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文学_一本书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5-02-24 05:56:58 阅读: 评论:0

一本书读后感
一本书读后感1
  作者通过他人生的第一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芜的大自然感应到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如此写道,从中可体味到作者对于童年生活的感觉是多么地辛酸、艰苦而沉重。同作者相比,我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起码不用为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而苦恼。
  我记不太清楚自己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的情景,走进知识的世界,但我记得我拿到的人生的第一本书,它是完整的,而不像作者,为了朋友,还要将手中的第一本书分一半给朋友。或许是生活条件优越了,想要的东西太容易得到,反而不在乎、不珍惜现在拥有的,对于求知也并不热情。
  作者在__的结尾处写道,“人不能忘本”。现在想想,对于知识的源头以及人生的起点,在我的记忆里,已经模糊不清了,实在是惭愧。我不想自己辛辛苦苦学了十几年的知识是毫无价值的,它是我人生意义中的一部分。更何况,学海无涯。现在,我不能再如此浑浑噩噩的、
毫无目的地过每一天,我要不断地积累知识,充实自己,为有朝一日找到人生目标后实现它而作充分的准备。
一本书读后感2
  干货挺多,非常全面的去说明了什么是阅读,以及如何去更好的阅读。
  对于更好的阅读,作者以四个层次去作了阐明。本书阅读周期挺长,大概按自己的理解总结下四个层次的阅读,可能与原文有所出入。
  1.基础阅读:任何一个识字的人,都已在识字读句阶段已掌握的阅读,是最基本的阅读,不涉及读书技巧。
  2. 检视阅读:快速阅读或者粗读的另一种说法。这种阅读方式要求你在阅读的时候,要快速简略的读完。不要纠结于生僻字/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不能回溯读已经读过的内容。通过这样的阅读,使得你能在读完后,可以回答1)这是一本什么书2)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3)还想在读一遍吗?/这本书有趣吗?这个速度可以使用指画法/眼睛扫视法...
  3. 分析阅读:精读的另一种说法。通常一本书,在快速阅读完之后,如果值得再读,才会使用分析阅读。这个阶段就是通过分析阅读,把主要的主旨以及各个分论点都找出来,最后把全书的骨架架构出来,以笔记的形式呈现。
  4. 主题阅读:就一个话题而言的多种书籍的同时阅读。这样的阅读,一般用在研究某一个话题的时候才用到。这种阅读的第一步是拟一个书单,然后利用检视阅读去筛选合适的书单和重新整理话题。然后找出这些书籍的异同点,提取自己的论点。
一本书读后感3
  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感觉就是一本阅读指南,介绍怎样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阅读所应具备的视野。一开始作者就强调了一个观点: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通过主动的阅读,你会投入心思去不断思考,这样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说实话,最初是好奇的心态来读这本书的,但是看过这本书后,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意识到了自己很多不足之处。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良师的对话。一本新书仿佛就是一个陌生人,他包含学识却不愿吐
露心声,只有当你主动去打开一本书时,才开启了你与良师的交流之门。
  阅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谓精神食粮便是如此。这本书关于阅读者的看法不一定尽善尽美,但是以现代的观点来看,书中提及了一些分类,仍具有科学性,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电子产业,将阅读逐渐带向电子书时代,认为书中的观点不仅适用于阅读纸质书籍,对电子书、网络阅读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尽管很多时间阅读是为了放松或者打发时间,但我们还是应该以严肃的态度去面对阅读。一本好书是作者的心血结晶,人生历练,更是对世人的告诫,我们应当怀着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阅读。读书是一个人的修行,当你翻开书的那一刻修行便开始了。我们要做的不仅涉取新的知识,更要增加我们的感悟能力和理解力。真诚阅读一本好书,对于作者对于自己都是一种嘉奖。
  读完这本书,才明白最初的想法有多么愚不可及,世上没有什么事是简单而随便的,心中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也未必有它的章法。《如何阅读一本书》它也是一种哲学。
一本书读后感4
  人性的进步。有时候是工作累了读不动,有时候又觉得总共200多页读完了怪可惜的。那天看林达的博客,有个人的评论写着,这是不是林达的博客?文风很像!这一个问号一个感叹号的搭配,让我自己有点小惊慌:这几年基本读的津津有味的,全是林达的书。他的书基本算是给我树立了一个比较正确的世界观。可是,问题在于,只读林达的书会不会在思想上偏了。有没有可能在某些方面林达的观点也是有缺陷的。这个问题倒是不值得去争,只要大家能推荐自己觉得不错的书给我,问题就好解决了。已经读完就写写心得。如果说林达写的四本关于美国的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良好的制度,那写法国的这本就让我们开始担忧实现这种制度所要付出的代价。其实正是因为这样的担忧让整个国家制度的变革畏畏缩缩,裹足不前。法国大革命气势如虹,对敌人的公正就等同于对自己人的背叛。在变革之前,贵族始终处于社会上层,民众难以撼动其地位。但民众终于有压倒之势将贵族从上层拉下马,此后的走向将分两种。
  第一,民众成立司法机构,对贵族进行审判;
  第二,民众将贵族不由分说,千刀万剐。在变革以前,民众认为社会缺乏公平正义的,他们需要一个公正的立法司法机构保证平民大众的各种权利。但是如果革命趋势发生扭转,
贵族地位岌岌可危,绝大多数人并不能够理智地将贵族拉至跟他们平等的位置,而是顺着这种惯性,把高高在上的贵族踩在脚下。中国历史上的党争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
  当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他的对立面是司马光、苏轼。虽然双方都是高风亮节的官员,但无论谁在朝廷得了势,都会对对方施以阴招,打击异己,壮大自己。而且在局外人看来所不齿的事情,他们却可以从为朝廷为社稷的指导思想下心安理得得完成。这个时候,公平正义被英雄主义取而代之,民众要求的是泄愤,把久久加之于自己身上压迫和不公正发泄到压迫者的身上去。人们只会注意到将贵族狠狠踩在脚下的史诗般的英雄人物,贵族变成了这幕王者归来大戏的配角,衬托着英雄的光辉。随着革命火焰的高涨,贵族被踏平,这般火焰又该烧向哪里。总有一些人是清醒的,他们这时候就站出来,告诉早已被胜利迷醉了的人们,这场变革的最初的,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他们提出对贵族应该进行公正司法审判。这不正是革命所追求的东西么?可是,理智的人终归是少数,嗜血的人才是多数。
  革命的火焰就烧到这些边缘人物上。比如,当绝大多数人要孤立一个人的时候,你站出来说,这样不好。其结果就是你也被孤立了。可以试想一下,当一个坏官被揪出来,你却站出来说我们应该给他一个公正的审判。你也要求坏官的孩子在学校不应该受到歧视,诸如
此类等等。这样,革命队伍重新划分,有人就被赶出革命队伍,成为革命的对立面,他们的头颅也被绞架割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清醒,革命的队伍也不停地洗牌。停留在革命队伍里的永远都是最激进的,甚至是抱着某些私欲的革命者。当普通民众发现自己身边一些很好的人也被排除在革命之外,暴尸街头的时候,他们开始了新一轮的害怕,从一种恐怖走向另一种恐怖,这几乎就是一个周期,如果找不到一个出口,就永远活在里面。这样的经历我们国家前50年就有,不该忘记。如果说,司法无法给民众一个公正,但我们求给贵族一个公正。因为这件事情,总得有一方做出妥协。既然他们做不到,只有我们来做。社会的进步并不是单纯的一个制度改革,而是整体民众的人性进步。
一本书读后感5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该书作者是[美] 莫提默·J. 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初识此书,已经是六年前的事情了。记得当时我还在义城工作,是一位特别爱读书的老同事张荣全老师推荐给我的。当时我对此书嗤之以鼻,认为“认识汉字不就会读书了吗?还需要这么厚的一本书来概述和引导吗?”但是,当我真正捧起这本书开始阅读的时候,我才知道,阅读,原来是这么深刻的一件事。
  由于该书主要论述指导如何通过阅读增进理解力,所以,专业性的语言和论述比较多,以至于对当时那个自以为会读书的我来说,是根本看不进去了,这才是一直搁浅了那么多年的真正原因。
  六年过去了,我也已经由当初那个“自以为是”者成长为“潜心读书者”。作为一个爱读书之人,这些年我也看了不少书,家里的书柜由1个变为3个,各种类型的书堆满了书柜。对于我特别喜欢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书,我都是认真地逐字阅读,并及时抄写读书笔记,对于娱乐性质的小说,我选择一目十行地读,掌握故事梗概便可。当然,如果文笔特别好的,我也会放慢速度,领略文字之美。对于学术类的书,因其往往晦涩难懂,我经常反复的研读。同样的方法也用在读推理类作品上。各种方法不一一例举。最初,我是抱着“陪孩子读书”和“完成每月的读书任务”的心态读这些书的,但是在看过这本书后,我确实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发现了自己值得学习和探究的空间还很大。
  首先,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读书一般不看第二遍,当然个别我非常喜爱的书除外。一本书我往往看过一遍便归入开头提到的“读完的书”那一类,并不再会去翻阅。就像在这本书中说的一样,这样的人“不值得羡慕,而应该同情”。因此,我在看书时不再给看过的
书“判死刑”,而是时不时的拿出以前看过的书来回顾。坚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不仅仅是个别好书值得一读,即使是哪些自己曾经因为枯燥无味的书,在第二遍读的时候也能体会到它有趣的一面,真可谓收获不小呀。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00:37: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223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文学_一本书读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文学_一本书读后感.pdf

标签:阅读   贵族   民众   革命   作者   时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