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史上的著名改革和思想解放运动
一、中国历史上的改革
1、商鞅变法——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⑴、时间:公元前356年
⑵、主持人:商鞅
⑶、变法主要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③建立县制
⑷、变法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北魏孝文帝改革——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⑴、时间:5世纪末
⑵、改革主持人:孝文帝
⑶、改革内容: ①迁都洛阳
②实行一系列汉化措施(汉语-汉服-汉姓-汉姻-汉礼-汉制)
⑷、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
3、戊戌变法(见专题8戊戌变法)
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日本的明治维新:(具体内容见专题八)
2、俄国1861年改革:(具体内容见专题八)
3、苏俄新经济政策:
⑴、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不满
⑵、开始时间、主持人:1921年 列宁
⑶、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⑷、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美国罗斯福新政:
⑴、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
⑵、时间、主持人:1933年 罗斯福
⑷、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以消除经济危机。
⑸、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⑹、中心措施: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⑺、作用:新政取得了明显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得到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新政不可能从根本土消除经济危机。
⑻、启示:对我围现代化建设的启示:农业是国民经基础,须高度重视提高农民收入;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须振兴民族工业以增强综合国力;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政府适时适度宏观调控以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⑼、性质: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调整
5、苏联斯大林模式:
⑴、形成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
⑵、评价: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作用。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
⑶、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⑷、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从实际国情出发,要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稳步健康发展
三、思想解放潮流
名称 | 兴起时间 兴起国 | 主要内容 | 代表人物 | 性质 | 作用 |
文艺复兴 | 14世纪 意大利 | 人文主义 | 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 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
启蒙运动 | 18世纪 法国 | 反对封建专制强调自由、平等、民主、人权和法制 | 伏尔泰等 |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支援,促进了社会进步 |
马克思主义 | 19世纪中 德国 | 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 | 马克思、恩格斯 | 无产阶级思想 | 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
| | | | | |
注:中国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