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初一下册地理六七章知识点总结

更新时间:2025-02-23 00:47:05 阅读: 评论:0

六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汇总(第六章、第七章)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1.请从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描述亚洲在世界上的位置。
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主要位于赤道和80°N之间,赤道穿过其南部,北极圈穿过其北部。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北温带。
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部和欧洲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为界,西南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2.描述亚洲的地形特征。(以什么地形为主,地势有何特点?)
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平原分布在四周沿海地区。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3.描述亚洲的河流特征和影响因素。
受地势影响,河流从中间起源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4.描述亚洲的气候三大特征。
(1)气候复杂多样。九种气候(无热带草原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2)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3)季风气候显著 
5.亚洲的世界之最
亚洲--世界面积最大的洲,人口总数最多的大洲,跨纬度最广的大, 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大的高原
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高大的山脉
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的地方,海拔-400米多
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为内陆咸水湖泊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半岛
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  有10000多个岛屿组成
亚洲有世界面积最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 日本
1.描述日本的位置。
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主要位于23.5°N到45°N之间,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北温带。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西隔日本海与我国相望。
2.领土范围: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
3.地形:南北狭长,以山地丘陵为主,沿海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多火山地震。
4.河流:短小而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5.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温差小,降水多)
6.日本为什么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活跃。
7.你觉得政府和学生应该如何防震?
(1)政府应该加强防震建筑的建设和防震逃生宣传工作。
(2)学生在教室不要乱跑,躲到安全的地方。
(3)在室外不要在危险的建筑前,要到空旷的操场等。
8.日本有哪些重要原材料需要进口?分别从哪里进口? 
煤炭-中国、澳大利亚等; 石油-中东; 铁矿-澳大利亚、巴西;棉花、粮食 -中国
9.日本有生产哪些重要工业产品?分别出口到哪些国家和地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是谁?
汽车、相机、摩托车等利润高的工业产品等,出口到的美国、西欧和东南亚,美国是最大的贸易对象。
10.日本从中国进口和出口什么?你认为这种贸易平衡吗?
进口煤炭、棉花、粮食初级产品 ,而出口给中国汽车、相机 、摩托车等工业产品,在这种贸易中中国处于不利地位。
11.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里,这样分布有什么好处?
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1)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原料需要进口,工业产品需要出口,濑户内海和太平洋沿岸地带,多优良港湾,便于进口原材料和出口工业产品。
(2)沿海地区人口城市较为集中,劳动力丰富,消费市场大,填海造陆价格低。
12.你认为日本在发展工业中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我们发展经济方面应该学习日本什么?
有利条件:
(1)岛国多优良港湾。(2)科技发达。(3)充足而且高素质的劳动力。
不利条件:
(1)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国内供应严重不足。(2)国内市场狭小,产品主要依靠国际市场,对外依赖性严重。
13.举例说明日本东西兼容的文化特点。
服饰:和服和洋装并存      建筑:木屋和洋屋并存 
文字:字母和汉字并存      医学:中医和西医并存
14.举例说明中日文化的源远流长。 
(1)和服起源于中国的汉服和唐装;
(2)日文中有很多中国汉字和偏旁;
(3)茶道、围棋、相扑、书道等起源于中国。
15.你认为日本的文化特点对它们的经济发展有没有推动作用? 
日本东西兼容的文化,使日本在各方面都会吸取中西方的优点,利于推动日本经济发展。
16. 日本经济发展遇到了那些问题(日本为什么大量投资海外市场)?日本目前把消耗能源多,污染严重的企业大量转移到海外发展中国家,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问题:劳动力价格提高,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环境污染,土地紧张,国内需求减少等问题。
措施:许多日本企业依靠资金、技术等优势,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利用世界各地的自然资源、劳动力等,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欧洲、美国、东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1)日本这样做会严重消耗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并损害他们的环境。
(2)发展中国家要加强自己的工业化水科技平,利用技术力量在合作中争取利益和环境的有利地位。
17.日本的之最和美称
日本---樱花之国                日本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
日本最高的山是富士山          日本最大平原是关东平原
18.岛国对日本的交通和渔业造船业会有什么有利?
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渔业和造船业的发展。
注1:日本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狭小。因此农业以小型机械为主,精耕细作。
注2、日本以海洋性的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温暖湿润,河流水量大,因此森林资源和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注3、日本的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北海道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
第二节 东南亚
一、自然环境
1.描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全部位于东半球,跨南北两个半球。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10°S—23.5°N之间,赤道穿过其南部,北回归线穿过其北部;主要位于低纬度,热带。
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南部,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2.东南亚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3.东南亚的气候
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和马来半岛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在热
带雨林气候以北,包括中南半岛绝大部分和菲律宾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
4.中南半岛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地势有什么特点?
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地势:地势北高南低。
5.中南半岛河流特点:多发源于中国,属国际河流;自北向南流动。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
6.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为什么日本称之为”海上生命线”?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是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咽喉”。
日本从中东的石油运输和出口工业产品到欧洲的航线必经此地,所以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
二、人文环境
1.东南亚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及分布国家是?
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主要分布在泰国,越南、缅甸。
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
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2.东南亚水稻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河流沿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3.东南亚大面积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
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
社会条件:
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少,对粮食需求量大,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
劳动力资源丰富
东南亚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
4.中南半岛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自然原因: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易于灌溉,农业发达。
社会经济原因:交通便利,开发较早。
5.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有哪些有利条件和弊端?
有利条件: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
          能为城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
          能够利用河流提供方便的水运
          若城市位于河流上游,还能够利用廉价清洁的水能资源
弊端:丰水季节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对人民生活造成威胁
      城市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向河流随意排放,会导致河流污染,城市生态环境恶化
      过量取水会破坏流域内水的自然循环和更新。 
5.东南亚的旅游资源有哪些?
缅甸仰光的大金塔;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柬埔寨的吴哥窟;越南的下龙湾;花园城市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
6.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出境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
东南亚与我国山水相连,距离近,交通便利,出境旅游耗时短,花费少;
东南亚是热带风光,我国主要是温带景观,景观的差异性对游客吸引力大
东南亚华人华侨众多,语言沟通障碍小,有亲切感和文化认同感     
第三节印度
一、自然环境
1.描述印度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纬10-30度之间,北回归线穿过中部,主要位于低纬度,热带。
海陆位置:印度位于亚洲的南部,南临印度洋,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陆上北邻中国、尼泊尔、不丹,东北与孟加拉国、缅甸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
2.印度的地形特征?
地形以高原为主,分为北中南三部分,北边是喜马拉雅山地,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地势北南高,中间低。
3.印度的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
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
4.南亚(印度)的雨季和旱季如何形成的?
每年的6-9月为印度的雨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从印度洋上带来了丰富的水汽,降水丰沛;每年的10月到次年5月为印度的旱季,盛行东北季风,东北季风从亚欧大陆吹向海洋,气流干燥,降水稀少。影响南亚农业的主要是西南季风。
5.印度的水旱灾害是如何引起的?你认为如何减少水旱灾害的威胁?
西南季风不稳定,导致印度降水量的时间分配很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对印度农业影响很大。措施:应该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
二、人文环境

本文发布于:2023-06-03 00:39: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215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初一下册地理六七章知识点总结.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初一下册地理六七章知识点总结.pdf

标签:日本   世界   东南亚   河流   位于   太平洋   分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