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强者,从不靠别人的认可活着
端午节小假期对我这个HR来说是个难得的休整期。不知道是否很多HR都与我一样,每年的年中都觉得身心俱疲,上半年的诸多任务还在进行中,下半年的计划已提上日程。一年一年下来,总是看不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可压力却在不断增加。记得年初签订绩效目标时,很多人就开始犯愁了,这么高的目标,2016到底该如何突破。作为人事经理我也是捏一把汗。 是的,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残酷了。强者会变得越来越强,拥有更多资源、掌握更多机会。同时,后起之秀层出不穷,无论你曾经多么辉煌,多么伟大,如果无法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任何企业都难逃厄运。诺基亚和三一的没落就是如此。
每年高考季,都会想起那个曾经年少的自己。曾经背负着父母和老师的殷切期望走进考场,很多人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但是那也只是证明了19岁以前的自己,与未来并不产生直接关系。上了大学、进了职场,终于明白人生每个阶段都有新的目标和挑战。即使高考帮助太多人改变了命运,但是这绝不代表一次成功就能决定人生这场马拉松的最终胜利。
今年高考全国卷的那一道漫画作文题一出,就爆出大量微信文章,各种吐槽和改编段子。大家纷纷觉得最合适的就是100到98就得挨打的是中国乒乓球队,而55变61就得表扬的是中国足球队。看了这个段子,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的绩效考核。那些一直干得好、贡献大的员工和部门总是被要求保持高绩效,否则一旦不能给企业创造更好业绩,就得成为“罪臣”并承担绩效奖金的损失。而那些一向绩效平平的员工或部门反而稍有业绩就会收获很多正面激励和评价,甚至更多绩效奖金。
我一度也认为这是极不公平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公司的目标值与期望值直接相关,而这种期望又直接与被考核者的真实能力相关。55到61,从不及格到及格,从小组淘汰到勉强进十二强赛,恰恰是国足真实实力的体现。但对于国球乒乓球球迷来说,别说痛失金牌,恐怕哪怕丢掉一局都是一种无法接受的耻辱。61受到表扬,98反而受批评,恰恰反映了绩效考核的一种思维,绩效考核一定是自己跟自己比,不要跟别人比。意思就是说被考核人只看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业绩表现,是否有进步。如果与别人去比,因为岗位、能力、经验都有差异,是无法比较的。从这个角度说,100到98受到苛责就没什么奇怪了。其次,高目标本身就是对自己实力的肯定和褒奖,不要因为一个季度的绩效退步而忿忿不平。如果我们今天做事情依然在意老板是否在用相同的标准考核我们和他人,依然在意我
们努力做了工作是否获到了相应的绩效奖金,依然在意因为我们付出了最多是否在公司收获了最高的认可,那我们与靠小红花鼓励的幼儿园小朋友又有何区别呢?
这就好像中国足球队,无论从55到61在国内获得了多少鲜花和掌声,到了国际赛场还是少不了丢人。国乒即使从100到98,或许有些退步,但到国际赛场仍然让所有对手胆寒。因此一次的分数不能完全反映真实水平,我们需要把目光看得更长远。也许这个国乒的98正孕育更多的100。这是我们谁都懂的再浅显不过的道理。世界没有绝对公平,老板也不完美,不要因为上级一次的评分偏低或绩效奖金的减少而耿耿于怀。巨星之所以能成为巨星,不仅仅因为他们总是能够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更因为他们能够在应该挺身而出的时候承担责任和压力。他们也有状态的低谷,他们也有发挥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他们也承受着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但这不但不会成为他们放弃的原因,反而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对他们来说,唯有征服这个世界,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一时的认可都是浮云,归根结底还得靠硬实力。
作为夺冠大热门法国队,2:1战胜罗马尼亚后,他们在欧洲杯之旅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于此,无论别人给你的目标多高,最终都是要靠运动员一分一秒
拼出来的。这背后是必胜的决心、勤奋的训练和永不放弃的精神。绩效考核亦是如此,目标确实高,压力确实大,但没有努力之前请不要丧失信心,更不能放弃。真正的强者,从不靠别人的认可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