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田径教学中进行趣味教学,是目前教学中广泛运用的一种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结果表明,趣味田径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主动性,使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田径项目是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旨在促进小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技巧,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体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从当前的教学状况来看,体育教学存在着松散的组织结构,教学价值低下,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基于此,以下对浅析小学体育课堂实施趣味田径教学法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实施;趣味田径教学法;策略
引言
趣味田径教学法是根据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而制订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将其融入到运动中,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体育教育从单纯的传授理论到实践,逐步向健身、娱乐转变。新时期的体育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掌握新课程标准,并将其充分应用于体育教学之中,促进体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一、趣味田径的特点和作用
趣味田径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征来设计,以游戏+田径项目运动的形式进行的锻炼和教学。趣味田径虽然具有田径运动的特点和功能,但是它不同于传统的田径运动,传统的田径运动不仅难度大,危险系数高,而且枯燥无趣,可以说,传统田径竞技性十足但是趣味性缺失。所以,在小学田径教学中,学生对田径具有恐惧心理。不过,趣味田径与传统田径不同,它的不同除了趣味性之外,还有难度、标准、器材和方式的不同。进一步来说,趣味田径的难度系数和要求比传统田径要低许多,许多具有危险性的田径动作都不会在趣味田径中出现。而且,趣味田径在使用场地器材更加安全、灵活。此外,趣味田径的活动方式更加灵活,而且趣味田径的观赏性、普及性都很强。概括来说,趣味田径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发展要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思想、多项能力和学习兴趣,也能锻炼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小学体育课堂实施趣味田径教学法的策略
(一)准备活动中引入趣味化游戏
在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可以为之后的运动做好缓冲,减少身体损伤问题。如果在锻炼之前不进行充分的准备,很容易导致抽筋、关节扭伤,甚至导致骨折。从小学体育的课前准备角度来看,老师们一般都会安排学生做一些运动,比如跑步、体操之类的,虽然能起到一些热身的作用,但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就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从而导致教学实效性下降。基于此,老师们可以转换思维,把趣味田径教学法引入到体育教学中来,为学生们提供有趣的准备活动,让他们积极参加,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准备。比如:在“长跑”教学中,老师没有像以前那样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热身,而是用“蛇形跑”来取代以前的准备活动。在蛇形奔跑中,学生首先要沿障碍线,以“S”字形奔跑至终点;第二局,手持呼拉圈,以“S”型向终点冲刺,同时将呼拉圈放在最后一道障碍处。通过这种方式,使准备活动变得更加有趣,使学生的参与感更强,有利于后续的教学。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趣味田径起源于欧美,在此项运动刚刚兴起之时,就被广大的学生所喜爱。该项目与其生理、心理规律相一致,其运动形式也比较多样化,体育内容也是通过多种体育活动的综合改革而使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发生变化。趣味田径没有时空的局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热情,让他们积极的参加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从兴趣入手,把体育活动带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让他们体会到体育的快乐,提高他们的体质。在教学总结中要做好引导,时时注意学生的兴趣改变。老师可以把原来的直线跑改成蛇形、波浪形等各种不同的运动,使他们在奔跑中获得快乐。老师也可以通过模拟的方法来模拟不同的动物,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比如兔子跳、大象走等,可以让孩子们从单调的练习中解脱,激励学生的运动激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充分利用运动设备,使田径运动教学更加充实
正确使用体育器材,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小学的体育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往往忽略了体育设施的作用,造成了体育教育的低效。而在趣味田径的教学中,则是注重对运动设备的全面运用。通过对体育器材的合理使用,可以促进体育锻炼,给学生带来新鲜的体验,让他们主动参加体育运动,从而实现体育趣味化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体育器材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其作用,既丰富了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从而对体育活动产生了兴趣,达到体育教学和锻炼的目的。
(四)组织趣味练习,做好拉伸运动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做完运动后,往往会感到腰背酸痛,使不上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学生在进行了大量的体育锻炼后,没有进行适当的伸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重视“拉伸”这个环节,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传统的拉伸练习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因此老师可以将趣味的成分融入到学生的教学当中,引导学生进行趣味的拉伸练习,使学生的肌肉和心灵得到充分的放松。这样,可以很好的完成体育教学的最后阶段,有效地避免了对学生造成的“身体疼痛后遗症”,同时也能让他们获得更好的体验,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深蹲”训练后,老师再进行游戏式的放松练习,一定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比如可以在“深蹲”运动之后进行“放烟花”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们围成一圈,坐在地面上,双腿张开,把手放在大腿上;老师模仿“叭”的声音,让同学们马上用两只手拍着自己的大腿,模仿着爆竹落地时的轰鸣声。这一拉伸游戏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游戏中得到放松,从而有效地减少运动对人体的伤害。
(五)组织趣味田径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体育具有竞技性,而且几乎所有的体育项目都对参加者的体力、技艺、意志有较高的要求。体育的竞技特点,也使得体育教学与竞赛有了密切的关系。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许多老师经常会组织一些比赛,利用比赛讲述体育规则,同时利用比赛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渗透体育素养教学,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趣味田径不仅具有趣味性、灵活性,也具有田径竞技运动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带领学生开展竞赛,以赛带练,以赛促教,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鼓舞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结束语
总之,田径教学运用趣味法具有竞争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等特点,将趣味田径教学法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之中,可以有效提高田径运动的教学水平。通过这一教学策略的应用,赋予了小学体育教学崭新的活力,让它焕发出更大的光彩,从而更进一步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斌.应用趣味田径增强小学体育活力[J].田径,2022(10):77-78.
[2]王璐.关于小学体育应用趣味田径教学法的策略微探[C]//.对接京津——扩展思维基础教育论文集.,2022:1378-1381.
[3]张仁.依托趣味田径,打造多彩体育课堂——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开展[J].田径,2022(09):73-75.
[4]李鸿鹄.趣味田径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艺术,2022(08):34.
[5]黄正伟.体育趣味田径项目教学策略探析[J].成才之路,2022(22):121-124.