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阜阳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研究

更新时间:2025-01-04 05:17:58 阅读: 评论:0

2015年第6期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第168期No.6.2015 Journal of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um No.168
DOI:10.14096/jki34-1044/c.2015.06.013
阜阳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研究
李泽如*
(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词一向饱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社会意义,其中,阜阳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既有自己的特色,又受到普通话的影响,与其有不少相似之处。在实际交际中,如果分不清称谓词的用法,不仅会对长幼尊卑的理解有误,还会产生沟通障碍。鉴于此,文章旨在从阜阳方言亲属称谓词的构成,与普通话的异同以及方言称谓词中体现的社会文化特征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来说明阜阳方言亲属称谓语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亲属称谓;阜阳;方言;研究
中图分类号:H17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310(2015)06-0057-06
亲属称谓就是指有着血亲或姻亲的人对对方的称呼,即以本人为中心来确定亲属成员和本人关系的一种称呼方式。汉语中的亲属称谓一向严谨有序,并且繁复多样,只有正确恰当的掌握这些称谓语,才能保障交际的顺利进行。而且,这些亲属称谓词作为一种基本词汇,能够反映社会历史、人们的心理、思想和文化制度的变化,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由于亲属称谓词一直处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中,所以会在语音、词汇、语义和语法方面有所折射,对于揭示方言的发展变化有重大意义。同时,研究阜阳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也能对阜阳市区的民俗文化作进一步的了解。
阜阳市地处安徽省西北部、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西部,辖颍州、颍泉、颍东三区和临泉、太和、阜南、颍上四县及界首市,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市[1]。阜阳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中原官话区,一般通行于皖北、苏北、豫东和鲁南一带,包括商阜片和信蚌片两种,其中商阜片主要分布在阜阳下辖的三区三县一市,即:颍泉区、颍州区、颍东区、太和县、临泉县、阜南县、界首市[2]。由于整个阜阳地区范围较广,因此内部又被划为东部、西部、北部、沿淮和中部五个方言片[3],本文讨论的主要还是阜阳市区的方言。
一、阜阳方言亲属称谓词的构成
(一)阜阳方言亲属称谓词的音节构成
从音节上来看,阜阳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主要以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为主,其中双音节词占多数,
三音节的称谓词数量较少,四音节的则更少。例如,单音节词:“爸、妈、爷、奶、哥、姐、姥”等,双音节词如:“姥爷、姑姥、妗子、外甥、姑奶、姨奶、舅爷、舅奶、大爹、大娘”等等。三音节的称谓词,一般都是以双音节词为基础,再添加单音节的亲属称谓词,或者前加后加词缀组成,例如:“舅姥爷、姑姥爷、姨姥爷、二姥爷、二姑夫”等。而四音节的,基本上都是三音节的称谓词前加数字组成,如:“二舅姥爷”。从这方面来讲,普通话中的亲属称谓词,由于受到了双音节化的影响,除了最常用的“爸、妈”之外,基本上没有单音节的称谓词,大部分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亲属称谓语。
(二)阜阳方言亲属称谓词的构词方法
汉语的亲属称谓词直观的描写出了父系、母系、直系、旁系、辈分及同辈的长幼排列,其构词方法多种多样,其中,阜阳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主
————————
收稿日期:2015-09-27
作者简介:李泽如(1991-),女,安徽阜阳人,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要采取附加式的构词方法,部分词使用的是并列式和重叠式,下面将举例说明。
1.附加式构词
附加式构词法一般是使用前缀构词,整个复合词的词汇意义主要由词根承担。这一构词法主要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加上前缀后意义改变的,比如“太”,在“姥、姥爷、爷、奶”前面加上“太”字,组成“太姥、太姥爷、太爷、太奶”等称呼,表示的是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的意思,这里的辈分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第二种,加上前缀后意义没有发生改变的,例如在“弟、妹”前面加上词缀“小”,组成“小弟、小妹”,这里表示的并不是年龄最小,一般年龄最长的妹妹也称呼为“小妹”,这样增加了一种亲切感,以显示亲昵,不过这种用法仅限于用在“弟、妹”之前。同样的还有“老”字,在爸妈或兄弟姐妹前加上“老”,构成“老爸、老姐”等称呼,以显示亲近。再比如“大”,“大舅、大婶、大姨、大爹、大娘”等,加上这个前缀,表示属于这种称呼的人是同辈中年龄最长的,虽然带有排行标记的意思,但辈分关系没有变,词汇意义也没有发生变化。
在阜阳方言中,表示排行标记的一般就用到“大、小”和数字“二、三、四……”等,以“大X、二X、三X……”的形式出现,其中,“小”的用法有讲究:排行最小的那个舅舅,不论兄弟几个,都用“小”表示,但前提是要比母亲的年纪小,否则要按顺序使用序数词,其他亲属称谓同理可得。例如,如果有两个舅舅的话,那么就按顺序称为“大舅、小舅”,三个舅舅的话,即“大舅、二舅、三舅”,以此类推。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只有一个舅舅,既可以称呼为“舅舅”,也可以依其年龄大小称为“大舅”或“小舅”,同理的还有“姑姑”;但如果只有一个姨妈,就没有“姨姨”这种称呼,而只能称为“大姨”或“小姨”,同样的还
有“妗子、小婶、嫂子”,这里的“大、小”代表了称呼对象和父母的年龄关系,它们都没有相对应的单音节形式。还有一种例外,就是称呼父亲的弟弟时,没有“大叔”的说法,直接从“二”开始表示:“二叔、三叔……”,此时,这里的“小”,就不再表示亲切的意思,仅仅作为排行的标记使用,表示称呼对象是年纪最小的那一个。
2.并列式构词
所谓并列式,即由两个亲属称谓词组成,例如“舅爷、舅姥爷”。这类词,虽然表面上看是单纯的称谓词并列,但实际上整个词的意思已经发生了变化,“舅爷”是对祖母的兄弟的统称,按年龄排序的话可称呼为“大舅爷、二舅爷……”,而不是舅舅和爷爷的单纯并列。
3.重叠式构词
所谓重叠式,就是对单音节形式的称谓词进行重叠来构成新的形式,一般意义上不会发生改变,但是在使用的年龄层面上却有所不同。总的来说,儿童大多数使用重叠形式的称谓词(没有具体的年龄限制,一般是12周岁以下),超过这个阶段,就开始采用单音节形式的称谓语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重叠形式并不全是一一对应的,总是有所缺失。例如,有“叔叔”没有“伯伯”(方言称“大爹”),有“舅舅”,却没有“姨姨”;有“姑姑”,没有“妗妗、婶婶”。
二、阜阳方言的亲属称谓词与普通话的异同
阜阳方言和普通话相对比,二者有相同,也有不同的一面,为了清楚地说明这一问题,下面将列表显示,分为父系和母系的称呼(由于篇幅所限,表格中没有列出全部的称谓,此外,有排行标记的亲属称谓,具体用法请参看上文,这里不详细列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普通话的推行和人们思想的不断转变,阜阳方言中的称谓词也在发生变化,有些称谓已被其他称谓所代替,有的则不再使用。
对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的称呼,一般都是在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前面加上“太”字,有时则不加以区分,而是统称为“老太”。由于过去结婚普遍较早,四世同堂的家庭比较多,这样的称呼还较为常见,随着晚婚晚育的普及,四代同存的情况越来越少,曾祖父母的称呼语也很少在使用。与之相对应的,“重外孙、重外孙女、重孙、重孙女”这样的称呼也逐渐消失。而且,在城市及年轻人中,由于计划生育的大力推广,造成独生子女的情况比较常见,在这些人和他们的孩子组成的小家庭中,某些称谓词的使用也会逐渐减少,比如像“舅舅、姨妈、婶婶”等。
表1 父系称呼
表2 母系称呼
称呼(普通话)
面称 背称 曾祖父 太爷 俺+面称 曾祖母 太奶 同上 祖父 爷、爷爷 同上 祖母 奶、奶奶 同上 伯祖父 大爷(大爷爷)…… 同上 伯祖母 大奶(大奶奶)…… 同上 叔祖父 二爷、三爷…… 同上 叔祖母 二奶、三奶…… 同上 祖姑夫 祖姑母 大姑爷…… 大姑奶…… 同上 舅 爷 大舅爷…… 同上 舅 奶 大妗奶…… 同上 伯父 大爹(大伯[pai 35])……
同上 伯母 大娘…… 同上 叔父 二叔、三叔…… 同上 叔母 二婶、三婶…… 同上 姑父 姑母 大姑夫…… 大姑、二姑……
同上 岳父、岳母
爸、妈 同上 父亲 爸、大[ta 214]、爹 同上
嫂子、弟妹 嫂子、名字或乳名 俺嫂子、俺兄弟媳妇 姐夫、妹夫 哥、名字或乳名 俺哥、俺妹夫(俺弟) 侄子、侄女 名字或乳名 定中结构(俺哥的小孩)
胞兄、胞姐 大哥……、大姐……
俺+面称 胞弟、胞妹 名字或乳名 俺小弟、俺小妹
表哥表姐、堂哥堂姐 哥、姐 俺+面称 表弟表妹、堂弟堂妹
名字或乳名
俺小弟、俺小妹 孙子、孙女 同上 俺孙子、俺孙女 儿子、女儿 同上 俺儿子、俺闺女 儿媳妇、女婿
同上 俺儿媳妇、俺女婿
称呼(普通话) 面称 背称 外曾祖父 太姥爷 俺+面称 外曾祖母 太姥、太姥姥
同上 外祖父
姥爷
同上
方言中对父亲的称呼为“大[ta 214],爹”,对母亲的称呼为“娘,老娘”,这些称谓只存在于中老年人群中,在年轻人中基本已经绝迹。在一个家庭中,有可能三代人对父亲的称呼都不一样。年轻人称呼父母,基本上与普通话一致。方言中称呼舅妈为“妗子”,称呼外婆为“姥姥”,这种称呼在农村中仍然很普遍,城市中虽然仍在使用,但逐渐被“舅妈、外婆”所代替。
夫妻之间称呼对方的亲戚时,一般都是随对方的称呼。例如,妻子称呼丈夫的姑姑时,也是叫姑姑;
妻子的姐姐,丈夫也称为姐姐。此外,跟“嫂子”的广泛使用不同,“姐夫”一词很少使用,这在年长者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一般都称姐夫为“哥”,因为“哥”这一称呼显得关系更为亲切。年轻人受普通话的影响,越来越习惯于使用“姐夫”一词。夫妻之间的互称,也体现出年龄和地区层面上的特点。在年长者和农村人中,丈夫常称妻子为“老婆子”“内当家”,妻子称呼丈夫为“当家的”“当家里”,有时互称为“俺那口子”,或者跟随孩子称对方为“孩子娘”“孩子爹”。年轻人很少使用这样的称呼,一般都随普通话,称对方为“老婆、老公”或者直呼姓名、昵称等。
另外,在阜阳方言中,还出现一个称谓词可以表示好几种亲属关系的情况,例如,“叔叔”既可以表示父亲的弟弟,也可以表示母亲的姐夫或妹夫,由于称呼的对象不同,在生活中基本不会造成言语交际的混乱,必要时可以进行解释说明。也有一种亲属关系可以用好几个称谓词来表示的情况,就如上文所说的夫妻之间的称呼。
在称呼父母的长辈时,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一般这种称呼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是父母对长辈的称呼,后一部分表示辈分,例如“妗奶”这个词,“妗”表示父亲对其舅舅妻子的称呼,“奶”表示辈分,而且,表示父系亲属时,一般后加“爷”或“奶”;表示母系亲属时,后加“姥”或“姥爷”。
总体来说,由于城市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普通话中的亲属称谓词正随着人口流动、社交媒体等手段进入到阜城人民的日常用语中,使方言中的亲属称谓呈现出与普通话相趋于一致的特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常用的称谓词依然具有着超高的稳定性。
三、阜阳方言称谓词中体现的社会文化特征
外祖母 姥、姥姥 同上 外伯祖 大姥爷 同上 外姆婆 大姥姥 同上 外叔祖 二姥爷、三姥爷…… 同上 外婶婆 二姥姥、三姥姥…… 同上
外祖姑夫 外祖姑母
大姑姥爷……
大姑姥、二姑姥……
同上
舅姥爷 大舅姥爷…… 同上 舅姥姥 大舅姥姥…… 同上 舅父 舅舅、大舅、二舅……同上 舅妈 妗子、大妗、二妗……同上
姨父 姨妈 叔、叔叔、大叔……
大姨、二姨……
同上
公公、婆婆 爸、妈 同上 母亲 妈、娘、老娘 同上
外孙子、外孙女 名字或乳名 俺外孙、俺外孙女
外甥、外甥女 同上 定中结构(俺姐的小孩)
(一)注重辈分和排行
汉语的亲属称谓受到经济制度、家庭结构、宗教礼仪和语言系统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具有浓厚的等级观念,不同的辈分有不同的称呼,因此,在称呼对方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岔了辈分,阜阳方言也不例外。由于对辈分的强调,在辈分和年龄相冲突时,要先讲究辈分,再涉及年龄,这在农村或老一辈人中比较常见。因为计划生育不够普及,家庭成员较多,造成各个成员间年龄差距比较大,同辈或不同辈人可能会相差几十岁,这就会出现一个两岁的孩子按辈分是一个四十多岁中年人的父辈的情况,那么后者依然需要称呼前者为“叔叔”。另外,同辈中十分注意排行,不同年龄的同一类亲属中要按照年龄大小以老大、老二、老三……的形式排列下来,老少分明,强调秩序性。
(二)面称和背称的使用
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亲属称谓词可以分为面称和背称两类。面称,就是对对方的当面称呼,背称则不用于当面称呼,而是在正式场合或向别人介绍时所用到的称呼。不论是哪一种,都能体现出一定的
文化特点。
上文中的表1和表2只列举的部分背称,因为阜阳方言的背称是很有规律的。但同时,面称和背称不是整齐对应的。
在背称亲属时,无论是长辈还是晚辈,一般都习惯于在面称前面加上“俺”,表明是自己的亲属(在正式场合中,一般用“我”来代替“俺”)。但在口语中直呼祖父母、父母亲和兄弟姐妹时, “俺”的本义就不那么清楚了[4]。
在长辈和晚辈之间,晚辈称呼长辈时,不论是面称还是背称,基本都是相同的,使用的都是亲属称谓词,而且,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可直呼其名。但是长辈在面称晚辈时,一般都是直呼其名或乳名,有时也会使用称谓词,例如父母会喊自己的孩子为“闺女”或“儿子”,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而且一般仅存在于父母和孩子之间。而背称时,如果交谈的对方是熟悉的人,就会直呼晚辈的名字,如果与不熟悉的人交谈,除了直系的亲属,诸如“俺闺女、俺孙子、俺外孙”等经常使用外,很多时候都是用定中结构的短语来代替这种固定的称谓词,比如说,外甥女称为“俺姐的闺女、俺哥的小孩”,弟妹称为“俺兄弟媳妇”等。这些称呼从侧面体现出了阜阳人尊敬长辈的社会心理特点。
平辈之间,也分年龄长幼,对待年龄较长的亲属,不可直呼姓名,例如兄弟姐妹之间,只要年长,弟、妹必须以“哥、姐”相面称,而哥哥姐姐可以称呼对方的乳名。当年长者背称年轻者时,不论弟、
妹有多大年龄,都倾向于加上“小”字以示亲昵,例如“俺小弟、小妹”,而背称兄、姐时,则不用再相应的加上“大”字了。
在表亲戚之间,面称表兄妹甚至是堂兄妹的时候,一般直接称为“哥哥、姐姐”而不再加上“表”或“堂”。同理,像“表舅表姨”等亲属,也都直接称呼为“舅舅”或“大姨、小姨”,即便是背称,也是要去掉“表”字的,以显示亲昵不生疏。有时为了和自己的亲兄妹、舅舅姨妈等作区分时,才会加上“表”字。对这些表亲,如果需要统一背称,就会称为“老表”“俺老表”,但这个称谓词包含的亲属主要是男性。
总的来说,阜阳方言中面称和背称的这种不对应关系,正是说明了阜阳文化十分强调尊长,注重长幼秩序,而且含糊不得。
(三)亲属称谓的泛化
这种泛化现象十分常见。例如,方言中习惯称中年男性为“叔叔、大叔”,称中年女性为“阿姨”或“大姐”。对老年男性,有时会直接称为“爷爷”,或者“老大爷、老爹爹”,对老年女性,会称对方为“奶奶”或“老大娘、老太太”。
年龄相仿的男性见面,会主动称对方为“大哥”以显示尊重和亲昵,对方的妻子也要尊称为“嫂子”,只有在准确知道年龄的情况下,才会适时的改为“弟妹”等称呼。有时也会说成“大老哥”,但没有“大老姐”与之相对应。
对和女儿或孙女年纪相仿的女孩子,有时会直接称呼“闺女”,但对于男孩子就没有“儿子”这样的称呼。在现在年轻的女性中,可能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会出现称呼对方为“妹子”的现象,这样会显得关系更加亲近。有时男性为了拉近和女性的关系,或者表达对对方的喜爱,也会这样称呼。但这样的称呼仅限这一种,因为并不存在“弟子”“哥子”这样的称谓。所以说,这一类的称谓存在不对等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泛化的称谓语主要以父系称谓语居多,这是因为在亲属关系中,本就以父系亲属关系为主,这是父系氏族社会留下来的特点,而且也主要选取直系亲属称谓词,例如“大哥、大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19:35: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222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阜阳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研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阜阳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研究.pdf

标签:称呼   方言   阜阳   称谓   年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