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朱自清背影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5-02-24 14:40:26 阅读: 评论:0

朱自清背影教学设计
  朱自清背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所蕴含的情感。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3、感悟本文所表现的父子情深。
  【教学重难点】
  1、透过文章细致的人物描写,品味文章深沉的父子情。
  2、品味朴实无华的语言,体会深情无限的意蕴。
  3、注意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从父子的表现来比较。
  【教学方法】1、导入法。2、解读法。
  【教学流程】导入新课,讲作者及写作背景,讲字词,课文讲解,概括段落大意,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0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这篇散文《背影》。
  板书:背影?朱自清
  二、作者简介
  简要介绍朱自清的相关情况。
  设计:我们在七年级时学过他的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春》,对于作者的相关情况应该是有所了解了。请大家看到课文的注释部分,这里有朱自清的相关资料,朱自清,原名朱自
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是我国着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他一生之中共着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26种,约二百多万字。《背影》是他的散文代表作之一,他的文章大都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这篇《背影》写于1925年,作者28岁,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那年冬天”就是指1917年冬。
  三、生字词语,扫清阅读障碍
  交(jiāo)卸(xiè) 奔(bēn)丧(sāng) 狼(láng)藉(jí) 簌(sù)簌(sù) 典(diǎn)质(zhì) 赋(fù)闲(xián) 颓(tuí)唐(táng) 琐(suǒ)屑(xiè) 差(chāi)使(shi) 亏(kuī)空(kong)
  勾(gōu)留(liú) 拣(jiǎn) 搀(chān) 蹒(pán)跚(shān)
  四、课文解读
  按段落顺序讲解这篇课文。
  1、第1自然段
  这两句交待了作者的写作原因,用一个“最不能忘记”表现了父亲的“背影”给“我”留下的是无比深刻的印象,显出“背影”非同寻常的意义。
  问:为什么父亲的背影“最不能忘记”呢?
  明确:这里是作者设置的悬念,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问:课文题目是背影,而这里第一段就提到了背影,这种写作手法叫做什么呢?
  明确:这种写作手法,我们称之为开门见山,开篇点题。点明这是难忘的背影。
  板书:第1段:开篇点题,难忘背影
  2、第2~3自然段
  问:“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那作者这里指的是哪些事情,请在课文中找出来?
  明确:“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
  问:第3段写的是什么?
  明确:主要描述了家境的惨淡。结合刚才所讲的祸不单行来看,这两段文字阐明了作者当时的家境是非常的困难。而这又在整篇课文里面起到什么作用呢?这些都是另人伤心的事情,作者这样写,实际上是为了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所以这两段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描述家境,渲染悲凉气氛。”
  板书:第2~3段:描述家境,渲染悲凉气氛
  3、第4~5自然段
  问:在第4自然段中,写了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由不送我到决定送我,作者为何刻意写这个环节?
  明确:作者这样写恰恰是为了强调父亲对儿子的那种细心关照。通过两次“再三”和两次“踌躇”都可以表现出来。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在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儿子。
  问:这一段共出现过几次“聪明”?请找出原文。
  明确:共出现两次。第一次的“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当父亲忙着和脚夫讨价还价的时候,“我”总觉得父亲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其实并不是父亲说话不得体呢,实在是家境日下,囊中羞涩,可是当时作者并没能体会到父亲的想法。而现在想起来,自己那时候太不成熟了,自以为是,心里面很内疚,这里的聪明是反语。第二次的“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儿子,“我”暗笑父亲的迂,自以为看破世情,其实以父亲的经历,他怎么会看不出这种人情事理呢!只是“我”当时完全不能领会父亲的用意,这里的聪明也是反语,是作者对父亲的关怀的一种反省!悔恨自己不理解父亲。
  问:在第4、第5这两段中,作者几次提到我的年纪?请找出来。
  明确:作者两次提到我的年龄,“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父亲的做法并不理解,觉得没必要,这也正呼应了刚才所讲的两次聪明的悔恨自责心理,同时也从侧面反应出父亲对我的关照是细致入微的。
  小结: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父亲在送行时对我的细心关照。我们可以把这两段概括为“车站送行,细心关照”。
  板书:第4~5段:车站送行,细心关照
  五、本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课文的1~5自然段,讲了作者的相关情况,讲了写作缘由,还讲了课文各个层次的主要内容。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还遇到了不少生字词语,要求同学们认真复习,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一课时所讲的主要内容
  设计:上一节课,我们讲到第5自然段,同学们应该还有所印象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一下昨天所讲的主要内容。昨天,我们讲了第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还记得板书是什么吗?(开篇点题难忘背影)很好,那么第二第三自然段我们又是如何来概括其内容的呢?(描述家境渲染气氛)第四第五自然段呢?(车站送行细心关照)
  板书:第1段:?开篇点题,难忘背影
  第2~3段:描述家境,渲染气氛
  第4~5段:车站送行,细心关照
  这节课我们接着往下讲,请大家翻开课本看到课文的第6自然段,这是全文的重点段,请大家把这一段齐读一遍。
  二、课文讲解
  1、第6自然段
  问:这一段主要写的又是什么呢?
  明确:这一自然段主要描写了“我”在车站看到的父亲的两次背影。
  问:这一段,第一次背影是在什么情况下看到的?
  明确:父亲去买橘子爬月台的时候。
  问:作者是如何来描写这个背影的?
  明确:先写父亲的外表和衣着,“父亲是一个胖子”“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
青布棉袍”,接着再写父亲爬月台,这样就能把父亲的爬月台画面更好描绘出来。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9:18: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225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朱自清背影教学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朱自清背影教学设计.pdf

标签:父亲   作者   背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