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卷面满分:15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敕(chì)造 冥(míng)冥 朱拓(tuò) 锋镝(dí)
B.便(biàn)宜 怔(zhèng)怔 畏葸(xǐ) 孝悌(tì)
C.监(jiàn)生 惴(zhuì)惴 呜咽(yān) 庠(xiáng)序
D.间(jiān)或 讪(shàn)讪 炮(páo)烙 驽(nú)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惫懒 杜撰 孛荠 寒喧 放诞无礼
B.纨袴 谬种 驯熟 膏梁 比权量力
C.天堑 錾银 踱步 厮混 沸反盈天
D.钝响 歆享 目炫 踝节 传道受业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盛博士对中国传统的道家、兵家、儒家、法家等都有极高的造诣,因此在分析国际问题时,常常能够旁征博引,信手拈,这就使才疏学浅的我感到不知所云了。
B.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写作文时就面临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只得去搜肠刮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
C. 高中语文学习一定要多读多思多积累,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实现自己高远的目标;如果毫无知识储备,在激烈的竞争中,只能是铩羽而归。
D.在这次比赛中,中国队运用灵活的攻防转换战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早早奠定了胜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今,美国许多州持续了十年的人口大幅增长告一段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正蔓延至美国南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的持续经济衰退导致的。
B.现在越越多的商家利用节日大打价格战,在商场里,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诱人。
C.许多相声迷十分推崇郭德纲,因为不仅他基本功扎实,而且有一颗甘愿为底层百姓表演的热心。
D.中国女子网球选手李娜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决赛中,不敌比利时名将克里斯特尔斯,与个人职业生涯的首个“大满贯”擦肩而过。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文字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主张“文以明道”“文道合一”“唯陈言之务去”,对后世散文影响很大。
B.《红楼梦》第一回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染上了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
C.鲁迅被誉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狂人日记》是他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祝福》便是选自这一时期出版的小说集《呐喊》。
D.以文坛“硬汉”著称的海明威,是美国现代杰出的小说家,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其代表作品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等。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南水北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竺可桢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南水北调在我国是有充分的必要性,而且也是可能的。
我国是世界上径流资非常丰富的国家,年约27000多亿立方米,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巴西
及苏联。但这样多的径流资在我国地区上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3%,而径流量却占全国径流总量的70%;华北与西北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1%。而径流量只占全国径流总量的7%左右。
我们知道,黄河流域和内蒙古、新疆都具有丰富的地下矿藏和很大的农牧业发展潜力,如能引长江所不急需之水以补益黄河,不仅可保证黄河中游的农田灌溉,而且将使具有优越梯级开发条件的黄河干流的发电量大大增加,从而使我国北方的工业动力问题得以满足。又如我国的内蒙古草原地带,有广大而肥沃的土地资,煤铁矿藏都很丰富,但由于水缺乏,目前还只能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如果能引水灌入内蒙古草原,则将使我国这块广大地区变为粮食基地,并使牧场单位面积的养畜量大大增加,也能满足这里工矿业和城市的用水。我国广大的西北干旱区,虽然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以引用,但水量有限,即使能充分利用,也不能解决全部可垦荒地变为农田的用水问题。更由于水土资的分布不平衡,许多地区缺水情况更为严重,尤其是还要考虑到治沙任务,将更加需要大量的水。
南水北调虽有充分的必要性,但是否有可能性呢?我们知道,我国西南地区地势高峻,是我国许多主要河流的发地,地表径流比较丰富。从这个地区的目前需要看,用水量都不大,
相形之下径流资是较多的。由于各河上游地势均在二三千米以上,因而提供了向北引水的可能性。当然,这个任务的实现不是短时间的事,这是一项极为艰巨而繁重复杂的任务。因为引水地区如川西、滇北均是山高谷深,许多工程要在人烟稀少、地高天寒、交通困难的条件下进行。加之引水路线又处在地震强度很大的地带,许多地方受着山崩滑坍、泥石流的威胁,不但工程浩大,而且维持艰难。 南水北调对我国南部地区是否会产生不利影响呢?我认为是受损不大、受益不小,江水北调后,长江流域的水力发电要受到损失,但长江上游的水减少后将会对其中下游产生良好的效果。中国南部地区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引水以后基本上不致影响航运和工农业的用水,并且可以减轻泛滥的威胁。至于三峡的发电量虽然受到影响,但这些水量引向北流将在引水河道的各个梯级上发电,可使电力在地区的分布上做到比较均匀,同时减少三峡水库的淹没损失。此外,川康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地上、地下资丰富,对这些资的开发也将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进行南水北调工程中,也将带动我国若干科学部门的迅速发展和成长。由于这一伟大工程的兴建,将涉及许多科学技术部门,许多复杂问题的解决都会促使该学科的发展,如地震的研究,高坝建筑和高水头发电,泥石流、滑坍的防止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南水北调涉及的流域很多,许多都是我们没有作过科学考察的地区。为了作好跨流域的规划,就需要
对整个有关地区的自然资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这样也就会推动整个地质学部门、生物学部门以及经济科学部门向前发展。
此外,南水北调这一大规模改造自然工程完成后,将由于地面水分条件的变化而引起一系列自然条件的变化,如自然景观、水分循环(特别是小循环)、气候条件(特别是小气候)等,在这些变化中又将要求我们开展改造自然实施效应的研究,以便预测将整个地区的变化情况。因此,南水北调这一伟大工程。在科学上也有它重大的意义。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虽是世界上径流资丰富的国家,但水利资的分布却是很不均匀的。
B.西南地区地表径流丰富、径流资较多、径流地势较高,为引水北提供了可能。
C.川康地区,地下水资丰富,南水北调对这些资的开发也将创造良好的条件。
D.作南水北调规划之前,需要对整个有关地区的自然资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7.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水北调后,全国的水力发电总量要受到损失。
B.南水北调将减轻长江流域江水泛滥的威胁。
C.南水北调可以使水电在地区的分布上比较均匀。
D.南水北调可以减少三峡水库的淹没损失。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南水北调工程在科学上的重大意义的一项是
A.南水北调工程可带动我国若干科学部门的迅速发展和成长。
B.南水北调工程能推动地质学、生物学以及经济学等学科向前发展。
C.南水北调工程将由于地面水分条件的变化而引起一系列自然条件的变化。
D.南水北调工程有利于我们开展改造自然实施效应的研究。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某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
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某。虏赵王迁及齐将颜聚,遂灭赵。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备:防备
B.赵王让李牧 让:指使
C.王必用臣 必:一定要
D.悉勒习战 勒:统率、组织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牧用兵蓄势待发的一组是
①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②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③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 ④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
⑤牧杜门不出 ⑥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⑥ D.②③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牧对待匈奴进犯的态度是防守不战,并“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原因是他明白攻打匈奴时机尚未成熟,不能够作无谓的牺牲,另一方面是为了消磨匈奴的斗志。
B.“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以及“赵王乃使赵某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这些事例充分表现了李牧坚持固执的一面。
C.李牧复职后,依照王令施行严守政策。匈奴仍认为他是胆怯,后他一战大败匈奴,使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的边境的城池。
D.李牧不仅能守,而且善战。大战匈奴,他采取了一系列的准备措施,以充实强化自己,麻痹敌人,最后战术得当,击败了入侵者。
12.请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