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挖掘社会资源,制定工作方案
2008年2月,学校专门成立了玉文化教育工作小组,对中华玉文化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历史脉络、玉界名人、经典作品、玉石原料、设计加工、鉴赏收藏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大量的综合性研究与学习。工作小组的老师们利用休息时间,到昌平区老君堂废弃的京黄玉玉矿、北七家镇沟自头村废弃的玉料坑中采挖玉石,获得了种类丰富的玉石原料。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充分挖掘各种社会资源,先后与北京工美集团、北京玉器厂、北京工美博物馆、北京玉雕技工学校、北京市商业学校等相关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柳朝国、田健桥、张铁成等二十位“国大师”和玉界专家作为学校玉文化研究的指导老师;聘请北京教科院基教所的专家,从教育科研方面给予理论的指导与论证。
经过一年多的综合研究,我们逐步确定了开展玉文化教育的总体工作方案,即:组织全校教师,将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的中华玉文化,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与研究,组织各种社会资源,培训教师团队,研发校本教材,建构玉文化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创新相应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开展规范的玉文化教育,同时挖掘玉文化中蕴涵的优
文 | 邵国富
小学“玉文化”教育
课程体系建构及教学模式的创新
秀教育资源,与国家课程的教育内容相结合,对学生“以玉润德、循玉启智”,使中华玉文化全面走进校园,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研发校本教材,探索课堂教学
学校要开展玉文化教育,就要使玉文化教育走进课堂,而要让玉文化进课堂,首先要解决教材问题。所以从2009年开始,学校决定首先研发出一套对学生系统进行玉文化教育的校本教材。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2011年9月第一版《玉文化进校园》系列校本教材终于问世,每年级十课时,六个年级共计六十课时。经过两年多的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再次对教材进行了修编和改版,更名为《少儿识玉》,并于2014年底正式印刷出版,成为我校对学生进行玉文化知识教育的正式教材,每年级一册,共六册;每册十五课,六册共九十课。
教材明确了玉文化教育教学内涵的三个核心:德育——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点,在教材中突出思想道德教育;美育——结合当今的美术学科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工作精神,在教材中重点
体现美育教育;智育——玉文化教育可以与多个学科的教育教学相结合,培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同时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而文化自信的底气正是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玉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基石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也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载体。传承和弘扬玉文化不仅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光荣的历史使命。然而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对于玉文化中所蕴含的教育教学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和空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中心小学邵国富校长带领全体教师经过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决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玉文化教育,尝试走出一条玉文化教育的学校发展之路。
玉化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