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学语⽂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门学科,它不仅具有⼯具性,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是学习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是故,⼩学语⽂应在⼀般学科教学的基础上,更加扩⼤视野,展开更⼴泛的研究,我们须正视且须加以重视其重要地位。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我变成了⼀棵树》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我变成了⼀棵树》原⽂
“英英,吃饭了!”
我在树下玩得好好的,⼀点⼉都不想吃饭。
“英英,吃饭了!”妈妈的噪门⼜⼤了许多。
我真希望变成⼀棵树,这样就没⼈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我⼼⾥想着,就觉得⾝上痒痒的,低头⼀看,发现许多⼩树枝正从我⾝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棵树!
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我变的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三⾓形的、正⽅形的,还有长⽅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我会请⼩⽩兔、⼩刺猬、⼩松⿏、⼩鸭⼦、⼩鳄鱼、⼩狐狸住在⾥⾯,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你怎么住进来?别担⼼,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跳或者轻轻⼀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床那么容易。
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个⼤来了,我的⼼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动⼀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
“你好!”妈妈向我点了点头,“请问我可以住在那个三⾓形的鸟窝⾥吗?”
她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我有点⼉⾼兴,⼜有些失望。⼀些树枝轻轻地垂下,妈妈顺着这些树枝爬了上来,坐在那个三⾓形的鸟窝⾥。
妈妈打开背包,从⾥⾯拿出好多东西:巧克⼒、⾹肠、⾯包、花⽣、⽜奶……她把这些好吃的分给⼩动物们。他们⼀起在我的鸟窝⾥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咕噜噜……”我的肚⼦⾥发出⼀种怪怪的声⾳,把他们吓了⼀跳。他们也只是奇怪地互相望了⼀眼,⼜继续吃起来。
“咕噜噜……”我肚⼦⾥的声⾳越来越响了。这时候,我开始想念家⾥那些⾹喷喷的饭菜,好像还看见爸爸正在⼤⼝⼤⼝地啃着⼀块糖醋排⾻。天哪,那可是我最喜欢吃的东西!
“咦,下⾬了。”⼩狐狸抬头望了望,可天空中⼀丝乌云都没有。
“是你的⽜奶打翻了吗?”⼩鳄鱼问⼩松⿏。
“你看,这不好好的嘛。”
“那么,可能是⼀只⾍⼦撒的尿。”
“不对,是⼤树在哭。”⼩⽩兔发现了树⼲上不断往下滴的⽔珠。
唉,变成了树真⿇烦。他们连⽔珠是从我的嘴巴⾥流出来的都不知道。
“⼩馋猫,肚⼦饿了,对吧?英英!”妈妈说话了,还对我眨了⼀下眼睛。
噢,最了解我的⼈到底还是妈妈。
哎呀,她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
【篇⼆】⼩学三年级语⽂《我变成了⼀棵树》教案
教学⽬标与重难点:
1、认识“希、痒”等8个⽣字,会写“继续、秘密”等词语。
2、感知课⽂内容,提取情节信息,感受作者⼤胆⽽神奇的想象。 3、学会并运⽤“连续性想象”,⼤胆想象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PPT、板贴
教学过程:
⼀、复现“发散性想象”策略,导⼊课题。
(课前板书课题。)
1、我们刚学过⼩真的长头发,你瞧,她⽤发散性的想象把长头,拿来做了那么多有意思的事情。(板书想象)
2、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位⼩姑娘,她叫英英,她有⼀个奇妙的想法,她想变成——(出⽰课题)。齐读。
【设计理念】旧知导新课,激起学⽂兴趣,强化想象概念。
⼆、初读感知,教授概括⽅法。
1、英英为什么想变成⼀棵树呢?
⾃由朗读课⽂,想想“我”为什么想变成⼀棵树?⽤上⽂中的话说⼀说。
2、字词反馈,相机正⾳。
⼩⽼师带读、男⼥⽣对读、齐读。
3、回顾问题:“我”为什么想变成⼀棵树?
(预设:我真希望变成⼀棵树,这样旧没⼈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请⽣读,给予评价,读出渴望。指导全班朗读。
4、师⽣问答,教授“直圈”概括法。
英英⼼⾥这么渴望着,这么想着,就觉得——
【⽣:⾝上痒痒的。】(关注痒痒的轻声)低头⼀看,呀,发⽣了什么神奇的事情?
【⽣:我变成了⼀棵树】(板书画⼀半树⼲)
瞧,我⽤笔在⽂中直接圈出了概括神奇事件的内容,这种概括的⽅法,叫做直圈法。
5、这棵树有什么特别的呢?
简单的说就是树上长满各种鸟窝。(板贴:长满各种鸟窝),当词语不在⼀起的时候,我们可以跳着圈⼀圈,这种概括内容的⽅法我们叫做跳圈法。
【设计理念:⽂章篇幅较长,学⽣难以简练概括出故事情节,⽼师教授并⽰范从原⽂提取信息,会帮助学⽣更好的感知课⽂以及提取信息,从⽽解决问题。】
三、概括故事情节,提炼“连续性想象”策略。
1、英英因为不想吃饭,所以变成了⼀棵长满了各种鸟窝,她的神奇变⾝之旅就这样开始了,(板书树⼲内:神奇的变⾝之旅)接下来,还会发⽣什么奇妙的事件呢?
2、请⽣交流,⽼师帮助概括,打乱顺序随机板贴。
3、谁来帮⽼师摆⼀摆?(请⽣上台摆放)
4、为什么这么摆放?(预设:故事情节有⼀定顺序)
5、肯定学⽣答案,并为事件加上箭头。
6、我想请⼀排的同学简单说说这个有趣的故事。(⼩组按顺序⼀个接⼀个复述。)
【设计理念:请⽣上台排序以及请⼀⼩组同学复述故事,⽬的都是为了让学⽣明确故事情节的推动性、事件发⽣的连续性。同时以讲故事形式复述课⽂不仅是课⽂语⾔的内化过程,还是学⽣的听、读、思、记能⼒训练的过程。】
7、总结:你们看,想象可真有意思,不仅可以像⼩真⼀样发散思维,还可以像英英这样由⼀件事情,想到另⼀件事情,再引出新的事情,这样⼀步⼀步,⼀环扣⼀环地进⾏连续性的想象把她的神奇变⾝之旅写的⽣动⼜有趣。(板书:连续性)
8、在这么多有意思的事件⾥,你觉得最有意思的事哪⼀部分?
9、(关注嘴巴流出⽔珠⽚段,出⽰课堂作业本。)⽼师发现很多同学都觉得嘴巴⾥流出⽔珠很有意思,我们看看⼩动物们是怎么想的吧。请四个同学分别读读⼩动物的对话,⽼师来读旁⽩。
10、⼩动物们的讨论可真有意思,如果你也在场,你觉得⽔珠还可能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写到作业本上,完成后请⽣答。
11、你们的想象让这个故事变得更有趣了。
【设计理念:此处问题设置,既解决了课后题⼜完成了课堂作业本,使作业本不再独⽴于课堂之外。】
12、再来看,(指板书)在英英的这段变⾝之旅中,变成了⼀棵树是故事的开始,中间是故事的经过,最后妈妈发现了秘密是故事的结尾,英英就这样⽤了连续性的想象把这个故事说完整了。
四、实践“连续性想象”策略,展开神奇变⾝之旅。
1、⽼师有个⼤胆的想法,我也想变成⼀棵树(板书绘画另⼀半树⼲),可是我不想长鸟窝,我想长满各种⽔果(板贴:长满⽔果)。你觉得可能有哪些⽔果呢?(板贴各种⽔果图⽚)
2、我这棵长满了各种⽔果的树,⼜可能引来谁,⼜会有什么神奇事件发⽣呢?
3、学习活动⼆:⼩组续编。
注意分⼯⼀定要明确,第⼀个⼈先想⼀个事件,第⼆个⼈顺着他的事件,继续往下想,就这样连续地想象,讨论完了,再按顺序写在各⾃的纸条上。⼀个奇妙事件⼀颗星,两个奇妙事件两颗星,以此类推。
4、⼩组集体上台展⽰,其余学⽣评价。
⽼师给予肯定性评价:瞧,他们⼩组,⽤了连续性地想象把故事编的这么有趣。
5、⽼师想把魔⼒传给你们,如果你们也能变,你想变成什么?请⽣答。
6、如果变成你们所说的,⼜会有什么神奇事件发⽣呢?在你们⼿中都有⼀张学习单,赶快⽤上连续性的想象展开⼀段奇妙变⾝之旅吧。写出⼀个奇妙事件⼀颗星,接着写出第⼆个奇妙事件两颗星,看谁能拿到最多的星星。
7、请⽣上台展⽰。相机评价。
【设计理念:两次学习活动都是对“连续性想象”策略的实践运⽤,跳脱于⽂本之外,给了学⽣更为⼴阔的想象空间。】
五、指导书写,⼩结课堂。”
1、同学们的分享有意思极了,连续性的想象是帮助我们写好故事的⼩秘密。
2、指导书写“秘密”⼆字。
仔细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之处?(预设:都有“必”)有什么想提醒⼤家?
师总结:秘密两兄弟,必须要牢记,⽼⼀的在⽲旁,⽼⼆的在⼭上。
3、学⽣练写。
4、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连续性的想象把故事情节说完整了,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英英是怎样把故事讲的丰满⼜充满魔⼒的。
【篇三】⼩学三年级语⽂《我变成了⼀棵树》教学反思
《我变成了⼀棵树》从⼀个孩⼦的⼼理来想象⼀棵树的感觉,但它所要叙述的⼜不仅仅是“我”变成⼀棵树的感觉。从妈妈出现在树下,随后⼜住进树上的鸟窝起,“我”变得有些紧张起来。“我”既不希望⾃⼰的“魔法”被妈妈看破,⼜盼望着妈妈能认出⾃⼰。读到最后,我们才知道,“我变成了⼀棵树”的意思其实是说,世界上最了解孩⼦的⼈“到底还是妈妈”。在母亲眼⾥,每⼀个孩⼦都是不会被错认的使。下⾯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些想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的想象能⼒。⽽学⽣的想象也得到了尽情发挥,学⽣说得意犹未尽。在孩⼦们的⼼中,想象的世界⾥要什么有什么,想去哪就去哪,科技要多发达就有多发达。所有在现实⽣活中还不能实现的,在想象的世界什么都实现了。你看,我们的孩⼦对未来充满着多⼤的希望呀!我们的孩⼦多会想啊!
在教学中,紧紧扣住教学要求,循序渐进地进⾏想象能⼒的培养,安排了说话练习“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什么奇妙的事?”对有些达不到要求的学⽣可以适当放宽要求,让每⼀个学⽣通过想象激发创造的灵感,体会成功
的喜悦。想象的多样性,符合⽣活的客观现实,便于学⽣真实地表达⾃⼰的内⼼感受,培养学⽣的创新能⼒。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概括世界上的⼀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有意识地去引导学⽣⽤发散的思维去想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