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线索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
地点:
生产生活情况:使用打制石器
特点:
时间:身体特征: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特点
生产生活情况: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
生产生活情况:
第2课 文明入口的氏族村落
地点:
生产生活情况:
时间:
生产生活情况:
时间:
生产生活情况:
第3课 中华文明之祖
时间地点: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
炎帝、黄帝
农业起源的传说:炎帝:制作耒耜、教民耕作黄帝:创制历法、发明工具
炎黄子孙的由来:
禅让制 含义: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建立:
结束: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
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
时间:约年,建立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政治制度:(禹-启)
灭亡:统治400多年,夏在统治时灭亡
时间:约年,建立商朝
统治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北达辽河
灭亡:统治500多年,时灭亡
时间:约年,建立
建立:之战打败商朝,建都(今陕西西安西)
目的:
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疆域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诸侯权利:统治和管理辖区的土地和人民
诸侯义务:
西周结束: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
政权名称 | 建立者 | 建立时间 | 都城 | 暴君 | 灭亡时间 |
夏 | | | | | |
商 | | | (迁殷) | | |
西周 | | | | | |
| | | | | |
第5课 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文字
甲骨文:盛行于商朝,是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汉字是由它发展而来的。从始我国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金文:盛行于商周,铸刻青铜器上的文字。
小篆和隶书:秦朝以为通用字体,后出现隶书。汉朝时,隶书广泛用。
行书:——书圣 东晋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青铜时代:指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在生产、军事、生活地位十分重要。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进入铁器时代。
青铜精品:①②③的青铜立人、青铜人头像、青铜树
第6课 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建立 时间:
建立者:
春秋时期:
春秋是我国的瓦解时期
齐桓公:任用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
晋文公:打败楚军后称霸中原
楚庄王:打败楚军后称霸中原
秦穆公: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是我国的形成时期
战国七雄:
战争特点:①改进青铜兵器、出现铁兵器;②以步兵和骑兵主;③军队庞大,修建工事;④参战兵力多,争夺激烈
著名战役: 、
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 秦赵,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进攻
著名军事家:孙膑、白起
合纵:“合众势力以攻一强”,即六国出兵联合攻秦(张仪)
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即秦拉拢东方国家服从自己(苏秦)
第7课 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
原因:①战国前期,铁器和农耕的推广,促进了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②秦孝公深感落后挨打,决心改革
时间:年,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性质: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作用:
铁器牛耕铁制生产工具开始应用 “铁口犁”
出现牛耕
都江堰 概况:时期,秦国在成都附近修建。
特点:无坝引水,自流灌溉。
作用: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秦统一六国 概况:年秦王统一全国
意义: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统一封建国家
第8课 春秋战国的文化
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形成:
最重要学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学 派 | 代表人物 | 时期 | 代表作 | 思 想 主 张 |
道家 | | | | |
| | | |
儒家 | | | | |
| | | |
墨家 | | | | |
法家 | | | | |
| | | | |
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