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更新时间:2024-11-19 08:39:53 阅读: 评论: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13背影
1.通过对“背影”的分析感知父亲形象,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2.把握文中“我”的情感变化,深入理解文本。
3.思考课文为何以“背影”为中心,了解文章的传叙事方式。
4.品味课文独具特色的语言。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事,一些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也许是父母一个深情的凝望,也许是爷爷奶奶一个和蔼的笑容,也许是老师在作业本上留下的一个个红勾……正是生命中无数美好的感动,让人间变得温馨动人。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文章,作者在文中仅仅记录的一个小小的背影,却感动了阅读它的无数人。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其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丰腴,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朱自清清贫而有气节,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是毛泽东称颂的“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写作背景:《背影》是记事散文,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往事。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20岁,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目标导学二:朗读文章,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
2.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本文写了父亲为“我”送行并爬月台为“我”买橘子的事,过程中父亲的背影给
“我”留下深刻印象,终生难忘。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疼爱,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目标导学三:重点探究,分析“背影”
1.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这几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明确:文中共有四次写了背影,第一次是文章开头,作者在回忆中提到背影;第二次是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爬上月台留下的背影;第三次是父亲离开时消失在人海中的背影;第四次是结尾抒情时点到的背影。
2.请认真研读第6段,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父亲背影的。
明确:作者在描写父亲的背影时,先用外貌描写来描写父亲,即“父亲是一个胖子”“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突出了父亲的外貌特征;再用动作描写,“蹒跚地走、慢慢探身下去、攀着、向上缩、向左微倾”,似一个慢镜头一般,作者将这个行动的背影仔细刻画,忽又定格在月台上,表现出父亲买橘子的不易,形成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背影形象。而在父亲离开时,又将众多的人影作为陪衬,写父亲的背影消失在人影里。
3.第6段中,作者两次描写父亲的背影,并两次说忍不住落下泪来,这是为什么?请你分析作者在此表达的情感。
明确:作者被父亲为自己的付出深深感动,这是一种深切的父子情。
4.分析第6段可知,本文的重点在通过父亲的背影来表达父子之情,那么又为何要写与背影无关的第2—5段呢?请你简要分析。
明确:第2、3段介绍家庭情况,看似与“背影”无关,却是“背影”故事的缘起与节奏;第4段写父亲决定为儿子送行,是“背影”故事的基础,第5段写送儿子上了车,是“背影”故事的准备,因此,这四个自然段虽然未直接写背影,却与背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5.探究:请你结合全文,说说“背影”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从内容上来看,作者以“背影”为父爱的象征点、父子情的交汇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从结构上看,背影是文章中“我”的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也是文章的线索。
【教学提示】
关于该文体的探究不宜过早完善答案,宜在学生对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进行体悟感知后进行完善。
目标导学四:学以致用,学习刻画形象
点拨:作者在描写父亲背影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外貌描写与动作描写的方法。在描写外貌时,抓住父亲穿着简陋与肥胖的典型特征,在动作描写中也集中体现出攀月台不易的形象。作者这种抓住典型特征做简要勾画来表现出人物形象的方法叫白描手法。
引导:在你的印象中,是否也有人给你留下过如此感动的回忆呢?请你仔细回忆当时的场景,具体到对方做了什么动作,他(她)是什么形象,或说了什么话,将这些记录下来,记住要表现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
第2课时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在上一课时,我们仔细分析了朱自清先生刻画的“背影”形象,这个形象如此令人感动。然而细心的同学恐怕已经明显地感受到朱先生的情感在文中有着极大的变化,而父亲对孩子的感情也未必就是爬月台买橘子那样简单,这节课,就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走进本文的情感世界。
目标导学一:赏析语言,体会“父亲”的关爱
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在文中是一以贯之的。请你在文中找到那些令你无比感动的瞬间,理解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示例:
1.父亲对儿子说的话令人感动。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明确: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劝解和安慰,家境困难,身心最艰难的便是父亲,而父亲却依然坚强并回过头来安慰“我”,这在表现父亲坚强的同时也表现了对“我”的关怀。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明确:细心关照之后,又想起儿子路上口渴的问题,担心橘子买来之后找不到儿子,又怕行李丢失,于是又叮嘱儿子不要走动,可见为儿子想得周到。
2.细节部分令人感动。
(1)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明确:父亲因为事忙,因此不打算送“我”,且已经托人照顾“我”,但终究还是不放心而送了“我”。这其中经过了父亲“再三嘱咐”“终于不放心”“踌躇”“终于决定”的犹豫反复心理,可见在父亲眼里,“我”永远是那个没长大的儿子。
(2)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明确:这一段描写看似没什么,但是联系“我”的“紫毛大衣”来看,却十分感人,父亲因家境困难只能穿着简陋,却让儿子穿着紫毛大衣去求学。这对比中见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目标导学二:把握“我”的情感变化
探究:请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的内容,并分析其中的变化及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明确:文中写到四次流泪,鲜明地凸显了“我”对父亲的态度。第一次是“我”回家奔丧,到家后因目睹家境颓败而伤心,表现出“我”对父亲的心疼;第二次是在离别的车站,目睹父亲老态的背影,心生感动;第三次是看着父亲下车离开的背影,饱含着感动和不舍;第四次是父亲来信,“我”回忆背影,内心充满愧疚以及对父亲的挂念。
从其他内容上看,“我”对父亲的情感很深厚,但不曾表现出来,且在前文中表现得略有些不耐烦。比
如看到父亲进站时和脚夫讲价钱,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看到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觉得他“迂”。而“我”的情感态度变化的契机,是在父亲爬上、爬下车站月台之时,“我”的内心被强烈地震撼了。
朱自清与父亲浦口分别那一年20岁,是一个深受“五四运动”影响的青年学生,并且在文坛崭露头角,正是青春得志之时,对行事方式与思想都与自己相差了一个时代的父亲,自然有种种不解和不满。写《背影》那一年他28岁,是清华大学教师,涉世渐深,又经历了大大小小的社会变动,对父亲多了一份理解和体谅。所以文中作者对父爱的感受和对父亲的理解都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作者一再运用反语“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表现出强烈的后悔和自责。最后一段的延伸与补充,不仅照应第一段的内容,更是表明作者对父亲的理解与思念,父子间曾有的隔阂消融,父子之情有了进一步的升华。
【教学提示】
新旧思想交替时期,作者与父亲之间曾有种种不合,教师可结合相关资料对该问题进行深度解读。
目标导学三:品味本文朴实典雅的语言
探究:有人说,本文语言朴素而不失典雅,匀净而不失细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请你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语言朴素:本文并未用华丽的修饰词,而是如口语一般。在描写的过程中,又善用白描手法,简洁而表现力强,这更加体现了本文用语的朴素平实。
典雅:文中使用了不少文言词汇,如“赋闲”“勾留”,这类词语保留了文言的概括力与典雅内蕴,穿插在文中,使全文有典雅的感觉。
匀净细腻:本文短短一千多字,将一个“背影”刻画得如此生动,在省略内容上,下了大功夫,写则写与“背影”相关的内容,与“背影”无联系的内容全然不写,使全文用语显得匀净。而在表现“背影”的过程中,又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使得文章整体的叙述描写给人细腻之感。
目标导学四:学文识类,探究写人记事散文基本特点
探究:文章通过回忆车站送别这件事刻画了一个“背影”形象,体现了父子情深,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散文。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结合本文说说写人记事散文的基本特点。
明确:(1)写人记事散文通常记叙一件事或多件事表达某个主题,突出某个人物形象。如本文则通过车站送别突出父子情深的主题,突出了父亲的形象。(2)记一件事时要记录典型事件、代表性事件,要为主题服务。如本文在记事时,着重选用车站送别事件,重点突出送别时的背影而取得了成功。
三、板书设计
背影
人物父亲动作描写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舐犊之情
“我”——四次流泪——感激、心疼、愧疚语言
朴实
可取之处先重点分析“背影”把握父亲的形象,然后探究文中的情感把握文本主题,最后引导学生关注本文写作风格,并引导学生“学文识类”,深化学生对写人记事散文的认识。此外,在一定程度上结合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我”由与父亲有隔阂到理解父亲的情感变化,超越“父子情深”的浅层认识。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20:22: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225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案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案设计.pdf

标签:父亲   背影   作者   描写   儿子   情感   文章   表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