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13.《背影》学案

更新时间:2025-02-23 18:07:44 阅读: 评论:0

第四单元
13.背影(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感知父亲形象,尤其是“背影”的形象,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
2.思考课文为何以“背影”为中心,了解文章的叙事方式。
【知识导航】
1.走近作者: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背影》、《绿》、《春》、《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2. 背景资料
朱自清与父亲:
1915年,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父子生隙。 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朱自清父亲很生气。1917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1921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参加工作,父亲为了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1922年,朱自清带儿子回家,父亲不准他进门,只能怅然离开。1922年,朱自清再次回家,父亲不搭理他,父子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1925年,朱自清父亲写信给儿子: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在泪水中完成了《背影》 1928年,朱自清父亲读到《背影》,父子冷战解冻。1945年,朱自清父亲去世。
【自主学习】
一、知识预备
1.根据汉字写拼音。
交卸(  xiè        狼藉(  jí             簌簌 (      sùsù      )
游逛(    guàng      踌躇    chóu chú       马褂(      guà      
蹒跚     pán shān         颓唐(    tuí      )琐屑(    suǒxiè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①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祸不单行       
②乱七八糟的样子——  狼藉   
③失业在家——   赋闲      
④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蹒跚   
⑤精神不振作——  颓唐      
⑥细小而繁多的事——琐屑   
⑦纷纷落下的样子——   簌簌    
  ⑧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⑨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触目伤怀    
二、整体感知
1. 本文的线索是       背影      开篇直接    点题      ,结尾      呼应开头    
2.找出文中四次出现“背影”的语句,再分别给每次“背影”前加上一个动词,以便理清思路。
第一次:  难忘      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次:  刻画       背影: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泪。                   
第三次:  惜别      背影: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了,我的眼泪又来了                                                                       
                                                                                                                 
第四次:  再现    背影: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3.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 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1.从内容看,作者以“背影”为父爱的象征点,父子之情的交汇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
  2.从结构看,“背影”是文章中我的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也是文章的线索
4.文章第6段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在这一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
  作者先描写外貌衣着,然后描写动作,仿佛用特写镜头细致的展示父亲爬月台的动作,并用“我”的情感反应烘托这个背影。 
这个背影最能体现父亲对“我”的爱,也是“我”情感变化重要的转折点,所以写得非常详细。
三、课堂精练
(一)复习知识,根据拼音写词语。
1.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jiāo xiè      交卸          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2.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lángjí(          狼藉          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sùsù(          簌簌           )地流下眼泪。
3.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fù xián        赋闲         
4.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yóu guàng          游逛          ,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5.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chóu chú(            踌躇            了一会。
6.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mǎ guà             马褂            ,深青布棉袍,pán shān         蹒跚        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7.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tuítáng        颓唐         !他chù mù shāng huái           触目伤怀          ,自然情不能自已。
8. 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suǒxiè(            琐屑              便往往触他之怒。
四、课堂小结
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从而了解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作者的情感思路。
第四单元
13.背影(第二课时)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把握文中“我”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课文。
2.品味课文独具特色的语言。
【知识导航】
白描 :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
一、合作探究:
探究一:在这篇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我对父亲的感情一直是深厚的,只是有时略有些不耐烦。不耐烦处:
①看到父亲送站时向脚夫讲价钱,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
②看到父亲嘱托茶房 “好好照应我”,“我”觉得他“迂”;
③父亲爬上爬下车站月台时,“我”的内心被强烈震撼了。
变化的原因:一是父亲对“我”很好,让“我”感动;二是“我”本来就对父亲怀有深情,内心的强烈震撼是很容易发生的,所需的只是“背影”这样的契机。
探究二:4段写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细读这一段,注意文中的细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这一举动背后的心理活动的。
父亲先嘱咐茶房“陪我同去”,可又“终于不放心”,还是“自己送我去”。父亲的犹豫拖沓的原因:
其一是父亲对儿子深厚的感情;
其二是父亲爱子之情的表露方式是间接的、含蓄的、滞涩的。
父亲既不放心儿子,想与儿子多待一会,又放不下“言出如山”的父亲的架子,丢不开父子之间的隔膜与龃龉,所以从“说定不去”到“决定自去”的转变才那样充满踌躇与犹豫。
探究三:文章第五段中,作者两次写到自己“聪明过分”的行为,你怎么理解这里的“过分”?在长辈面前你也有过类似的表现吗?读完这篇文章,你对自己的“聪明”和长辈的“迂”有什么新的体会?
聪明:反语,是时候醒悟过来责备自己的话。
“过分”表达作者作者的自悔心理,“过分”说明不是一般的自悔,是发自内心的强烈自悔。当年的“我”用理智的、理性的眼光看父亲“拿自己当小孩”的琐屑迂腐,觉得可笑;现在的“我”终于理解了父亲当年的行事所遵循的是情感的逻辑而非理性的逻辑。
探究四:文中写到的几次流泪?分别出于什么原因?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前后共4次写“我”流泪。
第一次:“我”回家奔丧,到家后“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是因为目睹家境颓败而伤心;
第二次:离别的车站,看到父亲爬上爬下月台,“我的眼泪很快就流下来了”,是因为目睹父亲的背影而感动,因背影呈现的老态而伤感;
第三次:父亲走下车后,“我”回到座位上,“我的眼泪又来了”,是上面流泪的延续;
第四次:“我”到北京后,父亲来信,说到一些伤心事,“我”便有了“晶莹的泪光”,是因为“我”回忆背影,挂念父亲。
作者看似不经意地流泪,其实流泪贯穿全文,为文章增添了丰富的、带着感伤的情感色彩。
二、语句赏析:本文语言朴素而又典雅,简洁而又细致,试以下列语句为例,加以赏析。
1.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因为丧事,一半因为父亲赋闲。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9:41: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225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13.《背影》学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13.《背影》学案.pdf

标签:父亲   背影   作者   情感   父子   文章   变化   茶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