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七(上)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的在云南省元谋县,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3、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4、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5、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6、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长江流域),已使用磨制石具,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3、河姆渡居民住着干栏式房屋,通风防潮。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5、半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能制造彩陶.
三、华夏之祖
1、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涿鹿之战。(炎黄大战蚩尤)
3、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4、这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5、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
1、禹死后,启继承父位。
2、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4、商汤灭夏。公元前1600年,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5、商迁都到殷,商朝又称殷朝。
6、商朝最后一个王是纣.
7、周国国君周文王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人姜尚,国力逐步强大。
8、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大战,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9、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10、分封制的作用:(积极)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消极)造成春秋战国的纷争。
五、灿烂的青铜文明
1、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2、盛行“三星堆”文化。
3、后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在商周时期已齐备.
六、春秋战国的纷争
1、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是封建社会成形成时期
2、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3、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4、城濮大战使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5、争霸的影响: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6、战国时期:三家(韩、赵、魏)分晋,田氏代齐。
7、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8、长平之战: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军事基础。
七、大变革的时代
1、铁农具在春秋时期出现,战国时期推广.
2、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作用: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4、秦国李冰修筑都江堰,防洪灌溉.
5、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6、商鞅变法的领导阶级:新兴的地主阶级。
7、商鞅变法的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8、商鞅变法的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
9、商鞅变法的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③建立县制。
10、商鞅变法的作用: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
11、各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八、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甲骨文。西周:金文(也叫“铭文”)。西周末年:大篆。
3、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
4、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总结了四诊法:望、闻、问、切.
5、屈原代表作《离骚》.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九、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1、孔子创办私学,因材施教.
2、孔子:“仁”、“爱人”、“为政以德”、“因材施教”。
3、孟子:“仁政”、可持续发展.
4、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5、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兼爱”“非攻"。
6、儒家(孟子)最先提出“可持续发展”。
7、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庄子,“无为而治”(意要顺其自然)。
8、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9、老子:事物都有两面性.
10、兵家的鼻祖是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