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要点总结

更新时间:2025-02-25 20:11:14 阅读: 评论:0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一)时间地点:公元前六世纪初,雅典
(二)历史背景(或原因):1、贵族政治的实施使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尖锐,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缓和。2、雅典的地理环境和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为梭伦改革提供了条件。3、梭伦通过自身的努力,在雅典树立了较高的威望,成为首席执政官。
(三)主要内容:颁布“解负令”,释放债务奴隶,并归还其抵押的土地。颁布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法令,鼓励发展工商业,壮大了雅典城邦的实力。③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照财产多少划分政治权利设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打破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 司法方面,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四)历史作用(或含有局限性):改革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为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没有完全解决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一)时间:公元前四世纪中期。(前356年——前338年)。或秦孝公在位期间。
(二)历史背景(或原因):春秋战国之际,铁制农具和牛耕逐渐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  社会阶级关系变化,出现了新兴地主阶级,他们要求进行社会变革。  春秋战国之际,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家学说主张变革,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
(四)主要内容:A政治上:实行什伍,连坐制度;推行郡县制。
B经济上:通过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改变旧的生产关系。
C军事上:通过奖励军功,按军功授予田宅。
D社会习俗:禁止请客行贿,父子及兄弟同居等移风易俗的政策。
(五)历史作用: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促进了秦国的强大。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  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国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
争中取得主动权。  变法为秦国的富强和秦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于中国以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时间:公元五世纪末      北魏(420年——589年)
(二)历史背景(或原因):北魏政权的残酷压榨,导致广大农民负担繁重阶级矛盾尖锐。  北魏实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使民族矛盾尖锐,各地不断发生人民起义。  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政权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进行改革。
(三)主要内容: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推行均田制,使无地农民获得了耕地。  495年,迁都洛阳移风易俗,措施有:穿汉服、改汉姓、讲汉话、通婚姻、改籍贯等。
(四)历史作用:改革促进了中国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繁荣,推动了鲜卑族的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转变。②鲜卑族积极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汉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③改革促进了中国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为隋唐时期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一)时间:公元十一世纪中后期,北宋(约1069——1075年)
(二)历史背景(或原因):三冗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官员数量增加,造成冗官北宋大量增加禁军,军队数量增加,造成冗兵。北宋面临巨大的财政支出,造成冗费。
两积北宋在对外战争中多次失败,造成国家积弱北宋财政连年入不敷出,造成积贫。
(三)主要内容:A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推行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和市易法、均输法。 B加强军事实力方面:实行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并设置军器监提高武器质量C改进选用官制度方面:改革科举制,注重经义策论;整顿太学,培养专门人才。
(四)历史作用:变法开垦了大量耕地,并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市易法、均输法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的局面。保甲法、军器监、保马法的实行减少了冗兵,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弱”的局面。变法缓和了阶级矛盾,巩固了北宋的统治。
(五)成败原因分析:(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变法触犯了地主、官僚的利益,导致他们阻挠和破坏变法,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宋神宗意志不坚定,在变法后期动摇罢免王安石。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一些地方官员不按规定推行变法,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一)时间:16世纪前期,主要发生在德国
(二)地域:以德意志马丁·路德改革为开端,瑞士加尔文改革为高潮。英国亨利八世的改革最有特色。
(三)历史背景(或原因):16世纪的天主教对于欧洲进行着严密的控制,对民众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与封建王权矛盾深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不满教会的盘剥,要求建立强有力的国家以维护其利益。 一些封建君主也希望摆脱教会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文艺复兴运动对于人文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对天主教统治形成巨大冲击。
(四)主要内容:A以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为基本内容
因信称义”,信徒通过内心虔诚的信仰就能够与上帝沟通,并得到拯救。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并提出神职人员可以结婚生子。《圣经》是人们信仰的唯一神圣权威,每个人都能够直接阅读和理解《圣经》。国家权力为神所授,世俗权力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德意志应停止向教皇纳贡,并建立本民族教会。
B瑞士加尔文改革思想的核心是“先定论”,认为人不能知道和改变上帝的选择。鼓励人们发财致富,并强调选民应当具备忍耐、诚实、简朴、讲信用、谦逊等高尚的美德。
C1529年英国国王亨利八是领导的宗教改革主要是同罗马教廷争夺权力,建立英国国教。
(五)历史作用:打击了欧洲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为确立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奠定了基础新教登上历史舞台增强了欧洲民族意识,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第六单元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一)时间:19世纪前期(约1809年——1838年)埃及
(二)历史背景(或原因):18世纪末的埃及名义上由奥斯曼帝国统治,实际上处于马木鲁克统治之下。埃及连年战乱、经济凋敝、民不聊生。1789年拿破仑对于埃及的占领奴役了埃及人民,法军退出埃及后,英军入侵并利用马木路克势力进行统治。埃及人民英勇反抗英法殖民侵略者。开罗人民进行了三次起义,斗争中形成了独立的民族意识。穆罕默德·阿里在第三次开罗人民起义时站在人民一边,得到支持,掌握了埃及的统治权。
(三)主要内容:A经济改革:①改革土地制度,没收马木路克土地和违规宗教地产,废除包税制,实行土地税。②大力发展官办工厂,重点发展军事工业,对手工业生产进行严格管理,产品由政府调配使用。促进商业发展。 
B政治改革:①设立国务会议和咨议会,加强中央集权。②设立省、县、乡、村行政机构保障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结束埃及分裂的局面。 
C文化教育方面:创办各类学校,聘请外国专家并向欧洲派遣留学生。
D军事方面: ①建立军事工业,生产先进军事装备。 ②创办埃及军官学校,聘请外国教官,培养军官。 ③实行征兵制,按照西方国家模式,组织训练新式军队。 ④大力发展海军。
 
(四)历史作用:确立了埃及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奠定了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推动了埃及生产力的发展,推进了埃及的历史进程。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也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让埃及在较长的时间里保持独立。使埃及实际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时间:十九世纪中后期。
(二)历史背景(或原因):十九世纪中叶农奴制的存在激化了俄国的阶级矛盾,农奴反抗、农民暴动不断威胁着沙皇的统治。  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俄国经济远落后于西欧。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统治者认识到必须进行改革。
(三)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并且享有公民权。  规定土地仍归地主所有,但是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缴纳大量赎金。  利用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四)历史作用:经济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政治上沙皇专制政权逐渐转变为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联合专政。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和工业革命的开展。
(五)特点:由俄国沙皇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的的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目的还是要维护其封建统治。
(六)
明治维新
(一)时间:十九世纪后半期(1871年开始的一系列改革)
(二)历史背景(或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出现新兴资产阶级。幕府统治腐朽,遭到资产阶级、下层武士和民众的反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冲击了其封建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其资本主义经济经济的发展。西南强藩领导了倒幕运动,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政府掌握了实权。
(三)主要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经济方面:殖产兴业,进行土地改革,允许土地买卖;在政府主导之下发展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文化方面:文明开化,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建立近代教育体制,提高国民素质。军事方面:富国强兵,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了一支常备军,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设立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
(四)历史作用:政治上,颁布了《日本1889年宪法》,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近代天皇制建立起来。经济上,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崛起为东方经济强国。文化上,日本全面向西方学习,促进了日本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对外关系上,20世纪初完全废除了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局限性)改革的不彻底性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和扩张的道路,给东亚其他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一)时间:约1895——1898年(高潮“百日维新” 和结局“戊戌政变” 都在1898年)
(二)历史背景(或原因):甲午战争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亡国的危
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出现,及康有为、梁启超对维新变法的宣传。维新派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维新运动进入政治实践阶段。
(三)主要内容:政治上,力行新政,鼓励官民上书言事,裁减冗员,举荐新政人才。经济上,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个人开办工厂等。文化上,改革科举,在各地设立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选派学生留学海外等。 军事上,建立新军队,装备新武器,按新法练兵,添造兵舰等。

本文发布于:2023-06-03 01:17: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216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要点总结.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要点总结.pdf

标签:发展   埃及   经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