是 ⼀般号召个别指导相结合 ,抓典型,解剖⿇雀,等科学⼯作⽅法的理论基础
第四, 坚持⽭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辩证法,对于我们⾃绝地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以这个理论体系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有重⼤意义
对⽴统⼀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
唯物辩证法是最完整,深刻⽽⽆⽚⾯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它是由⼀系列规律和范畴所组成的科学体系
基本规律有:对⽴统⼀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统⼀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规律
基本范畴有: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可能和现实
为什么对⽴统⼀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
1.对⽴统⼀规律揭⽰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
2.对⽴统⼀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及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关键
3.⽭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法
4.对⽴统⼀规律是辩证法和形⽽上学对⽴的实质
质量互变规律
质:是指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属性:是⼀事物与他事物在相互联系中表现出来的质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数量表⽰的规定性度:是质和量的统⼀,事物保持⾃⼰的质的量的界限,幅度,范围
质变与量变
量变:是事物量上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
⼆者关系:量变与质变相互联系,并在⼀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先,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其次,质变巩固这量变的结果,并且引起新的量变
关节点:度的端点或者临界点
质量互变规律的⽅法论意义:
1.质,量,度作为概括事物规定性的基本范畴,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
2.掌握适度的原则
3.对于我们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a. 既然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那么我们⽆论做什么⼯作都应该注重量的积累,脚踏实地的埋头苦⼲
b.要敢于并善于抓住机遇,推动事物⾛向新的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
肯定⽅⾯与否定⽅⾯含义,关系(对⽴统⼀)
辩证否定观的三⼤要点
⾸先,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我否定
其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最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环节和联系的统⼀,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保留,是扬弃
错误的形⽽上学否定观:
⾸先,由于它否定事物内部的⽭盾及其转化,它认为否定不是事物的⾃我否定,⽽是外⼒强加给事物的,是主观任意的否定;其次,形⽽上学否定观把否定看作是发展和联系的终端,是绝对的否定,是对原有事物彻底的抛弃,简单消灭
最后,形⽽上学否定观否认客观事物⾃⾝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统⼀,因⽽孤⽴地绝对的看待肯定和否定,认为肯定就是肯定⼀切,否定就是否定⼀切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的实践意义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对任何事物不要简单地肯定或简单的否定,不要不加分析地肯定⼀切或否定⼀切
例如: 对待历史⽂化遗产和外国⽂化,对待历史⼈物的功过,对待别⼈和⾃⼰的有点和缺点等,也都应该采取⼀分为⼆,科学分析的态度
事物发展前进与曲折性的统⼀
前进⾏ 与 曲折性
1.从发展⽅向看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事物经过两次否定,克服了消极因素,增加更⾼级的新内容
2.从发展道路上看,事物发展是迂回曲折的,出现了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运动,有时还会出现暂时倒退,说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个反复⽃争的过程反对两种错误观点,循环论,直线论
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法论意义
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的原理,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本质内容
1.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根本⽅向
2.由于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因此对于新⽣事物的发展,⼜要充分注意前进中的曲折性,对前进中的各种艰难险阻要有充分的准备
唯物辩证法的五⼤基本范畴
范畴:就是基本概念,是⼈的思维对事物或现象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基本范畴:1. 现象与本质 2.形式与内容 3.原因与结果 4.必然性与偶然性 5.可能性与现实性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有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的
1
现象与本质
1. 现象与本质是解释客观事物外部联系与内部联系的⼀堆哲学范畴
2. 现象的含义,本质的含义
3. 真象与假象
4. 假象与错觉
5.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
6. 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法论意义)
形式与内容
1. 形式与内容是揭⽰事物内在要素及其结构和表现⽅式的⼀对范畴
2. 内容的定义,形式的定义
3. 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
4. 辩证关系的⽅法论意义
原因与结果
1. 原因与结果是揭⽰世界普遍联系中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对范畴
2. 原因的定义,结果的定义
3. 原因与结果的两⼤特征:前后相继,引起与被引起
4. 原因与结果的客观性,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5. 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
6. ⽅法论意义
必然性与偶然性
1. 必然性与偶然性是揭⽰事物发⽣,发展,灭亡的不同趋势的⼀对范畴
2. 必然性的含义,偶然性的含义
3.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4. 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5. ⽅法论意义
可能性与现实性
1. 可能性与现实性是揭⽰事物发展的必然性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哲学范畴
2. 可能性含义,现实性含义
3. 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4. ⽅法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